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细胞层的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谢英 王萍 +2 位作者 杨晓伟 张薇 赵文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现有的研究表明,DR的病理过程主要为视网膜的局部血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现有的研究表明,DR的病理过程主要为视网膜的局部血管刺激因素与抑制因素的平衡破坏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干断层扫描 感受器细胞 频域 血视网膜屏障 平均寿命 刺激因素 局部血管
下载PDF
20MHzB型超声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病变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松 漆晨 +1 位作者 赵乐冬 陈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背景黄斑区病变的形态学检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的检查受到限制,传统的10MHzB型超声检查对黄斑病变的分辨率较低,20MHzB型超声检查在黄斑区疾病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方法... 背景黄斑区病变的形态学检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的检查受到限制,传统的10MHzB型超声检查对黄斑病变的分辨率较低,20MHzB型超声检查在黄斑区疾病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方法。目的应用频域OCT和20MHzB型超声对黄斑病变进行形态学对比观察,探讨20MHzB型超声对黄斑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确诊的黄斑病变患者51例51眼,患眼均行频域OCT扫描,然后行20MHzB型超声检查。黄斑病变按频域OCT检查的形态学改变进行分类,分析20MHzB型超声的声像学特征,探讨病因。结果根据频域OCT检查检出黄斑裂孔10眼,B型超声显示黄斑区实性圆顶状回声表浅隆起,病变中央呈孔状凹陷。频域OCT检出的黄斑水肿16眼、神经上皮层脱离6眼和视网膜劈裂4眼,B型超声均显示黄斑区球壁表面的局限性带状表浅隆起,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频域OCT检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脱离15眼,B型超声检查显示黄斑区球壁表面局限带状强回声表浅隆起,光带较厚,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结论20MHzB型超声能对几种常见的黄斑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与频域OCT相比,黄斑病变B型超声表现的识别能力稍欠,但在屈光问质混浊的情况下,B型超声的诊断作用优于频域O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超声/20 MHz 相干断层扫描/频域 黄斑病变 影像检查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冉 李加青 +4 位作者 李涛 曾婧 潘间英 丁小燕 唐仕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1-847,共7页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双线征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静波 周历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联合超声检查对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SD-OCT对视盘进行横向扫描,采用超声检查观察视盘前有无强回声光团。结果通过SD-OCT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15例(27只眼),平均年龄25.... 目的探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联合超声检查对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SD-OCT对视盘进行横向扫描,采用超声检查观察视盘前有无强回声光团。结果通过SD-OCT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15例(27只眼),平均年龄25.6岁,其中12例为双眼发病(80.0%)。27只眼中,所有病灶均位于鼻侧视盘,其中23只眼为近视状态(85.2%),平均屈光度-3.6 DS。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SD-OCT特征为:视网膜外核层下方可见一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的高反射信号的疣体,疣体上方的视网膜神经纤维高度隆起呈强反射光带;在连续扫描的数个层面上,均可以看到疣体。该病的眼球超声检查表现为:视盘前一个结节状的强回声光团,当增益降低至眼球正常结构消失时,强回声光团仍清晰可见。结论 SD-OCT联合超声检查可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玻璃疣 埋藏性 相干断层扫描 频域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晓菁 魏锐利 谭烨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6例(30眼)确诊为重度NPDR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并对比患者PRP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各点位脉络膜... 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6例(30眼)确诊为重度NPDR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并对比患者PRP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各点位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其中各位点脉络膜厚度依次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鼻侧脉络膜厚度(NCT)、颞侧脉络膜厚度(TCT)、上方脉络膜厚度(SCT)、下方脉络膜厚度(ICT)。结果 PRP术后1个月SFCT、NCT、TCT、SCT、ICT分别为(338.0±70.2)、(292.0±72.3)、(331.0±71.4)、(312.0±76.7)、(318.0±78.3)μm,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SFCT、NCT、TCT、SCT、ICT分别为(305.0±75.6)、(271.0±76.3)、(302.8±78.5)、(280.0±70.5)、(291.0±73.2)μm,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通过频域OCT直观显示DR在PRP术后黄斑区脉络膜形态学变化,提示激光光凝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及作用于色素上皮细胞,进而间接影响脉络膜厚度,从而改变视网膜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凝术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观察
6
作者 王琴 周杰 +1 位作者 颜学梅 陈青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7-859,86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acu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itis,ARPE)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acu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itis,ARPE)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例临床确诊的ARPE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FFA以及SD-OCT检查。分析ARPE患者FFA与OCT特征,依据SD-OCT检查结果提出ARPE的三种分型。结果13例均单眼发病,眼底可见黄斑区灰白色斑点灶,周围环绕黄白色脱色素晕环。FFA特征:早期可见黄斑区斑点状透见荧光灶,呈"葡萄簇"样;晚期2眼黄斑中心凹旁环形弱荧光灶,周围环形荧光素染色,呈"中黑外亮"特征。SD-OCT特征:8眼表现为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连接(inner/outer segment of photoreceptor,IS/OS)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间帽状高反射,IS/OS层连续;3眼表现为IS/OS层与RPE层间帽状高反射,伴RPE内层与IS/OS层连续性中断;2眼表现为RPE内层不均匀渗出,伴RPE内层与IS/OS层连续性中断。连续观察8周后10眼SD-OCT示RPE内层帽状高反射消退,中断的RPE内层与IS/OS层反射带恢复,3眼中断的RPE内层未恢复,但IS/OS层反射带恢复,受损的视力也得到恢复。结论 SDOCT能特征性显示ARPE患者的RPE内层损害与IS/OS层损害,对应FFA则为环形透见荧光环,FFA黄斑中央弱荧光则为OCT显示的RPE内层与IS/OS层渗出形成的帽状高反射。ARPE急性期视力下降与暂时性IS/OS层与RPE内层反射带连续性中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素血管造影术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7
作者 石兴东 刘增业 马诚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分析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在我院确诊的RAO患者17例(17只眼)进行SD-OCT扫描,患者病程均在2周以内。SD-OCT扫描部位为黄斑区、后极部视网膜,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直径... 目的应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分析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在我院确诊的RAO患者17例(17只眼)进行SD-OCT扫描,患者病程均在2周以内。SD-OCT扫描部位为黄斑区、后极部视网膜,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直径1500μm视网膜内层厚度(黄斑),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黄斑平均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SD-OCT可见阻塞视网膜动脉分布区域视网膜内层增厚、反射增强,光感受器暗区增宽(水肿),如累计黄斑区,可见黄斑中心凹弥漫性水肿或囊样水肿,其余部位视网膜SD-0CT图像正常。黄斑平均内层视网膜厚度与BCVA进行相关分析(r=-0.488,P=0.032)。结论SD-OCT可显示不同类型RAO发病各时期视网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准确地分辨出正常与病理的视网膜组织,并有助于评估患者视网膜血流情况,为诊断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黄斑平均内层视网膜厚度与BCVA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动脉阻塞 图像特征 诊断
下载PDF
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价值
8
作者 张转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4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联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从运城市眼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中选取56例(共65眼)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联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从运城市眼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中选取56例(共65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56例患者均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比用这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性。结果: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率、误诊或漏诊率相比,P>0.05。与单一使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或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率、误诊或漏诊率相比,联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率均较高,误诊或漏诊率均较低,P<0.05。结论:联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渗出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采用频域光延迟线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被引量:1
9
作者 戴丽娟 王惠南 钱志余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6-460,共5页
频域光延迟线是一种光学扫描结构,其基本组成是一个衍射光栅、一个透镜和一个扫描镜.把频域光延迟线应用到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中,可以使参考臂扫描速率至少达到数m/s以上,从而实现视频速率的图像获取.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分析了频域... 频域光延迟线是一种光学扫描结构,其基本组成是一个衍射光栅、一个透镜和一个扫描镜.把频域光延迟线应用到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中,可以使参考臂扫描速率至少达到数m/s以上,从而实现视频速率的图像获取.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分析了频域光延迟线的工作原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很小的情况下,入射光的光程或相位变化频率与扫描角频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这一结构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结果证明可以避免活体生物组织位移引入的图像模糊。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执行器的新扫描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 相干层析成像 频域延迟线 集合力阵
下载PDF
频域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肖泽锋 晏世刚 +2 位作者 郭晶晶 陈建明 郭海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8例(30眼)确诊并氉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28例(30眼)确诊并氉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转换成LogMAR视力)和水平方向上光感受器内外节缺失区直径(diameter of IS/OS absence,DIOA),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2眼黄斑裂孔闭合,裂孔封闭率为73.3%。术前LogMAR视力为0.99±0.37,术后12个月为0.75±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P<0.05)。术前DIOA为551~2900(1945.57±609.33)μm,术后12个月为412~2811(1357.07±772.67)μm,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手术前后LogMAR视力与DIOA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895、0.921,均为P<0.01)。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LogMAR视力与手术前后DIOA具有明显正相关性,DIOA是评估患者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学光相干断层扫描 特发性黄斑裂孔 感受器 视力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光损伤表现的特点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明扬 李筱荣 王光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 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应用于光损伤黄斑病变所表现出的特点及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光损伤黄斑病变7例(11只眼)进行FD-OCT检查.包括阳光导致视网膜病变2只眼,电... 目的 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应用于光损伤黄斑病变所表现出的特点及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光损伤黄斑病变7例(11只眼)进行FD-OCT检查.包括阳光导致视网膜病变2只眼,电弧光导致视网膜病变6只眼,激光损伤导致视网膜病变3只眼.所有患者均行散瞳眼底检查照相,部分患者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 所有患眼均有黄斑区病理改变.视力0.04 ~1.0.FD-OCT显示在视锥细胞内外节层局限性缺失7只眼,视网膜层间低反射暗腔3只眼,黄斑孔1只眼.揭示了光损伤黄斑病变缺损区域不仅存在于视细胞层,还存在于视细胞外节与色素上皮绒毛的连接处.激光损伤的黄斑病变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结论 FD-OCT能够在不同类型光损伤黄斑病变患眼中显示出显著的形态学改变,FD-OCT更能发现视细胞外节与色素上皮绒毛连接处的特征性改变,提高了诊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变 损伤 断层扫描 相干 频域
原文传递
频域OCT在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昱 石安娜 +2 位作者 刘维锋 石浔 王永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66-968,共3页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1例26眼...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1例26眼病理性近视患者PDT治疗前后频域OCT图像中黄斑中心凹层间厚度及外层高反射厚度,观察不同时期OCT的形态变化。结果 26眼CNV生长方式均属于Ⅱ型。PDT治疗后6个月18眼视网膜层间厚度恢复,视网膜下液吸收,CNV反光团逐渐缩小或纤维化,中心凹形态恢复。黄斑中心凹层间厚度治疗后1周(339.96±74.40)μm增加,治疗后1个月(267.78±33.39)μm开始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层高反射厚度与术前(247.33±49.31)μm相比,从治疗后1个月(226.73±83.15)μm开始明显减少,但仅治疗后6个月(165.15±22.90)μ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频域OCT对病理性近视CNV行PDT治疗前后视网膜形态结构的连续观察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无损伤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黄斑中心凹层间厚度 外层高反射厚度
下载PDF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双眼脉络膜厚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价值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晓凯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7年第2期213-214,共2页
目的评价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双眼脉络膜厚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frequency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8月,筛选本院眼... 目的评价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双眼脉络膜厚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frequency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8月,筛选本院眼科门诊收治的单眼慢性CSC患者62例,进行FD-OCT检查。结果病眼屈光度-球镜、脉络膜厚度高于健眼,最佳校正视力、中心凹神经上皮层低于健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眼最佳校正视力与年龄、病程无相关性,与中心凹神经上皮层(r=385)、脉络膜厚度(r=-0.298)呈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脉络膜厚度、0°、90°、180°处距中心凹1.5 mm脉络膜厚度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OCT检查慢性CSC患者脉络膜厚度,可反映脉络膜、视网膜代谢情况,分析疾病阶段,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双眼脉络膜厚度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Henle纤维层频域OCT影像特征
14
作者 刘伟伟 陈文涛 +3 位作者 张博 李南 赵超 胡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Henle纤维层(HFL)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35例35眼。其中男23例23眼,女12例12眼;年龄2...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Henle纤维层(HFL)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35例35眼。其中男23例23眼,女12例12眼;年龄24~60岁,平均(41.14±8.19)岁;病程1 d~6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SD-OCT对黄斑部进行水平单线扫描,分析和总结视网膜下液(SRF)区HFL的影像特征。结果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呈规则圆顶形脱离者26眼,SRF区HFL呈边界1型25眼,占96.15%;呈边界2型7眼,占26.92%;呈完全高反射型17眼,占65.38%。病程≤21 d 21眼,均呈边界1型,部分合并完全高反射型或边界2型;病程>21 d 5眼,均呈完全高反射型,部分合并边界1型或边界2型。其中鼻侧和颞侧脱离区基本对称15眼,6眼为水平位图像,两侧SRF区HFL均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3眼为鼻侧抬高位图像,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颞侧;6眼为颞侧抬高位图像,颞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鼻侧。鼻侧和颞侧脱离区不对称11眼,其中3眼为水平位图像,颞侧脱离范围均大于鼻侧,颞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鼻侧;4眼为鼻侧抬高位图像,3眼颞侧脱离范围大于鼻侧,两侧SRF区HFL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1眼鼻侧脱离范围大于颞侧,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高于颞侧;4眼为颞侧抬高位图像,3眼鼻侧脱离范围大于颞侧,两侧SRF区HFL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1眼鼻侧脱离范围和高度均大于颞侧,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高于颞侧。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呈不规则形脱离9眼,SRF区HFL呈边界1型7眼,占77.78%;呈边界2型5眼,占55.56%;呈完全高反射型6眼,占66.67%;呈低反射型4眼,占44.44%;呈模糊型2眼,占22.22%。其中7眼脱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走行欠平滑,HFL表现类型随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走向的改变而改变;2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低平,抬高侧光反射信号略低于压低侧。结论CSC的SD-OCT图像中SRF区HFL主要呈边界1型和完全高反射型。HFL表现类型受OCT图像倾斜方位,病程,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区的对称性、范围、高度和走向特征的影响而呈规律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Henle纤维层
下载PDF
无眼底异常的外伤性黄斑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15
作者 刘利莉 郭冉阳 +4 位作者 付文丽 王梅 金芳 李学军 于千淑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一组视力下降,而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均正常的眼外伤患眼的黄斑区“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25例视力下降,眼底及FFA检... 目的观察一组视力下降,而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均正常的眼外伤患眼的黄斑区“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25例视力下降,眼底及FFA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的眼外伤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外伤眼(25眼)及对侧健眼(25眼)的FD—OCT检查资料,比较外伤眼(外伤组)及对侧健眼(正常组)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形态改变,并分析外伤组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敏感度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192.81±14.74)μm;外伤组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128.09±41.63)μm,外伤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组降低(t=5.836,P〈0.001)。外伤组中,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敏感度呈负相关,(r=-0.689,P=0.001)。FD—OCT形态比较,两组黄斑中心凹曲线正常,外伤组黄斑区光感受器细胞外节及内外节连接(IS/OS)均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其中光感受器细胞外节及IS/OS反射局部断裂6例6眼;光感受器细胞外节反射消失,IS/OS脱失不连续伴外核层轻、中度变薄11例11眼;光感受器细胞外节及IS/OS反射消失,外核层明显变薄8例8眼。结论FD—OCT能发现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黄斑区光感受器微结构变化,其影像学特征可为外伤性黄斑病变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黄斑病变 频域 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16
作者 皮海峰 韩高飞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视神经损伤患者84例作为损伤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8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增强深部扫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EDI SD-OCT)检查,记录C...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视神经损伤患者84例作为损伤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8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增强深部扫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EDI SD-OCT)检查,记录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脉络膜厚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损伤组的CT可视筛板面积及最大可视筛孔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组的EDI SD-OCT SFCT、N1500、T1500、S1500、I1500脉络膜厚度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组的等效球镜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视神经损伤患者的CT可视筛板面积、最大可视筛孔面积与EDI SD-OCT各位置脉络膜厚度、等效球镜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CT后处理技术可全面显示视神经损伤的影像学特征,EDI SD-OCT可精确测量脉络膜厚度,视神经损伤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与脉络膜厚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CT后处理技术 脉络膜厚度 增强深部扫描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神经上皮层脱离与否DME眼光感受器层完整性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戎芳 莫宾 刘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361-2364,共4页
目的:观察伴或不伴神经上皮层脱离的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眼的光感受器层完整性,分别评价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中心子域平均厚度(CSMT)≥300μm,中心500μm范... 目的:观察伴或不伴神经上皮层脱离的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眼的光感受器层完整性,分别评价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中心子域平均厚度(CSMT)≥300μm,中心500μm范围内无明显硬渗及牵拉的DME眼。根据中心凹有无神经上皮层脱离(SRD)分两组,分别观察中心500μm范围内外界膜(ELM)及视细胞内外节连接线(IS/OS)反射光带完整性。将所有眼ELM的完整性以及SRD眼中IS/OS的完整性均分为存在或完全缺失两级,将SRD眼中IS/OS的完整性分为保存或萎缩两级,分别比较不同完整性时logMAR有无显著差异。结果:患者41例56眼中,不伴SRD者32眼,SRD者24眼。不伴SRD眼中,ELM及IS/OS反射光带存在与完全缺失组间logMA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45,P=0.000;t=-7.938,P=0.000)。SRD眼中,IS/OS保存及萎缩组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4,P=0.000);ELM反射光带存在或完全缺失组间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5,P=0.381)。结论:DME眼的中心凹IS/OS完整性与视力存在显著联系。伴或不伴SRD,ELM完整性与视力的关系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感受器层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视网膜的微细结构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磊 刘大川 +1 位作者 边俊杰 吴航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10-314,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氪激光治疗后光凝斑视网膜的微观形态学变化。方法对15例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氪激光治疗,应用SD-OCT技术观察激光治疗后1小时,1周,1个月时光凝斑在视网膜各层的微观形态学变化。结果光凝...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氪激光治疗后光凝斑视网膜的微观形态学变化。方法对15例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氪激光治疗,应用SD-OCT技术观察激光治疗后1小时,1周,1个月时光凝斑在视网膜各层的微观形态学变化。结果光凝治疗后1 d,视网膜内层结构形态学未发生变化,显著的结构变化开始于外丛状层,经过外核层,外界膜,肌样体区,椭圆体区,光感受器外节,交叉区,最后到达色素上皮层。光凝治疗后1周,光凝斑的直径较前明显减小,界限不清楚;视网膜的内层结构的内核层、内丛状层向下突出,而外层结构的外丛状层则完全呈"V"型结构变化,外核层消失。肌样体区、椭圆体区、交叉区同色素上皮层相互融合,与周围未损伤区域形成断裂。光凝治疗后1个月,两个相邻光凝斑之间的外丛状层形成拱门样结构,肌样体区,椭圆体区,交叉区这三层所形成的高密度复合体的厚度变薄,宽度变窄,呈萎缩状态,色素上皮层的连续性完好。结论视网膜各层在激光治疗后所发生的结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应用FD-OCT动态观察急性CSCR激光后光感受器层的变化
19
作者 周丽琴 王毅 +1 位作者 王晟 孔琛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837-1840,共4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动态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氪激光治疗后光感受器层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与视力变化的相...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动态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氪激光治疗后光感受器层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与视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诊断为单眼初次发病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52例,氪激光治疗前、治疗后1,2,4,6,8wk;6mo分别行FD-OCT检查,观察其光感受器层形态学变化特征及视力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1wk均好转;2wk 6例治愈;4wk 38例治愈,6wk 41例治愈,8wk 45例治愈,OCT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RNL)层脱离完全吸收;6mo与8wk时相同。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区RNL脱离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变化与黄斑区RNL脱离高度有相关性,光感受器层完整者与不完整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D-OCT可动态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氪激光治疗后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变化,光感受器层完整者与不完整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感受器
下载PDF
先天性视盘小凹的多模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芯蕊 周娜磊 +6 位作者 马景学 史俊芳 戴丽 刘影 李镱航 史金鑫 安建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9-996,共8页
目的通过多模影像学对先天性视盘小凹(ODPs)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病中心确诊为先天性ODPs的患者38例38眼,对其眼底照相、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红外... 目的通过多模影像学对先天性视盘小凹(ODPs)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病中心确诊为先天性ODPs的患者38例38眼,对其眼底照相、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红外成像、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学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眼底照相检查结果显示,38例先天性ODPs患者中32眼ODPs位于视盘颞侧或颞下方,4眼位于颞上方,2眼位于视盘中心,为圆形或类圆形灰白色凹陷;29例视盘小凹黄斑病变(ODP-M)患者乳斑间可见边界清或不清的暗红色隆起。SD-OCT检查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病变区域筛板结构不完整,为无组织反射的暗区,裂隙通向视神经深部;所有ODP-M患者的外核层均存在液体,其中27眼内核层存在液体,13眼神经节细胞层存在液体,4眼内界膜下存在液体;所有ODP-M患者中21眼存在外层视网膜劈裂,27眼存在神经上皮脱离;在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患者中,18眼神经上皮下可见点状高反射信号且椭圆体带反射信号减弱或缺失。红外成像显示,先天性ODPs患者视盘颞侧均存在圆形或类圆形低反射区域,ODP-M患者病变部位呈现低反射区域。眼底自发荧光检查显示,27例ODP-M患眼后极部存在与病变范围一致的低荧光区域,其中18眼低荧光区域中心存在颗粒状或片状高荧光区。FFA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的动脉期造影均呈现局限性低荧光状态,静脉期可见荧光素染料沿视盘颞侧外渗,造影晚期在视盘颞侧边缘形成边界不清的强荧光弧;27例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ODP-M患者造影晚期在黄斑病变区域呈高荧光,未见视盘颞侧渗漏的荧光素钠向黄斑区移动。ICGA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呈现局限性低荧光区;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27例ODP-M患眼病变区呈高荧光状态。结论多模影像学可实现先天性ODPs的早期诊断及病因分析,同时有助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案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小凹/先天性 视盘小凹黄斑病变 多模影像分析 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