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3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杰 卢圣忠 +3 位作者 梁豪 曾静 岳荣川 胡厚祥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1844-185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关于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筛选文献后进行质量评... 目的系统评价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关于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筛选文献后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共42 17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未校正因素时,经校正性别、年龄后,以及校正性别、年龄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斑块组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脑血管事件风险及总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均较无斑块组高(均P<0.05)。结论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可增加心血管、脑血管及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动脉斑块 心脑血管事件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DSA评估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海杰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7期71-72,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观察颈部血管彩超(US)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8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90例未...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观察颈部血管彩超(US)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8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90例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US联合DSA检测,对比2组患者的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状况以及前后循环系统斑块位置及狭窄程度。结果 (1)观察组的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狭窄的发现率与发生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US与DSA联合检查中,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其次为双侧椎动脉;US在狭窄血管检查中的效果较差,仅能对闭塞的椎动脉进行判定。结论 US联合DSA检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为脑梗死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彩超(US)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动脉斑块 脑梗死
下载PDF
血清MMP-9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超 张恩迪 +3 位作者 姚丽群 郑媛媛 周小雪 罗海龙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2-35,148,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A)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在72 h内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 目的分析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A)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在72 h内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斑块回声、新生血管情况,并通过SMI检测颈部斑块新生血管情况,并分析血清中MMP-9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关系,分析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斑块内新生血管高于对照组(P<0.05);有新生血管组UA、Lp(a)、MMP-9水平升高及糖尿病患者人数均高于无新生血管组(P<0.05)且MMP-9为主要因素。结论血清中MMP-9水平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且斑块内新生血管与LAA发病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动脉硬化型脑卒中 斑块新生血管
下载PDF
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
4
作者 农朝雷 谭文澜 +6 位作者 张永全 覃辉 欧俐羽 黄金媚 覃旭胜 徐文丽 唐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脂必泰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联合脂必泰胶囊强化降脂治疗,疗程... 目的 探讨脂必泰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联合脂必泰胶囊强化降脂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面积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ow densith lipoprotein, LDL-C)、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斑块面积、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必泰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明显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减轻颈动脉粥样斑块,改善中医临床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斑块 脂必泰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下载PDF
DSA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梦迪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23期4543-4544,共2页
选取某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3例未形成脑梗死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主,联合检测吻合... 选取某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3例未形成脑梗死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主,联合检测吻合率为76.47%;颈动脉重度狭窄吻合率与其他类型相比明显较高(P〈0.05);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发生部位以椎动脉起始段最为常见,联合检测的中度狭窄吻合率(42.86%)与其他类型相比明显较高(P〈0.05)。DSA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评估中应用效果显著,对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以及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血管彩超 动脉斑块 脑梗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陆军 张绪凤 李勇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60-1764,共5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以及分布情况、斑块类型、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血流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斑占比为45.71%,高于对照组(5.88%),观察组硬斑占比为25.71%,低于对照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易损斑块占比为65.71%,高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V、EDV分别为(55.30±3.37)、(10.51±2.76)cm/s,均小于对照组[(60.12±4.28)、(15.91±3.53)cm/s],观察组RI为0.81±0.14,大于对照组(0.73±0.1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颈动脉PSV、EDV联合RI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9.76%,特异度为60.34%,AUC为0.920,大于单项指标PSV的0.631、EDV的0.675和RI的0.60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和狭窄程度变化,通过超声检查显示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诊断脑梗死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 硬化斑块 形态 狭窄 超声
下载PDF
血清miR-124、CD146及Angptl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李霞 王景梅 +4 位作者 李军华 胡艳艳 王闪闪 毛亚娟 武一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21-2126,213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1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A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CD146联合Angptl2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CAS斑块的稳定性与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C)、CD146、Angptl2、miR-12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4下降、CD146升高、Angptl2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4、CD146、Angptl2及三项指标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19、0.781和0.834。结论血清miR-124表达水平及CD146、Angptl2水平是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能参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硬化 微小RNA-124 CD146 血管生成素蛋白2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8
作者 朱未来 孟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94-0097,共4页
研究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本文观察组中纳入35例糖尿病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对照组为同期接收的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共35例。为以上观察对象开展高频超声检查,现将两组观... 研究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 本文观察组中纳入35例糖尿病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对照组为同期接收的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共35例。为以上观察对象开展高频超声检查,现将两组观察对象间的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同时对比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获取更为全面且准确的数据结果。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观察组的病症检出率以及易损斑块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颈动脉的测量数据中,观察组的颈总动脉主干、分叉以及颈内动脉的测量值均较对照组为高,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比两组的心脏功能指标,观察组的心脏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和心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流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于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鉴别诊断中,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斑块的类型、数量等,对疾病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 动脉血管硬化斑块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预后的sdLDL-C、Lp-PLA2水平观察
9
作者 徐斐 徐晓杰 李瑞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性质结果,16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性质结果,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中无粥样斑块者49例、稳定粥样斑块者58例、不稳定粥样斑块者57例,以4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2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sdLDL-C、Lp-PLA2表达水平。统计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随访患者发病30 d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ACI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sdLDL-C/LDL-C、sdLDL-C/TC、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粥样斑块者的Hcy、sdLDL-C水平高于无粥样斑块者及对照组;不稳定粥样斑块者的TC、LDL-C水平高于无粥样斑块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不稳定粥样斑块发现率(45.78%)高于预后良好组(23.46%),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糖、sdLDL-C、sdLDL-C/LDL-C、sdLDL-C/TC、Lp-PLA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LDL-C、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脑梗死 动脉斑块 预后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MR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对比
10
作者 覃延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目的:对比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MSCT组、MR组两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 目的:对比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MSCT组、MR组两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检查时间、成本费用、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06,P>0.05),其中MSCT组患者的纤维斑块检出率30.00%(18/60)低于MR组53.33%(32/60)(P<0.05),钙化斑块检出率43.33%(26/60)高于MR组26.67%(16/60)(P<0.05),但两组患者的脂质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和MR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χ^(2)=0.10,P>0.05),其中0级、1级、2级、3级、4级比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短于MR组(P<0.05),成本费用低于MR组(P<0.05)。MSCT组患者的满意度73.33%(44/60)低于MR组96.67%(58/60)(χ^(2)=4.71,P<0.05)。结论: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MSCT与MR的应用价值基本相当,MSCT更适用于钙化斑块的诊断,MR更适用于纤维斑块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MR的满意度显著高于MSCT,临床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斑块 动脉狭窄 MR 多层螺旋CT 检查时间 成本费用 满意度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部位与血管内膜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依达.吐尔逊 穆玉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691-693,共3页
目前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在斑块生成过程中,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动脉粥样斑块发展在颈动脉两侧数量不均衡,以及两侧颈动脉斑块生长不对称等问题。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一侧有斑块,另一侧不一定有斑块。通过检测斑块... 目前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在斑块生成过程中,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动脉粥样斑块发展在颈动脉两侧数量不均衡,以及两侧颈动脉斑块生长不对称等问题。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一侧有斑块,另一侧不一定有斑块。通过检测斑块生长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部位与血管内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 斑块 硬化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清ApoB、HCY、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关系
12
作者 方昱煜 曹晓光 +2 位作者 胡明霞 韩琴 董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载脂蛋白B(ApoB)、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n=50)和无斑块组(n=2... 目的探究血清载脂蛋白B(ApoB)、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n=50)和无斑块组(n=21),根据斑块形态和回声特点将有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n=20)和易损斑块组(n=30)。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并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ApoB、Cys-C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3组HCY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产生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poB、HCY、Cys-C水平对颈动脉易损斑块产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ApoB、HCY、Cys-C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易损斑块组LDL-C、总胆固醇、ApoB、HCY、Cys-C具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均<0.05);高ApoB、HCY、Cys-C均是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易损斑块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ApoB、HCY、Cys-C以及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产生的灵敏度分别为83.33%、86.67%、90.00%、93.33%,特异度分别为70.00%、65.00%、75.00%、60.00%,其中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高。结论高ApoB、高HCY及高Cys-C均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ApoB、HCY、Cys-C水平越高,患者发生易损斑块的危险性越大,且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斑块 血清载脂蛋白B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下载PDF
64层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普清 王勇 +5 位作者 王安平 曹治华 宋金辉 黄瓅 周佩洋 王守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9-823,共5页
目的采用64层CT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等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其中有脑缺血性事件患者48例,无脑缺血性事件患者52例;使用64层CT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特征。结果... 目的采用64层CT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等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其中有脑缺血性事件患者48例,无脑缺血性事件患者52例;使用64层CT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特征。结果脑缺血事件组共发现斑块113个,其中软斑块、钙化性斑块和混合性斑块分别占35.4%、30.1%和34.5%;无脑缺血性事件组共发现斑块78个,其中软斑块、钙化性斑块和混合性斑块分别占21.8%、51.3%和26.9%;3种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合性斑块中,两组以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分别占64.1%和23.8%,2组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100例中共发现有斑块溃疡的病例10例,其中有脑缺血事件组8例,无脑缺血事件组2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溃疡斑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层CT可以准确地显示颈动脉斑块性质和形态学特征;软斑块和以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以及溃疡斑块更容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动脉 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在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的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洪慧 程蕴琳 +1 位作者 徐伯平 周传伟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88-389,共2页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动脉斑块 CAA 血脂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周建军 周康荣 +7 位作者 陈祖望 王建华 曾蒙苏 严福华 陈刚 张利军 陈锦 缪熙音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分析15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病例,探讨其MDCTA表现及其临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经大范围MD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斑块150例,所有病例均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29例行DSA检查。应用横断面图像寻找斑块,根据病变的特点行2D、3D后处理,... 目的:分析15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病例,探讨其MDCTA表现及其临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经大范围MD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斑块150例,所有病例均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29例行DSA检查。应用横断面图像寻找斑块,根据病变的特点行2D、3D后处理,探讨其分布、形态、狭窄程度、钙化、不规则及溃疡等规律。根据斑块的钙化和纤维帽的完整性作为斑块风险性的评价指标,狭窄程度的判断采用NASCET标准。结果:150例病例中共发现317处斑块,其中,颈动脉起始部斑块37例,颈总动脉28例,颈动脉分叉部173例,颈内动脉44例,颈外动脉35例。轻、中、重狭窄及闭塞的发病率分别为30.95%、49.41%、16.96%及3.87%。分叉段斑块钙化率为64.7%,分叉段以外区域为23.9%。分叉段斑块不规则和溃疡的发病率为16.8%,分叉段以外为15.95%。分叉段狭窄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分叉段以外以中重度狭窄比例高。结论:颈动脉不同区域粥样斑块的分布、形态、钙化和狭窄程度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高风险斑块发病率相似,局限于分叉段的颈动脉检查可能漏诊高风险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造影 斑块 流行病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莉 胡建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XBXP)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SXBXP)各40例,疗程8 w。比较两组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XBXP)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SXBXP)各40例,疗程8 w。比较两组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血清肌酐(SCr)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FMD、NO、6-Keto-PGF-1a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1、TXB2分别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另外SCr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SXBXP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斑块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建书 褚秀华 +2 位作者 金焱 任华 李春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1期54-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性质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1年1~10月223例脑血管病患者的CT血管造影资料,其中脑梗死组134例,无脑梗死组65例。采用256层螺旋C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性质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1年1~10月223例脑血管病患者的CT血管造影资料,其中脑梗死组134例,无脑梗死组65例。采用256层螺旋C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结果脑梗死组发现斑块267个,其中脂肪、纤维及钙化斑块分别占56.9%、22.5%和20.6%;无脑梗死组发现斑块86个,其中脂肪、纤维及钙化斑块分别占26.7%、20.9%和52-3%;三类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及无脑梗死组溃疡斑块分别为14.9%和4.6%,溃疡斑块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组中,脂肪、纤维及钙化斑块出现中度以上血管狭窄比例分别为48.7%、18.3%和7.3%,中度以上血管狭窄在三组斑块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评价颈动脉斑块形态、性质,脂肪斑块、斑块溃疡具有不稳定性,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动脉 硬化斑块
下载PDF
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超声造影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凤秀 潘明康 +3 位作者 赵君 陈玲丽 王有毅 勇强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比较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的心绞痛患者11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n=5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目的:比较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的心绞痛患者11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n=5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n=58),平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EUS检查后,采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分析两组斑块数量、类型,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Crous积分,以及斑块达峰时间、最大峰值强度比、曲线下面积,同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UA组发现斑块187个,SA组176个,均以软斑块为主,两组不同类型斑块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斑块发生部位主要在颈动脉分叉处。UA组较SA组的软斑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Crous积分、最大峰值强度比升高,曲线下面积增大,达峰时间缩短;UA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等特征性改变,可为心绞痛的筛选类型鉴别及据此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动脉斑块 超声造影 新生微血管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超声造影技术及两者联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效果
19
作者 张岩 史楠 +3 位作者 祁研 李明 田丹丹 张淋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94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94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与CEUS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渡越时间、达峰时间和最大增强强度,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评估颈部血管彩色超声、CEUS及两者联合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CEUS参数评估不稳定斑块的效能。结果共发现颈动脉斑块94个。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诊断不稳定斑块敏感度为69.44%,特异度为89.66%,准确率为81.91%,Kappa值为0.61;CEUS诊断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93.10%,准确率为87.23%,Kappa值为0.72;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87.93%,准确率为92.55%,Kappa值为0.85。联合两项技术诊断不稳定斑块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各项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0,P=0.002)。两项技术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略高于单独应用各项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造影剂到达时间(t=2.812,P=0.006)、渡越时间(t=6.978,P=0.000)、达峰时间(t=4.983,P=0.000)明显短于稳定斑块,最大增强强度(t=7.994,P=0.000)明显大于稳定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造影剂到达时间、渡越时间、达峰时间、最大增强强度及4项联合评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依次为0.648、0.889、0.740、0.831、0.961,4项联合AUC最大,敏感度为83.32%,特异度为96.58%。结论CEUS能够定量呈现斑块内新生血管,CEUS联合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有利于提高对IS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彩色超声 超声造影 动脉 斑块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可飞 卢宏 +1 位作者 陈亮 王建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9-800,共2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脉压等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 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稳定性斑块组 (71例 )、不稳定性斑块组 (4 1例 ) ;比较 2组患者的脉压值 ,...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脉压等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 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稳定性斑块组 (71例 )、不稳定性斑块组 (4 1例 ) ;比较 2组患者的脉压值 ,并分析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与血压、血糖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性斑块组脉压大于稳定性组(t=2 .86 ,P <0 .0 5 )。动脉瓣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有关 (χ2 =5 .4 9及 2 1.6 2 ,Ρ均 <0 .0 5 )。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及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动脉 硬化斑块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