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元法在牙颌面功能矫形方面的应用
1
作者 王敏 王博 +4 位作者 王英男 李惠山 陈秉智 赵伟 刘红彦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90-293,302,共5页
有限元法是口腔正畸学中力学研究的有效的分析工具,是研究应力分布以及位移的最好的方法之一。而在牙颌面功能矫形中,明确了矫形力在口腔颌面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方向,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各种矫治器。本文分别从对下颌骨和上颌骨力学作用... 有限元法是口腔正畸学中力学研究的有效的分析工具,是研究应力分布以及位移的最好的方法之一。而在牙颌面功能矫形中,明确了矫形力在口腔颌面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方向,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各种矫治器。本文分别从对下颌骨和上颌骨力学作用的角度综述了功能矫治器应用有限元法研究的作用和成果,探讨了前导下颌的功能矫治器的作用和应力分布等问题,颏兜对颞下颌关节和下颌生长的影响,以及扩弓装置和上颌牵引装置对上颌骨各处骨缝的作用,并对近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功能矫形 有限元法 功能矫治器 上颌扩弓 颏兜
下载PDF
应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颌面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洋 何黎升 +3 位作者 薄斌 刘彦普 余漩 周树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通过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颌面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数学模型,为颌面创伤预测功能评价提供研究手段。方法:该研究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将颌面部的整体功能从面形和功能障碍两个方面分层建立... 目的:通过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颌面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数学模型,为颌面创伤预测功能评价提供研究手段。方法:该研究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将颌面部的整体功能从面形和功能障碍两个方面分层建立详细的损伤指标,用Delphi法对每一层的评价指标分别两两比较,按常用1~9阶标度的评价尺度赋值,行分层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求出评价指标损伤程度的组合权重。结果:求出了各个评价指标在颌面部功能损伤中占比重即权重系数,进而得出判定颌面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为:颌面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数学模型是以组合权重Ci(i=1,2,…,13)表示各个损伤指标比例关系。结论: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是颌面部功能损伤程度建模的有效方法,使对颌面部功能损伤程度的定性描述定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PHI法 层次分析法 颌面功能 模型 权重
下载PDF
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和审美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苏阳 申林 付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咀嚼、吞咽、言语、感觉)的影响因素,了解前牙修复后对影响人群审美评价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2例前牙修复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150名外貌正常,具备完整审美能力的普... 目的:分析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咀嚼、吞咽、言语、感觉)的影响因素,了解前牙修复后对影响人群审美评价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2例前牙修复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150名外貌正常,具备完整审美能力的普通人作为评价者,根据李克特量表对患者形象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和审美评价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不良习惯或使用不当、前伸牙合接触、菌斑指数、修复体颈缘位置均与影响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有关(P<0.05)。评价者年龄、学历,患者年龄、BMI、基牙着色程度、微笑位唇线的位置、牙龈缘的对称性均与审美评价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不良习惯或使用不当、前伸牙合接触、修复体颈缘位置是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评价者年龄,患者BMI、基牙着色程度、牙龈缘的对称性均是审美评价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前牙修复后口腔颌面部功能与不良习惯或使用不当、前伸牙合接触、修复体颈缘位置有关;前牙修复后的审美评价与评价者年龄,患者BMI、基牙着色程度、牙龈缘的对称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修复 口腔颌面功能 口腔美学 审美评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和带蒂颊脂垫瓣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李慧敏 高庆玲 +2 位作者 焦建军 马超 陆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25-828,共4页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患者的最大开口度,记录患者的修复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吞咽功能、术后语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M组与PBFPF组患者最大开口度组间比较、组间与时点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FPF组中缺损面积为>13~20 cm2的患者修复有效率高于ADM组(P<0.05)。PBFPF组患者的咀嚼功能优于ADM组(P<0.05)。结论PBFPF及ADM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各有优势,对于黏膜缺损面积较大(>13~20 cm2)的患者,PBFPF的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软组织缺损 脱细胞真皮基质 带蒂颊脂垫瓣 并发症 口腔颌面功能
下载PDF
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在颌面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江慧 李文君 吕亚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在颌面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进行颌面手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Ahmadi模... 目的:探究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在颌面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进行颌面手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进行干预。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bility measurement scale,ESCA)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scale,MLHFQ)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颌面功能变化;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及MLHFQ各项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开口功能、咀嚼功能及ESCA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在颌面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能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负面情绪,加强自护能力意识和水平,全面改善生活质量,加快颌面功能恢复速度,且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adi模式 延续护理 颌面手术 心理健康 自护能力 颌面功能
下载PDF
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白雪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8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予以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牵... 目的:观察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予以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颜面部优良率、颌面功能评分、围术期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颜面部优良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颌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复位固定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可提高颜面部优良率和颌面功能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创伤性骨折 坚固内固定术 牵引复位固定术 颌面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口腔颌面骨折疾病患者应用微型钛板技术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卓英 杨丹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9期49-50,共2页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技术用于口腔颌面骨折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4年1月-2018年10月抽取本院收治的43例口腔颌面骨折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43例病例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4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1例...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技术用于口腔颌面骨折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4年1月-2018年10月抽取本院收治的43例口腔颌面骨折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43例病例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4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1例)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2例)用微型钛板技术治疗,对比手术时间及颌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手术时间及颌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技术在口腔颌面骨折疾病患者治疗中,在缩短手术时间及颌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基础上,不仅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技术 口腔颌面骨折疾病 手术时间 颌面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钉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卓为 潘巨利 +1 位作者 王学玖 张凯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颌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6月在笔者医院接受诊治的96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固... 目的:研究分析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颌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6月在笔者医院接受诊治的96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固定。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颌面功能、并发症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开口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生物兼容性及安全性,可有效恢复患者颌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颌面部外观美,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 颌骨骨折 开口功能评分 咀嚼功能评分 颌面功能
下载PDF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9
9
作者 白沙草 王朝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上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比较2组患者...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上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颌面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开口、咀嚼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治疗具有高稳定性、高生物兼容性及高安全性等优点,可有效恢复颌面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颌面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颌间牵引钉 颌骨骨折 疗效 颌面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武卫民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5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牙弓夹板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颌间牵引钉联用微型钛板内固... 目的:观察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牙弓夹板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颌间牵引钉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口腔颌面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颌面部、开口和咀嚼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口腔颌面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牙弓夹板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钉 微型钛板内固定口腔颌面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美迪克(MDIC)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赵晋龙 何黎升 +2 位作者 刘宝林 宋应亮 李德华 《中华医学丛刊》 2004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 研究美迪克(MDIC)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种植修复病人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990-2000十年间应用美迪克(MDIC)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进行口腔颌面部功能重建的病人,通过问卷调查、临床及X线检查,对... 目的 研究美迪克(MDIC)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种植修复病人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990-2000十年间应用美迪克(MDIC)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进行口腔颌面部功能重建的病人,通过问卷调查、临床及X线检查,对病人的外形功能及并发症等重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美迪克(MDIC)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应用于临床,能有效恢复口颌系统的功能,同时美观效果良好。结论 临床应用该牙种植体系统能有效完成口颌系统的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迪克 MDIC 纯钛自攻螺旋状牙种植体 口腔颌面功能重建 并发症
下载PDF
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常博杰 高丽荣 《微创医学》 2021年第5期649-651,664,共4页
目的探讨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颌骨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 目的探讨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颌骨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前后的颌面部功能(咀嚼功能、开口功能以及颌面部状态)。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开口功能以及颌面部状态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能够加快患者康复,促进颌面部功能的恢复,且不良事件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植入式钛钉 颌间牵引 微型钛板 颌面功能 疗效
下载PDF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海林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2期45-49,共5页
目的 分析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对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句容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0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分组。对照组25例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 目的 分析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对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句容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0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分组。对照组25例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牙周指数和颌面部功能。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两组术前牙周指数和颌面部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牙龈指数、颌面部功能、咀嚼功能和开口功能评分分别为(0.98±0.16)分、(0.80±0.16)分、(1.24±0.21)分、(0.96±0.12)分、(1.02±0.21)分和(0.44±0.0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5、7.418、8.771、8.321、6.286、20.108,P<0.05)。结论 予以颌骨骨折患者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对牙周指数和颌面部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牵引钉 微型钛板内固定 颌骨骨折 优良率 牙周指数 颌面功能
下载PDF
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
14
作者 路洪波 徐良鹏 +3 位作者 曲树娟 马莹 王廷香 张飞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颌骨骨折治疗中单纯钛板内固定术与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治疗的效果差异及对患者口腔颌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至2021年5月,山东临沂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94例,男49例、女45例,年龄41~69(57.6... 目的:观察颌骨骨折治疗中单纯钛板内固定术与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治疗的效果差异及对患者口腔颌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至2021年5月,山东临沂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94例,男49例、女45例,年龄41~69(57.6±7.0)岁。分为对照组47例用单纯钛板内固定术,联合手术组47例用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口腔颌面功能变化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联合手术组颌面部功能、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评分[(0.52±0.09)、(0.67±0.12)、(0.58±0.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5±0.21)、(1.14±0.22)、(1.02±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0、12.86、13.42,均P<0.05)。联合手术组有效45例(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38例(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5)。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65.02±7.06)d显著短于对照组(82.69±10.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5)。术后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3例(6.38%)显著低于对照组10例(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5)。结论:颌骨骨折治疗中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治疗比单纯钛板内固定术可显著改善患者口腔颌面功能,促进术后骨折愈合,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折 钛板内固定术 钛钉颌间牵引 口腔颌面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Mandibula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using inter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兴 林野 +3 位作者 伊彪 王晓霞 梁成 李自力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863-1867,153,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inter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mandibula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METHODS: Three types of mandibular distractors were used in eight patients with various m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inter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mandibula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METHODS: Three types of mandibular distractors were used in eight patients with various mandibular defects due to tumor or cyst resection.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1.5 years old (ages ranged from 8 to 54 years). For two patients with ramus defects, specially designed distractors were used to restore the normal ramus height. In two other patients, specially designed trifocal distractors were used. In three patients, vertical distractors were used. RESULTS: All the mandibles were successfully reconstr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and distance designed before operation except in one patient. In that patient the distal 23 mm defect failed to be corrected because of loosening of transport block fixation screws. CONCLUSIONS: Mandibular defects can be successfully corrected using inter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Performing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us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best done at the time of tumor or cyst re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CHILD Female Humans Male MANDIBLE Mandibular Neoplasms Middle Aged Osteogenesis Distr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