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子锋 李士通 +1 位作者 黄树仁 庄心良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颈胸段硬膜外阻滞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3例ASAⅠ-Ⅱ级、在颈胸段硬膜外阻滞下施行乳腺手术的成年病人,连续监测阻滞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心率、血压及潮气量变化。结果:硬膜外阻滞后,HF、TP及MAP无显... 目的:观察颈胸段硬膜外阻滞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3例ASAⅠ-Ⅱ级、在颈胸段硬膜外阻滞下施行乳腺手术的成年病人,连续监测阻滞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心率、血压及潮气量变化。结果:硬膜外阻滞后,HF、TP及MAP无显著变化;LF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LF占总功率的比较明显下降(P<0.05);LF/HF和VT减少;HR明显下降。HRV的改变与MAP、HR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改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均衡性,以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 心率变异性 血压 潮气量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家兔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维平 李晓军 +2 位作者 高丽佳 邓华瑜 高进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60-261,共2页
家兔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报道甚少,且文献报告多采用切开置管法[1,2]。我们采用自制穿刺针,不切开黄韧带和椎板间孔,直入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
关键词 家兔 硬膜外阻滞麻醉 改良方法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鼓膜温和直肠温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俊峰 仓静 +1 位作者 薛张纲 蒋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鼓膜温和直肠温的变化规律 ,并以鼓膜温为标准中心体温 ,比较直肠温用于临床监测中心体温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10例 ,均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诱导前 2 0min开始每...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中鼓膜温和直肠温的变化规律 ,并以鼓膜温为标准中心体温 ,比较直肠温用于临床监测中心体温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10例 ,均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诱导前 2 0min开始每间隔 10min记录鼓膜温 ,诱导后开始每间隔 10min记录直肠温。结果 麻醉诱导后鼓膜温呈进行性降低趋势 ,鼓膜温的降温速度和降低值在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直肠温与鼓膜温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中心体温会进行性降低 ,麻醉后第 1小时降温较快 ,此后相对缓慢但仍持续下降 ;直肠温可反映鼓膜温的变化趋势 ,但它比鼓膜温要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鼓膜温 直肠温 中心体温 食管癌根治术 变化规律 临床监测 方法选择 麻醉诱导 降温速度 进行性 统计学 相关性 麻醉 记录 间隔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家兔颈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简文亭 简道林 +3 位作者 王康乐 李林 邹学军 杨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7-900,共4页
目的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 目的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组硬膜外腔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Sham组在同样时点硬膜外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NP组记录基础电位后静脉注射硝普钠盐溶液控制性降压,模拟TEA的降压过程,硬膜外腔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EA+EPH组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后肌注麻黄碱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应用BL-420S电生理系统记录并分析硬膜外腔注射前、注射后1、2、3h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变化。结果四组家兔注射前基础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A组、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放电频率明显高于SNP组和Sham组(P<0.05)。TEA组、SNP组的MAP在注射后1、2、3h明显低于TEA+EPH组和Sham组(P<0.05)。TEA组和TEA和EPH组HR在注射后1、2、3h时明显慢于Sham组(P<0.05);SNP和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时HR均明显快于TEA组(P<0.05)。结论 TEA可能通过阻滞交感神经,使迷走神经传出产生绝对兴奋,这种兴奋并不是因为TEA所致的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血压降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迷走神经 传出放电 交感神经阻滞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对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乳腺手术麻醉效果以及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陆惠元 赵辉 +3 位作者 冷翠波 刘加洪 戴晓凤 曹倩倩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乳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女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择期乳腺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乳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女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择期乳腺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16例.取T2~4硬膜外注入左旋布比卡因组或布比卡因组局麻药初量,术中酌情追加用药.对局部麻醉药用量,感觉阻滞、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肺通气功能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左旋布比卡因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2±5)min,达最高平面平均时间(26 ±8)min,感觉阻滞最高平面为C4,布比卡因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2±6)min,达最高平面平均时间(24±8)min,感觉阻滞最高平面为C5.左旋布比卡因组术中视觉模拟评分>2分者3例,布比卡因组7例,左旋布比卡因组术中静脉注射芬太尼者2例,布比卡因组7例,左旋布比卡因组硬膜外追加局部麻醉药者2例,布比卡因组6例.布比卡因组麻醉后20 min,左旋布比卡因组麻醉后30 min血压、心率低于麻醉0 min(麻醉前)时.左旋布比卡因组2例静脉注射麻黄碱,布比卡因组7例静脉注射麻黄碱;术中硬膜外静脉注射阿托品,左旋布比卡因组7例,平均(0.52 ±0.15)mg,布比卡因组12例,平均(0.66±0.24)mg,2组患者注射麻黄碱、注射阿托品,使用阿托品的平均剂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d平卧位和硬膜外麻醉后30min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明显低于术前2d坐位,左旋布比卡因组(2.01 ±0.41)、(1.69 ±0.43)L比(2.38 ±0.48)L,(62±6)%、(57±5)%比(66±6)%;布比卡因组(2.02±0.43)、(1.71 ±0.42)L比(2.37 ±0.46)L,(62±6)%、(58±6)%比(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 FVC、FEV1与术前2d平卧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30 min与术后2 h FEV1/FVC均明显高于术前2d平卧位[左旋布比卡因组为(72 ±7)、(72 ±6)比(67 ±7),布比卡因组为(71 ±6)、(71 ±5)比(67±5)].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在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乳腺手术有相似的麻醉效果和对肺通气功能影响,左旋布比卡因感觉阻滞优于布比卡因并显示有较低的心血管抑制作用,其麻醉使呼吸道阻力降低并对FEV1/FVC有明显改善作用,因此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可用于有合并COPD和哮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硬膜外麻醉 左旋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
下载PDF
颈胸段椎管内硬膜外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一例
6
作者 董文洁 王媛媛 +4 位作者 周凤瑜 卢婷 刘显旺 薛彩强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64,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3A-169。患者女,60岁,因“右上肢麻木无力三个月,加重一周”于2018年5月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专科检查:神志清,格拉斯...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3A-169。患者女,60岁,因“右上肢麻木无力三个月,加重一周”于2018年5月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专科检查:神志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5分,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言语清晰,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体肌力5级,四肢未见肌肉萎缩及震颤。右上肢麻木,以右手手指为著,其余四肢深浅感觉检查未见异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正常。闭目难立征(−)。颈软无抵抗,双侧克氏征、布氏征均为阴性。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 椎管 硬膜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无阿片药物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与常规全麻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对比
7
作者 郭培霞 张朔 +3 位作者 张新科 王铭 周威 龚青安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2期2055-2060,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无阿片药物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TEA)与常规全麻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 目的对比分析无阿片药物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TEA)与常规全麻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舒芬太尼+丙泊酚+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咪达唑仑),研究组接受无阿片药物全身麻醉(丙泊酚+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咪达唑仑+罗哌卡因)联合TEA。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和插管1 min后(T_(0))、切皮后5 min(T_(1))、伤口缝合完毕(T_(2))、拔管时(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amsay评分、Prince-Henry评分和麻醉苏醒指标、术后胃肠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_(1)、T_(2)、T_(3)时的HR和MAP与T_(0)时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T_(1)、T_(2)、T_(3)时的HR和MAP与T 0时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T_(1)、T_(2)、T_(3)时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_(1)、T_(2)、T_(3)时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rince-Hen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与常规全麻比较,无阿片药物全身麻醉联合TEA可稳定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提高镇静镇痛效果和麻醉苏醒质量,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全麻 无阿片药物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流动力学 胃肠道功能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与冠心病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学勇 卿恩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已成为国人因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CAD的防治已引起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CA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已成为国人因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CAD的防治已引起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CA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三方面。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功能 硬膜外阻滞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对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悦之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9期935-935,937,共2页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麻醉 合并冠心病 硬膜外阻滞 心血管病 外科病人 临床麻醉 麻醉处理 治疗方案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用颈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探讨
10
作者 何仁亮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9期610-611,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甲状腺手术 硬膜外阻滞 丛神经阻滞 呼吸抑制 喉返神经阻滞 呼吸循环抑制 诱导剂量 阻滞平面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11
作者 华萍 章洪志 邹欣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镇痛效果和术中体征、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阻滞相关指标、上肢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VAS得分、术中心率和血压、同侧膈肌麻痹总发生率、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氧饱和度、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4、8、12 h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更能提高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维持术中体征稳定,减少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保留同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且该区域麻醉技术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浅丛 筋膜平面阻滞 肌间沟臂丛 锁骨中骨折 麻醉效果
下载PDF
高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
12
作者 朱昱 施艳 郑建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评估高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HTSB)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2023年6~9月在宁德师范学院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HF组和HTSB组每组10只。通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 目的评估高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HTSB)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2023年6~9月在宁德师范学院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HF组和HTSB组每组10只。通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来建立CHF大鼠模型。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进行HTSB治疗。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和收缩末左心室内径(LVDs)。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大鼠CFVR、EF和FS显著降低[(3.27±0.61)比(2.51±0.65),(78.35±0.25)%比(53.58±6.75)%,(38.22±4.69)%比(24.37±3.18)%,P<0.05];与CHF组相比,HTSB组大鼠CFVR、LVDd和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HF组大鼠血清CK、cTnI、NT-proBNP、TNF-α、IL-6和MDA水平均显著升高,而NO、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CHF组相比,HTSB组大鼠血清CK、cTnI、NT-proBNP、TNF-α、IL-6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而NO、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TSB组大鼠心肌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表达均显著升高,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CHF组相比,HTSB组大鼠iNOS、ICAM-1和P-Selectin表达均显著降低,而eNOS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HSTB治疗能够改善CHF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这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进而减轻内皮功能障碍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 慢性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微循环 内皮功能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双侧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双侧上肢(指)再植手术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宁吉顺 丁明 +1 位作者 姚树汉 王丙瑷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4期268-269,共2页
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40例双上肢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C7、Tl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双臂浓阻滞组(一侧为腋路臂丛阻滞,另一... 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40例双上肢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C7、Tl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双臂浓阻滞组(一侧为腋路臂丛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臂丛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丛阻滞较颈段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阻滞 硬膜外麻醉 再植手术 断指 断肢 呼吸功能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高血压病人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邵庆祝 刘黎明 成干生 《医药世界》 2006年第3期81-81,共1页
高血压病人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插管拔管血压波动大。高血压病人常有心肌缺血的表现。胸段硬膜外阻滞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1)。我院选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本实验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 硬膜外阻滞 高血压病人 手术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术中心肌缺血 血流动力学 血压波动 实验观察
下载PDF
不同剂量胸段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对开胸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李权义 康华 杨光 《黑龙江医学》 2000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胸段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对开胸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胸段硬膜外腔注入 1 33%利多卡因 - 0 1 6 %地卡因混合液剂量的不同 ,随机将病人分为A、B、C、D  4组 ,每组 1 0例。A组为对照组单纯七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胸段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对开胸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胸段硬膜外腔注入 1 33%利多卡因 - 0 1 6 %地卡因混合液剂量的不同 ,随机将病人分为A、B、C、D  4组 ,每组 1 0例。A组为对照组单纯七氟醚麻醉 ,B、C、D组硬膜外腔在诱导前 1 0min分别注入 5ml、1 0ml、1 5ml利地混合液。结果 :单纯七氟醚麻醉 (A组 )插管和拔管时血压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术中血压平稳 ,但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 (P <0 0 1 )。硬膜外组在诱导后及术中心率保持平稳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病人 ,施行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 ,硬膜外腔用药量不宜过多 ,5~ 1 0ml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七氟醚 病人 手术 不同剂量 人血 硬膜外阻滞 结论 中心 心率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刘敏剑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1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TEA)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组采用全身...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TEA)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TEA。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毕的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及麻醉苏醒情况(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后苏醒时间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术中心动过缓、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发生率。结果麻醉后30 min和术毕时,联合组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后苏醒时间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TEA可减轻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苏醒,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安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内分泌和循环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敬秋 杨文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2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安氟醚麻醉 手术 循环功能 内分泌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古粤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05X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ASAI~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复合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置管...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ASAI~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复合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置管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全麻组按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两组的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种类和方法相同。连续监测,比较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HR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异丙酚的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复合组在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SBP、DBP和HR的变化接近于麻醉前,全麻组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明显高于麻醉前,复合组的SBP、DBP和HR与全麻组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的用量显著减少,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对血压、HR影响小,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麻醉用药量,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术后躁动少,术后镇痛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食管癌手术 应用体会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胸腔镜单侧肺大疱切除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蓓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胸腔镜单侧肺大疱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接受胸腔镜下单侧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比...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胸腔镜单侧肺大疱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接受胸腔镜下单侧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并发症及麻醉前、肺复张前、手术结束时Pa CO2、Pa O2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肺复张前Pa CO2及Pa O2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胸腔镜单侧肺大疱切除术,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下单侧肺大疱切除术 内迷走神经阻滞麻醉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国强 谢小玲 甘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809,共2页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方法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胸腔镜微创手术术中需单肺通气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选择50例患者入室后先做T5~6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上置管4cm。B组采用单纯静...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方法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胸腔镜微创手术术中需单肺通气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选择50例患者入室后先做T5~6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上置管4cm。B组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两组病例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Clumenendobronciltube,DLT),用纤维支气管(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生命体征等。结果A组整个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拔管快于B组,FOB检查能准确定位DLT位置,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利于胸腔镜手术的开展。结论胸腔镜手术中应用FOB检查定位DLT位置是单肺通气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合理应用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吸复合全麻 硬膜外阻滞麻醉 双腔支气管导管 硬膜外腔穿刺 纤维支气管 血流动力学 腔镜手术 手术中应用 阻滞方法 单肺通气 微创手术 传统方法 全麻诱导 生命体征 麻醉方法 DLT FOB 患者 ASA 椎间隙 肺功能 B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