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邹德威 谭荣 +4 位作者 张瑞娟 马华松 周雪峰 邵水霖 白克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起,对20例单节段或多节段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2例,女8例,年龄38 ̄55岁,平均47岁;其中单节段置换14例,两个节段及以上...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起,对20例单节段或多节段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2例,女8例,年龄38 ̄55岁,平均47岁;其中单节段置换14例,两个节段及以上(含两个)置换6例,共28个节段;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对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JOA评分,对颈椎曲度、人工颈椎间盘及相邻节段的高度、人工颈椎间盘的活动度以及人工颈椎间盘与椎间隙终板界面间的稳定性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影像学随访消失的生理弯曲、后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纠正。置换间隙高度与上下相邻间隙高度相等,颈椎过伸过屈位时置换间隙前高后高变化与相邻椎间隙一致,人工间盘与上下终板间紧密贴合,无透光区、无位移,随访中人工间盘活动度良好,无失稳及脱位发生。结论:颈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操作简单,在减压的同时可重建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恢复椎间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疾患 人工椎间盘 置换
下载PDF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阮狄克 何勍 +10 位作者 张超 丁宇 侯黎升 陆瓞骥 孙宏慧 马远征 伍骥 李超 王德利 徐成 吴淑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均经颈前入路手术行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不使用任何内固定。术后常规行血常规等化验检查,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CT及MRI,分别观察椎间盘愈合情况,测量移植椎间盘信号灰度值及钆喷酸葡胺对移植椎间盘的增强成像情况。临床功能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JOA评分系统评估,全身情况采用SF-36功能量表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失血量55ml。术后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颈肩及上肢疼痛VAS评分、NDI、JOA评分、SF-36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移植椎间盘高度有下降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4.08±1.75mm,是术后即刻高度的76%;屈伸活动度与术后即刻比较有增加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9.91°±4.65°;移植椎间盘MRI信号灰度值术后即刻为0.39±0.08,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0.15±0.07(P〈0.05)。钆喷酸葡胺MRI增强扫描6h椎间盘灰度值达0.62±0.04,与增强前(0.28±0.0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椎间盘的旋转活动中心术后逐渐向椎间盘后下方移动,与术前比较在X、Y轴上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远期虽有退变但仍能保持良好椎间高度与活动度,椎间盘营养通道得以重建,旋转活动中心趋向生理中心。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植 同种异体 颈椎间盘疾患 安全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关注颈椎间盘疾患过度手术治疗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潘之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共2页
潘之清教授是一位资深的脊柱疾患内科治疗专家,长期从事颈椎病及椎间盘突出症等疾患的非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威海市颈椎病研究所所长。本文是潘教授2012年10月投给本刊... 潘之清教授是一位资深的脊柱疾患内科治疗专家,长期从事颈椎病及椎间盘突出症等疾患的非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威海市颈椎病研究所所长。本文是潘教授2012年10月投给本刊的稿件,其内容主要是对当前国内关于颈椎病或椎间盘疾患"过度手术治疗"现象提出了批评。我们认为,尽管内科和外科对疾病的治疗观点不完全相同,但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存在的,立足点是正确的,态度是诚恳的,对同道们是有益的。我们本着"有则改之"、"兼听则明"的原则,抱着诚挚欢迎的态度,刊出该文,供同道们参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疾患 非手术治疗 中国康复医学会 椎间盘突出症 内科治疗 专业委员会 椎病 脊柱疾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