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C7倾斜角、C2-C7 SVA和颈椎曲度变化及其意义
1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1 位作者 何达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纳入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并完成长期随访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测量中立位及动力位的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7S,C7 Slop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2-C7 SVA)和颈椎曲度(CL,C2-C7 Cobb角)];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轴向症状、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根据颈椎X线片检查中测量的动力位矢状面参数值及手术前后变化值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与低值组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椎中立位矢状面参数CL无明显变化,C2-C7 SVA数值与C4椎体前后径比值(r SVA)、C7S升高;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JOA评分升高,NDI评分降低(t分别为-8.124、-7.089,3.084、2.551,P均<0.05)。术后有22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有5例(11.36%)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较小的过屈位CL、术前较大的过伸位CL、术前较小的过伸位r SVA、以及术后较大的过伸位CL和r SVA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更高,NDI评分更低(P均<0.05)。与术后未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比较,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中立位C7S、术前过伸位Cobb角及术前过伸位C7S均较小(P均<0.05)。结论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脊髓功能、颈椎功能的恢复以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X线检查 颈椎矢状面参数 C7倾斜角 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 颈椎曲度 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Hoffmann征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方锐 郭建平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526-530,共5页
目的 针对Hoffmann征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手术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6月~2021年12月应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的97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Hoffmann征、膝反射与跟... 目的 针对Hoffmann征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手术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6月~2021年12月应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的97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Hoffmann征、膝反射与跟腱反射等体征检查,将44例Hoffmann征阳性患者列入阳性组,53例Hoffmann征阴性患者列入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ROC曲线对Hoffmann征与术前临床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患者的病程较长,膝反射亢进和跟腱反射亢进的占比高,MRI髓内高信号占比高,疾病类型以脊髓型颈椎病为主(P<0.05);同时,阴性组患者的JOA总分、JOA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感觉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采用ROC曲线评价,Hoffmann征阳性可用于预测术前JOA评分,其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42.7%,P=0.011;同时,Hoffmann征阳性对术前JOA上肢运动功能得分(灵敏度为47.1%、特异度为81.3%,P=0.006)和JOA下肢感觉功能得分(灵敏度为44.3%、特异度为85.1%,P=0.017),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VAS评分、NDI指数均显著降低,而JOA评分则显著升高(P<0.05);阴性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以及JOA改善率均显著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以术后JOA改善率为75%作为分界,JOA改善率≥75%组患者的Hoffmann征阳性占比、MRI髓内高信号占比,均显著低于JOA改善率<75%组(P<0.05);此外,JOA改善率≥75%组患者的术前JOA评分以及JOA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上肢感觉功能、下肢感觉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JOA改善率<75%组(P<0.05)。结论 Hoffmann征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感觉功能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HOFFMANN征 JOA评分 前路减压手术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Bryan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骁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马驰 王晋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拍射X线光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重建CT图像上测量假体偏移程度及假体的倾斜角度,并采用Mc Afee分型判断末次随访时PO分级。回顾性分析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的影响因素,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PO分级及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2°±4.7°、8.2°±4.8°、8.7±5.1°,各时间段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节段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时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572,P<0.01)。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的中位数为0.61(0~7.08)mm,假体倾斜角度的中位数为0.84°(0.01°~9.79°);末次随访时假体偏移程度与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r=-0.379,P=0.001)。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共17个节段(15例)、0~3级PO共73个节段(63例),PO 4级患者手术时年龄大于0~3级患者(P<0.05),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均低于0~3级患者(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3 mm患者比较,>3 mm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倾斜角度≤5°患者比较,>5°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后患者保持早期置换节段活动度,可有效避免4级PO的发生;假体安放偏离中心或在冠状位发生倾斜均会造成远期随访时PO分级更高,并对远期活动度产生影响,尤其避免偏移程度超过3 mm或倾斜程度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节段活动度 假体位置 异位骨化 椎旁骨化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颈椎中立位曲度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韩骁 田伟 +3 位作者 马驰 吕艳伟 程晓光 王予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测得的颈椎中立位曲度差异。方法选择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9例,均拍摄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种体位X线片O-C_2角及C_(2~7)角。结果抬下颌及自然体位...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测得的颈椎中立位曲度差异。方法选择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9例,均拍摄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种体位X线片O-C_2角及C_(2~7)角。结果抬下颌及自然体位X线片C_(2~7)角分别为-15.3°~50.2°(20.0°±13.4°)、-16.1°~38.2°(11.1°±11.8°),两者比较P<0.01;两种体位C_(2~7)角差值为0.8°~26.6°(8.9°±6.1°),两种体位C_(2~7)角度值呈正相关(r=0.890,P<0.01)。抬下颌及自然体位O-C_2角分别为14.8°~46.8°(31.8°±6.0°)、11.1°~40.9°(27.0°±6.6°),两者比较P<0.01;两种体位O-C_2角差值为-2.4°~12.4°(4.8°±3.3°),两种体位O-C_2角度值呈正相关(r=0.873,P<0.01)。结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体位X线片测得的颈椎中立位曲度比实际增大;拍摄颈椎侧位X线片时应采用自然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X线片 颈椎中立位曲度 抬下颌体位 自然体位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顾洪生 李振宇 +8 位作者 阎洪印 田长庆 余铮 陈扬 周文钰 曾腾辉 颜滨 郭伟壮 林建泽 《中医正骨》 2007年第6期17-18,共2页
为探讨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手术的适应症及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术的疗效,对行手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颈椎失稳症及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和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 为探讨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手术的适应症及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术的疗效,对行手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颈椎失稳症及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和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者17例;颈前路减压加钢板与单纯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术者8例;颈前路减压加Cage内固定者5例;2例“跳跃性”病例不同节段分别行Cage加钢板内固定。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43±1.19)分,术后(14.62±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优16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8%。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1例双上肢瘫痪完全无恢复。6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困难,经治疗后恢复,植骨全部融合。认为前路手术的最佳适应症为:累及病变≥2节段;临床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神经根或脊髓受损,神经系统检查阳性;CT或MRI显示病变来自脊髓前方;经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 脊柱融合 颈椎重建 前路减压 手术入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穴位注射与运动疗法治疗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成奇 熊恩富 +3 位作者 熊素芳 刘敏 贾程森 屈云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6-289,共4页
对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degenerativeneckosteoarthritis.NOA)的治疗国内尚无可靠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穴位注射与运动疗法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 ,探索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将 6 0例N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试... 对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degenerativeneckosteoarthritis.NOA)的治疗国内尚无可靠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穴位注射与运动疗法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 ,探索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将 6 0例N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试验组 ) 30例 ,对照组 30例。试验组用穴位注射 (丹参 4ml注入阿是穴 )与运动疗法。对照组用超短波治疗 (剂量 :微热 ,放置方法 :并置 ,波形 :连续波 ,每次 2 0min ,每日 2次 ,连用 4周 ) ,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功能活动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t检验 )。结果 :两组颈部骨质增生处的疼痛都有显著改善 (P <0 0 0 1 ) ,但在关节功能改善方面 ,试验组远远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除了血小板 (plt)之外 ,试验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显著改善 (P <0 0 5 )。提示穴位注射与运动疗法不仅能缓解NOA患者的疼痛 ,而且能显著改善其功能活动及血液流变学 ,因而是一种防治NOA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运动疗法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下载PDF
运动康复锻炼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莉敏 吴毅 胡永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3-165,共3页
背景: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在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其康复治疗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牵引、按摩、理疗、医疗体操、针灸、局部封闭等。目的:采取全身性拳操运动结合局部颈椎操锻炼的定量运动方式,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设计:以... 背景: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在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其康复治疗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牵引、按摩、理疗、医疗体操、针灸、局部封闭等。目的:采取全身性拳操运动结合局部颈椎操锻炼的定量运动方式,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设计:以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干预3个月,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2000-03对上海市南京东路街道某社区35~74岁常驻居民1457人进行社区慢性疾病的入户问卷调查,通过询问检出既往医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的患者,排除脊髓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共有114例患者自愿参加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颈型12例,神经根型39例,椎动脉型23例,交感神经型5例,混合型35例,脊髓型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对114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①全身性拳操运动有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关节操,患者可根据本人兴趣、体力而任选其中1种或几种,每天运动1次,每次至少30min,每次运动强度要求达到或接近靶心率水平,即每次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70-年龄,共坚持运动3个月。②局部颈部医疗功能操共12节,以活动颈肩部和放松功为主,步骤包括左右旋转、环绕颈项、缩头松肩、伸颈拔背、回头望月、云手、双手上举、挺胸伸肘、与项争力等,颈椎操每个动作重复5~10次,并逐步增加,整套操每天进行1~2次,每次至少10min,共坚持运动3个月。③除运动干预外,患者在3个月时间里不接受任何其他治疗(如药物、牵引、理疗等)。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运动康复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疗效评估结果。②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分型与疗效的关系。③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病程与疗效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114例患者均坚持完成3个月的运动干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康复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疗效评估结果:114例患者中,治愈44例,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治愈显效率为73.7%,总有效率为95.6%。全部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包括颈肩痛、放射性单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感、头晕、耳鸣、头痛等。②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分型与疗效的关系:经过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与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患者比较,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治愈显效率高(47.8%,20.0%,65.7%,91.7%,97.4%,P<0.01)。③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病程与疗效关系:病程在1年以内或1~5年的患者其治愈显效率均明显高于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90.9%,88.6%,55.9%,P<0.01)。结论:定量的拳操运动结合颈椎操锻炼有助于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而椎动脉压迫症状需结合其他治疗方能达到最佳疗效。此外病程与疗效具有一定关系,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应尽早开始运动康复治疗。提示组织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定量的拳操运动并结合颈椎操锻炼值得在社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康复 运动疗法 用户参与 运动康复锻炼 颈椎退行性脊椎病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赖尚导 季达峰 +3 位作者 陈伟元 廖红兴 陈嘉裕 田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22-27,共6页
目的分析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具有颈部及上肢神经根性症状的临床病例35例,26~76岁;无症状对照组病例35例,31~74岁。对上述病例行层厚0.7mm,颅底至3、4胸椎CT扫描,将所得DICOM文... 目的分析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具有颈部及上肢神经根性症状的临床病例35例,26~76岁;无症状对照组病例35例,31~74岁。对上述病例行层厚0.7mm,颅底至3、4胸椎CT扫描,将所得DICOM文件导入3DSlicer4.8.1后,以最大密度投影法进行体素渲染,对各颈椎的钩椎关节、椎间孔、曲度(四线法Cobb角)进行观察和测量。将所得结果与临床症状及对照组进行对应性分析,对钩椎关节退行性变与Cobb角变化相伴性进行统计,对症状组的Cobb角与无症状组Cobb角进行成对t检验。结果颈椎退行性变随着年龄上升呈明显趋势,但病变程度与年龄不呈正相关;颈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与椎间孔狭窄呈正相关;椎间孔狭窄与临床相关症状的相关率为60%(21例);Cobb角度<35°时生理弯曲消失甚至是反张,在研究的患者中发生率为42.9%(15例);有症状组的椎间孔径和Cobb角角度(30.96±14.37)°明显小于无症状组(46.66±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性别与年龄上看,颈椎退行性变与生活习惯相关性较大,与年龄相关性次之;钩椎关节退行性变与颈椎椎间孔前后径狭窄呈正相关;具有臂丛神经根症状的病例,在三维可视化帮助下,其椎间孔狭窄和屈度变化等颈椎退化的影像学检出率约为60%(以椎间孔横径<3mm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 神经根型颈椎 钩椎关节 椎间孔 COBB角
下载PDF
1200例X线平片诊断颈椎退行性变的再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萍 方华盛 +2 位作者 黄春芹 林信 谢敏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557-558,共2页
关键词 X线平片 诊断 颈椎退行性 再评价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是煌 郭志宏 陈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颈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方式有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本文对其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 颈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颈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方式有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本文对其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颈椎行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手术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颈托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名名 王晶 +2 位作者 韩晓光 张琦 赵丹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427-431,438,共6页
颈椎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均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有效术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术后佩戴颈托作为颈椎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不论前路融合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均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有效术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术后佩戴颈托作为颈椎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不论前路融合术还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关于术后佩戴颈托的时长及利弊均存在争议。本文主要针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颈托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颈椎术后颈托的临床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托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双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耀武 龙法余 +1 位作者 钟招明 陈建庭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9期107-110,共4页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CDDD)时牺牲了融合节段的活动度,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TDR)可保留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在生物力学方面,双节段CODD行CTDR后置换节段可以较好地模拟椎间盘的正常生理活动。在疗效研究...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CDDD)时牺牲了融合节段的活动度,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TDR)可保留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在生物力学方面,双节段CODD行CTDR后置换节段可以较好地模拟椎间盘的正常生理活动。在疗效研究方面,双节段CODD行CTDR后受术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影像学上可保留颈椎原有的活动度和曲度,疗效可与ACDF相当。在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研究方面,CTDR应用于双节段CDDD治疗的标准仍存在争议。在术后并发症研究方面,双节段CTDR后再手术、邻近节段退变、异位骨化和假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发生机制未完全明确,远期应用研究相对不足,制约了其在CDDD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阳 孙俊辉 +1 位作者 范道洋 王卫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965-970,共6页
目的评估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因颈部疼痛或根性症状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7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96例,年龄18~79[50.00(40.00,55.00)]岁。通过ImageJ软件测量MR... 目的评估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因颈部疼痛或根性症状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7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96例,年龄18~79[50.00(40.00,55.00)]岁。通过ImageJ软件测量MRI图像中C_(3~6)椎体水平椎管的前后径(AP)、浅层颈伸肌横截面积(SEA)、深层颈伸肌横截面积(DEA)、椎体横截面积(VBA)以及脂肪浸润率(FIR)。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MRI图像上评估C_(3~6)层面椎间盘的退变分级及Modic改变。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颈伸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C_(3~4)节段的AP与C_(3~6)水平的DEA/VBA比值(r=0.168,r=0.216,r=0.223,r=0.232)具有相关性;Modic改变与椎旁肌参数无相关性;颈椎间盘退变在C_(4~5)节段与C_(3~6)水平的颈深伸肌群FIR(r=0.168,r=0.234,r=0.251,r=0.211)具有相关性,C_(4~5)节段与C_(3~6)水平的颈浅伸肌群FIR(r=0.234,r=0.273,r=0.307,r=0.209)具有相关性,C_(6~7)节段与C_(3~6)水平的颈浅伸肌群FIR(r=0.291,r=0.261,r=0.256,r=0.253)具有相关性。结论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退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 脂肪浸润率 椎间盘退变分级 Mdoic改变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变的平片诊断(附500例X线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德林 郭怀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 平片诊断 X线分析 颈椎间盘退变 椎体骨质增生 颈椎综合症 老年性疾病 韧带骨化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苏利国 刘志翔 +3 位作者 冯文博 李鹏 王宪斌 张佩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n=38)和观察组(实施Br...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n=38)和观察组(实施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n=40),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颈椎活动度、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较,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比值、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JOA评分明显升高,NDI评分明显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其颈椎活动度和颈椎运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椎运动功能 疗效
下载PDF
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16
作者 许耀丰 马智佳 +3 位作者 姜宏 俞鹏飞 俞振翰 陈梦菲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636-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Modic改变患者的颈椎退行性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78例患者中30例(38.5%)诊断为轻度颈椎退行性疾病,26例(33.3%)诊断为中度颈椎退行性疾... 目的:探讨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Modic改变患者的颈椎退行性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78例患者中30例(38.5%)诊断为轻度颈椎退行性疾病,26例(33.3%)诊断为中度颈椎退行性疾病,22例(28.2%)诊断为重度颈椎退行性疾病。结论颈椎Modic改变好发于老年患者,以Ⅱ型改变居多,多发生于C5-6、C6-7节段,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程度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Modic改变 颈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超限性青年颈椎退行性变及其X线特征
17
作者 杨洪武 王黎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6期548-548,共1页
关键词 青年人 颈椎退行性 X线 临床资料 肌力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的护理分析
18
作者 龚敏 孙其风 +2 位作者 吕菁 于从 张颐容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1月本科收治的颈椎退行性疾病125例行前路与稳定重建手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6~89个月,平均22.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21±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1月本科收治的颈椎退行性疾病125例行前路与稳定重建手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6~89个月,平均22.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21±1.08、术后为14.43±2.64,改善率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1例双上肢瘫痪完全无恢复;9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困难,经治疗后恢复。结论: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手术风险高,术前完善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术后监测、呼吸道管理、术后引量的观察,以及术后康复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前路减压 颈椎重建 护理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5
19
作者 齐英娜 李春根 +7 位作者 柳根哲 尹辛成 彭亚 孙佩宇 陈超 郑皓云 祝永刚 郭雨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1年影像学上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获得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1年影像学上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获得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获得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男15例,女20例,年龄39~70(55.57±7.73)岁,手术出血量20~100(40.29±18.39)ml,住院时间4~28(11.03±4.63)d,随访时间(12.97±1.36)个月。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Tanaka Yasushi Cervical Spondylitis Symptom Scale 20 Score,YT20)及日本矫形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1年通过X线依据McAfee标准评价Hybrid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情况,并对是否发生异位骨化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时平均YT20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JOA平均改善率为(70.66±0.44)%。24个节段中10个节段出现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1.70%,其中Ⅰ级为29.20%,Ⅱ级为12.50%。异位骨化发生和未发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YT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异位骨化发生患者YT20评分明显低于未发生患者。结论:Hybrid术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异位骨化发生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Hybrid术 异位骨化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术在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中对活动度和曲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英娜 李春根 +6 位作者 赵凯 柳根哲 尹辛成 彭亚 曾俊 陈海东 郭雨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00-704,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术后6个月影像学上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获得术前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者29例。男11例,女18例,年龄34~76(55...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术后6个月影像学上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获得术前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者29例。男11例,女18例,年龄34~76(55.86±10.69)岁,手术时间2~4(3.03±0.51)h。采用Cobb角法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颈椎X线侧位片上C_(2)-C_(7)、置换、融合及上位相邻节段曲度和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C_(2)-C_(7)曲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曲度和活动度较术前增加(P<0.05);融合节段曲度较术前增加(P<0.05),融合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相邻节段的曲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向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置换和融合节段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置换节段活动度高于融合节段活动度(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术重建了颈椎整体和责任节段的前凸曲度,保留了颈椎置换节段活动度,恢复了颈椎整体生物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外科手术 Hybrid术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