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检测冠脉临界病变斑块的研究
1
作者 房兴锐 吴剑胜 +1 位作者 游莉 张焕基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FD-OCT)检测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变化情况,探讨FD-OC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脉临界病变患者25例,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连续强化治疗半年,运用FD-OCT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脂质... 目的: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FD-OCT)检测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变化情况,探讨FD-OC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脉临界病变患者25例,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连续强化治疗半年,运用FD-OCT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并比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101.96±13.73)μm比(105.16±11.5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20±0.30)mmol/L比(2.08±0.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OCT作为一种精确的检测手段,能准确且直观地观察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情况,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的稳定冠脉临界病变斑块,降低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纤维帽厚度 阿托伐他汀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基于频域解离特征的OCT指纹表征攻击检测
2
作者 刘凤 曾文锋 +3 位作者 张文天 孔哲 王磊 沈琳琳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指纹防伪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指纹一般由表面成像得到,而这种表面的纹理特征极容易被盗取.基于这种传统指纹的识别系统,检测指纹表征攻击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现有研究普遍针对具有防伪特征的指纹模态,如具有... 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指纹防伪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指纹一般由表面成像得到,而这种表面的纹理特征极容易被盗取.基于这种传统指纹的识别系统,检测指纹表征攻击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现有研究普遍针对具有防伪特征的指纹模态,如具有汗腺特征的高精度指纹和具有指静脉特征的指纹开发表征攻击检测算法.在本篇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指纹系统的表征攻击检测能力,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频域指纹表征攻击检测方法.与以往方法不同,我们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残差结构设计了一个频域特征解离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分别解离出时域中叠加在原始OCT指纹图像上的信息(如区分性特征、无效特征和冗余特征).然后,我们让它学习不同的频域编码,并结合OCT指纹在时域中的重构编码形成相应的潜层编码.利用潜层编码,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区分表征攻击指纹和真实指纹的预测模型,用于表征攻击检测.在目前常用的OCT指纹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通过在频域中分离出一些叠加在时域中的无用干扰信息,从而有效地消除干扰.在实例方面,该方法的最小误差(Err.)为0.67%,与已有的基于时域的最优方法相比,最小误差降低了3.03%,性能提高了8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攻击检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离散小波变换 频域解离 自动编码器
下载PDF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脉络膜厚度研究进展
3
作者 曲景灏 孙曹毓 李若溪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37-1241,共5页
脉络膜作为外层视网膜主要的营养供应来源,其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对于视网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观察脉络膜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理解许多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文献报道SDOCT用于准确测量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脉络膜厚... 脉络膜作为外层视网膜主要的营养供应来源,其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对于视网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观察脉络膜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理解许多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文献报道SDOCT用于准确测量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脉络膜厚度,还可以用于脉络膜疾病治疗后的效果评估。SDOCT为人们研究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将给越来越多眼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断层扫描技术(sdoct) 脉络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中心性浆液性脉 络膜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中填充物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许静 冯洁 叶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术中的填充物。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患者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A组(23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硅油注入术,B组(23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内界...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术中的填充物。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患者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A组(23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硅油注入术,B组(23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C2F6(20%)注入术,术前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其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以明确分组。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孔闭合率、IS/OS破坏直径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随访至少12mo。随访期末A组术后BCVA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9,P<0.05)。B组术后BCVA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8,P<0.05)。A组裂孔闭合率100%,B组裂孔闭合率为95.2%。A组术后IS/OS破坏直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2,P<0.05),B组术后IS/OS破坏直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7,P<0.05)。并发症:A组术后4眼发生高眼压,B组术后1眼裂孔未闭合继发视网膜脱离,再次行硅油注入术后裂孔闭合。B组术后2眼出现玻璃体积血,1眼吸收,1眼再次行玻璃体腔灌洗术。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A组手术方式可以更持久顶压黄斑区视网膜,利于黄斑裂孔闭合,但是需俯卧较长时间及再次手术取出硅油,增加患者身心和经济负担。B组手术方式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填充物,但是存在黄斑裂孔不闭合需再次手术的风险。我们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作为术前合理选择手术方案的标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特发性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其深度增强成像技术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患者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少凡 刘丹岩 +2 位作者 梁爽 刘晓丽 张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10,共7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OCT)测量并探讨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患者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规律,分析脉络膜厚度在P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01/2019-12于我院就诊...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OCT)测量并探讨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患者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规律,分析脉络膜厚度在P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01/2019-12于我院就诊的PACD患者82例155眼,其中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组24例24眼;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组28例35眼;慢性原发性房角关闭(CPAC)组30例3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38例58眼。另收集健康志愿者87例87眼纳入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EDI-OCT测量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结果:PACD各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PACD患者中,除距黄斑中心凹3mm处鼻侧,PACG组黄斑区其余各点位脉络膜厚度均低于PACS组、APAC组、CPAC组(P<0.05)。APAC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357.17±61.49μm)最厚,PACS组(318.04±56.52μm)次之,PACG组最薄(263.55±67.87μm)。除CPAC组,其余各组黄斑中心凹旁1mm处脉络膜厚度均较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P<0.05)。各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旁3mm处脉络膜厚度均低于黄斑中心凹下和黄斑中心凹旁1mm处(P<0.05)。各组受检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05)。结论:PACD患者及正常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最厚,离黄斑中心凹越远,脉络膜越薄。黄斑区脉络膜增厚是PACD患者又一特征性解剖结构,可能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PACD患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并无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 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术前SD-OCT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冠璐 刘健 +1 位作者 吴震宇 徐洁慧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6眼),术前采用SD-OCT测量术眼的黄斑部中心子... 目的探讨术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6眼),术前采用SD-OCT测量术眼的黄斑部中心子区视网膜厚度(CST)、黄斑容积(CV)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CAT),术后记录其最佳矫正视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CST、CV、CAT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12,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为0.54±0.19,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V和CAT呈正相关(r=0.398和0.399,均P<0.01),与术前CST无相关性(r=0.074,P>0.05)。结论术前SD-OCT对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测量对白内障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有一定的预估作用,可作为白内障术前准确评估黄斑部视网膜功能以及术后视力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