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穗肥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刚华 王惠芝 +3 位作者 王绍华 王强盛 郑永美 丁艳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0、60、120、180、240 kg·hm^(-2)穗肥施氮量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抽穗前32~20 d)水稻氮代谢旺盛,后期碳代谢旺盛。非结构性...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0、60、120、180、240 kg·hm^(-2)穗肥施氮量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抽穗前32~20 d)水稻氮代谢旺盛,后期碳代谢旺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主要在库器官中积累。增加穗肥施氮量,加速了器官的氮积累却推迟了NSC的积累。氮积累量随穗肥氮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NSC积累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氮积累量与颖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NSC积累量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86优8号R^2=0.891 8^(**),武育粳3号R^2=0.880 0^(**)。说明适宜的穗肥氮有促进大穗的作用,主要与促进穗分化期NSC积累量有关。不同品种对氮供应量的反应不一致,穗分化期86优8号施氮量为120 kg·hm^(-2)、武育粳3号施氮量为180 kg·hm^(-2)处理的NSC总积累量最高,穗粒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分化期 碳氮代谢 颖花数
下载PDF
粳稻直立穗与弯曲穗3个杂交组合6个世代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献功 刘金波 洪德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43-1150,共8页
调查了3个粳稻杂交组合镇稻88×C堡、丙8979×C堡和丙8979×77302-1的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 调查了3个粳稻杂交组合镇稻88×C堡、丙8979×C堡和丙8979×77302-1的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穗角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每穗颖花数性状以上位性效应为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穗角 每穗颖花数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遗传分离分析
下载PDF
水稻株高和每穗颖花数的6个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金波 徐波 +10 位作者 李建红 李健 刘艳 周振玲 杨波 迟铭 宋兆强 卢百关 方兆伟 王宝祥 徐大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88-94,共7页
为探明杂交水稻株高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规律,以2个大穗高秆籼稻恢复系WHR2和DSBao、1个矮秆籼稻恢复系矮93为试验材料,配制2个杂交组合WHR2×矮93、DSBao×矮93,由此产生的P_1、P_2、F_1、B_1、B_2和F_2 6个世代群体,运用主基因... 为探明杂交水稻株高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规律,以2个大穗高秆籼稻恢复系WHR2和DSBao、1个矮秆籼稻恢复系矮93为试验材料,配制2个杂交组合WHR2×矮93、DSBao×矮93,由此产生的P_1、P_2、F_1、B_1、B_2和F_2 6个世代群体,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株高和每穗颖花数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遗传模型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根据遗传模型,对模型中成分分布进行拟合,真实地再现性状的次数分布规律。同时发现,2个性状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植株高对植株矮呈部分显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以提高杂种的生物产量,增强杂种抗倒性。每穗颖花数的少对多呈部分显性,不利于大穗的形成,影响产量优势的发挥。因此,为了合理利用矮93亲本的株高较矮特性,选用遗传距离较远、丰产性高的恢复系或不育系杂交,打破每穗颖花数不利基因的连锁,选育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每穗颖花数 遗传
下载PDF
迟熟中粳稻穗茎生长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惠芝 尤娟 +2 位作者 王绍华 郑永美 丁艳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0-825,共6页
在盆栽条件下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穗肥施氮量设高、中、低3个水平,研究水稻植株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与茎的生长动态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幼穗生长较慢,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小于茎秆,86优8号(大穗型品... 在盆栽条件下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穗肥施氮量设高、中、低3个水平,研究水稻植株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与茎的生长动态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幼穗生长较慢,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小于茎秆,86优8号(大穗型品种)穗分化前期经历的时间比武育粳3号(小穗型品种)长4 d。从抽穗前16 d开始,幼穗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并与由上而下的第3节间伸长期相同,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超过茎秆。大穗型品种的穗茎比大于小穗型品种。抽穗期穗重、茎重与每穗颖花数呈正相关。抽穗前4-16 d穗重增长率与茎重增长率之比与颖花数也关系密切,该时期氮肥充足,穗重增加快,对促进颖花分化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茎生长 每穗颖花数
下载PDF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QTL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6
5
作者 樊叶杨 程式华 +1 位作者 范方军 庄杰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进行精细定位研究。针对前期定位的RM587-RM6119区域,应用在目标区间内杂合片段呈交叉排列的3个剩余杂合体,自交后获得3套F2∶3群体,对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进行... 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进行精细定位研究。针对前期定位的RM587-RM6119区域,应用在目标区间内杂合片段呈交叉排列的3个剩余杂合体,自交后获得3套F2∶3群体,对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进行QTL分析。在3套群体中均检测到控制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的QTL,其遗传作用均以加性作用为主,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母本珍汕97B,且QTL的效应在各群体间相近。因此,该目标区间存在一个共同的QTL,通过控制每穗粒数来调控单株产量。通过比较3个剩余杂合体共有的杂合区间,最终将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定位于RM3414-RM19417之间约96.4kb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量性状座位(QTL) 剩余杂合体 每穗实粒 每穗颖花数
下载PDF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雪仁 梁康迳 +1 位作者 黄荣华 陈志雄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5,共7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 -显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 ,研究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 7个性状除了穗颈粗外 ,其余 6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和加性×加性...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 -显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 ,研究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 7个性状除了穗颈粗外 ,其余 6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和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遗传率较高 ,在杂交早代选择效果较好 .穗颖花数与穗长、茎粗、茎基抗折力间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加性相关关系 .另外 ,穗颖花数除了与秆型指数表现极显著的负向加性×加性上位性相关外 ,与其他 5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在利用杂种优势方面 ,茎基抗折力和株高这两个性状较明显 ,其次为穗颖花数 ,第三为穗长和茎粗 .从对亲本的综合评价看 ,不育系以冈 4 6 A为最优 ,恢复系以明恢 6 3为最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颖花数 茎杆特性 遗传分析 基因型 环境效应
下载PDF
粳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金波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30,共8页
调查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组合的P1、P2、F1、F2四个世代(2002年)和P1、P2、F1、F2、F2∶3五个世代(2003年)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 调查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组合的P1、P2、F1、F2四个世代(2002年)和P1、P2、F1、F2、F2∶3五个世代(2003年)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独立的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穗角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穗颖花数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 稻穗 分离世代 直立穗品种 2002年 2003年 上位性效应 多基因遗传 杂交组合 表型分布 联合分析 遗传模型 性状 F2 F1 粳稻 显性 加性
下载PDF
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钟晓媛 邓飞 +5 位作者 陈多 田青兰 赵敏 王丽 陶有凤 任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12-2027,共16页
为探究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以穗型差异较大的杂交籼稻品种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机插杂交籼稻不同播期下不同茎蘖部位稻穗的枝梗数和颖花数。结果表明,(1)每穗一次、二次... 为探究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以穗型差异较大的杂交籼稻品种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机插杂交籼稻不同播期下不同茎蘖部位稻穗的枝梗数和颖花数。结果表明,(1)每穗一次、二次颖花数及二次枝梗数为:主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主茎和一次分蘖的一次、二次颖花数及二次枝梗数随播期推迟呈增加趋势,且平均一次、二次颖花数及二次枝梗数也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表现出了相同趋势。平均每穗总枝梗数和总颖花数也随播期推迟呈增加趋势。(2)相关分析表明,主茎、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的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与平均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表现为主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且通径分析表明,主茎和一次分蘖的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对平均每穗总枝梗数及总颖花数的贡献率远大于二次分蘖。(3)主茎、一次分蘖和平均每穗大部分枝梗及颖花性状与穗分化期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和平均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综合看来,不同播期下主茎、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的枝梗数和颖花数有较大差异,选择大穗型籼稻品种进行机插更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同时根据播期确定相应的高产策略,早播机插在保证较高一次分蘖数的基础上,应注重提高每穗枝梗数和颖花数以提高产量,迟播机插在保证较高每穗颖花数的基础上,应注重提高结实率、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播期 茎蘖部位 枝梗 颖花数
下载PDF
水稻穗颈节间组织与颖花数的关系 被引量:64
9
作者 黄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用20个早稻品种、8个晚稻品种测定维管束面积、韧皮部面积、木质部面积、维管束数目、髓腔面积、茎壁面积、茎壁面积/节间横切面面积、韧皮部面积/维管束面积等12个穗颈节间性状与每穗颖花数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20个早稻品种、8个晚... 用20个早稻品种、8个晚稻品种测定维管束面积、韧皮部面积、木质部面积、维管束数目、髓腔面积、茎壁面积、茎壁面积/节间横切面面积、韧皮部面积/维管束面积等12个穗颈节间性状与每穗颖花数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20个早稻品种、8个晚稻品种及28个早稻、晚稻品种韧皮部总面积与每穗颖花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0、0.7524、0.8376,显著性测验分别达到0.001、0.05、0.001水平,维管束数、维管束总面积也与每穗颖花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节间组织 大穗 颖花数
下载PDF
利用F2-NIL定位一个控制水稻穗颖花数、株高和抽穗期的多效QTL
10
作者 张玉山 NagabushanaNaidu +1 位作者 汪剑波 徐才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6-251,共6页
利用重组自交系合适世代(F7或F8)的单株具有一定杂合率的特点,在重组自交系的一个家系内,选择到水稻每穗颖花数(SPP)、株高(PH)和抽穗期(HD)3个性状同时分离的2个单株。以这2个单株为亲本快速构建F2群体(F2-NIL)。由于这2个... 利用重组自交系合适世代(F7或F8)的单株具有一定杂合率的特点,在重组自交系的一个家系内,选择到水稻每穗颖花数(SPP)、株高(PH)和抽穗期(HD)3个性状同时分离的2个单株。以这2个单株为亲本快速构建F2群体(F2-NIL)。由于这2个单株背景高度一致,故这个群体就是快速构建的近等基因系群体。后代测验结果为3个数量性状中的每一个性状的3种基因型分离数目均相同(29,63,33),且卡方测验符合1∶2∶1的孟德尔分离比例,表明3个数量性状——每穗颖花数、抽穗期和株高均表现为质量性状分离。利用这个群体定位了一个位于第8染色体上、同时控制水稻每穗颖花数、抽穗期和株高3个性状的多效区段RM310-RM126,这个QTL可以解释这3个性状的很大的表现型方差(66.0%-81.1%)。利用后代测验结果,定位了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位置。控制3个性状的基因和QTL位于相同的位置,QTL遗传效应的方向也相同,表明控制3个性状的遗传机制更可能是一因多效的结果,而非3个紧密连锁基因单独控制的结果 同时也表明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方法是快速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QTL 近等基因系 水稻 每穗颖花数 株高 抽穗期
下载PDF
IRRI新株型稻每穗颖花数与茎秆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11
作者 王雪仁 梁康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29,共3页
对 IRRI 2 5个新株型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与 10个茎秆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每穗颖花数与第 1、2、4节间长、茎粗、秆型指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且这些性状对每穗颖花数的通径系数也较大。在育种上 ,要提... 对 IRRI 2 5个新株型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与 10个茎秆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每穗颖花数与第 1、2、4节间长、茎粗、秆型指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且这些性状对每穗颖花数的通径系数也较大。在育种上 ,要提高每穗颖花数需要增加第 1、2节间长度、茎粗、秆型指数 ,缩短第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株型稻 每穗颖花数 茎秆性状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增加单位面积杂交稻制种母本颖花数的研究
12
作者 杨孚初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7,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制种 母本 颖花数 杂交
下载PDF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兆伟 刘金波 +9 位作者 王宝祥 迟铭 宋兆强 李健 杨波 卢百关 刘艳 周振玲 秦德荣 徐大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4-19,共6页
以两系不育系9311S和恢复系WHR2杂交产生的P_1、P_2、F_1、B_1、B_2、F_2六个世代为研究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三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 以两系不育系9311S和恢复系WHR2杂交产生的P_1、P_2、F_1、B_1、B_2、F_2六个世代为研究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三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株高表现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或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讨论了9311S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穗长 每穗颖花数 遗传
下载PDF
粳稻穗角、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金波 王宝祥 +10 位作者 刘晓丽 李健 杨波 方兆伟 卢百关 刘艳 迟铭 周振玲 陈庭木 秦德荣 徐大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6-942,共7页
为阐明水稻穗部性状的遗传,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水稻直立穗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穗角和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 为阐明水稻穗部性状的遗传,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水稻直立穗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穗角和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着粒密度性状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穗型弯曲对直立、着粒密度密对疏和每穗颖花数多对少均为部分显性。穗角和着粒密度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等重要,而着粒密度以加性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Oryza SATIVA L.) 穗角 着粒密度 每穗颖花数 遗传
下载PDF
三个寒地水稻品种株高与颖花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永久 《北方水稻》 CAS 2021年第6期32-33,36,共3页
通过分析三个寒地水稻品种株高与颖花数的相关性,得知三个品种的株高在一定区间内与颖花数之间具有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龙粳31和龙粳21的株高与颖花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三江6号的株高与颖花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 通过分析三个寒地水稻品种株高与颖花数的相关性,得知三个品种的株高在一定区间内与颖花数之间具有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龙粳31和龙粳21的株高与颖花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三江6号的株高与颖花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呈直线回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水稻品种 株高 颖花数 相关性
下载PDF
水稻最适叶面积指数和总颖花数的品种差异 被引量:15
16
作者 颜振德 胡承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1986年第1期42-52,共11页
以淮北地区不同历史年代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积和颖花量与品种产量能力进展的关系。结果指出:随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和适宜总颖花量的增加,水稻品种的产量能力明显提高。因此确认高产品种选育应以增加最适叶面积指数和颖花量... 以淮北地区不同历史年代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积和颖花量与品种产量能力进展的关系。结果指出:随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和适宜总颖花量的增加,水稻品种的产量能力明显提高。因此确认高产品种选育应以增加最适叶面积指数和颖花量并适当减少穗数,应用半矮秆基因为途径。本文根据试验资料提出了目前淮北主要水稻品种的适宜群体指标,为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颖花数 品种差异 水稻 叶面积指
下载PDF
温度对水稻每穗颖花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娄伟平 孙永飞 +1 位作者 张寒 张维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用分期播种法,研究了水稻浙38A/9308、协优413、协优95 16、协优9308、绍糯119、丙94 54、IRAT127、IRAT17494 32 1等每穗颖花数与幼穗分化期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每穗颖花数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本试验条件下,存在2个形... 用分期播种法,研究了水稻浙38A/9308、协优413、协优95 16、协优9308、绍糯119、丙94 54、IRAT127、IRAT17494 32 1等每穗颖花数与幼穗分化期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每穗颖花数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本试验条件下,存在2个形成大穗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每穗颖花数随温度变化呈"倒抛物线"关系。粳稻形成大穗的适宜温度为25.0±0.2℃,30.1±0.4℃;籼稻为19.4~23.5℃,30.1±0.6℃;不利于粳稻品种形成大穗的温度为27.9±0.2℃;籼稻为24.6~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每穗颖花数 温度
下载PDF
低温对黑龙江省不同水稻品种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振宇 胡远富 +1 位作者 党姝 徐希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32-34,共3页
为解决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问题,在人工模拟冷害条件下,调查水稻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研究黑龙江省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抵抗冷害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冷害处理条件影响不同水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颖花数均有一定... 为解决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问题,在人工模拟冷害条件下,调查水稻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研究黑龙江省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抵抗冷害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冷害处理条件影响不同水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颖花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3种冷害温度处理下,若水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较多,其结实率均较低,说明库容大的水稻品种较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进而影响水稻的最终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 颖花数 结实率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母本插植方式与颖花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成德 张文庆 王新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4-27,共4页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插植方式不同,会引起颖花数的变化。而母本最多的颖花数是取得制种高产的基础,是其它各项技术措施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试验研究表明,母本插植方式以行距×穴距=12×12cm、每穴插植9苗为宜。这种插植方式不仅...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插植方式不同,会引起颖花数的变化。而母本最多的颖花数是取得制种高产的基础,是其它各项技术措施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试验研究表明,母本插植方式以行距×穴距=12×12cm、每穴插植9苗为宜。这种插植方式不仅能获得每亩母本最多的颖花数,而且在实际操作时可行。这种插植方式的基本苗为每亩25.653万,有效穗为每亩28.935万,每穗粒数为99.31粒,颖花数为每亩2879.93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本 插植方式 基本苗 有效穗 穗粒 颖花数
下载PDF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遗传的世代平均数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金波 宋兆强 +7 位作者 方兆伟 杨波 王宝祥 李健 迟铭 刘艳 周振玲 徐大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69-71,共3页
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以亲本两系不育系9311S(P_1)和恢复系WHR2(P_2)及其产生的F_1、F_2、BC_1、BC_2共6个世代为研究材料,采用莫惠栋改进的世代均值分析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分析株高、穗长和每穗颖... 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以亲本两系不育系9311S(P_1)和恢复系WHR2(P_2)及其产生的F_1、F_2、BC_1、BC_2共6个世代为研究材料,采用莫惠栋改进的世代均值分析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分析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等3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性状的显性效应不显著,穗长性状的加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显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都均不显著,每穗颖花数性状的显性效应以及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穗长 每穗颖花数 遗传 世代平均 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互作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