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5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监测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黄斑部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裕庆 候银芬 刘银萍 《安徽医学》 2015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D-OCT)在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病变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单侧玻璃体切割术,同时选取16例(22眼)...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D-OCT)在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病变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单侧玻璃体切割术,同时选取16例(22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并在新生血管处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光凝。术后1天、2周、1个月、2个月,利用SD-OCT进行黄斑部扫描,并用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的自动分析,记录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平均为(310.71±30.87)μm,黄斑中心凹(259.36±18.14)μm。患者术后1天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平均为(426.72±41.49)μm,黄斑中心凹平均为(427.86±247.16)μ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2周厚度平均减少42.48μm(9.96%),术后1个月平均减少73.13μm(17.37%),治疗后2个月平均减少111.51μm(26.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OCT能直观地了解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病变的转归情况,可以作为黄斑水肿诊断和长期随访的有效检查手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切割术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容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菊 钱勇 +4 位作者 段文静 祃红燕 卢颖 赵淼焱 张丽筠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正常成年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容积,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内层三维立体结构特征,为评价黄斑区视网膜疾病的神经上皮层容积改变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303名健康人(303只眼)经视力、眼压、裂隙灯、...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正常成年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容积,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内层三维立体结构特征,为评价黄斑区视网膜疾病的神经上皮层容积改变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303名健康人(303只眼)经视力、眼压、裂隙灯、屈光和眼底等常规眼科检查,排除黄斑病变、青光眼、视神经和视网膜病变等影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疾患后,行双眼以黄斑为中心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每名受检者随机抽取一眼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正常人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的容积最小(0.175±0.015)mm3,黄斑区内环(颞、上、鼻、下)各象限平均容积分别为(0.450±0.025)mm3、(0.463±0.025)mm3、(0.475±0.027)mm3、(0.463±0.025)mm3,黄斑区外环(颞、上、鼻、下)各象限平均容积分别为(1.284±0.072)mm3、(1.316±0.069)mm3、(1.463±0.087)mm3、(1.312±0.075)mm3;不同性别、眼别之间黄斑区各象限容积无显著性差异;除60岁以上年龄组外,黄斑区各象限容积均不随年龄增加而改变,而60岁以上年龄组各象限容积较60岁以下各年龄组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频域OCT能够精确地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容积,本研究初步建立正常成年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容积数据库,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容积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黄斑
下载PDF
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旸 裴军 +1 位作者 邓建华 刘婉君 《中国医药》 2011年第6期737-739,共3页
目的 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应用频域OCT在曲安奈德治疗前后观察黄斑视网膜形态,术后第1天、第3天及1个月时OCT随访检查黄斑视网... 目的 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应用频域OCT在曲安奈德治疗前后观察黄斑视网膜形态,术后第1天、第3天及1个月时OCT随访检查黄斑视网膜形态变化。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中心凹1、3、6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及黄斑总容积。结果曲安奈德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内囊腔形成,视网膜外层弥漫性水肿,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内囊腔明显缩小或消失,黄斑中心凹形态恢复;治疗前黄斑中心凹1、3、6mm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824.7±197.5)、(769.1±144.6)、(423.6±82.5)μm;黄斑总容积(14.2±3.8)mm3。治疗后1天黄斑中心凹1、3、6mmn直径圆形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347.3±75.8)、(426.0±103,2)、(283.04-90.6)μm;黄斑总容积(9.2±1.4)mm3。它们分别与最佳矫正视力呈直线负相关(r=-0.178、-0.216、-0.138、-0.183,均P〈0.05)。结论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是有效的,且安全性较理想。频域OCT能定性、定量评价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傅里叶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急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白玉婧 杨雪娇 +3 位作者 李轶擎 颜志超 李作红 卓业鸿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评价傅里叶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FD-OCT)在大鼠急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与组织学研究的一致性。方法利用经眶部视神经切断方法及巩膜上静脉烧灼方法建立大鼠急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急性视神经损伤模型中,... 目的评价傅里叶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FD-OCT)在大鼠急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与组织学研究的一致性。方法利用经眶部视神经切断方法及巩膜上静脉烧灼方法建立大鼠急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急性视神经损伤模型中,于视神经切断术后即刻、3d、7d、10d、14d,分别用FD-OC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逆行标记、视神经纤维顺行标记方法检测视神经损伤状态。在慢性视神经损伤模型中,于巩膜上静脉烧灼术后即刻、1周、2周、3周、4周、5周、6周分别行上述方法检测。所有实验动物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厚度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在急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视网膜厚度由术前(71.6±0.7)μm逐渐在术后3d、7d、10d、14d分别减薄至(71.0±0.9)μm、(67.4±1.7)μm、(58.6±2.2)μm、(54.6±1.2)μm,RGC数量在各时间点减少为对照组的(90.6±1.3)%、(53.1±3.8)%、(30.2±1.0)%、(11.3±4.6)%。在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视网膜厚度由术前(71.4±1.3)μm逐渐在术后1周、2周、3周、4周、5周、6周分别减薄至(70.4±1.1)μm、(65.9±1.2)μm、(59.9±1.0)μm、(57.3±2.4)μm、(54.7±2.9)μm、(51.3±2.6)μm,RGC数量在各时间点减少为对照组的(95.9±0.7)%、(91.9±0.9)%、(85.5±1.3)%、(82.3±0.9)%、(78.1±1.5)%、(74.5±1.4)%。两种动物模型中,视网膜厚度变薄及RGC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D-OCT对于评价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组织学检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 视神经 青光眼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鹏 陈步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1期868-870,共3页
2002年,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登上心血管历史的舞台.OCT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指导介入治疗以及支架术后随访等提供了更加细致入微的资料.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频域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进展
下载PDF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利莉 郭冉阳 +3 位作者 付文丽 王梅 刘丽娜 化金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即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60眼RP患者及30例60眼正常人FD...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即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60眼RP患者及30例60眼正常人FD-OCT检查资料,比较分析视网膜厚度及图像特征。结果正常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174.6±14.9)μm;RP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146.0±21.5)μm;RP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7,P=0.001)。RP患者骨细胞样视网膜色素沉着区FD-OCT图像可见病变区色素上皮层光带断裂,与其相对应的神经上皮层可见增殖移行的色素上皮,黄斑区FD-OCT图像见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反射部分或全部消失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变薄。RP组中伴神经上皮层弥漫水肿5眼;黄斑囊样水肿3眼;黄斑前膜17眼。结论 FD-OCT可显示RP的组织病理改变,其影像学特征对临床诊断及病程估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频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检测冠脉临界病变斑块的研究
7
作者 房兴锐 吴剑胜 +1 位作者 游莉 张焕基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FD-OCT)检测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变化情况,探讨FD-OC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脉临界病变患者25例,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连续强化治疗半年,运用FD-OCT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脂质... 目的: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FD-OCT)检测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变化情况,探讨FD-OC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脉临界病变患者25例,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连续强化治疗半年,运用FD-OCT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并比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101.96±13.73)μm比(105.16±11.5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20±0.30)mmol/L比(2.08±0.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OCT作为一种精确的检测手段,能准确且直观地观察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情况,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的稳定冠脉临界病变斑块,降低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纤维帽厚度 阿托伐他汀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黄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红霞 许淑云 +5 位作者 蒲晓莉 刘萱 王敏 马艳 付芳 董永孝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观察黄斑疾病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扫描的图像特征。方法:用频域OCT检测黄斑部病变眼638例。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51例可见神经上皮脱离和(或)色素上皮脱离。黄斑裂孔46例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全层或部分缺失... 目的:观察黄斑疾病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扫描的图像特征。方法:用频域OCT检测黄斑部病变眼638例。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51例可见神经上皮脱离和(或)色素上皮脱离。黄斑裂孔46例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全层或部分缺失。干性AMD30例为RPE局灶性高反射信号,湿性AMD9例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下呈不规则的高反射层。黄斑水肿315例可见视网膜增厚及囊腔形成。视网膜前膜39例视网膜前呈高反射光带。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1例为RPE下或RPE上的团块状高反射信号。视网膜劈裂10例视网膜反射信号减低,外丛状层拉长呈"桥样"连接。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症7例可见玻璃体后界膜中高反射条带与黄斑区相连。结论:频域OCT能发现以往OCT不能发现的微小病变,对黄斑部疾病诊断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断层成像 黄斑疾病 图像特征
下载PDF
嵌入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控制系统的研究
9
作者 秦嘉 高儒将 安林 《现代科学仪器》 2022年第3期5-10,共6页
为了提供更便携和人机交互性更友好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控制系统,通过分析频域OCT系统在不同扫描方式下所需的控制时序,基于ARMv7-ME架构的芯片STM32F407ZGT6和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Ⅲ,提出了一种用... 为了提供更便携和人机交互性更友好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控制系统,通过分析频域OCT系统在不同扫描方式下所需的控制时序,基于ARMv7-ME架构的芯片STM32F407ZGT6和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Ⅲ,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人眼的嵌入式的频域OCT成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详细描述了嵌入式OCT成像控制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的过程。最后通过使用嵌入式OCT成像控制系统产生的平面线扫描模式的控制波形,实现了高质量的人眼角膜的断层图像,验证了提出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成像控制系统 架构芯片 人机交互 嵌入式操作系统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韦艳 李爱琴 +5 位作者 赵鹏 杨长宝 晋辉 毋领娟 柴文文 郑海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病变管径相关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前OCT脂质斑块、纤维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IVUS,混合斑块、斑块侵蚀及斑块破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IVUS(均P<0.05);支架植入后,OCT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支架内残余血栓及支架内斑块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术后12个月,OCT晚期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斑块/血栓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结论 OCT和IVUS均可用于指导PCI术,OCT对术前斑块性质(斑块侵蚀、斑块破裂、红、白血栓)及术后并发症(支架贴壁不良、支架内残余血栓、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组织脱垂)的识别优于IVUS,OCT能准确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识别出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而IVUS能检测斑块负荷及血管重构指数。二者联用可取长补短,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王曦 黄潇颖 +1 位作者 周言 郑政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查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高分辨率、自动化血管分层成像等优势,在眼科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基于OCTA的基础...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查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高分辨率、自动化血管分层成像等优势,在眼科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基于OCTA的基础,SS-OCTA采用快速调谐的激光器和1050 nm的波长,穿透力更强,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系统进行无创深度分辨成像,加深了对多种眼部疾病(眼底病变、青光眼、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特征的认识。此外,SS-OCTA也可用于研究眼前节结构,如角膜新生血管的深度和密度、虹膜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化等。该技术为眼科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就SS-OCTA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底血管造影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参数诊断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张琼 吴彦霖 +2 位作者 胡起维 张泽伟 黄守约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科门诊收治的12...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科门诊收治的122例有2型糖尿病病史(包括伴或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均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和OCTA定量检查。以FFA结果为金标准,并将患者根据FFA结果分为对照组(无NPDR)、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和重度NPDR组。OCTA观察指标包括,视网膜黄斑区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血管线性密度(vascular density,VD)、血流灌注密度(perfusion density,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oveal avascular zone area,FAZ-A)、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长(foveal avascular zone perimeter,FAZ-P)、圆形指数(foveal avascular zone circularity index,FAZ-CI)。用单因素方差或非参数方法分析比较各组间定量指标的差异,取其中存在显著组间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反映NPDR患病和严重程度的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单独或联合指标对于NPDR的诊断价值。结果:VD在各NPDR组中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重度NPDR组较轻度、中度NPDR组均显著下降(P<0.05);PD在中度和重度NPDR组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在重度NPDR组较轻度和中度NPDR组均显著下降(P<0.05);FAZ-A在各NPDR组中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但在各NPDR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FAZ-P在各NPDR组中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但在各NPDR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FAZ-CI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T升高、VD和FAZ-P下降与NPDR患病相关(P=0.03,<0.001和0.001);CMT上升和VD下降与NPDR严重程度相关(P=0.01,<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MT(>260.00μm)、VD(<16.55/mm2)和FAZ-P(<2.15 mm)对NPDR均具有单独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63、0.78和0.70),其中VD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CMT(P=0.02),CMT与VD或FAZ-P的诊断效能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MT、VD和FAZ-P指标联合诊断NPDR的诊断效能(AUC=0.86)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指标的诊断效能(P均<0.05)。结论:OCTA检查参数CMT、VD和FAZ-P均独立具备对NPDR的诊断价值,将三者联合使用则能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效能。OCTA血流参数联合黄斑形态参数可有效提高NPDR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的比较
13
作者 罗洁 李小平 王婵婵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OCTA与ICGA检查,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OCTA与ICG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ICG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7例,异常分支血管网21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0例,因出血遮挡无异常表现2例,检出率为96.00%(48/50)。OCT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6例,异常分支血管网19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1例,无异常表现4例,检出率为92.00%(46/50);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16,P<0.001)。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45/46)、75.00%(3/4)和92.00%(46/50)。结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变一致性较高,ICGA检查表现为异常分支血管网者,OCTA检查可见相似表现;ICGA检查表现为特征性息肉样病灶者,OCTA检查可见明显强信号亮点;ICGA与OCTA检查显示病灶形态及位置具有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慧 张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87-1291,共5页
肾小球与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在发育及结构的相似性为通过观察视网膜血管来无创性研究肾脏微循环提供了机会,近些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这一项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研究开展较多,并且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肾小球与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在发育及结构的相似性为通过观察视网膜血管来无创性研究肾脏微循环提供了机会,近些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这一项眼底血管成像技术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研究开展较多,并且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现就OCTA在CKD研究中所观察到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及神经参数等方面的特征性变化进行综述,以期对预测CKD的病程和预后提供新思路,对CKD病人进行及早干预和病情随访提供更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 视网膜血管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量化分析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参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楠 杨冬妮 +6 位作者 谷愉 刘健 杨世琳 郭莹 单志明 刘丽 赵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得到在黄斑区3 mm×3 mm浅层毛细血管丛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OCTA图像。去除大血管后分别计算毛细血管灌注密度、血管长度密度(VLD)和平均血管直径(AVD)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参数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早期改变的能力。结果:比较三组间VLD和A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noDR组的AVD均显著增加(P<0.05)。mNPDR组患者深层及浅层的VLD较noDR组显著下降(均P<0.01)。深层AVD鉴别noDR组与健康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鉴别mNPDR组和健康受试者的AUC最高为0.920,其次为深层VLD(AUC=0.899),显著高于其他参数。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前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层及浅层AVD均显著高于健康人,VLD均显著高于mNPDR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深度AVD较其他参数更能检出noDR患者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灌注密度 血管长度密度 血管直径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佳预 张博方 陈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36,240,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不良事件[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致死性疾病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心血管不良事件 再灌注治疗 血运重建 出院后
下载PDF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许燕 李子付 赵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06,共7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进行组织成像的技术,可实现高达10~20μm的分辨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疗,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日益受到重视。OCT在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夹层、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疾病介入诊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进行组织成像的技术,可实现高达10~20μm的分辨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疗,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日益受到重视。OCT在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夹层、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循证支持。由于脑血管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需要寻求更为合适的器械设计。通过不断的器械改进和技术进步,OCT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影像功能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剥脱综合征和剥脱性青光眼眼底病变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荣沛 陈荣新(综述) 黄丹平(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XFS)以眼内异常纤维样物质沉积为特征,临床典型表现为裂隙灯下瞳孔缘和(或)晶状体前囊膜存在灰白色粉末状的剥脱物(exfoliation material,XFM)。XFM可阻塞小梁网引起剥脱性青光眼(exfoliaiton glaucoma... 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XFS)以眼内异常纤维样物质沉积为特征,临床典型表现为裂隙灯下瞳孔缘和(或)晶状体前囊膜存在灰白色粉末状的剥脱物(exfoliation material,XFM)。XFM可阻塞小梁网引起剥脱性青光眼(exfoliaiton glaucoma,XFG),并可通过房水循环进入血液,引起血管性损害。眼底病变视力损伤通常不可逆,XFM可进入眼底微血管及毛细血管,引起眼底结构和血管异常。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以实时、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眼底组织结构及血管病变检查。文章对XFS眼底病变在OCT和OCTA上的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脱综合征 剥脱性青光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底病变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探讨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疗效及作用机制
19
作者 唐国栋 常翠鸣 +2 位作者 杨振宁 宋继科 毕宏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探讨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纳入60名近视儿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眼部各参数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ye-TEAS对受试...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探讨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纳入60名近视儿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眼部各参数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ye-TEAS对受试者进行3个月的干预治疗,每天30 min,每周使用不低于5次。检测Eye-TEAS干预前、干预1次后、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受试者等效屈光度(SER)、眼轴长度(AL)、SFCT及黄斑区3 mm×3 mm面积内的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CVD)、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CCVD)的变化情况。结果:58名近视儿童完成了干预及随访,在基线数据观察中,SER与SFCT、CC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AL与SER、SFCT、CVD、CCVD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相较于干预前,干预第1次后、1个月后、3个月后SER、AL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干预第1次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1个月后SER变化和SFC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干预第1次、干预1个月后CVD较基线水平增加(P<0.05),但干预3个月后CVD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基线数据,干预1个月后和干预3个月后CCVD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近视儿童SFCT、眼底微循环情况与AL、SER具有高度相关性;Eye-TEAS干预后SFCT显著增厚,CVD、CCVD也显著增加,这可能与Eye-TEAS通过影响脉络膜血流的变化减缓近视的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近视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 等效屈光度 眼轴长度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哈力木拉提·买买提 艾克力亚尔·艾尼瓦尔 +3 位作者 凯赛尔江·卡地尔 刘鹏飞 秦练 马翔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54-158,共5页
如今,冠心病仍然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测及治疗至关重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冠状动脉内斑块组织的鉴别方法。但由于医师的临床经验差异性,导致在诊断中产生分歧使患者无法得到精准治疗。深度... 如今,冠心病仍然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测及治疗至关重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冠状动脉内斑块组织的鉴别方法。但由于医师的临床经验差异性,导致在诊断中产生分歧使患者无法得到精准治疗。深度学习作为最先进的算法,能够自动提取深层特征,提高其在影像学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以深度学习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冠心病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