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体积的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毛羽佳 曾军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0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enhanced-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 CT)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 i a b e t i c re t i n o p at hy,D R)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体积(macular choroidal volum...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enhanced-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 CT)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 i a b e t i c re t i n o p at hy,D R)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体积(macular choroidal volume,MCV)的变化情况。方法:经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 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 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 CT)确诊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和早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患者30例(5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先行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然后1周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前、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完成后1周及PRP全部治疗完成后1个月和三个月,分别采用频域OCT增强深部成像技术(enhanced-depth imaging,EDI)技术对所有患眼黄斑区脉络膜进行水平扫描,测量计算出MCV值。结果:治疗前MCV值为(6.38±0.69)mm3,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术后1周MCV值为(7.79±0.70)mm3,较治疗前增大(1.56±0.3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P<0.05),PRP术后一个月MCV值为(7.01±0.71)mm3,较治疗前增大(1.21±0.3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7,P<0.05),PRP术后3个月MCV值为(6.11±0.57)mm3,较治疗前减小(0.87±0.2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5,P<0.05)。结论:黄斑区格栅激光后1周及PRP术后1个月DR患者MC V值增大,3个月MC V值减小。OCT-EDI可以无创地、直观地观察到黄斑区脉络膜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凝术 脉络膜体积 相干断层扫描 增强深度成像技术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冉 李加青 +4 位作者 李涛 曾婧 潘间英 丁小燕 唐仕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1-847,共7页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双线征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细胞层的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谢英 王萍 +2 位作者 杨晓伟 张薇 赵文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现有的研究表明,DR的病理过程主要为视网膜的局部血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现有的研究表明,DR的病理过程主要为视网膜的局部血管刺激因素与抑制因素的平衡破坏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干断层扫描 感受器细胞 频域 血视网膜屏障 平均寿命 刺激因素 局部血管
下载PDF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静波 周历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联合超声检查对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SD-OCT对视盘进行横向扫描,采用超声检查观察视盘前有无强回声光团。结果通过SD-OCT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15例(27只眼),平均年龄25.... 目的探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联合超声检查对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SD-OCT对视盘进行横向扫描,采用超声检查观察视盘前有无强回声光团。结果通过SD-OCT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15例(27只眼),平均年龄25.6岁,其中12例为双眼发病(80.0%)。27只眼中,所有病灶均位于鼻侧视盘,其中23只眼为近视状态(85.2%),平均屈光度-3.6 DS。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SD-OCT特征为:视网膜外核层下方可见一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的高反射信号的疣体,疣体上方的视网膜神经纤维高度隆起呈强反射光带;在连续扫描的数个层面上,均可以看到疣体。该病的眼球超声检查表现为:视盘前一个结节状的强回声光团,当增益降低至眼球正常结构消失时,强回声光团仍清晰可见。结论 SD-OCT联合超声检查可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玻璃疣 埋藏性 相干断层扫描 频域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价值
5
作者 张转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4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联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从运城市眼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中选取56例(共65眼)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联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从运城市眼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中选取56例(共65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56例患者均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比用这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性。结果: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率、误诊或漏诊率相比,P>0.05。与单一使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或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率、误诊或漏诊率相比,联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率均较高,误诊或漏诊率均较低,P<0.05。结论:联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渗出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彭稚薇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7期79-81,共3页
青光眼是一种以影响人的视力为主要特征的眼底病。该病是造成患者发生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青光眼的发生与患者眼压水平的升高有关。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检查快捷等优势。OCTA技... 青光眼是一种以影响人的视力为主要特征的眼底病。该病是造成患者发生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青光眼的发生与患者眼压水平的升高有关。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检查快捷等优势。OCTA技术能够让患者视网膜的脉络更加可视化,可帮助临床医生全面了解其视网膜血管内血流的基本状况,进而有效地判断其发生视神经损伤的程度。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应用OCTA技术进行眼底病检查时成像的特点及其在诊断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视网膜 视野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青光眼损害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阳(综述) 李元媛 原慧萍(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5-368,共4页
青光眼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改变为视盘的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目前青光眼的诊断和评价主要应用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和视野检查。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以往对视... 青光眼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改变为视盘的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目前青光眼的诊断和评价主要应用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和视野检查。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以往对视盘的血流评估都是针对大血管,而对于微血管的血流定量评估一直缺少很好的评估设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可实现对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量化,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指标。本文对应用OCTA技术测量视盘和黄斑区的血管密度在青光眼诊断和进展评估中的研究及血流参数与视神经纤维层和筛板等结构参数和视野参数的一致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评价血流参数在青光眼损害评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评估指标
下载PDF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晓菁 魏锐利 谭烨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6例(30眼)确诊为重度NPDR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并对比患者PRP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各点位脉络膜... 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6例(30眼)确诊为重度NPDR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并对比患者PRP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各点位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其中各位点脉络膜厚度依次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鼻侧脉络膜厚度(NCT)、颞侧脉络膜厚度(TCT)、上方脉络膜厚度(SCT)、下方脉络膜厚度(ICT)。结果 PRP术后1个月SFCT、NCT、TCT、SCT、ICT分别为(338.0±70.2)、(292.0±72.3)、(331.0±71.4)、(312.0±76.7)、(318.0±78.3)μm,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SFCT、NCT、TCT、SCT、ICT分别为(305.0±75.6)、(271.0±76.3)、(302.8±78.5)、(280.0±70.5)、(291.0±73.2)μm,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通过频域OCT直观显示DR在PRP术后黄斑区脉络膜形态学变化,提示激光光凝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及作用于色素上皮细胞,进而间接影响脉络膜厚度,从而改变视网膜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凝术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观察
9
作者 王琴 周杰 +1 位作者 颜学梅 陈青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7-859,86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acu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itis,ARPE)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acu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itis,ARPE)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例临床确诊的ARPE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FFA以及SD-OCT检查。分析ARPE患者FFA与OCT特征,依据SD-OCT检查结果提出ARPE的三种分型。结果13例均单眼发病,眼底可见黄斑区灰白色斑点灶,周围环绕黄白色脱色素晕环。FFA特征:早期可见黄斑区斑点状透见荧光灶,呈"葡萄簇"样;晚期2眼黄斑中心凹旁环形弱荧光灶,周围环形荧光素染色,呈"中黑外亮"特征。SD-OCT特征:8眼表现为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连接(inner/outer segment of photoreceptor,IS/OS)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间帽状高反射,IS/OS层连续;3眼表现为IS/OS层与RPE层间帽状高反射,伴RPE内层与IS/OS层连续性中断;2眼表现为RPE内层不均匀渗出,伴RPE内层与IS/OS层连续性中断。连续观察8周后10眼SD-OCT示RPE内层帽状高反射消退,中断的RPE内层与IS/OS层反射带恢复,3眼中断的RPE内层未恢复,但IS/OS层反射带恢复,受损的视力也得到恢复。结论 SDOCT能特征性显示ARPE患者的RPE内层损害与IS/OS层损害,对应FFA则为环形透见荧光环,FFA黄斑中央弱荧光则为OCT显示的RPE内层与IS/OS层渗出形成的帽状高反射。ARPE急性期视力下降与暂时性IS/OS层与RPE内层反射带连续性中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素血管造影术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黄斑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被引量:19
10
作者 谢娟 王瑞姝 +2 位作者 张素华 钱军 江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68-269,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5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视力不良的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像特征。结果:15眼表现为黄斑水肿,...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5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视力不良的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像特征。结果:15眼表现为黄斑水肿,视网膜厚度增加;12眼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9眼表现为黄斑区增生膜形成,其中8眼伴有神经上皮水肿增厚;9眼表现为黄斑区裂孔形成,其中6眼为全层裂孔,3眼为板层裂孔;5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未发现明显异常,其中2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局部连续性中断。结论:OCT技术提供了黄斑区视网膜解剖结构改变的重要信息,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病变的早期确诊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变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 相干断层扫描 白内障超声乳化 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视网膜色素上皮 图像特征 60岁以上 视网膜厚度 黄斑区 OCT技术 眼表现 CT检查 视力不良 黄斑水肿 结构改变 早期确诊 膜形成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表鳞状上皮瘤诊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11
作者 李育霖(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检测肿瘤性上皮病变的巨大潜力。依据AS-OCT上的特征性表现,可在多种眼表疾病中检测出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的存在,其诊断效果堪比病理组织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AS-OCT成...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检测肿瘤性上皮病变的巨大潜力。依据AS-OCT上的特征性表现,可在多种眼表疾病中检测出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的存在,其诊断效果堪比病理组织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AS-OCT成像模式已从时域OCT发展到具有更高外显率和分辨率的频域OCT,其呈现的高质量图像有助于精细辨别OSSN的良恶性,提高OSSN的检出率,完善眼表肿瘤的鉴别诊断,从而提高OSSN的诊断效率。此外,在监测OSSN复发及化疗评估等临床管理阶段,AS-OCT可辅助优化治疗方案,有效监测疾病的转归。本文就OSSN的形态学表现、OSSN各种辅助检查的优劣性、AS-OCT的发展、OSSN在AS-OCT上的特异表现、AS-OCT在非典型OSSN中的应用、AS-OCT在OSSN诊疗中的应用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鳞状上皮瘤 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诊疗
下载PDF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12
作者 石兴东 刘增业 马诚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分析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在我院确诊的RAO患者17例(17只眼)进行SD-OCT扫描,患者病程均在2周以内。SD-OCT扫描部位为黄斑区、后极部视网膜,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直径... 目的应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分析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在我院确诊的RAO患者17例(17只眼)进行SD-OCT扫描,患者病程均在2周以内。SD-OCT扫描部位为黄斑区、后极部视网膜,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直径1500μm视网膜内层厚度(黄斑),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黄斑平均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SD-OCT可见阻塞视网膜动脉分布区域视网膜内层增厚、反射增强,光感受器暗区增宽(水肿),如累计黄斑区,可见黄斑中心凹弥漫性水肿或囊样水肿,其余部位视网膜SD-0CT图像正常。黄斑平均内层视网膜厚度与BCVA进行相关分析(r=-0.488,P=0.032)。结论SD-OCT可显示不同类型RAO发病各时期视网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准确地分辨出正常与病理的视网膜组织,并有助于评估患者视网膜血流情况,为诊断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黄斑平均内层视网膜厚度与BCVA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动脉阻塞 图像特征 诊断
下载PDF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图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旋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6期149-151,共3页
目的研究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AMD neovascular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wet-AMD患者,对其进行眼科全面检查,包括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目的研究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AMD neovascular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wet-AMD患者,对其进行眼科全面检查,包括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眼底彩色照相、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眼压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裂隙灯检查前节、最佳矫正视力(BCVA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均采纳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药物经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月进行一次随访,并进行OCTA、OCT、眼底彩色照相、眼底镜、眼压、裂隙灯、BCVA检查,进行3~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予以FFA检查,对末次、初次的OCTA图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与OCT、FF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CTA检查示:深层以及浅层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没有出现异常,但40例患者的脉络膜、视网膜毛细血管均发生了异常的血流信号,其中5例新生血管结构清晰,占12.5%;2例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存在新生的血管病灶,且主干血管的增粗异常,占5%。OCTA的检查结果显著优于OCT、FFA,所获得的图像更加清晰、直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对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检查结果远比OCT、FFA的清晰、直观,可作为诊断、随访wet-AMD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具有实用性、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图像特征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检测冠脉临界病变斑块的研究
14
作者 房兴锐 吴剑胜 +1 位作者 游莉 张焕基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FD-OCT)检测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变化情况,探讨FD-OC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脉临界病变患者25例,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连续强化治疗半年,运用FD-OCT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脂质... 目的: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FD-OCT)检测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变化情况,探讨FD-OC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脉临界病变患者25例,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连续强化治疗半年,运用FD-OCT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并比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101.96±13.73)μm比(105.16±11.5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20±0.30)mmol/L比(2.08±0.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OCT作为一种精确的检测手段,能准确且直观地观察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情况,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的稳定冠脉临界病变斑块,降低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纤维帽厚度 阿托伐他汀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基于频域解离特征的OCT指纹表征攻击检测
15
作者 刘凤 曾文锋 +3 位作者 张文天 孔哲 王磊 沈琳琳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指纹防伪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指纹一般由表面成像得到,而这种表面的纹理特征极容易被盗取.基于这种传统指纹的识别系统,检测指纹表征攻击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现有研究普遍针对具有防伪特征的指纹模态,如具有... 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指纹防伪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指纹一般由表面成像得到,而这种表面的纹理特征极容易被盗取.基于这种传统指纹的识别系统,检测指纹表征攻击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现有研究普遍针对具有防伪特征的指纹模态,如具有汗腺特征的高精度指纹和具有指静脉特征的指纹开发表征攻击检测算法.在本篇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指纹系统的表征攻击检测能力,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频域指纹表征攻击检测方法.与以往方法不同,我们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残差结构设计了一个频域特征解离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分别解离出时域中叠加在原始OCT指纹图像上的信息(如区分性特征、无效特征和冗余特征).然后,我们让它学习不同的频域编码,并结合OCT指纹在时域中的重构编码形成相应的潜层编码.利用潜层编码,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区分表征攻击指纹和真实指纹的预测模型,用于表征攻击检测.在目前常用的OCT指纹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通过在频域中分离出一些叠加在时域中的无用干扰信息,从而有效地消除干扰.在实例方面,该方法的最小误差(Err.)为0.67%,与已有的基于时域的最优方法相比,最小误差降低了3.03%,性能提高了8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攻击检测 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离散小波变换 频域解离 自动编码器
下载PDF
频域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肖泽锋 晏世刚 +2 位作者 郭晶晶 陈建明 郭海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8例(30眼)确诊并氉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8例(30眼)确诊并氉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转换成LogMAR视力)和水平方向上光感受器内外节缺失区直径(diameter of IS/OS absence,DIOA),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2眼黄斑裂孔闭合,裂孔封闭率为73.3%。术前LogMAR视力为0.99±0.37,术后12个月为0.75±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P<0.05)。术前DIOA为551~2900(1945.57±609.33)μm,术后12个月为412~2811(1357.07±772.67)μm,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手术前后LogMAR视力与DIOA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895、0.921,均为P<0.01)。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LogMAR视力与手术前后DIOA具有明显正相关性,DIOA是评估患者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特发性黄斑裂孔 感受器 视力
下载PDF
认识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特色,提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水平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黎晓新 石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共4页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经历时域OCT、频域OCT等技术演进后推出的OCT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视网膜影像检查技术发展的里程碑。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通过更快的扫描速度,更密集的扫描模式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扫描,提取变化的OCT信号,...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经历时域OCT、频域OCT等技术演进后推出的OCT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视网膜影像检查技术发展的里程碑。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通过更快的扫描速度,更密集的扫描模式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扫描,提取变化的OCT信号,以不同算法去除伪迹并转换成血流,安全快速地得到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的三维成像;对黄斑区血管病变等视网膜脉络病疾病有不同于传统血管造影的诊断评估优势。充分认识OCTA的技术特色,不断提升其临床应用水平,将为眼底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特征信息,有助于加深对眼底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眼底疾病检查诊疗模式改进带来划时代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视网膜脉络膜 眼底疾病 影像检查技术 CT血管成像 病理生理特征
原文传递
频域OCT在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昱 石安娜 +2 位作者 刘维锋 石浔 王永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66-968,共3页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1例26眼...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1例26眼病理性近视患者PDT治疗前后频域OCT图像中黄斑中心凹层间厚度及外层高反射厚度,观察不同时期OCT的形态变化。结果 26眼CNV生长方式均属于Ⅱ型。PDT治疗后6个月18眼视网膜层间厚度恢复,视网膜下液吸收,CNV反光团逐渐缩小或纤维化,中心凹形态恢复。黄斑中心凹层间厚度治疗后1周(339.96±74.40)μm增加,治疗后1个月(267.78±33.39)μm开始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层高反射厚度与术前(247.33±49.31)μm相比,从治疗后1个月(226.73±83.15)μm开始明显减少,但仅治疗后6个月(165.15±22.90)μ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频域OCT对病理性近视CNV行PDT治疗前后视网膜形态结构的连续观察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无损伤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黄斑中心凹层间厚度 外层高反射厚度
下载PDF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诊断和随访埋藏型视盘玻璃疣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娜 段俊国 《眼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8-430,共3页
视盘玻璃疣(optic disc drusen,ODD)是玻璃样物质在视盘部位的沉积,单眼或双眼发病,但大部分疣体埋藏在视盘内,即埋藏型视盘玻璃疣。该病可以导致视盘周围多层出血、视盘肿胀或者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常常导致漏诊误诊。临床上对于... 视盘玻璃疣(optic disc drusen,ODD)是玻璃样物质在视盘部位的沉积,单眼或双眼发病,但大部分疣体埋藏在视盘内,即埋藏型视盘玻璃疣。该病可以导致视盘周围多层出血、视盘肿胀或者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常常导致漏诊误诊。临床上对于埋藏型玻璃疣的诊断多采用眼部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玻璃疣 技术诊断 相干断层扫描 埋藏型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随访 频域 disc
原文传递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光损伤表现的特点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明扬 李筱荣 王光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 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应用于光损伤黄斑病变所表现出的特点及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光损伤黄斑病变7例(11只眼)进行FD-OCT检查.包括阳光导致视网膜病变2只眼,电... 目的 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应用于光损伤黄斑病变所表现出的特点及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光损伤黄斑病变7例(11只眼)进行FD-OCT检查.包括阳光导致视网膜病变2只眼,电弧光导致视网膜病变6只眼,激光损伤导致视网膜病变3只眼.所有患者均行散瞳眼底检查照相,部分患者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 所有患眼均有黄斑区病理改变.视力0.04 ~1.0.FD-OCT显示在视锥细胞内外节层局限性缺失7只眼,视网膜层间低反射暗腔3只眼,黄斑孔1只眼.揭示了光损伤黄斑病变缺损区域不仅存在于视细胞层,还存在于视细胞外节与色素上皮绒毛的连接处.激光损伤的黄斑病变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结论 FD-OCT能够在不同类型光损伤黄斑病变患眼中显示出显著的形态学改变,FD-OCT更能发现视细胞外节与色素上皮绒毛连接处的特征性改变,提高了诊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变 损伤 断层扫描 相干 频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