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5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联合TCD技术诊断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李新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533-535,53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TCD技术诊断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CAEI)的临床价值。方法:以62例CAEI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均接受血管超声及TCD检查,分析二者诊断CAEI的价值。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内中膜厚度(I...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TCD技术诊断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CAEI)的临床价值。方法:以62例CAEI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均接受血管超声及TCD检查,分析二者诊断CAEI的价值。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内中膜厚度(IMT)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d、Vs低于对照组,RI、P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85.48%,高于对照组(19.35%,P<0.05)。模型1(Ds+IMT)诊断CAEI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54(95%CI:0.669-0.827)、79.03%、74.19%;模型2(Vs+Vd+RI+PI)诊断CAEI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4(95%CI:0.735-0.878)、82.26%、70.97%;模型3(Ds+IMT+Vs+Vd+RI+PI)诊断CAEI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1(95%CI:0.799-0.924)、90.32%、74.19%。模型3诊断CAEI的AUC高于模型1、模型2(P<0.05)。结论:超声联合TCD检测可了解CAEI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血流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TCD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下载PDF
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崔前辉 郭元勋 +1 位作者 杨帆 袁国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斑块检出率、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斑块检查参数及诊断价值。结果320例脑梗死患者中共检出CAS斑块251例(78.44%);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CAS斑块检出率(98.41%)高于常规超声(87.65%)、颈部超声弹性(94.42%)、超声造影(94.82%);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和超声造影对软斑块检出率(98.11%、95.60%)高于常规超声和颈部超声弹性成像(86.16%、89.31%);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硬斑块检出率(97.22%)显著高于常规超声(77.78%);稳定性斑块组斑块厚度、弹性评分、增强密度均小于不稳定性斑块组;斑块厚度、弹性评分、增强密度单项及联合诊断脑梗死CAS不稳定性斑块的AUC分别为0.888、0.973、0.774、0.995,发现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颈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均可诊断脑梗死CAS,同时其检查参数斑块厚度、弹性评分、增强密度可有效评估脑梗死CAS斑块稳定性,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弹成像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血清miR-124、CD146及Angptl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李霞 王景梅 +4 位作者 李军华 胡艳艳 王闪闪 毛亚娟 武一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21-2126,213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1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A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CD146联合Angptl2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CAS斑块的稳定性与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C)、CD146、Angptl2、miR-12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4下降、CD146升高、Angptl2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4、CD146、Angptl2及三项指标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19、0.781和0.834。结论血清miR-124表达水平及CD146、Angptl2水平是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能参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微小RNA-124 CD146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斑块稳定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脂联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4
作者 李斌 纪茹英 +2 位作者 陆艳卉 郭佳 郭君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脂联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类型: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脂联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类型:轻度梗死(梗死直径<3.0 cm)30例,中度梗死(梗死直径3.0~5.0 cm)30例,重度梗死(梗死直径>5.0 cm)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粗糙28例,稳定斑块36例,不稳定斑块16例;选取80名无脑血管梗死的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MGB、脂联素和oxLDL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梗死类型、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HMGB、脂联素和oxLDL表达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中HMGB、脂联素和oxLDL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47±5.15)ng/L、(5.22±1.04)m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1±1.21)ng/L、(2.61±0.45)mU/L],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为(9.52±1.2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17.17±2.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梗死、中度梗死、重度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粗糙、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03、0.532,P<0.05),与脂联素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MGB和oxLDL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MGB、脂联素和oxLDL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显著相关,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了临床诊治急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迁移率族蛋白 脂联素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miR-129-5p、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王鸿雁 白雪 周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微小RNA-129-5p(miR-129-5p)、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微小RNA-129-5p(miR-129-5p)、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将斑块表面光滑且回声强的归为稳定斑块组(37例),斑块低回声/表面不光滑/偏心指数>2/存在血流信号的归为不稳定斑块组(52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损伤组(≤15分,63例)和重度损伤组(>15分,2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miR-129-5p、PHLDA1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iR-129-5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HLDA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升高(P<0.001),miR-129-5p水平降低(P<0.001);D-二聚体、CRP、PHLDA1是导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4、1.392、1.376,P<0.05),miR-129-5p为其保护因素(OR=0.752,P<0.05)。与轻中度损伤组比较,重度损伤组患者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升高(P<0.001),miR-129-5p水平降低(P<0.001)。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1、0.532、0.435,P<0.001),miR-129-5p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01)。结论血浆miR-129-5p和PHLDA1在脑梗死患者中表达异常,且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神经功能损伤 微小RNA-129-5p 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
下载PDF
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
作者 钟勇进 胡蕤 +3 位作者 彭怀玉 王程阳 李轶 文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2周,脑梗死稳定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观察组药物保守治疗3~5 d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MFV)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能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置入 动脉粥样硬化 凝血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PLT、CRP、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素雅 袁彬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定斑块组(6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入院时PLT、CRP、UA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PLT、CRP、UA水平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入院时TC、TG、LDL-C、PLT、CRP、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TC(>5.98 mmol/L)、TG(>1.21 mmol/L)、LDL-C(>3.40 mmol/L)、PLT(≥218.61×109/L)、CRP(>10 mg/L)、UA(>323.46μmol/L)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入院时HDL-C(≥0.90 mmol/L)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保护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与斑块稳定性、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联合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80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8%、68.25%(P<0.001)。结论:PLT、CRP、UA水平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在诊断CAS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PLT CRP UA
下载PDF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媛媛 张彩霞 +3 位作者 张丽丽 杨丽华 侯志刚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 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LDL-C、TC水平以及GG、GC、CC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GG、GC、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血清LDL-C、TG、T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后比较,CC基因型患者血脂水平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G、GC、CC基因型患者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分别为80.65%、84.62%、88.64%。CC基因型患者有效率高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P均<0.05)。结论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相关且对药物的降脂疗效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 RS402007基因 基因多态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炎症因子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崔娜 王小刚 董磊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经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确诊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ACI患者100例作为ACI...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经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确诊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ACI患者100例作为ACI组,另选取来院体检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但是未发生ACI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NIHSS)进一步对ACI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分组,其中中度神经功能缺损(中度组)63例,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组)37例。分别比较ACI组与对照组、中度组与中重度组的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CI组共检出606个颈动脉斑块,对照组共检出588个颈动脉斑块。ACI组和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厚度、等回声斑块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不稳定斑块数量、低回声斑块数量、混合回声斑块数量、不规则斑块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回声斑块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的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共检出414个颈动脉斑块,中重度组共检出192个颈动脉斑块。中度组和中重度组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斑块稳定性、低回声斑块数量、等回声斑块数量、高回声斑块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混合回声斑块数量、不规则斑块数量显著高于中度组,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呈不规则形态、混合性回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斑块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血清lncRNA UCA1、miR-135b-5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陈环 王敬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lncRNA UCA1)及血清微小RNA-135b-5p(miR-135b-5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ACI患者为ACI组,经颈动脉彩色普勒... 目的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lncRNA UCA1)及血清微小RNA-135b-5p(miR-135b-5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ACI患者为ACI组,经颈动脉彩色普勒超声检查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将其分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0例)及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0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76例),预后良好组(8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1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I患者血清中lncRNA UCA1、miR-135b-5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UCA1、miR-135b-5p水平对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lncRNA UCA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iR-135b-5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CI患者血清lncRNA UCA1水平与miR-135b-5p呈负相关(r=-0.417,P<0.05);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ncRNA UCA1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miR-135b-5p水平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lncRNA UCA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35b-5p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UCA1、LDL-C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是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miR-135b-5p水平是AC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lncRNA UCA1、miR-135b-5p水平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血清lncRNA UCA1和miR-135b-5p单独预测的AUC(Z=3.579、2.258,均P<0.05)。结论血清lncRNA UCA1、miR-135b-5p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密切相关,可将二者作为ACI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 微小RNA-135b-5p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高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对比
11
作者 王珊 赵小话 沈红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3期85-8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高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择寿光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 目的对比分析高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择寿光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剂量(20 mg/次,1次/d),观察组按照高剂量(40 mg/次,1次/d),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I效果较常规剂量好,能够更为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剂量 常规剂量 神经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因子 血脂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刘颖 王琴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6期68-71,7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疾病的临床预测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21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91例进行调查研究,对研究对象的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疾病的临床预测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21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91例进行调查研究,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参考研究对象颈动脉彩超结果,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合并进行试验分组。其中,斑块组包含405例、非斑块组186例。为确保两组患者的脑梗死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基础资料以及血压、心率、尿酸、空腹血糖值等临床资料纳入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中进行统计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斑块的诱发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斑块的诱发因素包含空腹血糖值、尿酸值、吸烟史等。以危险程度作为排序依据,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其排序:尿酸(OR=1.007,P=0.006)、年龄(OR=1.1037,P<0.0001)、空腹血糖水平(OR=1.5361,P=0.0267)、吸烟史(OR=3.1131,P=0.0028)。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危险因素中,空腹血糖水平、年龄、尿酸值、吸烟史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并发颈动脉斑块风险的控制,除需控制血脂水平外,尚且需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尿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风险评估的价值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周子琼 吕玉贞 +2 位作者 赖宝瑶 徐耀祥 柯丽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目的研究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ds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梗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于阳江市中医医院完成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1例脑梗死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1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人群的s... 目的研究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ds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梗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于阳江市中医医院完成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1例脑梗死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1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人群的sdLDL和血清Hcy水平,分析sdLDL和Hcy水平的诊断效能;分析脑梗死患者sdLDL和Hcy血清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dLDL和Hcy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LDL和Hcy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为0.98,敏感度为96.5%,特异度为90.5%;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病变程度与sdLDL和Hcy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sdLDL和Hcy在脑梗死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
下载PDF
血清1-磷酸鞘氨醇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预测价值
14
作者 梁栋 田学芝 +1 位作者 张晶梅 王登正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3期239-242,27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法选取入院24 h内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老年ACI患者223例,根据有无CAS斑块分为内膜增厚组(72例)和斑块组(151... 目的: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法选取入院24 h内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老年ACI患者223例,根据有无CAS斑块分为内膜增厚组(72例)和斑块组(15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S1P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1P与老年ACI患者CAS斑块形成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1P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S1P水平与CAS斑块的形成有关(P均<0.05)。斑块组S1P水平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712.63±132.34)ng/mL vs.(656.86±130.58)ng/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S1P是影响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当S1P截断值为685 ng/mL时,曲线下面积为0.97(95%CI:0.970~0.980,P=0.001),敏感度为95.8%,特异性为89.4%。结论:血清S1P水平是老年ACI患者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1-磷酸鞘氨醇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锌指样转录因子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分析
15
作者 仉达 费彦达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17-20,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者作为ACI组,根据ACI患者CAS斑块的特性,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19例,稳定斑块组4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4例,另选取1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TRP1、KLF2水平;Spearman法分析ACI组患者血清CTRP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TRP1、KLF2水平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I组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t=15.949、78.545,P<0.01)。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TRP1、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依次升高(F=49.819、27.014、17.143、335.582,P<0.01);KLF2水平依次降低(F=127.385,P<0.01)。ACI组患者CTRP1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532,P<0.0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61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RP1、KLF2、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NIHSS评分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OR(95%CI)=3.154(1.533~6.488)、0.763(0.648~0.898)、2.373(1.328~4.239)、2.148(1.278~3.611)、2.723(1.355~5.471),P<0.01]。CTRP1、KLF2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为90.62%,特异度为75.56%,优于单独预测(Z=2.585、2.237,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两者均与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相关,且两者联合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肿瘤坏因子相关蛋白1 锌指样转录因子2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
下载PDF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
16
作者 代建霞 刘媛 于媛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36-341,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RT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Fibulin-5)、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ACI)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RT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Fibulin-5)、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ACI)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CAS斑块破裂所致ACI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CAS斑块未破裂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对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的影响及与病情的关系,并评价各血清学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SIRT1、Bcl-2水平低于对照组,Fibulin-5、B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MCI)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腔隙性梗死(LI)患者,Fibulin-5、Bax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 LI患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Fibulin-5、Bax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血清SIRT1、Bcl-2低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高水平患者的2.311倍、2.921倍,Fibulin-5、Bax高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低水平患者的3.470倍、3.184倍(P<0.05);血清SIRT1、Bcl-2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Fibulin-5、Bax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分别为0.716 (95%CI:0.648~0.778)、0.796 (95%CI:0.733~0.850)、0.728 (95%CI:0.660~0.789)、0.763 (95%CI:0.698~0.821),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为0.909 (95%CI:0.860~0.945),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CAS斑块破裂所致ACI及其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价值可靠,对临床开展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B淋巴细胞瘤基因-2 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超声特点
17
作者 蔡志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51-0154,共4页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及其超声特点。方法 研究纳入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接受了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CD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及其超声特点。方法 研究纳入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接受了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CD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诊断性评估。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44例患者通过DSA诊断确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CDUS在诊断中表现出高灵敏度(97.7%)和特异度(83.3%),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71.4%。TCD诊断的灵敏度为95.4%,特异度为83.3%。两种方法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70%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种检查方法,DSA在检测颅内外血管异常及颈动脉狭窄方面表现更优,而CDUS在检测斑块形成率方面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CDUS)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表现出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斑块识别方面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DSA,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工具。然而,在评估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方面,DSA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将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断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彩超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特点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分析
18
作者 张海燕 张洁 +2 位作者 曹薇 戴林 董梅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68-0071,共4页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急性脑梗死为神经科多发病症,在总体卒中病症当中,此类患者占比为70%,该疾病有极高的致残率,更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疾病应加强防治工作。此次主要对该类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护理方...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急性脑梗死为神经科多发病症,在总体卒中病症当中,此类患者占比为70%,该疾病有极高的致残率,更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疾病应加强防治工作。此次主要对该类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护理方面进行了具体评估分析。方法 此次选入的调查目标都是确定病症患者,坚持完成调研者是80例,根据计算机软件对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主要给予瑞舒伐他汀干预,观察组相同病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并配合氯吡格雷联合护理,对患者干预后的血脂、hs-CRP、IMT 、Smax各指标进行评估,记录此次出现不良反应的病患。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患者各指标情况有显示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控制良好,恢复情况更为突出;对小组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调研,两组都有部分此症状患者,发生率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 此次主要针对存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操作,结果为给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加以针对性护理服务,可以迅速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杜绝患者发生严重的炎症现象,同时在改善患者粥样斑块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氯吡格雷 护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19
作者 张丹丹 王益 +3 位作者 吴晶 尹延航 李学忠 陈晓鹏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将其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14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天,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评价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治疗90 d,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评价独立生活能力),计算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治疗前和治疗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的人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可溶性CD40(sCD40)。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YKL-40、sCD40水平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ACI有效、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右莰醇可能通过降低血清YKL-40、sCD40水平起治疗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人甲壳质酶蛋白40 人可溶CD40 神经系统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TNF-a、γ-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张晓璇 刘少霓 何文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2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TNF-a、γ-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再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脑...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TNF-a、γ-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再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脑梗死组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及TNF-α、γ-GT水平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TNF-α、γ-G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和结论:TNF-α、γ-GT高表达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预后不良有重要关系,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的程度,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肿瘤坏因子-α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