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督调神针刺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理论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国锋 李慧娟 +1 位作者 王婷婷 王乐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1-54,共4页
颈源性失眠是指因颈部疾患造成的失眠。温督调神针刺法是温督之法与调神之法相结合,以温督脉、补阳气、调神志为治疗原则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法。温督之法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以毫火针点刺腧穴,以火热之气温通经脉;二是指督脉总督一身之... 颈源性失眠是指因颈部疾患造成的失眠。温督调神针刺法是温督之法与调神之法相结合,以温督脉、补阳气、调神志为治疗原则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法。温督之法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以毫火针点刺腧穴,以火热之气温通经脉;二是指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刺激督脉阳气隆盛的穴位,以温补阳气。两者共达温督升阳之效。调神之法指根据督脉循行,温通督脉调节脑神与心神,配合选取具有调神作用的腧穴,加强调神的效果,以达安神之功。颈源性失眠归属于中医“项痹”“不寐”范畴,阳气不足是颈源性失眠之本,神失所养是颈源性失眠之根。该文从督脉与颈椎病的关系以及督脉相关脏腑与失眠的关系,探究温督调神针刺法在颈源性失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督调神 颈源性失眠 毫火针点刺 督脉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国医大师严世芸通督宁神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经验
2
作者 周文龙 马杰 +1 位作者 严骅 严世芸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颈源性失眠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合并(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多因性失眠。国医大师严世芸基于藏象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出本病责之于督脉失和、神藏不宁,主张以通督宁神法治疗本病,临证多用补气活血、温肾益髓药物。通过探析严世芸教授通... 颈源性失眠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合并(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多因性失眠。国医大师严世芸基于藏象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出本病责之于督脉失和、神藏不宁,主张以通督宁神法治疗本病,临证多用补气活血、温肾益髓药物。通过探析严世芸教授通督宁神法辨治颈源性失眠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辨证论治 通督宁神法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颈源性失眠中医传统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叶苗羽 罗建 +1 位作者 张迪 宋林洁 《中医学》 2024年第10期2631-2635,共5页
颈源性失眠(CI)是指继发于颈椎病的睡眠障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上,中医传统治疗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而受到青睐。查阅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相关文献,可知针刺、推拿疗法和中药疗法均能显著改善CI患者的睡眠质量。此外,... 颈源性失眠(CI)是指继发于颈椎病的睡眠障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上,中医传统治疗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而受到青睐。查阅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相关文献,可知针刺、推拿疗法和中药疗法均能显著改善CI患者的睡眠质量。此外,中医特色疗法如方氏头皮针、足浴、气息引导法等也显示出良好疗效。但是,未来研究需进一步统一颈源性失眠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鼓励结合社会心理学及远期疗效观察,以期为颈源性失眠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Cervicogenic insomnia (CI) is a sleep disorder secondary to cervical spondylosis, the incidence of which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ts clin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raditional treatment is favored for its low trauma and high safet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s for cervicogenic insomnia shows that acupuncture, tuina therapy and Chinese herbal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CI patients. In addition, TCM specialty therapies such as Fang’s scalp acupuncture, foot baths, and breath-guided methods have also shown good efficacy. However, future studies need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cervicogenic insomnia, and encourage the combination of psychosocial and long-term efficacy observ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more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ogenic insom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针刺 推拿 中药 中医特色疗法 综述
下载PDF
精灸疗法联合手法推拿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路广利 赵红霞 郭淑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观察精灸疗法联合手法推拿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颈源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研究组... 目的:观察精灸疗法联合手法推拿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颈源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精灸疗法,比较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和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高于对照组,颈动脉RI和睡眠质量评定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灸疗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并改善其颈动脉血液循环状态和预后表现,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灸疗法 手法推拿 颈源性失眠 睡眠质量 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下载PDF
单纯针刺联合揿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陈迪光 程伟 +1 位作者 姜兰 杨声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216-321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揿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揿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DI、VAS、PSQI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揿针治疗颈源性失眠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颈部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建立正常的睡眠-觉醒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针刺 揿针
下载PDF
颈源性失眠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冯延朵 刘向娜 +4 位作者 王瑞兆 刘梦琪 张子龙 赵中实 张世卿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776-780,共5页
颈源性失眠因发病隐匿容易失治、误治,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同时针灸推拿也常与中药等疗法联合使用,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查阅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相关文献,从针刺、推... 颈源性失眠因发病隐匿容易失治、误治,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同时针灸推拿也常与中药等疗法联合使用,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查阅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相关文献,从针刺、推拿、中药治疗以及针刺联合其他疗法,推拿联合其他疗法及综合疗法以治疗颈源性失眠进行总结论述,以供临床参考。参考文献49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针刺 推拿 中药 综述
下载PDF
杜氏新加附子汤治疗颈源性失眠经验
7
作者 许林峰 杜少辉 杨晖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5期202-206,共5页
杜少辉教授认为,颈源性失眠是太阳、少阴不合,经脉壅塞不通,气化不利导致营卫循行失常形成失眠。与常规舒筋通络、养血安神法治疗不同,杜氏新加附子汤通过“太少相合”法,令太阳之表的营、卫,与少阴之里的阴、阳相合,调和营卫二气,寓阳... 杜少辉教授认为,颈源性失眠是太阳、少阴不合,经脉壅塞不通,气化不利导致营卫循行失常形成失眠。与常规舒筋通络、养血安神法治疗不同,杜氏新加附子汤通过“太少相合”法,令太阳之表的营、卫,与少阴之里的阴、阳相合,调和营卫二气,寓阳于阴,从六经气化学说探讨颈源性失眠的治疗,是对其临床诊治的一种探索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杜氏新加附子汤 张志聪 六经气化 太少相合
下载PDF
安神醒脑针法联合超微针刀治疗肝郁气滞型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君楠 赵蓓 +2 位作者 刘娜 张书航 易靖然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安神醒脑针法联合超微针刀治疗肝郁气滞型颈源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颈源性失眠患者10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超微针刀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神醒脑针法,比较两组治... 目的:探讨安神醒脑针法联合超微针刀治疗肝郁气滞型颈源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颈源性失眠患者10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超微针刀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神醒脑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和NPQ评分、HAMD-17和HAMD-14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BDNF和GDN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NPQ评分、HAMD-17和HAMD-14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睡眠快波睡眠占比、潜伏期时间、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及血清BDNF和GDNF水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并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安神醒脑针法联合超微针刀治疗颈源性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醒脑针法 超微针刀 颈源性失眠
下载PDF
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戴云 于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接受诊治的颈源性失眠患者,采取电脑抽号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接受诊治的颈源性失眠患者,采取电脑抽号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睡眠结构[睡眠周期、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期)时间及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期)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常规组的79.41%,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分别为(0.79±0.56)、(0.86±0.44)、(0.86±0.52)、(0.66±0.48)、(0.83±0.38)、(0.31±0.47)、(0.14±0.35)、(4.45±1.02)分,低于常规组的(1.07±0.26)、(1.18±0.45)、(1.18±0.48)、(1.04±0.19)、(1.04±0.19)、(0.64±0.49)、(0.42±0.50)、(6.57±0.69)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睡眠周期(4.51±1.26)个/夜少于常规组的(5.24±1.57)个/夜、NREM期时间(328.59±43.55)min以及REM期时间(88.55±20.68)min长于常规组的(292.17±65.92)、(60.39±18.49)min,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可改善颈源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刺血拔罐 颈源性失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浮针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症临床观察
10
作者 王瑞琦 冯宇 杨红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对颈源性失眠患者失眠、颈痛情况及HPA轴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别纳入浮针联合MET组和传统针刺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颈痛量表(NPQ)及美国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对颈源性失眠患者失眠、颈痛情况及HPA轴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别纳入浮针联合MET组和传统针刺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颈痛量表(NPQ)及美国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浮针联合MET疗法在改善PSQI评分、NPQ评分、NDI评分方面均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在降低ACTH及CS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浮针联合MET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传统针刺组的86.67%(26/30)(P<0.05)。结论浮针联合MET治疗颈源性失眠症安全有效,且在降低PSQI、NPQ、NDI评分及血清ACTH、CS水平方面较传统针刺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肌肉能量技术 颈源性失眠
下载PDF
黄帝内针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观察
11
作者 余运影 蒋雁华 +3 位作者 饶婷 卢敏敏 董锦丽 张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黄帝内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用常规针灸治疗,试验组用黄帝内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PSQI、NDI、NPQ总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黄帝内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用常规针灸治疗,试验组用黄帝内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PSQI、NDI、NPQ总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IL-1β、IL-6、TNF-α水平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帝内针治疗颈源性失眠较常规针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黄帝内针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浮针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12
作者 张琳 郭理想 +1 位作者 殷陶 陈安琪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目的 针对颈源性失眠症患者应用浮针疗法后的临床效果予以观察。方法 选取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针灸科于2020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颈源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针刺疗法,观察组施行浮... 目的 针对颈源性失眠症患者应用浮针疗法后的临床效果予以观察。方法 选取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针灸科于2020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颈源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针刺疗法,观察组施行浮针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颈痛程度、睡眠质量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安全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的颈痛程度评分(10.05±4.29)分、(9.75±3.94)分,睡眠质量评分(6.28±1.98)分、(5.93±1.22)分均低于对照组(13.51±5.78)分、(12.01±4.02)分、(10.08±3.98)分、(8.52±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2.341、4.984、4.690,P均<0.05)。结论 对颈源性失眠症患者开展浮针疗法可取得与常规针刺相当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但其对颈痛及失眠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颈源性失眠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针刺联合手法治疗对肝阴不足型颈源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龚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44-0147,共4页
观察针刺联合手法治疗对颈源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6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给予针刺联合酸枣仁汤治疗(30例),联用组给予针刺联合手法治疗(30例),比较两组颈痛程度、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针刺联合手法治疗对颈源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6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给予针刺联合酸枣仁汤治疗(30例),联用组给予针刺联合手法治疗(30例),比较两组颈痛程度、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及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评分联用组低于基础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联用组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手法用于临床颈源性失眠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 颈源性失眠 颈痛程度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火龙罐配合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观察
14
作者 曾鹏 左向科 +2 位作者 侯建 朱启谷 李金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26-0129,共4页
探究火龙罐配合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效果。方法 以在我院治疗颈源性失眠的8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为例,均选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强刺激推拿法,实验组40例患者予以强刺激... 探究火龙罐配合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效果。方法 以在我院治疗颈源性失眠的8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为例,均选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强刺激推拿法,实验组40例患者予以强刺激推拿法+火龙罐方式治疗。对两组睡眠质量,颈部疼痛和肌肉僵硬情况、颈部功能状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入组前两组颈部疼痛和肌肉僵硬情况、颈部功能状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之间差异甚微(P>0.05),经治疗,实验组PSQI、ISI评分更低,睡眠质量更理想,睡眠障碍更小;VAS、NID评分更低,感受痛感程度更低,肌肉不僵硬、颈部功能状态更理想;SAS、SDS评分更低,心理状态平稳;MUNSH评分更高,幸福感强,生活质量更佳(p<0.05)。结论 火龙罐配合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效果确切,使患者睡眠状态得到提升,减轻颈部疼痛感,促进颈部功能恢复,同时使患者心理状态更平稳,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 强刺激推拿 颈源性失眠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枣仁安寐汤联合艾灸疗法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的效果及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炎性介质的影响
15
作者 周美馨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枣仁安寐汤联合艾灸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患者的效果及对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113例颈源性失眠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58)和对照组(n=55)... 目的:分析枣仁安寐汤联合艾灸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患者的效果及对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113例颈源性失眠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58)和对照组(n=55),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艾灸疗法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枣仁安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PI、EDV)、炎性介质(TNF-α、IL-1β)、神经递质(5-HT、5-HIA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抑郁自评(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I、PI、TNF-α、IL-1β、5-HIAA水平、PSQI、SDS、S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DV、5-HT水平比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枣仁安寐汤联合艾灸疗法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能改善患者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抑郁焦虑状态,可能与下调炎性介质,改善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仁安寐汤 艾灸疗法 颈源性失眠 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介质
下载PDF
颈前筋膜刃针疗法配合平衡推拿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
16
作者 曾鹏 左向科 +1 位作者 侯建 朱启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3-0026,共4页
论颈前筋膜刃针疗法与平衡推拿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效果。方法 以随机、单盲分组方式(对照组、治疗组,n=50)对我院10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予以分组研究,分别予以不同方法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睡眠... 论颈前筋膜刃针疗法与平衡推拿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效果。方法 以随机、单盲分组方式(对照组、治疗组,n=50)对我院10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予以分组研究,分别予以不同方法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评分、脊柱疼痛程度与肌肉僵硬评分、颈部功能评分、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更显著(P<0.05)。结论 对于颈源性失眠的治疗,选择颈前筋膜刃针疗法与平衡推拿法的联合,可以更好的改善相关症状,利于缓解失眠,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筋膜刃针疗法 平衡推拿法 联合治疗 颈源性失眠
下载PDF
精灸疗法对颈源性失眠睡眠及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芳芳 韩东 +3 位作者 王俊雅 章梅玲 褚佳育 吴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究精灸疗法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睡眠及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52例颈源性失眠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常规西药联合精灸疗法... 目的探究精灸疗法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睡眠及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52例颈源性失眠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常规西药联合精灸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及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第1次随访时PSQI评分[(7.52±1.56)分]及第2次随访时的PSQI评分[(6.21±0.7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第1次随访时PSQI评分[(8.88±1.93)分]及第2次随访时的PSQI评分[(7.18±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侧颈内动脉RI(0.62±0.07)、右侧颈内动脉RI(0.60±0.05)、左侧椎动脉RI(0.55±0.08)、右侧椎动脉RI(0.55±0.06)、左侧椎动脉PI(1.50±0.14)、右侧椎动脉PI(0.81±0.1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左侧颈内动脉RI(0.76±0.09)、右侧颈内动脉RI(0.78±0.08)、左侧椎动脉RI(0.60±0.06)、右侧椎动脉RI(0.68±0.07)、左侧椎动脉PI(1.73±0.19)、右侧椎动脉PI(0.8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侧颈内动脉EDV[(38.28±3.95)cm/s]、右侧颈内动脉EDV[(39.11±3.98)cm/s]、左侧颈内动脉PSV[(79.85±9.09)cm/s]、右侧颈内动脉PSV[(92.16±10.21)cm/s]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左侧颈内动脉EDV[(35.19±3.23)cm/s]、右侧颈内动脉EDV[(33.17±3.51)cm/s]、左侧颈内动脉PSV[(74.76±8.08)cm/s]、右侧颈内动脉PSV[(84.16±9.01)cm/s](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6.92%,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灸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颈动脉血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灸疗法 颈源性失眠 睡眠 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下载PDF
针刀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辉 李康 +1 位作者 董灿 张彩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针灸科、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及南京市雨花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门诊治疗的颈源性失眠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针灸科、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及南京市雨花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门诊治疗的颈源性失眠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针刀组、药物组及针药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治疗后PSQI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三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针药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 <0.05)。治疗后,针刀组和针药组满意度明显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刀疗法能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颈源性失眠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岭南飞针疗法之头皮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虹 陈文威 +2 位作者 秦敏 杨艳芳 苏利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观察岭南飞针疗法之头皮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岭南飞针疗法之头皮针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岭南飞针疗法之头皮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岭南飞针疗法之头皮针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颈痛量表(NP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和N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的PSQI评分和NPQ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飞针疗法之头皮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飞针疗法 头皮针 颈源性失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 颈痛量表(NPQ)评分
下载PDF
颈椎调整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华兰 赵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1-72,共2页
颈源性失眠是指由于颈部疾患使交感神经受刺激,大脑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交感神经受刺激常见于颈椎退变加之外伤或劳损后颈椎关节错位,从而椎间不稳,或颈肌痉挛,或有炎症,造成创伤性反应,引起失眠。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颈椎调整术 推拿手法 颈椎整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