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GLONASS频间差改进用户导航定位精度 被引量:1
1
作者 裴霄 陈俊平 王解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根据GLONASS卫星频间差与接收机型号之间的关系,对GLONASS卫星频间差进行预报。讨论了引入GLONASS卫星频间差的导航定位模型。利用GLONASS卫星频间差的预报值选取IGS观测站数据进行导航定位的实例解算,计算结果表明引入GLONASS卫星频间... 根据GLONASS卫星频间差与接收机型号之间的关系,对GLONASS卫星频间差进行预报。讨论了引入GLONASS卫星频间差的导航定位模型。利用GLONASS卫星频间差的预报值选取IGS观测站数据进行导航定位的实例解算,计算结果表明引入GLONASS卫星频间差预报值可以明显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NASS 硬件延迟 系统硬件延迟偏 频间差 导航定位
下载PDF
估计北斗卫星钟差频间偏差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浩军 李博峰 +1 位作者 王解先 徐天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针对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现有估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估计方法。该方法不仅顾及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的变化部分也顾及了其常数部分。采用10个观测站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分析了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的特性。在短期内,北斗频间卫星... 针对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现有估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估计方法。该方法不仅顾及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的变化部分也顾及了其常数部分。采用10个观测站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分析了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的特性。在短期内,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常数部分具有稳定性。对采用新算法计算得到的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进行了模型化,结果表明,每颗卫星对应的频间钟差偏差可以利用10个参数予以高精度表示,对应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当采用第1天的模型参数进行第2天频间卫星钟差偏差值计算时,可实现厘米级结果。基于北斗频间卫星钟差偏差的稳定性与可模型化性,提出了高精度北斗卫星钟差服务策略,为我国高精度北斗卫星钟差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 精密单点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下载PDF
顾及频间钟差的BDS/GPS三频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庆 高成发 +2 位作者 潘树国 高旺 夏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1-636,645,共7页
采用传统精密钟差产品进行多频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频间钟差(IFCB)会对定位结果产生明显的系统性偏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无几何模型的BDS/GPS频间钟差估计方法,并推导了其在三频非组合PPP模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全球184个监测站连... 采用传统精密钟差产品进行多频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频间钟差(IFCB)会对定位结果产生明显的系统性偏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无几何模型的BDS/GPS频间钟差估计方法,并推导了其在三频非组合PPP模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全球184个监测站连续7天的数据实验,验证分析了IFCB的时变特性。结果表明:GPS和BDS GEO/IGSO卫星的IFCB周期性明显,BDS的IFCB量级小于GPS,一般不超过3 cm;对于静态PPP,与不改正IFCB相比,IFCB改正后,单GPS点位精度提高83.4%,GPS和BDS GEO/IGSO/MEO卫星的相位验后残差标准差分别减小了75.0%、54.5%、32.1%和19.2%;对于动态PPP,单GPS和BDS/GPS双系统组合的点位精度分别提高59.6%和54.7%。该方法解决了传统钟差产品与多频精密定位的兼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组合 精密单点定位 北斗/GPS
下载PDF
GPS Block IIF卫星频间钟差偏差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黎 李浩军 +1 位作者 龙四春 张立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使用37个IGS站的实测数据解算了4颗在轨Block IIF卫星(PRN01、PRN24、PRN25、PRN27)的IFCB值并进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所有GPS Blcok IIF卫星三频信号间存在的IFCB量级在cm到dm级;快速解算方法比非差估计方法更加省时高效;12、6、8... 使用37个IGS站的实测数据解算了4颗在轨Block IIF卫星(PRN01、PRN24、PRN25、PRN27)的IFCB值并进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所有GPS Blcok IIF卫星三频信号间存在的IFCB量级在cm到dm级;快速解算方法比非差估计方法更加省时高效;12、6、8、4 h的周期组合模型能较好地描述IFCB的变化,精度可达cm级;现有的IFCB计算方法、模型也适用于所有的Block IIF卫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单点定位 信号 BLOCK IIF卫星 历元
下载PDF
北斗GEO卫星钟差频间偏差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宇平 王文贯 李浩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1-586,共6页
解算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BDS-2)、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BDS-3)GEO卫星钟差频间偏差(inter-frequency clock bias,IFCB),对比分析其变化特性。结果表明,BDS-2 GEO卫星对应的相位和伪距IFCB具有明显的时变性与周期性,BDS-3 GEO卫星对... 解算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BDS-2)、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BDS-3)GEO卫星钟差频间偏差(inter-frequency clock bias,IFCB),对比分析其变化特性。结果表明,BDS-2 GEO卫星对应的相位和伪距IFCB具有明显的时变性与周期性,BDS-3 GEO卫星对应的相位和伪距IFCB时变性不明显。分析BDS-2单日IFCB的周期变化特性,并采用分析得到的周期构建IFCB模型化函数。应用多项式和基于谐波函数的混合函数分别对IFCB进行模型化处理,模型化结果表明:4阶谐波函数对应的混合函数模型化精度在相位IFCB拟合中的平均RMS优于0.0036 m,伪距IFCB对应的RMS优于0.1313 m;8阶谐波函数对应的混合函数模型化精度在相位IFCB拟合中的平均RMS优于0.0034 m,伪距IFCB对应的RMS优于0.1238 m。当采用多项式进行IFCB模型化时,相应精度随多项式阶次的增加而提高,但仍然劣于基于谐波函数的混合函数。当用常数代替BDS-3相位IFCB结果时,平均拟合RMS优于0.0005 m;当用常数代替伪距IFCB结果时,平均拟合RMS为0.035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钟 卫星钟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下载PDF
GPS频间钟差特性分析及其对三频PPP的影响
6
作者 张蒲 屈利忠 +1 位作者 王鲁平 王昊俣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3-20,共8页
针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频间钟差(IFCB)显著影响多频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的问题,对全部GPS在轨的三频卫星的IFCB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可知BlockIIF卫星IFCB单日内变化从厘米到分米不等,存在明显的时变特性,而Block III卫星单日内变化量级... 针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频间钟差(IFCB)显著影响多频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的问题,对全部GPS在轨的三频卫星的IFCB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可知BlockIIF卫星IFCB单日内变化从厘米到分米不等,存在明显的时变特性,而Block III卫星单日内变化量级较小,通常不超过1 cm,IFCB的时变特性相比于Block IIF卫星得到了明显的削弱;同时,BlockIIF卫星的IFCB存在12、6、8、4、4.8和3h的周期变化,并以此建立IFCB高阶谐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静态PPP,利用IFCB预报值改正后,定位精度在东(E)、北(N)、天(U)3个方向上分别提升29.4%、39.4%、35%;而对于动态PPP,利用IFCB预报值改正后,定位精度在E、N、U 3个方向上分别提升34.3%、20.0%、47.7%,同时可有效消除载波相位验后残差中的系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IFCB) 特性分析 建模与预报 精密单点定位(PPP)
下载PDF
采用三频信号的精密单点定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浩军 朱卫东 张勇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13年第1期93-101,共9页
讨论了真三频信号的特征及其模拟方法。研宄了采用三频信号实现PPP的关键问题,及三频PPP的特性。讨论了三频信号的周跳探测方法、频问钟差偏差的改正和观测模型。通过对模拟的三频数据的解算,研究了三频PPP的特性。结果表明,可以采... 讨论了真三频信号的特征及其模拟方法。研宄了采用三频信号实现PPP的关键问题,及三频PPP的特性。讨论了三频信号的周跳探测方法、频问钟差偏差的改正和观测模型。通过对模拟的三频数据的解算,研究了三频PPP的特性。结果表明,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观测组合、观测组合组进行PPP数据处理。双频无电离层延迟组合(L3,P3和L6,P6)和双频非组合(L1+L2,P1+P2和L1+L5,P1+P5)对应的参数收敛时间、解算精度几乎相当。三频观测对于长时间观测结果精度的改善不明显,但对于短时间观测结果的精度与参数收敛时间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数据质量不稳定时,三频观测可以减少定位中初始化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 精密单点定位
下载PDF
GNSS偏差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含宇 宋淑丽 +1 位作者 周伟莉 陈钦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62,共14页
GNSS信号在卫星发射以及接收机接收的传输过程中存在设备时延。设备时延与钟差、模糊度等密切相关,很难将其与它们完全分开。通常,根据实际需要将设备时延与其相关参数组合形成不同的相对设备时延。如果能更好地将这些相对设备时延进行... GNSS信号在卫星发射以及接收机接收的传输过程中存在设备时延。设备时延与钟差、模糊度等密切相关,很难将其与它们完全分开。通常,根据实际需要将设备时延与其相关参数组合形成不同的相对设备时延。如果能更好地将这些相对设备时延进行分类和区分,对高精度的GNSS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分别介绍了目前基于设备时延提出的几个常用偏差:码间偏差、未校准的相位时延、频间钟差偏差和系统间偏差,详细说明了它们的概念、产生原因、解算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校准的相位时延 系统
下载PDF
北斗导航系统卫星频间钟差偏差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浩军 朱卫东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卫星频间钟差偏差变化特性的分析对其模型化、卫星钟稳定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北斗(BeiDou)2012年1月的三频数据,解算了GEO卫星的IFCB并分析其时序特性。为了削弱粗差对解算结果的影响,采用了抗差估计算法。针对GEO卫星IFCB的特性... 卫星频间钟差偏差变化特性的分析对其模型化、卫星钟稳定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北斗(BeiDou)2012年1月的三频数据,解算了GEO卫星的IFCB并分析其时序特性。为了削弱粗差对解算结果的影响,采用了抗差估计算法。针对GEO卫星IFCB的特性,提出了GEO卫星IFCB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二次曲线函数能较好地描述GEO卫星的IFCB,并达到71%以上的改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 精密单点定位 北斗系统
原文传递
北斗卫星钟差频间偏差及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朋 花向红 +1 位作者 赵磊磊 赵不钒 《测绘地理信息》 2019年第1期27-31,共5页
基于文献[1]历元间差分方法,通过加权对其进行改进以获得准确值,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实施要点,分析了解算卫星钟差频间偏差(inter-frequency clock bias,IFCB)与测站位置的相关性,分析了噪声与高度角的联系,利用部分北斗GEO卫星、IGSO卫星I... 基于文献[1]历元间差分方法,通过加权对其进行改进以获得准确值,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实施要点,分析了解算卫星钟差频间偏差(inter-frequency clock bias,IFCB)与测站位置的相关性,分析了噪声与高度角的联系,利用部分北斗GEO卫星、IGSO卫星IFCB良好的天周期性,将前一天数据计算得到的IFCB改正值用于第二天基于B1/B3的北斗精密单点定位,并从定位精度评估其对定位性能的改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IFCB只与时间和卫星相关,而与测站位置无关,可以削弱低高度角带来的噪声影响,从而有效改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 加权的历元 估计 精度分析
原文传递
Spatio-temporal Compensation Based Object Detection for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s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仁杰 余松煜 熊红凯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2期123-129,共7页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in video surveillance is an important step. This paper addresses an automatic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compensation for video surveillance. Temporal difference of the...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in video surveillance is an important step. This paper addresses an automatic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compensation for video surveillance. Temporal difference of the pairs of two frames with a k-frame distance is utilized to obtain coarse object masks. Usually, object regions in these coarse masks have discontinuous boundaries and some holes. Region growing with the distance constraint is proposed to compensate these coarse object regions in spatial domain, followed by filling holes. The added distance constraint can prevent object regions from growing infinitely. The proposed filling holes method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To solve the temporarily stopping problem of moving objects, temporal compensation is proposed to compensate the object mask by utilizing temporal coherence of moving objects in temporal domain. The proposed detection algorithm can extract moving objects as completely as possi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EILLANCE temporal mask intensity difference region growing COMPENSATION
下载PDF
Phase Difference Method for DOA Estima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志菲 孙进才 侯宏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0年第4期445-450,共6页
The phase difference method (PDM) is presented for the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estimation of the narrowband source. It estimates the DOA by measuring the reciprocal of the phase range of the sensor output spectra a... The phase difference method (PDM) is presented for the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estimation of the narrowband source. It estimates the DOA by measuring the reciprocal of the phase range of the sensor output spectra at the interest frequency bin. The peak width and variance of the PDM are presented. The PDM can distinguish closely spaced sources with different and unknown center frequencies as long as they are separated with at least one frequency bi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DM has a better resolution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beamfo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ion of arrival(DOA) phase difference peak width variance RESOLUTION
下载PDF
Efficient fast mode decision using mode complexity for multi-view video coding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凤随 沈庆宏 都思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244-4253,共10页
The variable block-size motion estimation(ME) and disparity estimation(DE) are adopted in multi-view video coding(MVC) to achieve high coding efficiency. However, much high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also introduce... The variable block-size motion estimation(ME) and disparity estimation(DE) are adopted in multi-view video coding(MVC) to achieve high coding efficiency. However, much high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also introduced in coding system, which hinder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VC. An efficient fast mode decision method using mode complexity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the proposed method, mode complexity is firstly computed by using the spatial, temporal and inter-view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macroblock(MB) and its neighboring MB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direct mode is highly possible to be the optimal mode, mode complexity is always checked in advance whether it is below a predefined threshold fo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early termination opportunity. If this early termination condition is not met, three mode types for the MB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mode complexity, i.e., simple mode, medium mode and complex mode, to speed up the encoding process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the variable block modes required to be checked. Furthermore, for simple and medium mode region, the rate distortion(RD) cost of mode 16×16 in the temporal prediction direction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disparity prediction direction, to determine in advance whether the optimal prediction direction is in the temporal prediction direction or not, for skipping unnecessary disparity estim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le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load by 78.79% and the total bit rate by 0.07% on average, while only incurring a negligible loss of PSNR(about 0.04 d B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the full mode decision(FMD) in the reference software of M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view video coding mode decision mode complexity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下载PDF
无电离层组合的三频GNSS精密单点定位模型及评估
14
作者 刘席天 高井祥 +1 位作者 余志浩 吴志远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9,共10页
针对多频的加入会带来诸如频间偏差、频间钟差偏差等问题,该文基于原始观测方程推导出适用于卫星播发频率不一致的三频无电离层(IF)两两组合模型,在原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一种适用于多系统的三频无电离层组... 针对多频的加入会带来诸如频间偏差、频间钟差偏差等问题,该文基于原始观测方程推导出适用于卫星播发频率不一致的三频无电离层(IF)两两组合模型,在原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一种适用于多系统的三频无电离层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PP)模型,顾及了对差分码偏差、频间偏差等误差项的处理,并通过静态测站和动态车载试验数据评估了三频无电离层组合PPP模型的定位性能。结果表明:静态环境下,第三频的加入能使单全球定位系统(GPS)在17.9 min完成收敛后达到0.96、0.57、1.30 cm的定位精度,收敛时间提升了24.5%,平面精度提升了11.9%和10.9%,但对天顶方向的精度没有提升;而对于多系统组合,第三频的加入对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均有明显的提升。GPS/Galileo/BDS组合PPP精度能达到0.73、0.49、1.21 cm,提升了25.5%、19.7%、24.4%;收敛时间为10.70 min,提升了34.2%。动态环境下,采用三频观测值的E+C方案的PPP精度可以达到0.29、0.09、0.23 m,提升了23.7%、35.7%、54.9%;G+E+C方案能达到0.11、0.04、0.21 m的三维定位精度,分别提升了21.4%、42.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 无电离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