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ODP1143站晚中新世以来颗石形态变化及其钙化作用
1
作者
马晓旭
金晓波
+3 位作者
张洪瑞
马瑞罡
祝幼华
刘传联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4,共7页
对南海ODP1143站约9 Ma以来颗石形态变化进行了测量分析,并借此讨论了颗石藻的钙化作用及其环境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颗石形态和钙化作用均存在4个明显的变化阶段:8.9-6 Ma,4-3 Ma,2-1 Ma和1-0 Ma。其中在8.9-6 Ma期间,颗石形态学...
对南海ODP1143站约9 Ma以来颗石形态变化进行了测量分析,并借此讨论了颗石藻的钙化作用及其环境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颗石形态和钙化作用均存在4个明显的变化阶段:8.9-6 Ma,4-3 Ma,2-1 Ma和1-0 Ma。其中在8.9-6 Ma期间,颗石形态学参数包括长度、厚度和重量所指示的钙化作用较强,6 Ma时颗石的长度达到最高,但厚度和重量均较低。随后颗石的三个形态学参数均逐渐升高,但在4 Ma时降至最低。三个形态学参数在2 Ma时存在波动,1Ma以来钙化作用加强。晚中新世以来颗石藻钙化作用的变化主要受大气CO2浓度的影响,同时,颗石藻属种演化也可能是影响钙化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形态
钙化作用
晚中新世
ODP1143站
南海
原文传递
颗石形态学及古海洋学应用
2
作者
孙立舜
金晓波
刘传联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0-400,共11页
颗石藻是一种单细胞海洋钙化浮游藻类,可以在细胞周围产生方解石质的颗石。颗石藻细胞死亡后,散落的颗石可沉降至深海,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自白垩纪以来,颗石就是海洋中碳酸钙的重要贡献者,其丰度和形态(大小、厚度、重量)决定了大洋...
颗石藻是一种单细胞海洋钙化浮游藻类,可以在细胞周围产生方解石质的颗石。颗石藻细胞死亡后,散落的颗石可沉降至深海,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自白垩纪以来,颗石就是海洋中碳酸钙的重要贡献者,其丰度和形态(大小、厚度、重量)决定了大洋“碳酸盐泵”的强度。室内培养实验和地质记录都表明颗石藻钙化作用及颗石形态对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光照以及pH等非常敏感,因此颗石形态学分析在海洋碳循环与古气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颗石形态学在古海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颗石形态学参数测量方法,尤其是颗石重量的测量方法,并介绍了颗石钙化作用指标,如颗石大小、重量在古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
石
藻
颗石形态
钙化作用
古海洋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ODP1143站晚中新世以来颗石形态变化及其钙化作用
1
作者
马晓旭
金晓波
张洪瑞
马瑞罡
祝幼华
刘传联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4,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6007-003)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B26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46,41930536)资助
文摘
对南海ODP1143站约9 Ma以来颗石形态变化进行了测量分析,并借此讨论了颗石藻的钙化作用及其环境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颗石形态和钙化作用均存在4个明显的变化阶段:8.9-6 Ma,4-3 Ma,2-1 Ma和1-0 Ma。其中在8.9-6 Ma期间,颗石形态学参数包括长度、厚度和重量所指示的钙化作用较强,6 Ma时颗石的长度达到最高,但厚度和重量均较低。随后颗石的三个形态学参数均逐渐升高,但在4 Ma时降至最低。三个形态学参数在2 Ma时存在波动,1Ma以来钙化作用加强。晚中新世以来颗石藻钙化作用的变化主要受大气CO2浓度的影响,同时,颗石藻属种演化也可能是影响钙化作用的因素。
关键词
颗石形态
钙化作用
晚中新世
ODP1143站
南海
Keywords
coccolith morphology
calcification
Late Miocene
ODP Site 1143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Q91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颗石形态学及古海洋学应用
2
作者
孙立舜
金晓波
刘传联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0-40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536,42176060,42188102)资助。
文摘
颗石藻是一种单细胞海洋钙化浮游藻类,可以在细胞周围产生方解石质的颗石。颗石藻细胞死亡后,散落的颗石可沉降至深海,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自白垩纪以来,颗石就是海洋中碳酸钙的重要贡献者,其丰度和形态(大小、厚度、重量)决定了大洋“碳酸盐泵”的强度。室内培养实验和地质记录都表明颗石藻钙化作用及颗石形态对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光照以及pH等非常敏感,因此颗石形态学分析在海洋碳循环与古气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颗石形态学在古海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颗石形态学参数测量方法,尤其是颗石重量的测量方法,并介绍了颗石钙化作用指标,如颗石大小、重量在古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颗
石
藻
颗石形态
钙化作用
古海洋
Keywords
coccolithophore
coccolith morphology
calcification
paleoceanography
分类号
Q913.8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ODP1143站晚中新世以来颗石形态变化及其钙化作用
马晓旭
金晓波
张洪瑞
马瑞罡
祝幼华
刘传联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2
颗石形态学及古海洋学应用
孙立舜
金晓波
刘传联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