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分析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娜 高俊淑 +2 位作者 靳玮 李哲 王天俊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80例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颈动脉彩色超声(PHI...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80例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颈动脉彩色超声(PHILIPSIU22飞利浦)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中重度狭窄组(狭窄率≥50%)38例和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42例,分析两组对象一般因素,比较MOCA评估的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中重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患者的例数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危险因素在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组中无差异;MOCA评估总分轻度狭窄组高于中重度狭窄(P<0.05);中重度狭窄组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及延迟回忆得分均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及吸烟有关,并且MOCA量表可用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症状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
作者 丛文东 冯丽娜 魏瑞鹏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SCI组(98例)及对照组(42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分析SCI组认知障碍特点。对SCI组在12个月后再次进行MOCA评分,并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SCI组(98例)及对照组(42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分析SCI组认知障碍特点。对SCI组在12个月后再次进行MOCA评分,并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SCI患者在执行能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注意力、语言、记忆4项认知领域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SCI组中有24.4%的患者MOCA评分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OR=7.55,95%CI:1.55-13.95,P=0.01)、高脂血症(OR=5.3,95%CI:1.20-9.32,P=0.02)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较其它临床特征高。结论SCI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视空间和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记忆功能损伤明显,其认知功能下降与糖尿病、高脂血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腔隙脑梗死 认知功能损害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一沙 常青 刘菲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SCI患者101例(SCI组),70例性别、年龄、伴发慢性疾病相匹配且头颅CT/MRI检查未见梗死灶的非SCI患者为对照组(非SCI组),2组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SCI患者101例(SCI组),70例性别、年龄、伴发慢性疾病相匹配且头颅CT/MRI检查未见梗死灶的非SCI患者为对照组(非SCI组),2组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对结果进行比较。将SCI组患者根据梗死病灶的部位、数量分为皮质组(病变位于皮质)、多发病灶组及单发病灶组(病变均位于非皮质部位),对3个亚组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SCI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3.5%)显著高于非SCI组(21.4%,P<0.01);SCI组中皮质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重于非皮质部位的多发及单发病灶组患者;多发病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重于单发病灶组。结论:SCI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梗死的部位、梗死病灶的数量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下载PDF
电针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国灿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退变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98%,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CV量表眩晕(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上升,颈椎退变程度均有改善,CASCS评分均升高,PSV及EDV均增加,RI及PI均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ESCV量表各项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V及EDV均快于对照组,RI及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缓解颈源性眩晕患者的头晕及伴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和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内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眩晕 电针疗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 颈椎病临床评价(CASCS) 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PI)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利和 温秀莲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年第10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40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并分析梗死灶数量、位置等不同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5%)显著高于对...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40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并分析梗死灶数量、位置等不同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5%)显著高于对照组(5%,P<0.05);皮质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高于皮质下梗死(P<0.05);多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高于单病灶患者(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皮质及多发病灶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下载PDF
基于骨正筋柔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喜喜 樊沛 +1 位作者 卢迪 周奕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评估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测量齿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差值(VBLADI),并最终进行评判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2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以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2组VBLAD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BLA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积分与VBLADI呈负相关性,眩晕积分越小,眩晕症状越严重,寰齿错位越严重。临床疗效痊愈率观察组40.00%,对照组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骨正筋柔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单纯使用针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骨正筋柔 针刀 美式整脊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家兰 孙鑑 +2 位作者 郭正良 辛晓瑜 傅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0-712,共3页
目的深入地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在性别、年龄、血糖、肾功能、血脂、血压、EKG表现、有无颈动脉斑块、MMSE评分值和MoCA值的高低方面,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上海地区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统计。结果 26例SCI... 目的深入地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在性别、年龄、血糖、肾功能、血脂、血压、EKG表现、有无颈动脉斑块、MMSE评分值和MoCA值的高低方面,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上海地区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统计。结果 26例SCI合并高血压患者与18例无SCI的高血压患者之间有无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两组之间MOCA评分值和间隔9个月的两次MMSE评分差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另外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尿素氮值的大小和有无颈动脉斑块对SCI发生的风险有显著影响;SCI与随访9个月后测定的MMSE评分值和MOCA评分值的高低有明显关系。结论 SCI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在随访后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下载PDF
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国强 杜晓楠 田佳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9期165-168,1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颈性眩晕(CV)患者的临床疗效,为CV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CV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颈性眩晕(CV)患者的临床疗效,为CV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CV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ESCV评分、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检测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CV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意义。其长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眩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9
作者 高强 吴超 席明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1608-1610,161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结合组33例和温针组30例。温针组选取百会、大椎、风池(双)、C2颈夹脊穴(双)进行温针灸治疗;针推结合组先予局部推拿治疗后再行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结合组33例和温针组30例。温针组选取百会、大椎、风池(双)、C2颈夹脊穴(双)进行温针灸治疗;针推结合组先予局部推拿治疗后再行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治疗10次后观察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残障量表(DHI)、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3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ESCV、DH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针推结合组ESCV、DHI评分显著低于温针组(P均<0.05)。针推结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温针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温针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在改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温针灸 推拿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眩晕残障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针刀治疗颈性眩晕57例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正权 陈领 +2 位作者 陈勇 周健红 王亚倩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1期1589-1591,1595,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源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和山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例颈性眩晕患者,在治疗前按照《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量表》初评,按照中医的理论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分7次...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源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和山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例颈性眩晕患者,在治疗前按照《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量表》初评,按照中医的理论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分7次治疗,每次10个部位;治疗1个疗程后和半年后各评估1次,得出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结果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定,经过针刀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 25%,治愈率为91. 23%;半年后随访总有效率为92. 98%,治愈率为91. 23%。治疗后和治疗半年后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治疗半年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与治疗半年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短期和长期疗效均比较显著,值得在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针刀 中医疗法 眩晕症状 功能评估
下载PDF
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治疗颈性眩晕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敏 余杭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0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观察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对照组采用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督脉铺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 目的观察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对照组采用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督脉铺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眩晕、颈肩痛、头疼、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4.1%和85.3%,对照组分别为87.9%和60.6%。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长时间留针配合任脉铺灸是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 任脉 隔姜灸 铺灸 眩晕 眩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自拟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通 张武军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探究自拟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颈性眩晕的高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 目的探究自拟定眩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颈性眩晕的高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在针刺基础上给予自拟定眩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d(TNF-d)及内皮素-1(ET-1)表达,并对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主、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TNF-d、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ES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定眩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可改善中医症状及椎-基底动脉缺血,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定眩汤 针刺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中医
下载PDF
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泽林 黄立莉 +5 位作者 钟红英 成林平 施金杉 郑碧波 刘富林 方坚(指导)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 目的:观察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ESCV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总积分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05)。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具有叠加效应,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气血亏虚证 养荣止眩汤 龙氏正骨手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
下载PDF
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31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颖 《中医研究》 2019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锦州市第二医院软伤康复骨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及中药(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咸灵仙、川芎、白芷、羌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锦州市第二医院软伤康复骨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及中药(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咸灵仙、川芎、白芷、羌活、桑枝、红花、桂枝、丁香、葛根粉)熏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颈椎夹脊穴、风池、完骨、天柱、风府、供血、百会、四神聪、肩井、天牖、天窗、肩中俞、肩外俞)。两组均治疗15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 32%;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4. 5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中医药疗法 针刺/治疗应用 颈椎牵引/治疗应用 中药熏蒸/疗法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生存质评定
下载PDF
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刘兰英 庄垂加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程度、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颈肩痛程度、头痛程度、工作与生活、心理与社会适应力评分及ESCV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上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CSA能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高流速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社会功能,疗效与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痹证 电子灸 针刺 经颅多普勒超声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下载PDF
合用氯米帕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鹤秋 于恩彦 +1 位作者 陈虹 任志斌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了解合用氯米帕明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合用组与对照组,合用组在对照组所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氯米帕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进... 目的了解合用氯米帕明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合用组与对照组,合用组在对照组所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氯米帕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进行疗效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为39.62±7.82和39.25±6.61,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为35.32±6.25和39.64±6.82,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合用组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3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均P<0.01),合用组上述4个指标以及生理职能方面治疗前后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合用氯米帕明治疗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氯米帕明 与阴症状 生存质评估 抗精神病药物 长期住院 NSS评分 显著 药物基础 健康状况 生理机能 社会功能 治疗前后 对照组 差别 治疗后 因子分 职能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良甲 刘莹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6期85-87,91,共4页
目的探究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参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 目的探究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参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疾病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参照组(79.19%),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估量表(HSS)评分高于参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疾病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提升疗效、缓解疼痛感,并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膝关节骨关节炎 疗效 疾病症状 膝关节功能评估
下载PDF
揿针拔伸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 被引量:12
18
作者 武良群 李羡 郝晶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究揿针拔伸法联合手法推拿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活动度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19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 目的:探究揿针拔伸法联合手法推拿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活动度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19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拔伸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ESCV)评分、颈椎活动度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椎动脉平均流速、大脑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拔伸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功能,增加颈椎活动度,提升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大脑后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眩晕 揿针 推拿 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血流动力学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海珊 雷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只做针刺治疗,治疗组使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针刺保留时间3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只做针刺治疗,治疗组使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针刺保留时间30min,每周5次,疗程3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结束后进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针刺结合耳尖放血均能改善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患者症状和功能,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眩晕 肝阳上亢型 针刺 耳尖放血 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原文传递
96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博 谢云亮 《生物技术世界》 2012年第7期1-2,共2页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方法:96例SCI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检测,并比较两种量表对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检出率。依据检测结果分无痴呆的血管性...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方法:96例SCI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检测,并比较两种量表对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检出率。依据检测结果分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组及认知功能正常(NCI)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一般状况评定和试验时间差,影像学检测病灶的部位和侧别,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MoCA量表测查VCIND的敏感性较MMSE明显增高,VCIND组病灶多位于大脑皮质,放射冠,丘脑,而NCI组病灶多位于基底节,脑干。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及不稳定斑块两组比较有差异,颈动脉稳定斑块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在SCI合并VCIND的检测中,MoCA量表的敏感性高于MMSE,MoCA对筛选SCI患者是否合并VCIND有临床指导意义。SCI中VCIND的发生与病灶部位及侧别,颈动脉管腔内径,IMT,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