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汪剑晖 冯家琪 +1 位作者 曾鹏程 周光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100-104,共5页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MRI轴向图像上C 3~7上终板的浅伸肌面积(SEA)和深伸肌面积(DEA)。测量并分析DEA与相应的颈椎体面积(CBA)之比。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及颈后伸肌肌容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颈后伸肌肌容积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和颈椎功能(JOA)评分及疗效的关系。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差异显著,C 2~7 SVA和C 7 S明显减小,而C 0~2 Cobb角和C 2~7 Cobb角均明显增大。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DEA/CBA比值明显增加,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指标为C 3、C 4、C 5;C 3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r=-0.380)和C 7 S呈弱负相关(r=-0.322),且C 4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C 7 S呈中度负相关(r=-0.489,r=-0.477)。SEA/CBA比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呈无或极弱相关。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 浮针 颈后伸肌肌容积 颈椎矢状位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颈椎矢状位端提手法对椎间盘及小关节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源标 林展 +6 位作者 陈燕梅 杨腾辉 赵晓 陈扬声 周燕辉 杨敏超 黄飞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7-832,共6页
背景:在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中,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错位和椎间孔狭窄是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重要因素,而不适当的手法复位可能会加重颈椎间盘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传统颈椎旋转复位手法与颈椎矢状位端提... 背景:在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中,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错位和椎间孔狭窄是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重要因素,而不适当的手法复位可能会加重颈椎间盘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传统颈椎旋转复位手法与颈椎矢状位端提手法对施术节段椎间盘、小关节和椎间孔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颈部正常男性志愿者的颈部CT资料,将CT数据导入Mimics 17.0三维重建软件,依次使用Geo-magic Studio 12.0、Solidworks2017和Ansys Workbench 17.0软件构建椎间盘、关节软骨等C_(3-6)颈椎有限元模型;固定C_(5)椎体下终板,在上位椎体(C_3)的上表面施加均匀分布、垂直向下的50 N载荷,比较实施传统颈椎旋转复位手法与颈椎矢状位端提手法和整复时,C_(4)-C_(5)节段椎间盘应力、形变大小及方向、关节囊应力、小关节位移及双侧椎间孔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实施旋转复位手法时,C_(4-5)椎间盘的最大范式等效应力为8.06 MPa、总形变为1.05 mm,纤维环向左前外膨出;实施矢状位端提手法时,C_(4-5)椎间盘的最大范式等效应力为2.60 MPa、总形变为0.90 mm,纤维环向左后方膨出;相比于旋转复位手法,矢状位端提手法在施术时对椎间盘的压力较小(约为颈椎旋转手法的32.3%)、椎间盘形变程度也轻(约为旋转手法的85.7%);(2)实施旋转复位手法时,左侧和右侧关节囊韧带最大应力分别为0.37 MPa和1.69 MPa,小关节的总体位移为2.21 mm,右侧椎间孔面积减小约3.8%,左侧椎间孔面积增大约0.9%;实施矢状位端提手法时,左侧和右侧关节囊韧带最大应力分别为0.27 MPa和1.70 MPa,小关节的总体位移为1.63 mm,右侧椎间孔面积增大约2.6%,左侧椎间孔面积减小约0.9%;与旋转复位手法相比,矢状位端提手法对小关节的位移、关节囊应力和椎间孔面积改变较小,操作时较为安全;(3)结果提示,与颈椎旋转复位手法相比,矢状位端提手法对小关节位移、椎间盘应力/形变程度、关节囊应力和椎间孔面积的改变较小,临床中在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后应结合生物力学结果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矢状位端提法 传统旋转复手法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融合装置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管减压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杭岭 宋娜 +3 位作者 徐大霞 李宗欢 张志 张景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75-5381,共7页
背景:颈前路手术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逐渐被关注,目前对于双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缺乏明确可行的临床指南,寻求最适合的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此类型患者。目的:对比颈前路减压不同融合装置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矢状位参... 背景:颈前路手术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逐渐被关注,目前对于双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缺乏明确可行的临床指南,寻求最适合的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此类型患者。目的:对比颈前路减压不同融合装置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全部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融合治疗,根据椎间融合装置的不同分为2组,零切迹组(zero-p组)纳入患者23例,钛板联合cage组(cage组)纳入患者21例。所有患者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颈椎CT及MRI检查,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手术前后于X射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角(C2-7 Cobb角)、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病椎局部前凸角和T1倾斜角。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椎间融合以及术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评估患者日本骨科学会颈椎评分。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值并对比其差异。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zero-p组手术时间较cage组短,术中出血量较cage组少,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age组术后吞咽障碍发生率(7/21,33%)高于zero-p组(3/23,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相同,均骨性融合;组内比较发现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指标均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末次随访时各矢状位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C2-7 Cobb角、T1倾斜角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zero-p组病椎局部前凸角变化值较cage组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融合过程中使用zero-p与钛板联合cage均能有效改善颈椎矢状面平衡,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可以更好地重建患者颈椎前凸曲度,对于融合装置的选择还应综合考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椎间融合 zero-p 钛板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颈椎旋提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善作用观察
4
作者 古远莉 麦卓恒 +1 位作者 王海铃 张盛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062-2068,共7页
【目的】观察颈椎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ivical spondylopathy,NTCS)后颈椎正侧双斜位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上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结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探究颈椎... 【目的】观察颈椎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ivical spondylopathy,NTCS)后颈椎正侧双斜位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上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结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探究颈椎矢状位参数在评估NTCS疗效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推拿科门诊收治的36例NT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颈椎正侧双斜位DR上的矢状位参数[颈椎2-7矢状位偏移(C2-7 SVA)、胸1倾斜角(T1S)、颈倾斜角(NT)、胸廓入口角(TIA)]的变化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疼痛程度VAS评分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前,2组患者的C2-7 SVA、T1S、NT、TIA等颈椎矢状位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C2-7 SVA、T1S、TI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NT改善不明显(P>0.05);对照组的各项颈椎矢状位参数值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对C2-7 SVA、T1S、TIA等颈椎矢状位参数值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2组患者治疗后的N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疼痛程度VAS评分与C2-7 SVA、T1S、NT、TIA无相关性(P>0.05);C2-7 SVA与NT呈负相关(r=-0.502,P<0.05);T1S与NT呈正相关(r=0.601,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与C2-7 SVA呈负相关(r=-0.362,P<0.05),与TIA呈正相关(r=0.476,P<0.05);C2-7 SVA与NT呈正相关(r=0.928,P<0.05);T1S与TIA呈正相关(r=0.623,P<0.05)。【结论】(1)颈椎旋提手法、颈椎牵引均可以缓解NTCS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调整颈椎矢状位参数,但相比较而言,颈椎旋提手法治疗NTCS的疗效更加显著;(2)NTCS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旋提手法 牵引 颈型颈椎 疼痛程度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双节段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沈健 杜怡斌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双节段ACDF术... 目的探讨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双节段ACDF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分为ASD组和非ASD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节段、吸烟史等一般资料,以及颈椎矢状位参数C_(2-7)Cobb角、C_(2-7)矢状位轴向距离、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T_(1)倾斜角(T_(1)slope,T_(1)S)、颈部倾斜角(neck tilt,NT)等参数。结果60例患者中,22例发生ASD,占36.67%;38例未发生ASD,占63.30%。ASD组和非ASD组患者的性别构成、BMI、吸烟史和手术节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SD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非ASD组(P<0.05)。对术前两组患者的C_(2-7)Cobb角、TIA、NT参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的术前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显著大于非ASD组(P<0.05)。末次随访时,ASD组的C_(2-7)Cobb角显著小于非ASD组(P<0.05),而两组患者之间的TIA、T_(1)S和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双节段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密切相关,手术节段Cobb角恢复不良导致C2-7Cobb角的丧失,并且术前较大的cSVA值是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矢状位参数 邻近节段退变病 双节段ACDF术
下载PDF
术前颈椎矢状位形态对退行性颈椎病患者ACDF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费中成 金日龙 +1 位作者 佟智慧 曲景文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910-914,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颈椎矢状位形态(CSA)对退行性颈椎病(degenerative cervical disease,DCD)患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ACDF手术治疗的DCD患者280例,检测术前颈椎矢状位参数,术后6个月... 目的分析术前颈椎矢状位形态(CSA)对退行性颈椎病(degenerative cervical disease,DCD)患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ACDF手术治疗的DCD患者280例,检测术前颈椎矢状位参数,术后6个月统计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CD患者ACDF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颈椎矢状位参数对DCD患者ACDF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DCD患者ACDF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80.00%;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症状持续时间、C_(2)~C_(7) Cobb角、C_(2)~C_(7)矢状面垂直轴(SVA)、T_(1)S是DCD患者ACDF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_(2)~C_(7) Cobb角、C_(2)~C_(7) SVA、T_(1)S单独及联合预测ACDF的AUC分别为0.790、0.740、0.771、0.867。结论C_(2)~C_(7) Cobb角、C_(2)~C_(7) SVA、T_(1)S是DCD患者ACDF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影响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 颈椎矢状位形态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单节段Mobi-C人工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冉宇 白春晓 +7 位作者 刘楚吟 赵学千 龙水文 覃昌龙 李忠泽 张超 贾育松 陈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297-4303,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双节段ROI-C融合器,但不同手术节段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目的:研究单节段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方法:...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双节段ROI-C融合器,但不同手术节段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目的:研究单节段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脊髓型或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Mobi-C间盘组和ROI-C融合组。所有患者均完成半年以上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1±5.0)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行目测类比评分、颈椎JOA评分以及拍摄X射线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C_(2-7)Cobb角、C_(0-2)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颈椎斜率、T_(1)倾斜角、C_(7)倾斜角、胸廓入口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分析两组患者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颈椎JOA评分显著增高(P<0.05)。②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的随访间盘组C_(2-7)Cobb、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_(1)倾斜角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_(0-2)Cobb角、高T_(1)倾斜角减小(P<0.05),脊柱功能单位角增大(P<0.05);融合组C_(2-7)Cobb、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_(1)倾斜角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脊柱功能单位角和C_(7)倾斜角增高(P<0.05);间盘组比融合组脊柱功能单位角增高(P<0.05)。③患者术后矢状位参数,融合组C_(2-7)Cobb与C_(7)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颈椎斜率与胸廓入口角呈显著正相关;T_(1)倾斜角与C_(7)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C_(7)倾斜角与C_(0-2)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置换组C_(2-7)Cobb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和T_(1)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与C_(0-2)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颈椎斜率与胸廓入口角呈显著正相关,与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T_(1)倾斜角和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负相关;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T_(1)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T_(1)S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正相关,C_(7)倾斜角与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正相关。④间盘组中,高T_(1)倾斜角型患者术后胸廓入口角、T_(1)倾斜角和C_(0-2)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脊柱功能单位角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而融合组未发现显著变化。⑤结论:Mobi-C间盘和ROI-C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显著,与ROI-C融合器相比,Mobi-C间盘主要通过重建颈椎局部前凸角和上颈椎前凸角来恢复生理曲度,并且在高T_(1)倾斜角患者群体中仍然保持这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 Mobi-C人工间盘 ROI-C融合器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无症状成人颈椎矢状位曲度分析及其与全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58
8
作者 赵文奎 于淼 +5 位作者 韦峰 姜亮 吴奉梁 党礌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1-238,共8页
目的:探讨正常亚洲黄种人群颈椎矢状位曲度及其与全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影像学分析对132名成人无症状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志愿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及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0-C2角(Occiput-C2 an... 目的:探讨正常亚洲黄种人群颈椎矢状位曲度及其与全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影像学分析对132名成人无症状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志愿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及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0-C2角(Occiput-C2 angle)、C2-C7角(C2-C7 angl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头部重心(center gravity of head,CGH)-C7 SVA(CGH-C7 SVA)、C2-CGH SVA,和胸椎矢状位参数:T1倾斜角(T1 slope)、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脊柱-骨盆的方向性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全脊柱矢状位参数:脊柱骶骨角(spinal sacral angle,SSA)、C7-S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C7-S1 SVA).使用Toyama等颈椎矢状位序列分型方法将所有志愿者分为三组:前凸组,后凸组,变直或鹅颈畸形组,并比较三组人群各参数间差异.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单因素ANOVA分析相关数据.结果:C0-C2角的平均值是15.13°176±6.69°,C2-C7角的平均值是12.03°1±7.64°。C2-C7 SVA平均值是18.67±7.96mm,CGH-C7 SVA的平均值是22.95±12.18mm,CGH-C2 SVA的平均值是7.08±5.38mm,T1 slope平均值是26.33°176±7.01°三组志愿者中,前凸组共43名(占32.6%),变直或鹅颈畸形组共74名(占56.1%),后凸组15名(占11.3%).C2-C7角与T1 slope (r=-0.422)相关,T1 slope与TK(r=0.434)、TK与LL(r=0.574),LL与SS (r=0.459),SS与PI (r=0.727)相关.三种志愿者中C2-C7角,CGH-C7SVA,T1 slope,TK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部分无症状成人亦存在颈椎的变直或鹅颈畸形甚至后凸改变.颈椎后凸表现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局部问题而非整体脊柱骨盆参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矢状位曲度 面轴向矩离 颈椎类型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平衡代偿机制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苏楠 王炳强 +5 位作者 杨雍 李东 李锦军 费琦 孟海 范子寒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3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和上胸椎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并初步分析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代偿的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因脊髓型颈椎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和上胸椎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并初步分析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代偿的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因脊髓型颈椎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患者。通过侧位X线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C2~7Cobb's角、C2~7SVA值、颈椎倾斜度、头颅倾斜度、T1倾斜角、胸廓入射角(TIA)等颈椎矢状位参数。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T1倾斜角[(19.90±4.50)°vs.(19.61±5.40)°vs.(19.90±6.33)°)]、TIA[(75.38±5.48)°vs.(75.42±6.11)°vs.(74.46±7.23)°)]、C2~7Cobb's角[(16.40±6.71)°vs.(15.36±7.55)°vs.(15.70±8.03)°)],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2~7SVA[(1.88±0.82)cmvs.(2.25±1.16)cmvs.(2.39±1.23)cm]、头颅倾斜角[(7.71±4.08)°vs.(9.88±5.20)°vs.(10.32±6.15)°)]、颈椎倾斜度[(8.19±2.96)°vs.(7.26±2.60)°vs.(7.10±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术前还是术后,T1倾斜角与C2~7SVA及C2~7Cobb's角均显著相关,但C2~7Cobb's角与SVA无显著性相关。术后3例患者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6例患者可以通过减少T1倾斜度代偿维持颈椎矢状位平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前凸保持良好,但C2~7SVA较术前显著增加。大部分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良好,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术后减小T1倾斜角来进行代偿,极少数患者术后会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螺钉 颈椎矢状位平衡 T1倾斜角
下载PDF
早发型脊柱侧凸行生长棒矫正手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庆雷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行生长棒矫正手术前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并分析颈椎矢状位失衡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及早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骨科接受生长棒矫正手术的4... 目的探讨早发型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行生长棒矫正手术前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并分析颈椎矢状位失衡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及早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骨科接受生长棒矫正手术的41例EOS患儿资料,统计患者人口学资料、手术情况等临床资料;并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上测量其颈椎矢状位参数(T_(1)S、C_(2-7)Cobb角、C_(2-7)SVA等);此外,测量患儿手术前后的胸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弯/胸腰弯Cobb角,以及最大后凸Cobb角,C_(7)-S_(1)的SVA参数值,计算其生长棒术后的胸弯矫形率、最大后凸Cobb角矫形率。对41例EOS患儿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C_(2-7)SVA值进行颈椎矢状位失衡与否的判定,进行潜在风险因素的组间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41例EOS患者末次随访时的T_(1)S、C_(2-7)Cobb角、C_(2-7)SVA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_(2-7)SVA值进行判定,41例中,13例随访期间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失衡组),另28例颈椎矢状位平衡在正常范围(正常组)。经单因素分析,正常组患儿的年龄、T_(1)S变化值、PJK占比均明显小于失衡组;正常组的体质量指数、最大后凸角矫正率均明显大于失衡组。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OR=11.293,P=0.000)是EOS患儿生长棒术后颈椎矢状位失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生长棒矫正手术对EOS患儿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可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术后有PJK者应警惕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脊柱侧凸 生长棒 颈椎矢状位参数 风险因素
下载PDF
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后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改变
11
作者 陈超 王征 +4 位作者 崔赓 宋凯 苏晓静 张恒 齐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0-406,共7页
目的:分析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CSA)在后路矫形术后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 目的:分析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CSA)在后路矫形术后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Lenke 5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上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内腰椎前凸角(LIF)、C7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同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Risser征、随访时间、融合节段椎体数目(NVF)及术前胸腰段/腰弯(TL/L Curve,TL/L C)。依据患者术前CSA分为颈椎前凸组(L组,术前CL<0°)、颈椎后凸组(K组,术前CL≥0°);依据患者末次随访时CSA较术前的改变分为颈椎前凸增加组(I组)与颈椎前凸减少组(D组)。使用t检验分析L组与K组、I组与D组对应参数的差异性,使用LSD-t检验分析各组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参数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L与I组和D组各参数的相关性。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4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3例;年龄15.90±4.98岁,随访时间22.84±14.10个月。L组15例,K组17例;I组26例,D组17例。L组与K组、I组与D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T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CL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统计学差异。L组与K组术前CL(P=0.000)、LIF(P=0.029)、SVA(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25),T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2)并维持至末次随访(P=0.002)。I组与D组术前LL(P=0.043)、CL(P=0.009)有显著性差异(P<0.05)。I组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08),TK较术前(P=0.000)及术后(P=0.001)增加;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5)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P=0.006)。D组术后LL较术前增加(P=0.011)并维持到末次随访(P=0.001)。I组术前CL与TK、SVA有相关性;D组CL术前与LL、SVA,术后与TLK、SVA,末次随访时与TLK有相关性。结论:术前颈椎后凸的患者较颈椎前凸的患者在术后CSA的改善更为明显;随访中TK增加、术后TLK改善可能有助于CSA的改善;术后只有LL增加而无TK、TLK的改变则可能不会引起CSA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 5型 矫形手术 颈椎矢状位曲度
下载PDF
颈椎矢状位参数在颈椎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鲁新垒 张静 +2 位作者 郭海龙 任周梁 张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3-1037,共5页
颈椎形态学特征为颈椎矢状位生理性前凸,以保持颈椎正常稳定性与灵活性.颈椎矢状位失衡与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评估颈椎矢状位形态能够初步预测颈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程度,协助制定相关手术方案,甚至能够一定程度上... 颈椎形态学特征为颈椎矢状位生理性前凸,以保持颈椎正常稳定性与灵活性.颈椎矢状位失衡与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评估颈椎矢状位形态能够初步预测颈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程度,协助制定相关手术方案,甚至能够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的预后[1-16].随着对脊柱整体平衡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在颈椎病诊治中的重要性.现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研究成果及在颈椎病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方案 颈椎 前凸 颈椎矢状位参数 协助制定 整体平衡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鹏 温冰涛 +1 位作者 格日勒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2,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A组(脊髓型颈椎病,n=208)、B组(神经根型颈椎病,n=194)和C组(颈型颈椎病,以轴性症状为主且无神经受压的临床症状或体征,n=161)。所有患者行颈椎MRI及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通过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C2-7 Cobb角、C0-2 Cobb角、C7斜率(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直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通过Image J软件对MRI轴位像上C3~7上终板水平浅层颈伸肌截面积(superficial extensor area,SEA)、深层颈伸肌截面积(deep extensor area,DEA)与相应颈椎椎体截面积(vertebra body area,VBA)的比值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以SEA/VBA及DEA/VBA作为颈伸肌肌容量。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矢状位参数,颈伸肌肌容量进行对比(组间两两对比采用Games-Howell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颈伸肌肌容量与矢状位参数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C2-7 Cobb角A组(8.64°±6.19°)显著低于B组(12.55°±6.27°,P<0.05)及C组(13.08°±5.77°,P<0.05);C7S A组(28.09°±10.16°)显著高于B组(22.26°±7.55°,P<0.05)及C组(21.63°±8.96°,P<0.01);C2-7 SVA A组(21.77±12.38mm)显著高于B组(17.80±10.82mm,P<0.05)及C组(15.54±6.82mm,P<0.01)。SEA/DEA比值各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DEA/VBA比值明显低于B、C组(P<0.05),其中以C3-5水平差异最为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组C3 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379,P<0.05)及C7S (r=-0.311,P<0.05)呈弱负相关,C4水平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478,P<0.01)及C7S(r=-0.466,P<0.01)呈中度负相关,而SEA/VBA比值与矢状位参数未表现出显著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序列较其他类型颈椎病表现出显著的失平衡改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深层颈伸肌体积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深层颈伸肌近头端附着区域的体积与C2-7 SVA及C7S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伸肌肌容量 颈椎矢状位序列
下载PDF
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及其与颈椎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鹏 温冰涛 +1 位作者 格日勒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全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变化的意义及其与患者颈椎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9例,年龄64.8±...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全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变化的意义及其与患者颈椎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9例,年龄64.8±18.3(48~86)岁。随访时间22.7±11.3(9~4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C3-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C1-2 Cobb角、C2-7 Cobb角、颈椎弧弦距(cervical arc chord distance,CACD)、颈倾角(cervical tilting,CERT)、颅倾角(cranial tilting,CRAT)、颈总角(cervical global alignment,CGA)、T1倾斜角(thoracic 1 slope,T1S),C7倾斜角(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线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入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颈椎功能状态评分(颈痛VAS、m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T1S较术前减小1.25°±3.34°(21.38°±7.54°vs 20.13°±7.16°,P=0.004),C7S较术前减小0.44°±4.23°(28.05°±7.72°vs 27.61°±7.81°,P=0.012),C2-7 Cobb角较术前减小5.51°±6.88°(15.92°±12.57°vs10.40°±10.93°,P<0.001),CACD较术前减小1.50±3.92mm (6.94±5.69mm vs 5.44±5.52mm,P=0.003),CERT较术前减小2.23°±5.27°(13.45°±6.37°vs 11.22°±6.78°,P=0.001),C2-7 SVA较术前增大3.35±9.90mm (18.20±9.05mm vs 21.55±10.65mm,P=0.009),C1-2 Cobb角较术前增大2.06°±5.09°(39.56°±0.46°vs 41.62°±0.70°,P=0.002)。末次随访VAS(1.52±1.47分)显著高于术前(1.02±1.12分,P=0.00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2-7SVA、CACD、CGA、C2-7 Cobb角、C1-2 Cobb角、CERT、CRAT的变化相互之间有显著统计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VAS的变化与C2-7 SVA (r=0.462,P<0.001)、C1-2 Cobb角(r=0.362,P<0.01)及CRAT (r=0.323,P<0.01)的变化呈正相关,与CGA(r=-0.316,P<0.01)及CACD变化(r=-0.344,P<0.01)呈负相关,mJOA评分手术前后的变化与C2-7 SVA(r=0.273,P<0.05)及C1-2 Cobb角(r=0.298,P<0.05)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出现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头部重心位置前移,上颈椎及颈胸段脊柱过伸。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加重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矢状位序列 颈椎功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山强 王帅 +3 位作者 盖利 吴磊磊 王晓鹏 邱玉金 《骨科》 CAS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ACDF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8例,...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ACDF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为(54.75±8.60)岁(40~78岁)。收集比较98例病人术前及随访时的C_(2-7) Cobb角、T_1倾斜角、C_(2-7) 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颈倾角(NTA)、胸廓入口角(TIA)等矢状位参数,以及其手术前后的颈肩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98例病人根据T_1倾斜角是否大于30°分为高T_1倾斜角组和低T_1倾斜角组,比较两组病人的JOA评分改善率及后凸畸形发生率。结果本研究所观察的矢状位参数中,术后T_1倾斜角、C_(2-7) Cobb角较术前显著增大,NTA、cSVA较术前显著减小;功能相关指标中,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JOA评分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T_1倾斜角组和低T_1倾斜角组的JOA治疗改善率(56.06%vs. 53.12%)及后凸畸形发生率(12.50%vs. 1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8,P=0.001;χ~2=10.895,P=0.003)。且高T_1倾斜角组病人中,单节段、双节段、多节段病人的后凸畸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T_1倾斜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确切,T_1倾斜角>30°病人的JOA治疗改善率较高,后凸畸形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矢状位参数 序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疗效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胜 孔令伟 +1 位作者 徐昆 孙志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ACDF治疗8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根据手术前后颈椎X线片矢状位测量矢状位轴向距离(SVA...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ACDF治疗8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根据手术前后颈椎X线片矢状位测量矢状位轴向距离(SVA)、T1倾斜角(T1S)、颈椎前凸角。结果患者均获1年随访。SVA、颈椎前凸角、T1S、JOA评分术后1年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升高),NDI、VAS评分术后1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颈椎前凸角与术后1年JOA评分呈正相关,与术后1年VAS评分呈负相关;术后1年,颈椎前凸角与VAS评分呈负相关,SVA与JO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与颈椎功能及颈肩痛的改善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矢状位序列 脊髓型颈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ACDF术后近期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祥鸿 梁博伟 +2 位作者 谢克恭 彭金辉 卢贤哲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区别,并探索CSM患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前和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对手术疗...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区别,并探索CSM患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前和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96例正常体检人员的颈椎DR检查结果,以及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76例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因CSM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在DR片上测量正常人、CSM患者术前和术后C_(2~7) Cobb角、C_(2)椎体矢状面垂直轴线至C_(7)椎体后上缘的距离(C_(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7) SVA)、T_(1)倾斜角(T_(1) slope,T_(1)S)和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的值,并收集整理CSM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健康组和CSM组C_(2~7) Cobb角、C_(2~7) SVA、T_(1)S和TI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个参数分别为(18.86±7.22)°、(12.09±3.51)°,(14.00±6.00)mm、(19.38±4.65)mm,(25.99±4.27)°、(23.41±5.63)°,(82.40±7.03)°、(77.64±7.27)°。CSM患者ACDF术前和术后JOA评分、NDI指数以及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_(2~7) Cobb角、C_(2~7) SVA、T_(1)S和TIA分别由术前(12.09±3.51)°、(19.38±4.65)mm、(23.41±5.63)°、(77.64±7.27)°变为术后的(17.19±5.06)°、(15.24±4.24)mm、(24.67±3.39)°和(79.46±5.39)°。CSM患者术前术后C_(2~7) Cobb角差值与评价指标差值具有相关性(P<0.05),C_(2~7) SVA、T_(1)S和TIA差值与评价指标差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高低Cobb角组、C_(2~7) SVA组、T_(1)S组和TIA组术前JOA评分、NDI指数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高低C_(2~7) Cobb角组JOA评分、NDI指数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低C_(2~7) SVA组、T_(1)S组和TIA组术后JOA评分、NDI指数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较CSM患者拥有更大的C_(2~7) Cobb角和更小的C_(2~7) SVA、T_(1)S、TIA;颈椎矢状位的失衡可能增加出现颈部痛疼和患CSM的风险。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的ACDF可以恢复颈椎的前凸,术后患者的C_(2~7) Cobb角较术前增大,C_(2~7) SVA较术前减小,而T_(1)S和TIA与术前接近。其中C_(2~7) Cobb角与临床症状改善存在相关,而其他3个参数与症状改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矢状位参数 前路手术
下载PDF
2种固定方式对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吉 程招军 +1 位作者 张黎龙 徐宝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6-740,共5页
目的比较2种固定方式对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一科因脊髓型颈椎病和(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59例患者资料... 目的比较2种固定方式对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一科因脊髓型颈椎病和(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5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23~71岁,平均(47.17±11.95)岁,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7,15)个月。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钛板+Cage组(钛板组)39例和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组(ROI-C组)20例。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摄影、颈椎CT和颈椎MRI检查,术后3、6、12及24个月时在门诊进行随访,随访时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摄影,必要时完善颈椎CT和颈椎MRI检查,并通过X线片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即C2~C7 Cobb角(Cobb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C2~C7 SVA)、手术节段Cobb角(SCobb角)。计算末次随访与术前测量相应参数的差值,即ΔCobb角、ΔC2~C7 SVA和ΔSCobb角。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发现,钛板组末次随访的Cobb角和S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C2~C7 SVA较术前减小;ROI-C组中末次随访的S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发现,2组术前和末次随访中的Cobb角、C2~C7 SVA、S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ΔCobb角和ΔC2~C7 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钛板组ΔSCobb角较ROI-C组更大。结论2种内固定方式的短节段ACDF术均能有效地矫正颈椎曲度,钛板+Cage的固定融合方式在恢复手术节段颈椎曲度上较优,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还应将手术并发症等纳入以利于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颈椎 颈椎曲度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颈椎矢状位参数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一期前后路联合术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承祥 皮国富 +5 位作者 孙建广 黄世磊 韩钰 李峰 陈扬扬 孙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位参数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一期前后路联合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一期前后路联合术治疗的41例MCS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位参数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一期前后路联合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一期前后路联合术治疗的41例MCS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 2~7 Cobb角、颈椎曲度(Harrison法)、T 1倾斜角(T 1S)、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责任节段前柱高度等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各项临床指标和矢状位参数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运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预后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4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各矢状位参数(C 2~7 Cobb角、责任节段前柱高度、颈椎曲度、T 1S、SVA)均较术前增加(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 2~7 Cobb角改变值与颈椎曲度改变值呈正相关(r=0.518,P<0.05),与SVA改变值呈负相关(r=-0.366,P<0.05);颈椎曲度改变值与SVA改变值呈负相关(r=-0.375,P<0.05);T 1S改变值与责任节段前柱高度改变值呈正相关(r=0.318,P<0.05),与SVA改变值呈正相关(r=0.463,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 2~7 Cobb角改变值是MCSM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 2~7 Cobb角改变值诊断临界值为7.98°。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MCSM具有显著的效果,术后各矢状位参数出现显著变化,且C 2~7 Cobb角改变值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于评估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腰痛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的代偿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光明 阮志勇 +3 位作者 胡荣胜 陈农 高如峰 潘福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072-3076,共5页
背景:颈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但对于颈痛的病因诊断仍然困难,颈痛和颈椎矢状位序列之间的关系仍旧有很多争议。目的:探讨颈腰痛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可能存在的代偿机制。方法:颈腰痛患者行站立位颈腰椎正侧位X射线检查。对照组为单纯颈痛... 背景:颈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但对于颈痛的病因诊断仍然困难,颈痛和颈椎矢状位序列之间的关系仍旧有很多争议。目的:探讨颈腰痛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可能存在的代偿机制。方法:颈腰痛患者行站立位颈腰椎正侧位X射线检查。对照组为单纯颈痛患者、无颈部症状志愿者,行颈椎正侧位X射线检查,每组50人。测量颈-胸椎矢状位形态及序列参数包括C0-C2角、C2-C7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T1倾斜角。所有参数均采用95%可信区间表示,各组所测参数以及C0-C2角+C2-C7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分别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颈腰痛患者C0-C2角为12.4°-20.7°,C2-C7角为5.6°-15.1°,T1倾斜角为21.3°-25.8°,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14.2-20.8 mm,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9.5-17.5 mm,C0-C2角+C2-C7角为23.1°-30.7°,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为1.4-6.6 mm;(2)颈痛患者C0-C2角的值为15.6°-18.6°,C2-C7角的值为7.7°-13.1°,T1倾斜角的值为23.1°-26.0°,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值为13.5-17.7 mm,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值为10.5-17.2 mm,C0-C2角+C2-C7角的值为25.3°-29.6°,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为-0.5-4.6 mm;(3)无症状志愿者C0-C2角为11.8°-17.9°,C2-C7角为7.7°-13.9°,T1倾斜角为21.7°-24.5°,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值为12.1-18.5 mm,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6.4-15.3 mm,C0-C2角+C2-C7角为24.1°-28.8°,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为1.9-7.4 mm;(4)各组内男女之间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各参数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综上,颈腰痛患者、单纯颈痛患者和无症状者颈椎矢状位所测参数无明显差异,颈腰痛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序列代偿无特异性,还需要进一步寻求更为敏感的矢状位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痛 腰痛 组织工程 颈腰痛 颈椎矢状位序列 脊柱植入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