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2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形束CT在下颌下腺结石精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杨小凤 孙小娟 +2 位作者 乔光伟 周忠伟 兰会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比较X线片、超声、CT、锥形束CT(CBCT)对不同位置下颌下腺结石的检出率,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下颌下腺结石诊疗中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13例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X线片、超声、CT、CBC... 目的比较X线片、超声、CT、锥形束CT(CBCT)对不同位置下颌下腺结石的检出率,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下颌下腺结石诊疗中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13例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X线片、超声、CT、CBCT检查资料,比较4种成像方法对不同位置结石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利用Mimics 19.0软件和CBCT数据对结石进行3D重建,从可视化角度观察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数目。结果CBCT和CT对下颌下腺结石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2%(111/113)vs 95.6%(108/113),P>0.05],但均高于X线片(65.5%,74/113)和超声(73.5%,83/113)的总检出率。超声对导管前、中段结石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63.6%(21/33)、72.2%(26/36)],与CBCT[分别为97.0%(32/33)、100.0%(36/36)]、CT[分别为93.9%(31/33)、97.2%(35/3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X线片对导管后段结石的检出率低于超声、CBCT、CT[40.9%(18/44)vs 81.8%(36/44)、97.7%(43/44)、95.5%(42/44),均P<0.01]。将CBCT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后,成功地对不同大小、形态及数目的下颌下腺结石进行了可视化重建,重建图像清晰,结石与下颌骨的解剖位置关系显示直观。结论CBCT对下颌下腺结石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替代传统CT进行涎石病诊断。对于双手双合诊未查及但超声提示的导管后段结石,可直接行CBCT检查进行精确诊断;对于导管前、中段结石,可考虑X线片和CBCT检查。可视化技术有助于临床患者宣教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结石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数据可视化
下载PDF
细针吸取活检在下颌下腺肿物诊断中的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
2
作者 王振 申明明 +1 位作者 余小蒙 高润涛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活检(FNA)对下颌下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3-2022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行FNA并获得最终病理的下颌下腺肿物患者,以最终病理为金标准,计算FNA诊断各型下颌下腺肿物的准确性、灵敏度、特...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活检(FNA)对下颌下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3-2022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行FNA并获得最终病理的下颌下腺肿物患者,以最终病理为金标准,计算FNA诊断各型下颌下腺肿物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安全性,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共纳入114例患者。非肿瘤性疾病多为IgG4-RD,FNA诊断准确度为91.2%,灵敏度97.4%,特异性88.2%。FNA诊断下颌下腺良性肿瘤准确度:86.8%,灵敏度:81.7%,特异度:92.6%。FNA诊断下颌下腺恶性肿瘤准确度为93.0%,灵敏度62.5%,特异性98.0%。误诊原因包括10例取样误差及8例病理类型误判。结论FNA在诊断IgG4相关性下颌下腺炎中极具价值,在诊断下颌下腺恶性肿瘤灵敏度较低,有误诊可能,需结合患者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活检 颌下腺肿瘤 IGG4相关性疾病 敏感性和特异性
下载PDF
放射后氧化应激对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麦麦提吐尔逊·阿布都乃比 热则耶·麦麦提祖农 +3 位作者 张鹏鑫 齐佳 伍诗涵 许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5-610,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放射后导致的氧化应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24 h、72 h及1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进行一次性20 Gy照射,检测各组大鼠唾液分泌流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 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放射后导致的氧化应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24 h、72 h及1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进行一次性20 Gy照射,检测各组大鼠唾液分泌流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形态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l histochemistry, IHC)观察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 deoxyguanosine, 8-OHdG)阳性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检测颌下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Bcl-2关联X的蛋白质(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放射后大鼠唾液分泌减少;细胞内空泡化、组织水肿及间隙增宽等病理变化逐渐加重;细胞出现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并伴随出现细胞的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量异常。结论:放射后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颌下腺细胞凋亡及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颌下腺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双侧颌下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瘤1例
4
作者 谢诚瑶 姚鑫 凌文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0-320,共1页
患者男,41岁,发现颌下2个无痛肿物缓慢增大10年,外院超声提示混合瘤可能性大;既往体健。查体:颌下左、右侧分别扪及2.5 cm×1.4 cm、3.0 cm×1.7 cm质硬肿物,边界清,活动度可,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挤压双侧颌下腺后见... 患者男,41岁,发现颌下2个无痛肿物缓慢增大10年,外院超声提示混合瘤可能性大;既往体健。查体:颌下左、右侧分别扪及2.5 cm×1.4 cm、3.0 cm×1.7 cm质硬肿物,边界清,活动度可,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挤压双侧颌下腺后见清亮唾液自导管口溢出;未触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部CT:双侧颌下腺增大,左、右侧分别见直径2.6、2.7 cm密度不均匀结节,边界清,伴多发钙化(图1A),增强后轻度欠均匀强化(图1B)。CT诊断:双侧颌下腺良性病变可能性大。行双侧颌下腺肿物并腺体切除术。术后病理:光镜下见大量增生胶原纤维,其间导管及腺泡成分不规则分布、增生,呈模糊小叶状结构,部分导管扩张呈囊状;免疫组织化学:E-cadherin(-),CD71(-),CD61(-),MPO(-),CD45(+)。病理诊断:(双侧颌下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瘤(sclerosing polycystic adenoma,SPA)。本例报道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梅市伦审2024-C-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肿瘤 囊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儿童下颌下腺结石1例
5
作者 王君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31-31,47,共2页
唾液腺结石是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的团块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约85%发生在下颌下腺;唾液腺结石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多见。临床常见的颌下腺导管结石多发于下颌第二磨牙之前至邻近导管开口处,成人发病率约12‰[1]。本病儿童... 唾液腺结石是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的团块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约85%发生在下颌下腺;唾液腺结石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多见。临床常见的颌下腺导管结石多发于下颌第二磨牙之前至邻近导管开口处,成人发病率约12‰[1]。本病儿童较少见,处理不当有腺体功能丧失可能,甚至需切除腺体,将对患儿产生终身影响;患儿年幼,体质较成人差,有继发颌下间隙、甚至口底多个间隙感染可能,出现影响吞咽、呼吸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笔者接诊下颌下腺结石患儿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结石 抗感染治疗 颌下腺 儿童
下载PDF
颌下腺原发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卢舜 王欢欢 胡佳莉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01-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IDCS)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MaxVis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0、S-100、CD163、CD68等的表达,研究I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检物镜下示颌下腺... 目的探讨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IDCS)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MaxVis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0、S-100、CD163、CD68等的表达,研究I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检物镜下示颌下腺正常结构消失,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细胞核圆形、椭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较细腻,局灶可见大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CD68、CD163、CD10、波形蛋白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60%。分子病理检测未见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IDCS因其极为罕见,目前对于其诊断仍然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相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肿瘤 IDCS 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朱林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3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颌下腺切除术... 目的:分析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颌下腺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应用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可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非肿瘤病变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 传统颌下腺切除术
下载PDF
颌下腺移位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近期效果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学奎 曾宗渊 +4 位作者 洪明晃 崔念基 苏勇 麦海强 陈福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81,共5页
背景与目的:口干燥症是鼻咽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它严重影响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颌下腺移位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择70例病例进行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试验组选择符合入选标... 背景与目的:口干燥症是鼻咽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它严重影响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颌下腺移位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择70例病例进行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试验组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鼻咽癌患者36例,在放疗前将颌下腺移位至颏下区,术后接受常规放疗,放疗时颏下区设置挡块。观察放疗中急性口腔粘膜反应,应用锝-99核素扫描检测放疗前后颌下腺功能的变化,测定放疗前后唾液分泌量的变化,放疗后3个月进行口干程度问卷调查。对照组(34例)不行颌下腺移位术,其余处理方法同试验组。将试验组的术侧与非术侧以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急性口腔粘膜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7)。试验组放疗后3个月移位术侧颌下腺摄取、排泌功能均明显较未移位术侧者好,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1和0.000);试验组颌下腺摄取、排泌功能均明显较对照组者好,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4和0.000)。试验组放疗后唾液分泌量的平均值为1.41g,而对照组放疗后唾液分泌量平均值为0.71g。对照组76.5%的患者有中度至重度的口干燥症,试验组仅13.9%的患者有中度至重度的口干燥症,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口干燥症 预防 颌下腺移位术
下载PDF
正常成人腮腺及颌下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健楠 王学梅 +2 位作者 方毅 姜镔 赵磊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40-542,共3页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检测腮腺及颌下腺硬度的可行性,建立正常成人杨氏模量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820名健康成人进行腮腺及颌下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比较左右两侧及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杨氏模量...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检测腮腺及颌下腺硬度的可行性,建立正常成人杨氏模量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820名健康成人进行腮腺及颌下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比较左右两侧及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杨氏模量值的差异。结果:左右两侧腮腺及颌下腺杨氏模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腮腺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颌下腺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腮腺及颌下腺杨氏模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估腮腺及颌下腺的硬度,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颌下腺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成荫 汪悦 +3 位作者 孙丽霞 晏婷婷 陶依凤 吴素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NOD小鼠麦冬多糖灌胃,并设置羟氯喹阳性对照组,最后用ELISA法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并对小鼠的颌下腺做HE染色,用RT-PCR法检测颌下腺IFN-γ与IL-1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和模型相...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NOD小鼠麦冬多糖灌胃,并设置羟氯喹阳性对照组,最后用ELISA法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并对小鼠的颌下腺做HE染色,用RT-PCR法检测颌下腺IFN-γ与IL-1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和模型相比,麦冬多糖能降低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度,并可修复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结论: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多糖 干燥综合征 颌下腺
下载PDF
大鼠颌下腺SS模型初探 被引量:15
11
作者 贾波 张丽 +3 位作者 王旭丹 王健 孙宇扬 葛东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SS模型。方法:用差速离心法纯化Lewis大鼠颌下腺的p5抗原,免疫Lewis大鼠,分别于免疫后的第14、2 1和2 8天取颌下腺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颌下腺相关功能指标(饮水量、颌下腺指数)。结果:免疫后14天时的发病率为6 6 6 ...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SS模型。方法:用差速离心法纯化Lewis大鼠颌下腺的p5抗原,免疫Lewis大鼠,分别于免疫后的第14、2 1和2 8天取颌下腺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颌下腺相关功能指标(饮水量、颌下腺指数)。结果:免疫后14天时的发病率为6 6 6 7% ( 4 /6 ) ,组织学评分为1 83±0 75 ;2 1天时的发病率为83 33% ( 5 /6 ) ,组织学评分为2 83±0 98;2 8天时的发病率为83 33% ( 5 /6 ) ,组织学评分为2 33±0 82。模型动物饮水量及颌下腺指数改变与病理改变相一致。结论:差速离心法纯化的p5抗原可成功诱发模型,14~2 1天出现比较典型的颌下腺SS病变和器官功能相应的改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干燥综合征 颌下腺 免疫
下载PDF
甲状腺与下颌下腺结节同期微波消融治疗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璐璐 章建全 +1 位作者 盛建国 潘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4-998,共5页
目的尝试进行甲状腺和下颌下腺结节的同期微波消融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57岁男性患者超声诊断右侧下颌下腺区、右侧甲状腺无痛性结节,大小分别为10mm×10mm×9mm、13mm×11mm×10mm,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超声... 目的尝试进行甲状腺和下颌下腺结节的同期微波消融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57岁男性患者超声诊断右侧下颌下腺区、右侧甲状腺无痛性结节,大小分别为10mm×10mm×9mm、13mm×11mm×10mm,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超声引导下同期一次性微波消融治疗,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手术顺利完成,右侧下颌下腺结节消融时间约185s,右侧甲状腺结节消融时间约72s,总手术时间约20min。术中无出血、水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随访,患者未出现面神经、舌神经、喉返神经受损的相关临床表现,无口腔干燥现象。超声检查见消融区均缩小,超声造影时保持无增强状态。结论微波消融治疗适用于颈部多器官结节性疾病的联合治疗,符合微创、节约、高效的治疗原则,值得进一步临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 经皮微波消融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共培养系统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颌下腺腺泡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晓明 罗小宁 +3 位作者 郑亿庆 林秋雄 孙伟 梁发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研究使用共培养系统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有分泌功能的颌下腺腺泡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成年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同时分离新生SD大鼠的颌下腺细胞于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取颌下腺腺泡细胞第二代和... 目的研究使用共培养系统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有分泌功能的颌下腺腺泡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成年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同时分离新生SD大鼠的颌下腺细胞于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取颌下腺腺泡细胞第二代和间充质干细胞第一代置于共培养系统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表达淀粉酶抗体。结果纯化后的颌下腺腺泡细胞呈铺路石样形态,原代至第5代培养基及细胞内均可检测到淀粉酶表达;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呈束状、漩涡状排列,可成功诱导成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含有脂滴;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淀粉酶抗体,约30%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共培养1周后转化为腺泡细胞,约50%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共培养2周后转化为腺泡细胞。结论成功构建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并证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转化为腺泡细胞的能力,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有望应用于涎腺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间质干细胞 颌下腺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颌下腺和颌下腺肿块的CT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凯 程广军 +1 位作者 任忠清 孙向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颌下腺的正常 CT表现,评价 CT对颌下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77例正常颌下腺的 CT表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回顾性分析 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下腺肿块的 CT表现。结果:正常颌下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两侧大小、 CT... 目的:研究颌下腺的正常 CT表现,评价 CT对颌下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77例正常颌下腺的 CT表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回顾性分析 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下腺肿块的 CT表现。结果:正常颌下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两侧大小、 CT值无明显差别 (P>0. 05)。颌下腺肿块均表现为腺体增大,恶性肿瘤 9例均表现为边缘不清,良性肿瘤 6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混合瘤表现为分叶状。非肿瘤性疾病 15例,边缘清楚者 8例, 7例边缘不清者均为慢性炎症。结论: CT可以明确颌下腺的解剖,有助于颌下腺肿块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颌下腺肿块 诊断
下载PDF
原代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青 王玉新 +3 位作者 朱耀旻 王绪凯 卢利 孙长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分离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取 Wistar大鼠颌下腺分别采用直接分离法与胰酶消化法分离获取颌下腺细胞 ,并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 ;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苔盼蓝染色法测细胞成活率 ,MTT法检测培...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分离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取 Wistar大鼠颌下腺分别采用直接分离法与胰酶消化法分离获取颌下腺细胞 ,并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 ;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苔盼蓝染色法测细胞成活率 ,MTT法检测培养细胞活性 ,并检测 2 4、4 8、72和 96小时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淀粉酶的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来源及比例。结果 直接分离法获取的细胞活性为 70 % ,活力值为 0 .16± 0 .0 14 ,功能欠佳 ,经胰酶消化法所获取的细胞活性为 85 % ,活力值为 0 .4 5± 0 .0 13,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 ,且功能强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颌下腺细胞α- SMA抗体、CK8.13抗体、keratin抗体呈阳性反应 ,胰酶消化法颌下腺细胞反应强度大于直接分离法。结论 胰酶消化分离获取颌下腺细胞的方法优于直接分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细胞 分离 胰酶消化法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细胞形态 细胞学
下载PDF
下颌下腺阳性结石的锥形束CT诊断 被引量:9
16
作者 游梦 许来青 +3 位作者 姜曚 李娜 刘媛媛 王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结石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的特征。方法收集84例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与性别,以及CBCT影像资料,记录影像资料中结石的数目、形态、大小,以及位置情况,再进一步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共计有阳...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结石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的特征。方法收集84例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与性别,以及CBCT影像资料,记录影像资料中结石的数目、形态、大小,以及位置情况,再进一步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共计有阳性结石128个,22例患者(占26.19%)具有多发结石;结石形态可分为点状、类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以及不规则形,其中椭圆形最多;结石大小与其水平位置相关,越靠后的结石,其大小具有增大的趋势;发生在导管前段的结石有50个(占39.06%),发生在导管后段的结石有78个(占60.94%),结石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间存在相关性(P<0.000 1)。结论 CBCT对下颌下腺结石各项特征的评估,以及辅助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涎石病 锥形束CT
下载PDF
AQP-5在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军 肖林 +3 位作者 孙远 周继祥 杨彦春 王碧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水通道蛋白 5 (AQP5)在干燥综合征 (SS)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分析SS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变化特点。结果 对照组AQP5在腺泡的顶膜、侧膜和导管等处均有较强表达 ;实验组AQP5表达减... 目的 初步探讨水通道蛋白 5 (AQP5)在干燥综合征 (SS)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分析SS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变化特点。结果 对照组AQP5在腺泡的顶膜、侧膜和导管等处均有较强表达 ;实验组AQP5表达减少或消失 ,AQP5在SS残存的腺泡部位 ,顶膜表达减少 ,相应基侧膜的表达增强 ,而且主要分布在导管部位。Westernblot检测显示各组均出现分子量为 2 7× 10 3的条带 ,实验组AQP5的表达量显著减少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干燥综合征 颌下腺 免疫组化 免疫印迹
下载PDF
颌下腺转位预防放射性口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晔 俞光岩 +6 位作者 张雷 彭歆 蔡志刚 毛驰 郭传瑸 申文江 徐博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22-423,共2页
目的 评价颌下腺转位于颏下间隙后腺体功能及预防头颈部放疗导致的口干的效果。方法 将 3例头颈癌患者的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近心端切断 ,保留该动静脉的远心端 ,并将其作为蒂 ,游离颌下腺后将其转位于颏下间隙。颈部放疗时屏蔽转位的... 目的 评价颌下腺转位于颏下间隙后腺体功能及预防头颈部放疗导致的口干的效果。方法 将 3例头颈癌患者的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近心端切断 ,保留该动静脉的远心端 ,并将其作为蒂 ,游离颌下腺后将其转位于颏下间隙。颈部放疗时屏蔽转位的颌下腺。术前术后以及放疗后检测颌下腺唾液流量 ,并填写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 通过唾液流量分析 ,3例转位的颌下腺均成活。其中 2例经放疗后 2 0个月随访的患者 ,转位的颌下腺保存一定的泌唾功能 ,患者无口干症状。结论 颌下腺转位于颏下区可保存其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口干 患者 颏下 预防 放疗 头颈癌 体功能 华盛顿大学 液流
下载PDF
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失神经支配腺体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正宏 俞光岩 +3 位作者 邹留和 柳登高 孙开华 武登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失神经支配腺体的病理变化 ,探讨其分泌机制。方法 :在摘除泪腺建立家兔角结膜干燥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 ,于移植术后分别对不同时间失神经支配腺体组织切片行HE染色、S 10 0蛋白... 目的 :研究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失神经支配腺体的病理变化 ,探讨其分泌机制。方法 :在摘除泪腺建立家兔角结膜干燥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 ,于移植术后分别对不同时间失神经支配腺体组织切片行HE染色、S 10 0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 ,制做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移植后早期可见腺实质部份轻度萎缩变性样改变 ,神经节及神经纤维不同程度变性。长期观察腺体结构正常 ,腺体内可见健康的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电镜观察见腺泡细胞内较多分泌颗粒。结论 :移植腺体能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 ,失神经支配腺体未见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 失神经支配腺体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切除颌下腺对大鼠生精细胞影响的流式细胞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冷双英 范莉英 +3 位作者 王更新 王润生 赵春芳 雷建章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颌下腺是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主要分泌器官。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大鼠切除颌下腺后30和48天的睾丸生精细胞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切除颌下腺48天时,1C细胞群(精子细胞和精子)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 颌下腺是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主要分泌器官。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大鼠切除颌下腺后30和48天的睾丸生精细胞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切除颌下腺48天时,1C细胞群(精子细胞和精子)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减少12.22%,30天和48天时2C细胞群(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增加14.39%和29.31%,切除颌下腺30天时对4C细胞群(初级精母细胞)的比例影响不大,但48天时4C细胞群明显减少(P<0.01)。同时PI值明显降低(P<0.01)。提示切除颌下腺后导致体内EGF缺乏,可影响生精过程中的多个阶段并延缓生精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生精细胞 颌下腺 表皮生长因子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