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及其与颈椎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杨鹏 温冰涛 +1 位作者 格日勒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全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变化的意义及其与患者颈椎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9例,年龄64.8±...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全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变化的意义及其与患者颈椎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9例,年龄64.8±18.3(48~86)岁。随访时间22.7±11.3(9~4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C3-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C1-2 Cobb角、C2-7 Cobb角、颈椎弧弦距(cervical arc chord distance,CACD)、颈倾角(cervical tilting,CERT)、颅倾角(cranial tilting,CRAT)、颈总角(cervical global alignment,CGA)、T1倾斜角(thoracic 1 slope,T1S),C7倾斜角(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线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入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颈椎功能状态评分(颈痛VAS、m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T1S较术前减小1.25°±3.34°(21.38°±7.54°vs 20.13°±7.16°,P=0.004),C7S较术前减小0.44°±4.23°(28.05°±7.72°vs 27.61°±7.81°,P=0.012),C2-7 Cobb角较术前减小5.51°±6.88°(15.92°±12.57°vs10.40°±10.93°,P<0.001),CACD较术前减小1.50±3.92mm (6.94±5.69mm vs 5.44±5.52mm,P=0.003),CERT较术前减小2.23°±5.27°(13.45°±6.37°vs 11.22°±6.78°,P=0.001),C2-7 SVA较术前增大3.35±9.90mm (18.20±9.05mm vs 21.55±10.65mm,P=0.009),C1-2 Cobb角较术前增大2.06°±5.09°(39.56°±0.46°vs 41.62°±0.70°,P=0.002)。末次随访VAS(1.52±1.47分)显著高于术前(1.02±1.12分,P=0.00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2-7SVA、CACD、CGA、C2-7 Cobb角、C1-2 Cobb角、CERT、CRAT的变化相互之间有显著统计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VAS的变化与C2-7 SVA (r=0.462,P<0.001)、C1-2 Cobb角(r=0.362,P<0.01)及CRAT (r=0.323,P<0.01)的变化呈正相关,与CGA(r=-0.316,P<0.01)及CACD变化(r=-0.344,P<0.01)呈负相关,mJOA评分手术前后的变化与C2-7 SVA(r=0.273,P<0.05)及C1-2 Cobb角(r=0.298,P<0.05)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出现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头部重心位置前移,上颈椎及颈胸段脊柱过伸。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加重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矢状位序列 颈椎功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疗效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曹胜 孔令伟 +1 位作者 徐昆 孙志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ACDF治疗8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根据手术前后颈椎X线片矢状位测量矢状位轴向距离(SVA...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采用ACDF治疗8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根据手术前后颈椎X线片矢状位测量矢状位轴向距离(SVA)、T1倾斜角(T1S)、颈椎前凸角。结果患者均获1年随访。SVA、颈椎前凸角、T1S、JOA评分术后1年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升高),NDI、VAS评分术后1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颈椎前凸角与术后1年JOA评分呈正相关,与术后1年VAS评分呈负相关;术后1年,颈椎前凸角与VAS评分呈负相关,SVA与JO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与颈椎功能及颈肩痛的改善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矢状位序列 脊髓型颈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颈腰痛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的代偿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光明 阮志勇 +3 位作者 胡荣胜 陈农 高如峰 潘福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072-3076,共5页
背景:颈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但对于颈痛的病因诊断仍然困难,颈痛和颈椎矢状位序列之间的关系仍旧有很多争议。目的:探讨颈腰痛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可能存在的代偿机制。方法:颈腰痛患者行站立位颈腰椎正侧位X射线检查。对照组为单纯颈痛... 背景:颈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但对于颈痛的病因诊断仍然困难,颈痛和颈椎矢状位序列之间的关系仍旧有很多争议。目的:探讨颈腰痛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可能存在的代偿机制。方法:颈腰痛患者行站立位颈腰椎正侧位X射线检查。对照组为单纯颈痛患者、无颈部症状志愿者,行颈椎正侧位X射线检查,每组50人。测量颈-胸椎矢状位形态及序列参数包括C0-C2角、C2-C7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T1倾斜角。所有参数均采用95%可信区间表示,各组所测参数以及C0-C2角+C2-C7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分别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颈腰痛患者C0-C2角为12.4°-20.7°,C2-C7角为5.6°-15.1°,T1倾斜角为21.3°-25.8°,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14.2-20.8 mm,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9.5-17.5 mm,C0-C2角+C2-C7角为23.1°-30.7°,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为1.4-6.6 mm;(2)颈痛患者C0-C2角的值为15.6°-18.6°,C2-C7角的值为7.7°-13.1°,T1倾斜角的值为23.1°-26.0°,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值为13.5-17.7 mm,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值为10.5-17.2 mm,C0-C2角+C2-C7角的值为25.3°-29.6°,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为-0.5-4.6 mm;(3)无症状志愿者C0-C2角为11.8°-17.9°,C2-C7角为7.7°-13.9°,T1倾斜角为21.7°-24.5°,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值为12.1-18.5 mm,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6.4-15.3 mm,C0-C2角+C2-C7角为24.1°-28.8°,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头部重心-C7矢状面轴向距离之间的距离为1.9-7.4 mm;(4)各组内男女之间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各参数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综上,颈腰痛患者、单纯颈痛患者和无症状者颈椎矢状位所测参数无明显差异,颈腰痛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序列代偿无特异性,还需要进一步寻求更为敏感的矢状位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痛 腰痛 组织工程 颈腰痛 颈椎矢状位序列 脊柱植入物
下载PDF
连续性三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后5年随访矢状位序列影像学评价
4
作者 马龙 谭小欣 孙国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79-1885,共7页
背景: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与杂交手术均能恢复局部的颈椎前凸,并且对颈椎整体序列发挥作用,但该结论在3节段手术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连续性3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在治疗脊... 背景: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与杂交手术均能恢复局部的颈椎前凸,并且对颈椎整体序列发挥作用,但该结论在3节段手术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连续性3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矢状位序列、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连续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3例,其中32例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ACDF组),36例接受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双节段椎间融合器杂交手术治疗(HS1组),25例接受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杂交手术治疗(HS2组)。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X射线片,分析颈椎矢状位序列(C2-C7颈椎前凸角、C2-C7矢状位垂直距离、T1倾斜角)与解剖参数(颈椎活动度、上位和下位邻近节段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颈椎前凸角与邻近节段退变),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临床疗效。试验获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93例患者平均随访(76.4±9.0)个月。(1)3组间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各参数值末次随访相对于术前的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3组间末次随访的颈椎解剖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各参数值末次随访相对于术前的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3组末次随访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与末次随访的颈椎解剖参数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JOA评分无明确相关性;(5)结果表明对于连续3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杂交手术均获得了明确的中长期疗效,且解剖学参数与临床疗效无明确相关性,因此人工椎间盘假体植入不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杂交手术 颈椎矢状位序列 影像学参数 临床疗效 中长期随访
下载PDF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翔宇 孙祥耀 +4 位作者 鲁世保 孔超 郭马超 丁浚哲 孙思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867-87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接受颈椎手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分析,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104名无症状成人志愿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作为对照,并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科手术治疗的107例脊髓型颈椎... 目的通过对接受颈椎手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分析,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104名无症状成人志愿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作为对照,并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科手术治疗的10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收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手术入路、C_(2~7) Cobb’s角、T_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以末次随访mJOA (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改善率作为愈后效果评价指标,连续性变量采用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分析颈椎矢状位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愈后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4名无症状志愿者C_(2~7) Cobb’s角平均值为(-15.29±8.31)°,T_1倾斜角平均值为(20.18±5.95)°,cSVA (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平均值为(16.58±7.67) mm;10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平均mJOA (10.16±1.82)分,末次随访mJOA为(15.20±2.26)分,术前颈椎矢状C_(2~7) Cobb’s角平均值为(-18.80±9.68)°,T_1倾斜角平均值为(24.25±7.71)°,cSVA平均值为(19.51±13.86) mm;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SVA较无症状患者更大(P<0.001),在不同C_(2~7) Cobb’s角与T_1倾斜角的比值分组中,T_1倾斜角(P=0.35)以及cSVA (P=0.423)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中比值组患者mJOA改善率大于低比值组与高比值组(P<0.001)。结论 C_(2~7)/T_1比值过大或过小与脊柱失平衡发生颈椎矢状位代偿有关,并影响脊髓型颈椎病的愈后,颈椎矢状位发生代偿可能预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治疗结果 颈椎减压手术 颈椎矢状位序列
原文传递
主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整体矢状位序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旭 代杰 +2 位作者 眭江涛 谢江 马原 《新疆医学》 2020年第9期883-886,共4页
目的整理分析32例主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 1型AIS)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探索该类型患者脊柱-骨盆整体矢状位序列的相关性。方法Lenke 1型AIS患者拍摄站立位全脊柱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以及左右侧屈位片(Bending位片),测量并记... 目的整理分析32例主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 1型AIS)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探索该类型患者脊柱-骨盆整体矢状位序列的相关性。方法Lenke 1型AIS患者拍摄站立位全脊柱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以及左右侧屈位片(Bending位片),测量并记录站立位及Bending位冠状位Cobb角、颈椎矢状位曲度(C2-C7 Cobb角)、胸椎后凸角(T5-T12 Cobb角,TK)、腰椎前凸角(L1-L5 Cobb角,LL)、骨盆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C7-S1及C2-C7 SVA(Sagittal Vertical Axis)、胸1倾斜角(T1 slope),选取30例健康青少年拍摄站立位全脊柱全长正侧位片测量颈椎矢状位曲度(C2-C7 Cobb角),分析两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t检验作为统计方法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侧凸患者与健康青少年相比,C2-C7 Cobb角显著性增大(P<0.05)。Lenke 1型AIS患者中颈椎后凸组,T5-T12 Cobb角显著降低(P<0.05),胸椎后凸角度C2-C7 Cobb角显著增大(P<0.05)。C2-C7 Cobb与T5-T12 Cobb角呈负相关(P=0.008),与L1-L5 Cobb角呈正相关(P=0.005)。C2-C7 Cobb角与冠状位Cobb角度、PI、SS、PT、C7-S1 SVA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Lenke 1型AIS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异常者高于正常青少年组,颈椎矢状位序列与TK、T1 slope,而与胸腰椎冠状位角度及骨盆参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颈椎矢状位序列 脊柱-骨盆序列
下载PDF
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鹏 温冰涛 +1 位作者 格日勒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2,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A组(脊髓型颈椎病,n=208)、B组(神经根型颈椎病,n=194)和C组(颈型颈椎病,以轴性症状为主且无神经受压的临床症状或体征,n=161)。所有患者行颈椎MRI及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通过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C2-7 Cobb角、C0-2 Cobb角、C7斜率(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直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通过Image J软件对MRI轴位像上C3~7上终板水平浅层颈伸肌截面积(superficial extensor area,SEA)、深层颈伸肌截面积(deep extensor area,DEA)与相应颈椎椎体截面积(vertebra body area,VBA)的比值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以SEA/VBA及DEA/VBA作为颈伸肌肌容量。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矢状位参数,颈伸肌肌容量进行对比(组间两两对比采用Games-Howell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颈伸肌肌容量与矢状位参数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C2-7 Cobb角A组(8.64°±6.19°)显著低于B组(12.55°±6.27°,P<0.05)及C组(13.08°±5.77°,P<0.05);C7S A组(28.09°±10.16°)显著高于B组(22.26°±7.55°,P<0.05)及C组(21.63°±8.96°,P<0.01);C2-7 SVA A组(21.77±12.38mm)显著高于B组(17.80±10.82mm,P<0.05)及C组(15.54±6.82mm,P<0.01)。SEA/DEA比值各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DEA/VBA比值明显低于B、C组(P<0.05),其中以C3-5水平差异最为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组C3 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379,P<0.05)及C7S (r=-0.311,P<0.05)呈弱负相关,C4水平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478,P<0.01)及C7S(r=-0.466,P<0.01)呈中度负相关,而SEA/VBA比值与矢状位参数未表现出显著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矢状位序列较其他类型颈椎病表现出显著的失平衡改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深层颈伸肌体积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深层颈伸肌近头端附着区域的体积与C2-7 SVA及C7S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伸肌肌容量 颈椎矢状位序列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峰 施建雄 +3 位作者 胡建新 黄博 邱浩 初同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颈椎矢状位参数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其改变原因及意义。方法以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3-20...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颈椎矢状位参数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其改变原因及意义。方法以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3-20岁,平均16.2岁。Lenke分型:1型16例,2型7例,3型4例,4型3例,5型4例,6型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0.9个月。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T1倾斜角(T1slope)、C2倾斜角(C2slope)、C7矢状位垂直距离(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7 SVA)、C2-7矢状位垂直距离(C2-7 plumbline,cSVA)。根据术前CL值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CL〈0°)及颈椎后凸组(CL〉0°);根据颈椎后凸、前凸组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对恢复前凸、后凸有改善以及前凸增大(A、B、C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颈椎前凸、后凸组术前CL与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前后PT、PI、SS、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前CL值,17例为颈椎前凸组,18例为颈椎后凸组。组内比较:手术前后颈椎前凸组PT、PI、SS、C2slope、C7 SVA以及颈椎后凸组PT、PI、SS、LL、CL、TK、T1slope、C2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CL、TK、C2slope、C7SVA、T1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仅T1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椎后凸者中,术后恢复前凸7例(A组),后凸有改善7例(B组),后凸增大4例;术前颈椎前凸者中,术后前凸增大9例(C组),前凸减小3例,出现后凸5例。手术前后A组LL、CL、T1slope、C2slope、C7 SVA,B组TK、CL以及C组CL、c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椎后凸患者中,A、B组手术前后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凸组术前CL与C2slope强烈相关(P〈0.05),颈椎后凸组术前CL与C2slope、T1slope强烈相关、与cSVA中度相关(P〈0.05)。结论颈椎在维持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颈椎曲度的改变与胸椎后凸改变有一定相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尽可能恢复或维持颈椎前凸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骨盆参数 颈椎矢状位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