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痛敏点位置与双手掌温差的关系探讨
1
作者 周新 王越 +1 位作者 曹禹 潘兵 《医药前沿》 2023年第9期44-47,5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痛敏点分布与双侧掌温差的关系,为临床针灸推拿治疗靶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9月在北京市第二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5-6/6-7节段)患者,通过按压确定患者颈部压痛点,同时...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痛敏点分布与双侧掌温差的关系,为临床针灸推拿治疗靶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9月在北京市第二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5-6/6-7节段)患者,通过按压确定患者颈部压痛点,同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患者双手掌温,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88例患者双掌温存在温差,双手掌温差均值为(0.45±0.08)℃,与健康组掌温差(0.15±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4例(37.8%)患者痛敏点分布在颈部横突前方对应体表,18例(20.0%)患者痛敏点分布在后关节突对应体表,38例(42.2%)患者痛敏点同时分布在颈部横突前方对应体表和后关节突对应体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双手掌温差存在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患侧手掌温高,一种类型为患侧手掌温低,患侧手掌温低组中50例患者存在颈部横突前方痛敏点,18例同时在颈部横突前方与后关节突对应体表部出现,32例只出现在颈部前方。患侧手掌温高组中38例患者都存在颈部关节突对应体表痛敏点,20例同时出现在颈部后方关节突对应体表与颈部横突前方处,18例只出现在颈部后方。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双手掌存在较大温差,患侧掌温高提示存在颈椎后关节突关节对应体表痛敏点,患侧掌温低提示存在颈椎横突前方痛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双手掌温差 颈部痛敏点 红外热像
下载PDF
颈部痛证的刺血疗法及甲皱微循环观察
2
作者 吕越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颈部痛 甲皱微循环 刺血疗法 椎病
下载PDF
临床病例讨论——右颈部肿痛1月伴发热1周
3
作者 杜惠敏 梁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14-815,共2页
病史摘要 患儿,男,8岁,入院时间2002年4月.住院号198542.因右颈部肿痛1月、发热1周入院.入院前1月无诱因下出现右颈部肿痛,当时无发热、无活动受限,曾经儿外科会诊拟"颈部扭伤"予止痛药膏外用,无好转.入院前1周体温升高,晨低... 病史摘要 患儿,男,8岁,入院时间2002年4月.住院号198542.因右颈部肿痛1月、发热1周入院.入院前1月无诱因下出现右颈部肿痛,当时无发热、无活动受限,曾经儿外科会诊拟"颈部扭伤"予止痛药膏外用,无好转.入院前1周体温升高,晨低暮高,38.5℃~39.8℃,热时伴有畏寒、乏力,服用美林后热退,数小时热又起.入院前6 d出现一过性皮疹,呈斑丘疹,分布于右额部、颈背部,无瘙痒.病程中无消瘦,无关节肿痛.右颈部肿痛经红霉素、青霉素及阿莫维酸钾治疗后,肿块略缩小,颈痛减轻.精神较前稍改善,但仍高热不退,收住院.过去史、家属史、预防接种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辅助检查 B超 诊断
下载PDF
电针“扶突”等穴对颈部切口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mGluR 5/cAMP/CREB信号通路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林丹 阚宇 +5 位作者 乔丽娜 王俊英 陈淑萍 韩焱晶 张建梁 刘俊岭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观察颈部切口痛大鼠痛行为反应变化及电针对颈段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 5)、腺苷-3’,5’-环化磷酸(cAMP)、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 目的:观察颈部切口痛大鼠痛行为反应变化及电针对颈段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 5)、腺苷-3’,5’-环化磷酸(cAMP)、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及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8只。异氟烷麻醉下,于大鼠颈部做一长约1.5cm纵形切口,复制切口疼痛模型。各治疗组在造模4、24、48h后给予电针上述诸穴区各30min。热辐射法测定动物的痛阈变化。取C1~C4段脊髓背侧部分的组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mGluR 5、cAMP、MAPK与CREB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术后大鼠颈部切口处热痛阈降低(P<0.05);电针扶突、合谷-内关组动物的痛阈明显升高(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的痛阈与模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模型组mGluR 5mRNA、cAMP mRNA、CREB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MAPK mRNA表达量轻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电针"扶突"后cAMP mRNA、CREB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mGluR 5mRNA、MAPK mRNA表达量轻度降低(P>0.05);电针"合谷"-"内关"穴以及"足三里"-"阳陵泉"穴的效果不明显(P>0.05)。电针"扶突"穴下调mGluR 5、cAMP、CREB基因表达的作用明显优于电针"合谷"-"内关"穴以及"足三里"-"阳陵泉"穴(均P<0.05)。结论:电针"扶突"能明显升高大鼠颈部切口痛术后痛阈,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脊髓C1~C4段mGluR 5、cAMP、CREB基因表达水平有关。与"足三里"-"阳陵泉"及"合谷"-"内关"的作用比较,电针"扶突"的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电针镇 脊髓mGluR 5 CAMP CREB MAPK基因表达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电针“扶突”等穴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段脊髓5-羟色胺1A、5-羟色胺2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乔丽娜 杨永升 +5 位作者 王俊英 高永辉 韩焱晶 陈淑萍 吉长福 刘俊岭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1-39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扶突"等穴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段脊髓中5-羟色胺(HT)受体(R)亚型5-HT 1AR和5-HT 2A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颈部切口痛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扶突"等穴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段脊髓中5-羟色胺(HT)受体(R)亚型5-HT 1AR和5-HT 2A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颈部切口痛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颈段组、足三里-阳陵泉腰段组,每组8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各30min。用辐射热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荧光定量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颈段(C1-C4)、腰段(L1-L3)脊髓5-HT 1A和5-HT 2A受体亚型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颈部切口术前比较,各组的热辐射躲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电针"扶突"穴或"合谷"-"内关"穴后,与本组术后比较其躲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电针"足三里"-"阳陵泉"与本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颈段脊髓中5-HT 1AR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5-HT 2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脊髓中5-HT 1AR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5-HT 2A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5-HT 1AR和5-HT 2AR的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扶突"和"合谷"-"内关"穴可缓解大鼠颈部急性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颈段脊髓中5-HT 1AR mRNA表达、上调5-HT 2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针刺镇 脊髓 5-羟色胺1A受体mRNA 5-羟色胺2A受体mRNA 5-羟色胺-2A受体蛋白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镇痛效应及对颈髓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少军 谭连红 刘俊岭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1-35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扶突"穴区等对颈部切口痛痛反应及颈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颈部切口痛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内关-合谷组及... 目的:观察电针"扶突"穴区等对颈部切口痛痛反应及颈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颈部切口痛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内关-合谷组及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10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用辐射热在术前、术后4h及针刺治疗后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电针刺激上述各穴区30min后,取颈髓(C1-C4)段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颈髓GDNF及其受体GFRα-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A、TrkB mRNA的表达。结果:颈部切口手术后各组与术前相比痛阈显著降低(P<0.05),扶突组、内关-合谷组及足三里-阳陵泉组治疗后与本组切口术后比较,热痛阈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GDNF mRNA、GFRα-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3个电针组治疗后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BDN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TrkA mRNA、TrkB mRN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各组3个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能显著提高颈部切口痛大鼠痛阈,上调颈部脊髓GDNF及其受体GFRα-1基因表达的水平,表明GDNF及其受体GFRα-1参与电针对颈部切口痛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针刺镇 脊髓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痛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张飞雄 李义凯 +3 位作者 任海滨 黄慧敏 叶海英 凌丽花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28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点按推拿法、干针刺法、水针法三种方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肩部肌筋膜痛患者,随机分三组,每组20例分别行点按推拿法、干针刺法、水针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比较点按推拿法、干针刺法、水针法三种方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肩部肌筋膜痛患者,随机分三组,每组20例分别行点按推拿法、干针刺法、水针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VAS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治疗后VAS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其中治疗后点按推拿法与干针刺法V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点按推拿法、干针刺法分别与水针法比较VAS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痛均有效果,点按推拿法和干针刺法是治疗肌筋膜痛的有效手段,相比水针法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 点按推拿法 干针刺法 水针法
原文传递
神经阻滞液中不使用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纪文新 李仲廉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252-1253,共2页
目的:探讨有关神经阻滞液中使用激素的合理性。方法:研究对象199例,均为颈肩部痛症(包括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征),其中男71例,女128例,年龄16~75岁,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10例病例,神经阻滞用药为0.25%利多卡因16... 目的:探讨有关神经阻滞液中使用激素的合理性。方法:研究对象199例,均为颈肩部痛症(包括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征),其中男71例,女128例,年龄16~75岁,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10例病例,神经阻滞用药为0.25%利多卡因16 ml,内含Vit B12500μg。Ⅱ组:89例病例,神经阻滞用药为上述用药配方的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5 mg,均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1~2疗程,平均治疗7.96次(每疗程治疗6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88.2%和89.9%,经医学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的有效率相似。结论:在神经阻滞治疗中,不使用激素同样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地塞米松
下载PDF
播散性马尼尔菲青霉病2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程文德 孙敏 +1 位作者 黄观丽 王伟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青霉病 播散性 上腹 淋巴结肿大 P100 轻度贫血 结核病 发热 出现 治疗
下载PDF
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晓昭 丁磊 +3 位作者 严楠 刘莉 娜仁图戈 王仲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22-324,共3页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由De Quervain于1904年首先报告,本病是由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为一种自限性甲状腺疾病,通常认为并不常见...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由De Quervain于1904年首先报告,本病是由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为一种自限性甲状腺疾病,通常认为并不常见,临床发病率约为4.9/10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发热 颈部痛
原文传递
发光致病杆菌致淋巴结肿大一例
11
作者 张玉荣 王娟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27-127,共1页
患儿,男,13岁,因右颈部肿痛7d伴发热4d入院,病中伴咽痛,偶尔咳嗽,无皮疹及关节疼痛等。患儿平素体质好。入院查体:T38.3℃,BP138/72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好,精神可,右颈部可触及一约4.0crn×5.5c... 患儿,男,13岁,因右颈部肿痛7d伴发热4d入院,病中伴咽痛,偶尔咳嗽,无皮疹及关节疼痛等。患儿平素体质好。入院查体:T38.3℃,BP138/72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好,精神可,右颈部可触及一约4.0crn×5.5cm包块,边界清,活动度欠佳,表面红、热,触痛明显,无波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致病杆菌 淋巴结肿 大一 入院查体 关节疼 活动度 患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