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及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国庆 何泽清 杨秀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通过128层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颈脑血管疾病患者60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128层CTA发现颈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有无脑梗死分... 目的通过128层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颈脑血管疾病患者60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128层CTA发现颈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有无脑梗死分脑梗死组及无脑梗死组;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后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最高(24.00%),其次为颈外动脉起始部狭窄(12.79%),椎基底动脉狭窄最少(5.57%)。左侧颈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右侧。颈动脉狭窄最好发部位为颈内外动脉起始部。双侧大脑中、后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大脑前动脉。脑梗死组颈脑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非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脑动脉狭窄密切相关,颈脑动脉狭窄处斑块部位、范围、数量、性质、狭窄程度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脑动脉狭窄 梗死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双抗血小板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新新 刘莹 +2 位作者 韩玲 张文雅 曹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抗血小板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就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双抗血小板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就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双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n=4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双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FC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FC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DA均低于本组治疗前,SOD、GSH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MDA低于对照组患者,SOD、GSH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血小板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伴动脉狭窄 双抗血小板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预防颈动脉狭窄性脑卒中复发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建林 张勤奕 +3 位作者 屈根学 李桂肖 袁建丽 王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预防 动脉狭窄卒中 复发 动脉内膜切除术 诊断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海涛 张淑玲 +1 位作者 白宏英 郭耀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5—2017-05的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只是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5—2017-05的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只是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高,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与病死率分别为2.86%、2.86%,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与病死率分别为17.65%、11.76%。观察组复发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复发率与病死率。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疾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内成形 支架置入术 梗死伴重度动脉狭窄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斌 刘昊 +3 位作者 伊红丽 石秋艳 张晋霞 臧贺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07-50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头颅CT或MRI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动脉组。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头颅CT或MRI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动脉组。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其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大小以及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结果皮质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皮质下组(χ2=10.04,P<0.01),皮质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皮质下组(χ2=8.44,P<0.01)。结论皮质脑梗死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关系更密切,且随着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增加,皮质脑梗死的危险性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梗死部位关系 血管超声 梗死 动脉 动脉狭窄 颅外动脉疾病
下载PDF
CTA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成 钟镇良 +1 位作者 罗源峰 谢瑜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究CTA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15日至2020年2月11日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这81例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超声检查和CTA检查,然后比较进... 目的:探究CTA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15日至2020年2月11日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这81例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超声检查和CTA检查,然后比较进行超声检查与CTA检查时其脑梗死病情的检出率。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并对其进行3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使用改良兰金量表(mRS)评估患者的病情。将mRS评分≤2分的患者作为康复组(F组),将mRS评分>2分的患者作为不良组(B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CTA检查的结果。结果:1)对这81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CTA检查时其脑梗死病情的检出率分别为87.65%(71/81)、97.53%(79/81)。与进行超声检查相比,对这81例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其脑梗死病情的检出率较高,P<0.05。2)B组患者的ASPECTS评分高于F组患者,P<0.05。3)两组患者中存在颈动脉硬斑、颈动脉软斑、颈动脉混合斑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4)B组患者中存在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占比高于F组患者,P<0.05。结论:CTA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检查 超声检查 动脉狭窄所致梗死 检出率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李铁男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8期141-144,共4页
目的 探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间的神经... 目的 探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变狭窄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治疗前病变狭窄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患者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模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改善和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高灌注综合征、皮疹、头晕恶心9例(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使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了改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性短暂性缺血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疗效评估
下载PDF
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价值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海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5期724-725,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颈脑动脉狭窄检出率,以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颈脑动脉血... 目的:探讨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颈脑动脉狭窄检出率,以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金标准",评价颈动脉超声诊断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效果。结果:颈动脉TCD联合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70.97%(88/124),DSA颈脑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5.48%(106/124),两种方法颈脑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TCD联合超声诊断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84.9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6.77%,阴性预测值为48.39%。结论:颈动脉TCD联合超声检查颈脑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日益提高,具有无创、便宜、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预测患者颈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脑病的危险性,对于早期诊断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但是血管造影仍旧是诊断颈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TCD 超声 血管造影 缺血性血管病 颈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良 刘艳莉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802-1804,共3页
目的 探讨研究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128例,均予以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金标准,分析颈动脉... 目的 探讨研究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128例,均予以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诊断此类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动脉硬化检出率、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血管超声比较无差异(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中,分析各狭窄诊断效应,轻度、中度、重度、完全闭塞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8.14%、43.48%、15.68%、78.95%,特异度分别为97.35%、98.18%、99.16%、97.46%,准确度分别为86.54%、82.05%、93.59%、92.95%;对比患者不同狭窄程度下的Hcy水平与中膜厚度,Hcy水平与中膜厚度均随着狭窄程度而增加,即狭窄程度越高,Hcy水平与中膜厚度越高。结论 针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特异度、准确度,可以很好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和脑梗等病情严重程度,准确评估其病情进展,特别是病变高危群体,尽早明确病情并实施对症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血管超声 梗死合并动脉狭窄病变 诊断效果
下载PDF
支架植入术加脑保护装置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舒适护理
10
作者 刘建清 高瑞英 +2 位作者 皇甫卫忠 田洁 任学玲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2年第4期255-255,共1页
颈动脉狭窄多数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加脑保护装置治疗颈动脉狭窄成功率约为90%以上,该方法行之有效,并发症少,通过对我院收治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保护装置:动脉狭窄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徐晨辉 周欣 +2 位作者 陈靖 滕玉环 章杰锦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1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1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分数、BI指数、病变血管内血流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BI指数和对照组分数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数均改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BI指数更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病变血管内的收缩期峰流速和舒张末期峰流速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流速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血管内血流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流速更慢,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变血管内的血流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更明显,治疗手段更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管内介入治疗 有效性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在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作者 柳美菱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35-35,37,共2页
临床上在针对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分析颈部血管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收的700例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 临床上在针对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分析颈部血管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收的700例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技术在诊断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过程中的检出率。分析患者在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过程中相关检查技术对于轻度狭窄患者、中度狭窄患者、重度狭窄患者以及完全闭塞患者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患者动脉硬化检出率以及斑块检出率方面整体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患者来说,在灵敏度方面,轻度狭窄患者与中度狭窄患者相对较低,重度狭窄患者与完全闭塞患者均超过90%,而在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方面,所有患者均超过90%。结论:在针对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颈部血管超声技术不仅在检出率方面相对较高,同时,其检测结果也有着较高的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在灵敏度方面,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越高,其检测结果的灵敏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血管超声 梗塞动脉狭窄病变 临床应用 价值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探究
13
作者 孙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86-88,共3页
内容部分主要是对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方法 研究当中选入的调查对象均为本医院科室病例,经临床查体为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符合选入条件者为78例,根据此次使用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小组,一... 内容部分主要是对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方法 研究当中选入的调查对象均为本医院科室病例,经临床查体为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符合选入条件者为78例,根据此次使用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小组,一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干预,确定是对照组(38例),还有40例患者主要是开展常规用药加神经介入治疗,纳为观察组,对此次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状况等给予实际评估。结果 因为病症所致,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此给予针对性干预,治疗后查体表明所有患者相关指标有明显变化,以小组评估对照组还有一些患者情况达不到正常指标;治疗后观察患者情况,显示有部分患者存在并发症显著,多例在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病症的治疗,选择常规加神经介入治疗干预,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治疗 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缺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玉莲 潘廷甫 史天奇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9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头颅CT或MRI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动脉组。应用HDI25000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头颅CT或MRI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动脉组。应用HDI2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其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大小以及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结果皮质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皮质下组(χ2=10.04,P<0.01),皮质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皮质下组(χ2=8.44,P<0.01)。结论皮质脑梗死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关系更密切,且随着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增加,皮质脑梗死的危险性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梗死部位关系 血管超声 梗死 动脉 动脉狭窄 颅外动脉疾病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59-61,共3页
探讨分析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之中,以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目标,共计50例,2020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25例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25例则联合采取... 探讨分析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之中,以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目标,共计50例,2020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25例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25例则联合采取介入治疗,对所得治疗效果对比与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前NIHSS、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EGF、MMP-9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VEGF、MMP-9,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患者症状表现,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伴重度动脉狭窄 静脉溶栓 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