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纵隔脓肿呼吸机依赖病人呼吸康复训练成功脱机的护理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萍 吕慧颐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9期3215-3216,共2页
对1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纵隔脓肿呼吸机依赖病人,分析导致呼吸机依赖的原因为呼吸肌无力及呼吸肌失用性萎缩,通过应用运动康复训练及呼吸康复如POWERbreathe深度吸气肌训练仪及深呼吸训练器,指导病人进行呼吸训练,改善病人呼吸功能,... 对1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纵隔脓肿呼吸机依赖病人,分析导致呼吸机依赖的原因为呼吸肌无力及呼吸肌失用性萎缩,通过应用运动康复训练及呼吸康复如POWERbreathe深度吸气肌训练仪及深呼吸训练器,指导病人进行呼吸训练,改善病人呼吸功能,经连续10d呼吸康复训练,病人成功撤机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呼吸机依赖 呼吸 康复训练 脱机 护理
下载PDF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巧玲 李秋蝉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2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对治疗与护理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与总...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对治疗与护理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与总结。结果70例患者经过该院提供的护理服务后其餐后2 h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值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其中66例患者肿胀症状消失,其他并发症均得到控制,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唇感染坏疽的情况,该院为其提供清除坏死组织的治疗,后续患者切口愈合较慢,久治不愈,自动出院,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为94.3%。结论针对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以早期切开引流为主,配合血糖与感染的控制,有预见性针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处理,结合局部治疗与全身护理,才能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 糖尿病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增强CT应用于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价值探究
3
作者 李文军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15期62-62,64,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增强CT应用于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给予患者X线检查进行初步扫描,且全部患者均确诊。为了能更精准地确定患者的致病因素,本文给予全部患者... 目的观察分析增强CT应用于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给予患者X线检查进行初步扫描,且全部患者均确诊。为了能更精准地确定患者的致病因素,本文给予全部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并通过CT的扫描结果来进一步确定病因及手肋间隙。结果扫描结果显示,1例为发育性的囊肿继发性感染、1例为颌骨外伤感染、1例为颞下颌关节感染、6例为腺源性感染、40例为牙源性感染,2例为其他类型继发性感染,其中未查明病因的有1例,病因的检出率为98.07%;累及间隙包括颞下间隙、颈深间隙、咽后间隙及颊间隙的例数各为1例,咽旁、舌下间隙、翼颌间隙的例数各为2例、6例为咬肌间隙、36例为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检出率为100%。结论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合理运用增强CT,可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 价值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4
作者 赵冉冉 李晨曦 +1 位作者 热孜万古丽·亚森 龚忠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53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5.3±13.75)d,VSD平均放置时间(16.15±8.22)d,ICU平均监护时间(12.02±11.56)d,平均更换VSD次数(1.57±1.32)次。患有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患者的住院天数、ICU监护时间、VSD使用时长、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总费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值)、白介素6(IL-6)及D-二聚体(D-D)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纵隔炎的治疗中创伤小,能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患者病程中换药的痛苦,对于感染至前下纵隔及全纵隔的病例,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或纵隔切开引流,效果肯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糖尿病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郑宏雨 李紫璇 +5 位作者 牛志兴 苏蕾 赵军方 孙明磊 韩新光 孙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策略及经验。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对患者的...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策略及经验。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症状、感染来源、术前及术后评估指标、多学科协作诊疗策略及预后等。结果36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51.6±17.6)岁(8~80岁),就诊前病程为(8.9±8.4)d(2~30 d)。患者均以颌面颈部肿胀、疼痛为主诉入院,其中牙源性感染占39%(14/36),咽喉口底肿胀疼痛者占25%(9/36),不明原因颌面肿胀者占36%(13/36)。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因全身合并症多不能耐受手术;治愈26例(72%),死亡10例(28%)。经手术为主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患者术后各研究时间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住院时长与入院时C反应蛋白(r=0.545,P<0.05)、降钙素原水平(r=0.504,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经手术为主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生存率(26/28)显著好于未行手术患者(0/8)(P<0.01)。结论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病情危重,多学科协作诊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可以有效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多学科协作诊疗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中的预警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夏韫晖 曲禄瑶 +5 位作者 梁翔 姜滨 钱文涛 蔡协艺 张伟杰 管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为DN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为DN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急诊首诊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是否发生DNM及治疗结果等。根据是否发生DNM,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2组中连续型变量进行t检验或t’检验,二分类变量及等级变量进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01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继发DNM 14例,发生率为6.97%。201例患者中,男142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98±17.12)岁。最常见的原发疾病为根尖周炎(90例),占44.8%,其次为智牙冠周炎(50例,24.9%);发病源的最常受累部位为下颌后牙区,为140例(69.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部位(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4)、C反应蛋白(P<0.001)均为DNM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C反应蛋白较高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要高度怀疑发生DNM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