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
作者 赵冉冉 李晨曦 +1 位作者 热孜万古丽·亚森 龚忠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53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5.3±13.75)d,VSD平均放置时间(16.15±8.22)d,ICU平均监护时间(12.02±11.56)d,平均更换VSD次数(1.57±1.32)次。患有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患者的住院天数、ICU监护时间、VSD使用时长、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总费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值)、白介素6(IL-6)及D-二聚体(D-D)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纵隔炎的治疗中创伤小,能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患者病程中换药的痛苦,对于感染至前下纵隔及全纵隔的病例,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或纵隔切开引流,效果肯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颌面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糖尿病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庞超远 张文凯 +1 位作者 王兵武 马东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在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40例(男18例,女22例)儿童(17 d~14岁)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进行常规开放式脓肿切开引流术,VSD组...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在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40例(男18例,女22例)儿童(17 d~14岁)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进行常规开放式脓肿切开引流术,VSD组在进行切开引流术中使用VSD装置,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术后3 d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VSD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针对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在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效果良好,同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脓肿切开引流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孙静 徐亿普 +2 位作者 田宝莹 王菲菲 谢富强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因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住院治疗的临床病例84例,从一般资料、感染来源、颌面颈部间隙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脓肿引流液细菌培养和住院天数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因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住院治疗的临床病例84例,从一般资料、感染来源、颌面颈部间隙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脓肿引流液细菌培养和住院天数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特点。结果牙源性感染是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和电解质紊乱,疗效差,住院天数长,病死率高。结论对糖尿病并发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应采用综合积极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糖、抗炎、支持治疗及早期脓肿切开引流术,以预防多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牙源性感染
下载PDF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磊磊 赵洪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按照人院顺序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广泛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愈合时间、...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按照人院顺序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广泛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愈合时间、皮肤瘢痕长度及宽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瘢痕长度及宽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缩短术后愈合时间,缩小瘢痕范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小切口负压引流 广泛切开引流术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5期172-17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12于我院就诊的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11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观察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为主的脓肿... 目的:观察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12于我院就诊的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11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观察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为主的脓肿切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为主的脓肿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CRP、PCT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CRP、PC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WBC、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负压封闭引流为主的脓肿切开术联合磺胺米隆冲洗能够有效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药物冲洗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怿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沙市口腔医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患者40例,按照患者病床卡号末尾奇偶数,将奇数分为单一组,偶数分为联合组,各20例。单一组...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沙市口腔医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患者40例,按照患者病床卡号末尾奇偶数,将奇数分为单一组,偶数分为联合组,各20例。单一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切口长度、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2组WBC、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WBC、CRP、PCT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1~6 d、7~12 d后疼痛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药物冲洗 安全性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药物冲洗联合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付新国 王丽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1期66-66,共1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药物冲洗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药物冲洗,比较两组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药物冲洗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药物冲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血清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药物冲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疗法辅助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冲洗创口对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永兴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4期677-679,共3页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SD)疗法辅助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冲洗创口对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66例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SD)疗法辅助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冲洗创口对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66例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VSD疗法辅助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冲洗创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与疗效相关指标即瘢痕长度、换药次数和引流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为69.70%(P<0.05),瘢痕长度、换药次数和引流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VSD疗法辅助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冲洗创口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其创口的愈合,且减少了换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醋酸磺胺米隆溶液 VSD疗法 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
下载PDF
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彩红 田文艳 王静 《西南军医》 2020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科确诊为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并手术的33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划分为VSD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科确诊为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并手术的33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划分为VSD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5例,对照组行颌面颈部脓肿广泛切开引流术,术后常规引流换药治疗,VSD治疗组行脓肿广泛切开引流术并使用VSD装置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所有病例均根据血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足量抗生素行全身抗感染治疗,统计对照组与VSD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疼痛状况及换药次数等。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3d,VSD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1.8d。对照组术后1-6天伤口疼痛评分(5±0.36)分,平均换药(10±0.25)次;7-12天伤口疼痛评分(3±0.58)分,平均换药(5±0.35)次;VSD治疗组术后1-6天伤口疼痛评分(1±0.15)分,平均换药(1±0.2)次。7-12天伤口疼痛评分(2±0.35)分,平均换药(5±0.35)次;结论VSD应用于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治疗,能够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护理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沈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12期71-72,共2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例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对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主的脓肿切开术,在手术之前作细菌培养,分析其效果。结果:引...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例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对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主的脓肿切开术,在手术之前作细菌培养,分析其效果。结果:引流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为(55.11±2.12)m L;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0.12±2.12)d。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拆除时间平均为(4.21±1.22)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管完成负压引流或者是完成局部的磺胺米隆冲洗之后,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使用可以促使感染得到早期的控制,对创腔进行刺激,促使其实现早期的愈合,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药物冲洗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下载PDF
1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纵隔脓肿呼吸机依赖病人呼吸康复训练成功脱机的护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萍 吕慧颐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9期3215-3216,共2页
对1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纵隔脓肿呼吸机依赖病人,分析导致呼吸机依赖的原因为呼吸肌无力及呼吸肌失用性萎缩,通过应用运动康复训练及呼吸康复如POWERbreathe深度吸气肌训练仪及深呼吸训练器,指导病人进行呼吸训练,改善病人呼吸功能,... 对1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纵隔脓肿呼吸机依赖病人,分析导致呼吸机依赖的原因为呼吸肌无力及呼吸肌失用性萎缩,通过应用运动康复训练及呼吸康复如POWERbreathe深度吸气肌训练仪及深呼吸训练器,指导病人进行呼吸训练,改善病人呼吸功能,经连续10d呼吸康复训练,病人成功撤机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呼吸机依赖 呼吸 康复训练 脱机 护理
下载PDF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王磊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7期81-82,共2页
目的 探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50 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 例)与对照组(25 例)... 目的 探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50 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 例)与对照组(25 例).对照组25 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给予常规广泛切开引流术,观察组25 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给予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25 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25 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 例患者伤口愈合后平均瘢痕长度、宽度均优于对照组25 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间隙感染 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 治疗 效果
原文传递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巧玲 李秋蝉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2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对治疗与护理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与总...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对治疗与护理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与总结。结果70例患者经过该院提供的护理服务后其餐后2 h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值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其中66例患者肿胀症状消失,其他并发症均得到控制,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唇感染坏疽的情况,该院为其提供清除坏死组织的治疗,后续患者切口愈合较慢,久治不愈,自动出院,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为94.3%。结论针对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以早期切开引流为主,配合血糖与感染的控制,有预见性针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处理,结合局部治疗与全身护理,才能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间隙感染 糖尿病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增强CT应用于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价值探究
14
作者 李文军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15期62-62,64,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增强CT应用于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给予患者X线检查进行初步扫描,且全部患者均确诊。为了能更精准地确定患者的致病因素,本文给予全部患者... 目的观察分析增强CT应用于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给予患者X线检查进行初步扫描,且全部患者均确诊。为了能更精准地确定患者的致病因素,本文给予全部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并通过CT的扫描结果来进一步确定病因及手肋间隙。结果扫描结果显示,1例为发育性的囊肿继发性感染、1例为颌骨外伤感染、1例为颞下颌关节感染、6例为腺源性感染、40例为牙源性感染,2例为其他类型继发性感染,其中未查明病因的有1例,病因的检出率为98.07%;累及间隙包括颞下间隙、颈深间隙、咽后间隙及颊间隙的例数各为1例,咽旁、舌下间隙、翼颌间隙的例数各为2例、6例为咬肌间隙、36例为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检出率为100%。结论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合理运用增强CT,可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价值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宏雨 李紫璇 +5 位作者 牛志兴 苏蕾 赵军方 孙明磊 韩新光 孙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策略及经验。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对患者的...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策略及经验。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症状、感染来源、术前及术后评估指标、多学科协作诊疗策略及预后等。结果36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51.6±17.6)岁(8~80岁),就诊前病程为(8.9±8.4)d(2~30 d)。患者均以颌面颈部肿胀、疼痛为主诉入院,其中牙源性感染占39%(14/36),咽喉口底肿胀疼痛者占25%(9/36),不明原因颌面肿胀者占36%(13/36)。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因全身合并症多不能耐受手术;治愈26例(72%),死亡10例(28%)。经手术为主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患者术后各研究时间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住院时长与入院时C反应蛋白(r=0.545,P<0.05)、降钙素原水平(r=0.504,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经手术为主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生存率(26/28)显著好于未行手术患者(0/8)(P<0.01)。结论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病情危重,多学科协作诊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可以有效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多学科协作诊疗
原文传递
MSCT用于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及蔓延途径评估的价值分析
16
作者 陈德全 冯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0006-0007,共2页
探讨分析MSCT在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以及蔓延途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的患者68例,在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之后采集引流出来的脓汁进行细菌培养;为患者进行多层螺... 探讨分析MSCT在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以及蔓延途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的患者68例,在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之后采集引流出来的脓汁进行细菌培养;为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颈部感染患者中,咽旁间隙和咽后间隙各有11例,扁桃体间隙和颌下间隙各7例,6例咀嚼肌间隙,颈浅部间隙和多间隙感染各9例,8例为气管前间隙。结论:在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颌面筋膜间隙感染 蔓延途径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中的预警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夏韫晖 曲禄瑶 +5 位作者 梁翔 姜滨 钱文涛 蔡协艺 张伟杰 管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为DN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为DN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急诊首诊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是否发生DNM及治疗结果等。根据是否发生DNM,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2组中连续型变量进行t检验或t’检验,二分类变量及等级变量进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01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继发DNM 14例,发生率为6.97%。201例患者中,男142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98±17.12)岁。最常见的原发疾病为根尖周炎(90例),占44.8%,其次为智牙冠周炎(50例,24.9%);发病源的最常受累部位为下颌后牙区,为140例(69.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部位(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4)、C反应蛋白(P<0.001)均为DNM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C反应蛋白较高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要高度怀疑发生DNM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