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旋提手法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广伟 冯敏山 +2 位作者 朱立国 尹逊路 陈焯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6-1351,共6页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钉方便CT成像时定位,首先应用MTS材料机在新鲜颈段标本上模拟不同状态下的旋提手法,同时利用运动捕捉技术获取旋提手法过程中Marker点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螺旋CT薄层扫描颈椎标本,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颈椎实体重建,依据旋提手法过程下颈椎体的运动轨迹,通过Autodesk maya软件进行多模医学图像三维配准实现动态虚拟现实仿真,进行动态图像处理;最后,分别采用ImageJ软件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测量旋提手法前后下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结果与结论:(1)定位牵引有利于提前打开下颈椎间孔,牵引效果略差于中立位牵引,但定位牵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2)扳动力在150 N以内,旋提手法的扳动力越小,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也越小;扳动力超过150 N之后,颈椎间孔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影响不大;(3)旋提手法通过增大下颈椎间孔可能有助于松解椎间孔周缘的粘连,从而缓解神经根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旋提手法 颈椎间 虚拟现实 动态 定位牵引 中立位牵引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与桥型自锁式融合器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木热提·卡哈尔 王浩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7632-17638,共7页
颈椎病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及多发的疾病,给社会、家庭和患者造成生活上及经济上的危害。由于其病因复杂、病理表现多样、临床症状繁杂、容易复发、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治疗,是骨与关节退行性病变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难治性、... 颈椎病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及多发的疾病,给社会、家庭和患者造成生活上及经济上的危害。由于其病因复杂、病理表现多样、临床症状繁杂、容易复发、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治疗,是骨与关节退行性病变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难治性、复杂性疾病。对于存在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目前考虑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目前常规手术方式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及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手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ACDR)。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融合材料及椎间盘假体材料的不断更新,对于两种手术方案的争论一直存在。本综述主要探讨两种不同的植入材料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圣安 郑丰裕 董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评价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ROI-C)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9月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3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影像... 目的评价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ROI-C)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9月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3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典型病例。结果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疗效,优15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91.6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发现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数值稍有下降,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107个,融合率95.54%;1例术后3个月随访Cage沉降,术后6个月随访Cage位置同前,椎间融合;术后随访2年,1例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征象,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ROI-C进行多节段ACDF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为颈椎提供即刻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满意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选择性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志剑 张达颖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7-908,共2页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发病率约占50%~60%,常由颈椎间盘侧后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其症状轻重与颈神经根炎症程度一致.我们遵循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炎症原理,采用选择性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术治...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发病率约占50%~60%,常由颈椎间盘侧后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其症状轻重与颈神经根炎症程度一致.我们遵循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炎症原理,采用选择性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神经阻滞术 颈椎间 治疗 临床观察 关节突关节 神经根炎症 颈椎间
下载PDF
颈椎间盘整固针法治疗颈源性耳鸣23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蔡超 马文龙 马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7期64-64,共1页
目的比较颈椎间盘整固针法与常规针刺法对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5例颈源性耳鸣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采用颈椎间盘整固针法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 目的比较颈椎间盘整固针法与常规针刺法对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5例颈源性耳鸣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采用颈椎间盘整固针法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结论运用颈椎间盘整固针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明显优于常用的传统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颈椎间盘突(膨)出症 颈椎间盘整固针法 针刺法
下载PDF
国人颈椎间孔及孔内颈神经根应用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佩祥 芮炳峰 +3 位作者 刘明清 夏凤岐 王忠 张建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48-2450,共3页
目的通过直接观测颈椎间孔及孔内颈神经根的解剖关系,分析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解剖学因素。方法选择福尔马林防腐国人成尸颈部标本15例共30侧。对颈椎间孔及其内走行的颈神经根进行观察,并分别测量颈椎间孔长度,颈椎间孔及其内颈... 目的通过直接观测颈椎间孔及孔内颈神经根的解剖关系,分析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解剖学因素。方法选择福尔马林防腐国人成尸颈部标本15例共30侧。对颈椎间孔及其内走行的颈神经根进行观察,并分别测量颈椎间孔长度,颈椎间孔及其内颈神经根的前后径及上下径,并对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神经根在椎间孔内走行的解剖学因素。结果颈神经根可在颈椎间孔内造成嵌压,C7与C4~C6、C3与C4~C5椎间孔前后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3与C4、C6与C7外,颈神经根横截面积与相应颈椎间孔的横截面积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3、C4横截面积比值最小。结论 C3、C4发生嵌压的概率较低;最容易发生颈神经根嵌压的椎间孔为C5~C7椎间孔,最常见发生部位为椎间孔内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 颈神经根 神经根型颈椎 嵌压
下载PDF
经皮旋切术联合胶原酶靶点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绍杰 侯会文 +2 位作者 刘洋 茹晶晶 李胜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旋切术联合胶原酶靶点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微创电动椎间盘旋切器在X线引导下行病变椎间盘旋切术,并于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100U。于出院时术后1月、3月、6月按W illiams标... 目的:评价经皮旋切术联合胶原酶靶点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微创电动椎间盘旋切器在X线引导下行病变椎间盘旋切术,并于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100U。于出院时术后1月、3月、6月按W illiams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出院时及术后1月、3月、6月优良率分别为80%、86%、92%和92%。结论:经皮旋切术联合胶原酶靶点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颈椎间盘旋切术 胶原酶 化学髓核溶解术
下载PDF
Caspar型颈椎撑开器在颈椎间减压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袁峰 杨惠林 +2 位作者 张志明 殷骏 姚飞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Caspar型颈椎撑开器在颈前路椎间减压手术中对颈椎椎间角度、椎间孔大小的影响.方法:取10具C2~C7成人颈椎标本,将Caspar型颈椎撑开器的2枚固定螺钉分别在C4、C5椎体正中相互平行置人,按照Smith-Robinson手术方法进行C4/5... 目的:探讨使用Caspar型颈椎撑开器在颈前路椎间减压手术中对颈椎椎间角度、椎间孔大小的影响.方法:取10具C2~C7成人颈椎标本,将Caspar型颈椎撑开器的2枚固定螺钉分别在C4、C5椎体正中相互平行置人,按照Smith-Robinson手术方法进行C4/5间隙减压,用颈椎撑开器加压2mm和撑开2mm、4mm,分别在CR机上摄颈椎侧、斜位片,Pacsout程序软件测量C4/5椎间孔L面积和椎间角度,SAS 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撑开器压缩2mm,椎间孔面积无明显改变,椎间角度减小39.7%;撑开2mm时,椎间孔面积增加28.3%,椎间角度增加67.6%;撑开4mm时,椎间孔面积增加33.3%,椎间角度增加136.8%.结论:颈椎撑开器撑开椎间隙时扩大了椎间孔面积,同时也增加了椎间角度;提示不应强求使用颈椎撑开器过度撑开椎间隙的方法来增加椎间孔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r型颈椎撑开器 颈椎间减压手术 标本制备 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凌洪 石恩金 +2 位作者 刘瑞昌 吕刚 凌光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为颈椎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补充的定量数据。方法:在干燥的颈椎椎骨标本和福尔马林固定的颈椎标本上,测量颈神经根槽和颈椎椎间孔。结果:内侧区的平均长度,内侧区前缘中点到椎体中线的距离从C_3~C_7逐渐增加。C_3内侧区的宽... 目的:为颈椎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补充的定量数据。方法:在干燥的颈椎椎骨标本和福尔马林固定的颈椎标本上,测量颈神经根槽和颈椎椎间孔。结果:内侧区的平均长度,内侧区前缘中点到椎体中线的距离从C_3~C_7逐渐增加。C_3内侧区的宽度较大,C_7上、下关节突及峡部高度之和的后中点到颈神经根槽后壁的前后距离最小。结论:研究结果为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了相关的应用解剖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根槽 颈椎间 颈椎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颈椎间关节的方位及其对颈段脊柱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云良 刘丰春 丁士海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在45套(男25,女20)内蒙古通辽地区出土的干燥成人骨骼标本上,测量了颈椎间关节的立体方位和运动节段的稳定三角。自颈_(2-3)至颈_(6-7)节段,椎间关节的冠状角和矢状角依次减小,水平角则依次增大。运动节段的稳定三角呈顶角为钝角的... 本文在45套(男25,女20)内蒙古通辽地区出土的干燥成人骨骼标本上,测量了颈椎间关节的立体方位和运动节段的稳定三角。自颈_(2-3)至颈_(6-7)节段,椎间关节的冠状角和矢状角依次减小,水平角则依次增大。运动节段的稳定三角呈顶角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重心偏后,因而使颈段脊柱的前后稳定性小于横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关节 脊椎 颈椎
下载PDF
数字化X射线摄影与多层螺旋CT在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昊 骆伟 +2 位作者 刘亚斌 白琛 李育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2期2066-2069,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椎间孔狭窄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椎正、侧、双斜位DR及MSCT检查,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 目的分析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椎间孔狭窄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椎正、侧、双斜位DR及MSCT检查,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示及斜位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椎间孔狭窄位置、大小及相关参数[C2与C7下终板垂线的夹角(Cobb角)、C2与C7椎体后缘延长线的夹角(Gore角)、颈椎曲率指数(CCI)]。结果 206例患者,在D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时发现200例可见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硬化,MS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图像能多方向多方位而又立体直观地显示各椎间孔形态特点;DR检查时,仅观察到340个椎间孔狭窄,其中286个(84.12%)位于C4-5、C5-6,而MSCT检查发现变形狭窄的椎间孔540个,其中501个(92.78%)位于C4-5、C5-6、C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检查下前后径、左右径方向角度、中轴线角度及Cobb角、Gore角均大于MSCT检查(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下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与MSCT在退行性椎间孔狭窄中有较好诊断价值,尤其是颈椎MSCT可提供各小关节突改变、各椎间孔形态等方面信息,可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多层螺旋CT 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竹林 韩慧 董荣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颈项部功能异常指标(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颈项部功能异常指标(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Odom优良率达100%,术后ONDI评分、颈项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盘置换术 颈椎间盘突出 Odom功能评分
下载PDF
经皮穿刺髓核切除术治疗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登鲁 李健 +2 位作者 高梁斌 谭平先 张在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cervicaldiscectomy,PCD)治疗不同退变程度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 ̄2003年12月因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D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cervicaldiscectomy,PCD)治疗不同退变程度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 ̄2003年12月因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D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根据MRI分为中度组(mediandegenera-tiongroup,MDG)与重度组(severedegenerationgroup,SDG),对两组手术时间、临床效果及术后颈椎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 ̄40个月,两组手术均成功。MDG手术时间为13.72±1.46min,SDG为16.97±2.01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效果(Williams评价)MDG优于SDG,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均无颈椎不稳病例发生,各手术间隙的椎体角度位移(angulardisplacement,AD)及椎体水平位移(horizontaldisplacement,HD)手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D适用于不同退变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时手术临床疗效好;PCD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最突出症 经皮穿刺 盘摘除术
下载PDF
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云飞 杨凌洪 石恩金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83-184,共2页
颈椎病是目前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临床方面已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关于这个区域的应用解剖数据甚少 ,而有关腰椎神经根和腰椎间孔的解剖和病理 ,已被文献证明。对于颈椎方面的研究 ,都集中在椎体、椎管和脊... 颈椎病是目前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临床方面已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关于这个区域的应用解剖数据甚少 ,而有关腰椎神经根和腰椎间孔的解剖和病理 ,已被文献证明。对于颈椎方面的研究 ,都集中在椎体、椎管和脊髓。关于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测量方面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定量数据 ,我们认为对颈神经根周围骨的因素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产生一套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定量数据对临床是有益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根槽 颈椎间 颈椎 钢板螺钉 颈神经根
下载PDF
中医整骨手法对颈椎间孔减压术(PECD)后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辉昊 范鑫 +3 位作者 邓真 蔡志华 俞仲翔 詹红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5-225,共1页
目的观察中医整骨手法对颈椎间孔减压术(PECD)后模型。方法基于1例真实患者CT数据,构建颈椎C5~6节段PECD术后有限元模型。加载中医整骨手法的关键力学参数,观察手法对PECD术前和术后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1)PECD术后,最大应力集中... 目的观察中医整骨手法对颈椎间孔减压术(PECD)后模型。方法基于1例真实患者CT数据,构建颈椎C5~6节段PECD术后有限元模型。加载中医整骨手法的关键力学参数,观察手法对PECD术前和术后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1)PECD术后,最大应力集中区域由C5~6关节突关节面转移至椎板前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生物力学 颈椎间 CT数据 中医整骨手法 真实患者 PEC 椎板
下载PDF
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达 黄瑛 +4 位作者 李彬 贾长青 许晓军 梁峰 付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对应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的1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术前、术后(1~2 d )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全面的影像学和临床评价,并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对应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的1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术前、术后(1~2 d )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全面的影像学和临床评价,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3个月。 Odom临床疗效评价优10例,良2例。患者的颈部及上肢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下降了5.8分(P<0.05),末次随访时下降了5.5分(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除3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外,未发现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结论:保留颈椎活动度的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近期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盘置换 颈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中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韩骁 田伟 +5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阎凯 王含 范明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背景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最大程度减少颈椎术后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目前,CADR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已超过10年,但对于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的长期效果尚无一致的... 背景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最大程度减少颈椎术后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目前,CADR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已超过10年,但对于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的长期效果尚无一致的结论。目的目的:探究不同影像学诊断(退行性颈椎管狭窄及颈椎间盘突出)及症状学诊断(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效果,试图通过术前因素分析指导CADR的适应证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共置换椎间盘74个。男44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25-70岁,平均(44.9±8.0)岁;随访时间为56.8-108.0个月,平均(78.8±12.1)个月。根据术前CT及MRI将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分为两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36例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9例。根据术前症状及查体将患者的症状学诊断分为三组:脊髓型组49例、神经型组14例及交感型组2例。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JOA改善率和NDI指数,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手术节段术前及随访的活动度(ROM)。结果结果: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末次随访置换节段ROM为9.3°±4.0°,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为10.7°±4.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颈椎间盘突出症组的JOA改善率为88.9%,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为73.9%,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与神经根型患者的JOA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论:不同影像学诊断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ROM均保持良好。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CADR的最佳适应证,脊髓型患者及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是CADR的相对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盘置换术 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型 神经根型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行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发生椎旁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波 王晋超 +2 位作者 姜宇桢 宋卿鹏 安岩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明确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的发生率,并分析CADR术后远期发生中高等级P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 目的明确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的发生率,并分析CADR术后远期发生中高等级P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行Bryan人工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且随访10年以上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4.21±8.7)岁;其中C_(3~4)节段1例,C_(4~5)节段4例,C_(5~6)节段19例,C_(6~7)节段4例。按照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PO等级,将患者分为低等级组和中高等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曲度、人工间盘角、假体覆盖比、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dom’s评分间差异,并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低等级组11例,中高等级组17例,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60.7%。低等级组患者年龄(53.55±8.54)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88±0.98)°,手术节段ROM为(10.10±4.60)°,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12.84±3.52)°,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2.56±1.21)°,手术节段ROM为(12.55±3.51)°;中高等级组患者年龄(54.65±9.08)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14±1.27)°,手术节段ROM为(9.15±4.82)°,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9.98±3.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为(1.37±1.85)°,手术节段ROM为(9.48±4.47)°。低等级组术后3个月的手术节段ROM显著优于中高等级组(P<0.05)。低等级组JOA改善率(72.34±40.84)%,NDI下降(11.64±7.58)%;中高等级组JOA改善率为(82.75±20.52)%,NDI下降(15.29±9.1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是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5,P=0.047,95%CI:1.006~2.434)。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远期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降低是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盘置换术 颈椎间盘突出 椎旁骨化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志新 申云杰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12-2016-12收治的5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1例患者分为CADR组23例... 目的探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12-2016-12收治的5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1例患者分为CADR组23例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组28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均未见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术后1周,两组的上肢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CADR组颈部VAS评分及N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ACDF组降低不明显(P>0.05)。另外,CADR组患者术后1周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均明显低于ACDF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SF-36评分、颈部VAS评分及N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Mobi-C CADR术后早期即可明显见效,可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人工盘置换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盘移位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一体化系统置入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远征 隰建成 +3 位作者 陈兴 才晓军 关长勇 全长彬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 评估颈椎前路钢板 椎间融合器一体化系统 (anewanteriorcervicalinstrumentalsys temcombininganintradiscalcagewithanintegratedplate ,PCB) 对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组 2 2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前路... 目的 评估颈椎前路钢板 椎间融合器一体化系统 (anewanteriorcervicalinstrumentalsys temcombininganintradiscalcagewithanintegratedplate ,PCB) 对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组 2 2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前路减压PCB内固定 ,其中单节段固定 1 6例 ,双节段固定 6例。随访 3~ 1 6个月 ,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作分析评价。结果 未发现术后并发症、螺钉脱出或固定失败。根据JOA评分 ,本组 2 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2例症状轻度改善 ,总优良率 90 .9%。结论 PCB可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和良好的植骨融合环境 ,近期疗效良好 ,技术易于掌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前路钢板-椎融合器一体化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