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王晨思 洪瑶 +5 位作者 方慧敏 丁雪璐 杨怡帆 田香宝 陈文静 王永胜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临床进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66.76岁。根... 目的:研究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临床进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66.76岁。根据不同螺距使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配到A、B、C三组,A组为0.8螺距共40例、B组为1.0螺距共40例、C组为1.2螺距共40例。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3组间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扫描总时长;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以及同层的颈静脉、胸锁乳突肌的CT值、SD值、SNR、CNR;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设备自动生成的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采用Kappa检验法,检验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3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机器自动生成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颈动脉分叉处CT值、同层胸锁乳突肌CT值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SD、SNR、CNR及同层胸锁乳突肌SD值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同层颈静脉CT值、扫描总时长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修正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前提下,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即使采用不同螺距也不会增加或减少辐射剂量,但是随着螺距的增大,扫描时间更短,可有效减少静脉对图像质量的干扰、减少运动伪影,从而提升颈部CT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a 螺距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在颈部CTA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侯青 《中外医疗》 2019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CTA检查中进行64排CT "双低"扫描模式的应用研究。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来该院进行颈部CTA检查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300 ... 目的探讨颈部CTA检查中进行64排CT "双低"扫描模式的应用研究。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来该院进行颈部CTA检查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300 mgI/mL碘海醇对比剂,100 k V管电压,对照组进行常规64排CT扫描模式,即350 mgI/mL碘海醇对比剂,120 k V管电压,由两名资质较高的影像科医师评价图像质量,比较两组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噪声、CT值等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的颈部动脉血管1分节段、2分节段、3分节段、4分节段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噪声、CT值等临床指标情况分别为(40.2±6.3)、(40.6±7.9)、(9.1±2.3)、(388.6±40.3)HU,对照组分别为(58.9±10.8)、(69.7±15.7)、(7.4±0.5)、(490.8±60.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11.11,4.85,9.46,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颈部动脉血管1分节段、2分节段、3分节段、4分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CTA检查中应用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可显著降低患者所受的碘总量和辐射剂量,同时可获得较佳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对比剂 低管电压 碘总量 辐射剂量 颈部cta
下载PDF
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江强 邱国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6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讨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开展颈部CTA患者共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27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 探讨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开展颈部CTA患者共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27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常规剂量联合滤波反投影重建(FBP),观察组患者行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层面动脉CT值(HU)、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摄入量。结果 观察组不同层面HU值、图像噪声、SNR、CNR与对照组相比更高,ED及碘摄入量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用于颈部CTA中时不但可以保证图像质量,还可以减少对比剂使用量,降低辐射剂量,因此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双低技术 迭代重建算法 颈部cta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建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7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析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双源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170例脑梗死患者担任本次研究目标,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安排采用双源CT机头颈部CTA检查,同时通过数字... 目的:探析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双源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170例脑梗死患者担任本次研究目标,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安排采用双源CT机头颈部CTA检查,同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对比参照标准,分析双源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患者的脑血管狭窄情况诊断符合率。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患者数量分别为20例、37例、53例、35例、25例;在双源CT机头颈部CTA检查诊断结果中无狭窄、轻度狭窄以及完全闭塞的符合率为100%,中度狭窄的符合率为96%,重度狭窄的符合率为97%(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双源CT机头颈部CTA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在当下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机头颈部cta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新占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320排容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将其中接受常规CT诊... 目的:研究320排容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将其中接受常规CT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将另外50例利用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准确率为82.00%;观察组患者对于重度狭窄的诊断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为70.5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于轻度狭窄的诊断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接受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诊断能够获得更高的准确率,能够判断颈部供血动脉狭窄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容积CT 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 颈部cta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下载PDF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在慢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评估慢性脑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61例慢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20排CT灌注联合颈部CTA扫描,对脑灌注各参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 目的:探讨使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评估慢性脑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61例慢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20排CT灌注联合颈部CTA扫描,对脑灌注各参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CT灌注发现47例异常,共计53处脑缺血病灶,异常灌注区与镜像对侧区在TTP、MTT与CBF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CBV参数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61例患者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56例,其中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25例,闭塞9例。结论:采取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可全面显示慢性脑缺血患者血流灌注区参数指标变化,这为慢性脑缺血的早期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颈部cta 慢性脑缺血 灌流参数
下载PDF
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在颈部CTA检查中的应用
7
作者 赵成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6期135-136,共2页
目的:分析颈部CTA检查中应用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的价值。方法:以74例在我院接受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比组(n=37)和研究组(n=37),对比组患者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研究组患者应用双低扫描模式。结果:两组患者碘总... 目的:分析颈部CTA检查中应用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的价值。方法:以74例在我院接受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比组(n=37)和研究组(n=37),对比组患者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研究组患者应用双低扫描模式。结果:两组患者碘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对比剂应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CNR、SNR、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能够保证图像质量,还可使患者接受的碘总量以及辐射剂量获得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 双低扫描模式 颈部cta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在颈部血管疾病检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8
作者 郭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5-000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为颈部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 以2023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期间在我科进行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并同期进行颈部CTA检查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 本研究旨在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为颈部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 以2023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期间在我科进行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并同期进行颈部CTA检查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在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中,检出颈部血管内中膜增厚病例102例,占患者总数的85%;检出颈部血管斑块病例97例,占患者总数的80.9%;检出颈部血管狭窄病例58例,占患者总数的48.3%。在颈部CTA检查中,检出颈部血管内中膜增厚病例96例,占患者总数的80%;检出颈部血管斑块病例94例,占患者总数的78.3%;检出颈部血管狭窄病例54例,占患者总数的45%。进一步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颈部血管评估手段在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颈部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形成病例数为76例,占斑块形成患者总数的78.351%;检出椎动脉斑块形成病例数为21例,占斑块形成患者总数的21.649%。在颈部CTA上检出颈动脉斑块形成病例数为72例,占斑块形成患者总数的76.560%;检出椎动脉斑块形成病例数为22例,占斑块形成患者总数的23.440%。进一步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颈部血管评估手段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检出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颈部血管疾病的检查中病变检出率及诊断价值不劣于颈部CTA,且具有安全、无创、无需造影剂、无放射性等优点,尤其是对于孕期或哺乳期女性等不宜进行CT检查的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cta 血管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18期89-89,共1页
目的探讨研究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住我院68例CC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 目的探讨研究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住我院68例CC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颈部CTA进行头颈部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的精确率。结果观察组CCCI诊断精确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检查成像,能有效提高CCCI诊断精确率,在CCCI诊断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 颈部cta 慢性脑供血不足
原文传递
64层双源CT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秀玲 李炯 +1 位作者 康少锋 朱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4-145,96,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随后通过工作站对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结果依据图像质量评定标准,图像质量为优、良、差的,分别为35例、4例、1例。结论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所获取图像,有助于放射影像医师更有效、准确地对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疾病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cta血管成像 成像技术
下载PDF
颈部动脉DE-CTA不同去骨模式的成像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国平 闫昆 张宏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DE-CTA后处理过程中body bone removal、head bone removal两种去骨模式自动去骨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8~10月在我院行颈部动脉DE-CTA患者66例,所有检查数据均分别采用两种模式后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种自动...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DE-CTA后处理过程中body bone removal、head bone removal两种去骨模式自动去骨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8~10月在我院行颈部动脉DE-CTA患者66例,所有检查数据均分别采用两种模式后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种自动去骨技术的效果差异。结果 body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429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43例;head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524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63例;两种后处理模式在显示颈部动脉时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head bone removal模式颈部动脉自动去骨成像效果优于body bone removal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cta DECT 自动去骨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64排128层螺旋CTCTA成像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清 陈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CTA成像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颈部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A检查结果,将诊断结果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符合情况... 目的:研究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CTA成像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颈部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A检查结果,将诊断结果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符合情况。结果:表明CTA与DSA检查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CTA和DSA在检查颈部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CTA在诊断颈部动脉狭窄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128层螺旋CT 颈部cta 动脉狭窄 DSA
下载PDF
不同部位注射碘对比剂对CTA颈部动脉造影患者检查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于值昌 何开群 +1 位作者 赵波 吴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274-274,共1页
研究分析不同部位注射碘造影剂对CTA颈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医院接受CTA颈动脉造影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右前肘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使用左前肘静脉,比较两组颈部CTA的图像质... 研究分析不同部位注射碘造影剂对CTA颈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医院接受CTA颈动脉造影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右前肘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使用左前肘静脉,比较两组颈部CTA的图像质量。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在外周静脉CT值、图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TA颈部动脉造影患者检查过程中,注射碘对比剂穿刺部位尽量选择右侧肘前静脉[1],能够保证图像质量,不容易产生静脉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cta动脉造影 静脉通道
下载PDF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苗 孟闫凯 +11 位作者 徐含波 胡梦雪 张贺 王伟 张艳春 董坤 谢丽响 杜波 朱士光 荣玉涛 胡春峰 徐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0-914,共5页
目的 分析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PFD)与急性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同时进行颈动脉CTA、颅脑MRI检查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PACS上测量颈动脉CTA斑块侧、对侧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选择颈动脉... 目的 分析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PFD)与急性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同时进行颈动脉CTA、颅脑MRI检查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PACS上测量颈动脉CTA斑块侧、对侧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选择颈动脉斑块最大层面,分别计算斑块侧、非斑块侧PFD、PFD差值[ΔPFD(HU)]=斑块侧PFD-非斑块侧PFD。将患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非急性脑梗死组;轻中度狭窄组(10%~69%)、重度狭窄组(70%~100%)。急性脑梗死患者又分为梗死同侧、梗死对侧亚组。分别比较临床实验室指标、PFD的组间差异。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急性脑梗死的梗死同侧及梗死对侧的PFD。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1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61.3±10.4)岁。急性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ΔPFD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分别为34.2 HU、25.5 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同侧颈动脉PFD[(-32.6±20.5)HU]高于梗死对侧颈动脉PFD[(-66.8±16.1)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狭窄患者的ΔPFD高于轻中度狭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颈动脉PFD的量化分析与急性脑梗死事件相关,PFD可能与斑块的易损性相关,可以作为血管周围炎症的替代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a 动脉斑块 易损斑块 动脉周围脂肪密度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DUS及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对比
15
作者 刘松青 黄展坤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12期190-191,共2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DUS)及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分析两种方法的斑块检出率及血管狭窄检出敏感度。结果:CTA检出颈动...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DUS)及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分析两种方法的斑块检出率及血管狭窄检出敏感度。结果:CTA检出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高于DUS(c^2。=5.45,P〈0.05):DUS斑块检出率高于CTA(c^2=5.65,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和颈动脉CTA在缺血性脑血管诊断中作用互补,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动脉超声(DUS) 动脉CT血管造影(cta)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