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付军 王天祥 +1 位作者 王锡明 王秋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的分支颏下动、静脉为蒂制备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该皮瓣修复的14例患者,12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部... 目的:探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的分支颏下动、静脉为蒂制备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该皮瓣修复的14例患者,12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部分坏死,1例失败,成功率92.9%,全部病例切除原发灶同时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长而可靠的血管蒂、厚薄适中、成活率高、切口隐蔽、无需血管吻合、操作简单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一期重建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 口腔颌面部 重建
下载PDF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文星 陈希哲 +2 位作者 杨立年 胡惠兰 周训银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颏下区岛状瓣的解剖学研究 ,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一条新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人尸头 5具 10例行面动脉灌注 ,进行局部应用解剖的观测 ,然后采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转位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 3例。结果 :用颏下区提供的... 目的 :通过对颏下区岛状瓣的解剖学研究 ,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一条新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人尸头 5具 10例行面动脉灌注 ,进行局部应用解剖的观测 ,然后采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转位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 3例。结果 :用颏下区提供的 5 0cm× 6 0cm~ 5 0cm× 7 0cm肌皮瓣 ,施行口内软组织缺损修复 3例均成活 ,该皮瓣基于颏下动脉、颏下静脉 ,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大的弧形活动区。结论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 解剖学 临床应用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文星 陈希哲 +2 位作者 杨立斗 胡惠兰 周训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2-622,共1页
关键词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 临床应用 口内软组织缺损 手术方法 口腔肿瘤
下载PDF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一期修复颊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军 尹海平 +1 位作者 张晓林 李永生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288-289,共2页
目的 应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一期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方法 采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制作成岛状瓣或复合组织瓣进行转移,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13例。结果 13例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术后瘢痕黏连二期松解,1例复发。结论 颏下区岛状肌... 目的 应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一期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方法 采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制作成岛状瓣或复合组织瓣进行转移,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13例。结果 13例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术后瘢痕黏连二期松解,1例复发。结论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可用于一期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区 岛状肌皮瓣 颊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下咽癌颏下区成瘤与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的比较
5
作者 闵密克 周鹏 +2 位作者 朱敏辉 宋先敏 郑宏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7-60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下咽癌颏下区成瘤裸鼠模型,并与传统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进行比较。方法选择5周龄BALB/c雄性裸鼠,分为颏下区成瘤裸鼠模型组(颏下组)和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组(腋下组)。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注射人下咽癌细胞株FADU及HN31... 目的建立一种下咽癌颏下区成瘤裸鼠模型,并与传统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进行比较。方法选择5周龄BALB/c雄性裸鼠,分为颏下区成瘤裸鼠模型组(颏下组)和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组(腋下组)。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注射人下咽癌细胞株FADU及HN31,各亚组12只。颏下组于左颏下区注射肿瘤细胞,腋下组于右腋下注射肿瘤细胞,记录4个亚组裸鼠成瘤时间、成瘤体积、体质量。记录裸鼠死亡情况。对8周后仍生存的裸鼠行超声检查,观察局部肿瘤生长、浸润情况及肝、脾、肾等器官转移情况,并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结果接种后第7天时颏下组裸鼠即有瘤体出现,第9天时腋下组出现瘤体;第33天时FADU腋下组、HN31腋下组裸鼠瘤体体积分别大于FADU颏下组、HN31颏下组(P<0.05,P<0.01)。各组裸鼠体质量至接种后第17~19天基本达到峰值,此后颏下组裸鼠体质量逐步减轻,腋下组仍有所增加;第33天时FADU腋下组、HN31腋下组裸鼠体质量分别大于FADU颏下组、HN31颏下组(P均<0.01)。第8周时FADU颏下组裸鼠死亡8只,HN31颏下组死亡10只,颏下组共存活6只;FADU腋下组死亡6只,HN31腋下组死亡6只,腋下组共存活12只。不同接种部位、接种不同细胞组间裸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颏下组6只存活裸鼠中,4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灶,腋下组8只存活裸鼠中仅1只发现肝脏转移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下组有2只发现肺部转移灶,腋下组有1只发现肺部转移灶;颏下组有1只发现脾脏转移灶,腋下组无裸鼠存在脾脏转移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颏下区成瘤与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各有特点。颏下区成瘤时间短,局部侵害重、远处转移比例高,适用于研究肿瘤在体侵袭性和转移性。腋下区成瘤可形成较大体积瘤体,但邻近器官、组织受累程度轻,裸鼠存活时间长,但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适用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颏下区 下区 实验性肿瘤 裸小鼠
下载PDF
颏下区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良明 郭平 +2 位作者 许亮 王之恒 姚禹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采用颏下区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颏下区岛状皮瓣对肿瘤切除后的缺损进行修复,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9例... 目的:采用颏下区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颏下区岛状皮瓣对肿瘤切除后的缺损进行修复,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9例修复皮瓣均存活。5例男性患者可见皮瓣表面有不同程度毛发增长,术后3月口内皮瓣向口腔黏膜化生,皮瓣表面光滑、颜色红润。9例患者口腔颌面部的外观及主要功能均达到预期效果,可进行吞咽、咀嚼和言语等正常生理活动,无张口受限、颈部活动受限等并发症。随访期无癌肿复发病例。结论:颏下区岛状皮瓣较其他部位的皮瓣制作相对简单,耗时少,切口隐蔽,对供区损伤小,术后存活率高,可提高患者对术后美观和生理功能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颏下区岛状皮瓣 缺损
下载PDF
颏下区淋巴结猫抓病1例
7
作者 孙洋 杨振祥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1-31,共1页
猫抓病又名猫抓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国内报道较少见.因饲养宠物人数增多,本病有逐年上升趋势.我院口腔科于2002年9月25日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颏下区淋巴结猫抓病 诊断 治疗 自限性 预后
下载PDF
颏下区气管内插管:面中部和全面部骨折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替代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俊成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1年第5期327-327,共1页
对于复杂的面部骨折,为了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需要手术区不被干扰、暂时的颌间固定以及维持一个安全开放的气道等条件。而传统的气管内插管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本文回顾了25位在手术中经颏下区气管内插管的患者,并对该方法进行了... 对于复杂的面部骨折,为了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需要手术区不被干扰、暂时的颌间固定以及维持一个安全开放的气道等条件。而传统的气管内插管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本文回顾了25位在手术中经颏下区气管内插管的患者,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气管切开术 颏下区气管内插管 治疗
下载PDF
颏下区巨细胞肉芽肿1例
9
作者 李剑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386-386,共1页
关键词 巨细胞肉芽肿 颏下区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软组织内 肌肉组织
下载PDF
颏下区气管支气管囊肿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敬 邹廷前 +1 位作者 李成锋 曾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691-691,共1页
患者,女,54岁,因颏下区包块逐渐增大4年入院。自述4年前无意间发现颏下区无痛性包块隆起,无明显疼痛不适。未经任何治疗。4年间包块缓慢增大,伴有局部胀感及吞咽时不适。以此前来就诊。
关键词 颏下区 气管支气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误诊
原文传递
颏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劭玉 龚飞飞 +1 位作者 唐丽宇 朱晓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5-316,共2页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临床诊断困难,易复发,儿童病例更为罕见,该文报告了1例儿童颏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探讨了其疾病特性。
关键词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颏下区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颏下纤维脂肪瘤样增生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瘤样增生 颏下区 甲状舌骨囊肿 超声诊断 高频探头 B超检查 软组织肿块 脂肪 实质性肿块 淋巴结
下载PDF
颏下裂头蚴病1例
13
作者 龙煦 邓江稳 +1 位作者 何勇军 张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78-578,共1页
关键词 颏下区 裂头蚴病 下肿块 淋巴结肿大 隆起 就诊 门诊
下载PDF
美国FDA批准用于颏下脂肪药物去氧胆酸上市
14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5年第7期44-44,共1页
美国FDA于2015年4月29日批准Kythera Biopharma公司的去氧胆酸(通用名:Acid Deoxycholic,商品名:Kybella)注射液上市,用于改善成人与颏下脂肪相关的中至重度轮廓突出或过度丰满。本药用于颏下区域外皮下脂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 美国FDA于2015年4月29日批准Kythera Biopharma公司的去氧胆酸(通用名:Acid Deoxycholic,商品名:Kybella)注射液上市,用于改善成人与颏下脂肪相关的中至重度轮廓突出或过度丰满。本药用于颏下区域外皮下脂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不推荐用于颏下区域外的其他部位。去氧胆酸为细胞溶解药物,当注射入身体组织时可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胆酸 颏下区 细胞溶解 商品名 身体组织 时可 cholic 疗效结果 安慰剂对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Kimura病1例
15
作者 张士定 张森林 曹罡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297-297,共1页
关键词 KIMURA病 颏下区
下载PDF
下颌正中管的锥形束CT三维重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成军 艾毅龙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8期506-509,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对下颌正中管的存在与否、走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三维关系进行评估及测量,为颏下区手术的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对100例患者的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测量项目包括Mandibular Icisive Canal(MIC)的存在与否...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对下颌正中管的存在与否、走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三维关系进行评估及测量,为颏下区手术的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对100例患者的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测量项目包括Mandibular Icisive Canal(MIC)的存在与否,MIC垂直向和水平向直径,MIC在下颌管起始点,第一前磨牙对应点,尖牙对应点,切牙对应点至牙根尖、下颌骨颊侧壁、舌侧壁、下颌下缘以及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结果 100例CBCT中百分百可见MIC。MIC与颊侧骨板和舌侧骨板平均距离分别为3.52±0.54 mm和5.37±0.25 mm,与下颌骨下缘、牙根尖和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0.44±0.61、10.57±0.76及20.21±0.83 mm。MIC到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男性为10.70±0.43 mm,女性为10.17±0.63 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C在CBCT中检出率高且走向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正中管 锥形束CT 三维重建 颏下区 下牙槽神经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6
17
作者 吴宝金 陆春才 +2 位作者 朱晓红 吴洪海 戴松茂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5-287,321,共3页
为了查明以颁下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解剖,以便临床设计和应用,在51例成人尸体上,通过显微解剖、染色试验等方法观察了颏下区血供。结果如下:此区由颏下动脉供养,该动脉由面动脉发出,出现率100%。起始处外径为1.75±0.15mm((?)±... 为了查明以颁下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解剖,以便临床设计和应用,在51例成人尸体上,通过显微解剖、染色试验等方法观察了颏下区血供。结果如下:此区由颏下动脉供养,该动脉由面动脉发出,出现率100%。起始处外径为1.75±0.15mm((?)±s),主干长60.0±7.9mm。双侧颏下动脉在中线附近有丰富吻合。以颏下动脉为蒂,颏下区可提供皮瓣的最大面积达130mm×6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区 下动脉 皮瓣 解剖 颜面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颏下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33
18
作者 王伯钧 秦小云 陆明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为推广带血管蒂的颏下皮瓣在面部和口腔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应用。方法:在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颏下皮瓣的血供及神经支配。结果:颏下动脉距颈外动脉起点5.7±0.6cm处起自面动脉,起始处外径为1.6... 目的:为推广带血管蒂的颏下皮瓣在面部和口腔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应用。方法:在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颏下皮瓣的血供及神经支配。结果:颏下动脉距颈外动脉起点5.7±0.6cm处起自面动脉,起始处外径为1.6±0.4mm,蒂长5.6±0.5cm,该瓣的感觉神经为颈皮神经,皮瓣宽度最大可达7cm×12cm。结论:此瓣具有颜色与面部一致,可设计为多种复合瓣,其旋转弧度大,可到达除少部额区以外的整个面部和口腔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区 下动脉 外科皮瓣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