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GV5000宽频诱导发光测试仪的研制及其应用于筛分无色小颗粒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 被引量:6
1
作者 兰延 陆太进 +5 位作者 张丛森 梁榕 丁汀 陈华 柯捷 毕立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12,共8页
天然钻石中普遍含有聚合氮以及复杂的生长结构,而合成钻石不含氮或含少量单氮并有典型的与合成条件有关的生长结构,利用此类性质可对天然和合成钻石进行区分。但对粒度细小或镶嵌复杂的钻石样品进行检测时,现有仪器由于局限性难以实现... 天然钻石中普遍含有聚合氮以及复杂的生长结构,而合成钻石不含氮或含少量单氮并有典型的与合成条件有关的生长结构,利用此类性质可对天然和合成钻石进行区分。但对粒度细小或镶嵌复杂的钻石样品进行检测时,现有仪器由于局限性难以实现有效测量。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宝石发光性测试装置——宽频诱导发光测试仪(GV5000),通过对激发光源和滤光片、结构设计和测试方式的研发,实现了可同时观察多个小颗粒样品(最小为0.002 ct)的荧光特征和磷光特征,建立了一种以发光特征差异性作为筛分条件快速、准确筛分无色小颗粒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分析方法。应用本方法测试了9015粒样品,并通过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等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验证,表明97%的天然钻石具有蓝白色荧光并无磷光,而合成钻石的发光特征明显区别于天然钻石。本方法避免了样品大小和形状的影响,提高了小颗粒钻石鉴定的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对天然钻石的筛查率可达97%,对合成钻石的筛查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诱导发光测试仪(GV5000) 荧光 磷光 颗粒无色合成钻石 金刚石
下载PDF
大颗粒合成胶乳的生产工艺
2
《世界橡胶工业》 2003年第3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颗粒合成胶乳 工艺 不饱和酸共聚物乳液 离子交换水 PH值调节列
下载PDF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时岩玲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胚乳中合成直链淀粉的关键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研究进展,展望了GBSS的研究前景。小麦中的GBSS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控制3个Waxy位点的基因Wx-A_1、Wx-B_1和Wx-D_1,分别位于7AS、4AL和7DS上;六倍体小麦和... 本文综述了小麦胚乳中合成直链淀粉的关键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研究进展,展望了GBSS的研究前景。小麦中的GBSS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控制3个Waxy位点的基因Wx-A_1、Wx-B_1和Wx-D_1,分别位于7AS、4AL和7DS上;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小麦中3个GBSS的DNA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Wx-A_1为2781bp,Wx-B_1为2794bp,Wx-D_1为2862bp。基因的完全编码区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在核苷酸序列上三个糯基因彼此之间有惊人的同源性;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受Wx-B_1的影响最大,其次是Wx-_D1缺失蛋白,Wx-A_1缺失蛋白的影响最小。GBSS的鉴定技术包括I_2-KI染色、电泳和分子标记技术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 小麦 胚乳 直链淀粉 序列特征 签定技术 种类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镍基材料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杰慧 丁义超 李远辉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9-31,共3页
原位合成技术日益引起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制备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介绍相对较少。介绍了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镍基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工艺,从制造过程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未来... 原位合成技术日益引起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制备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介绍相对较少。介绍了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镍基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工艺,从制造过程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未来镍基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颗粒 镍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下载PDF
不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亚基组合对小麦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邓志英 李文淑 +5 位作者 郭迎新 赵云哲 陈广凤 王德华 王冠颖 田纪春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2期9-14,共6页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中共含有8种组合类型,不同Wx蛋白亚基位点缺失对小麦直、支链淀粉含量影响的程度不同。双缺失类型之间直支链淀粉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突变型和其他组合相比达显著差异。W_(x)蛋白亚基的缺失主要影响干面条断裂强度。在双缺失类型下,组合中存在W_(x)-B1缺失位点时对面条干面条断裂强度影响较大,不易断裂。单缺失类型下,影响煮熟面条拉伸参数严重程度为W_(x)-A1≥W_(x)-B1>W_(x)-D1;双缺失类型下,W_(x)-B1和Wx-D1同时缺失时为最优;全缺失时,主要影响煮熟面条的拉伸距离,其次是曲线面积和拉伸力。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直支链淀粉 面条品质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
下载PDF
蘑菇合成颗粒菌种与麦粒菌种比较
6
作者 林荔琼 陈金麟 《江苏食用菌》 1990年第4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蘑菇 合成颗粒菌种 麦粒菌种 菌种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粒子合成自动化装置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正涛 陈朝会 何荣祥 《纳米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纳米颗粒合成技术是实现纳米颗粒应用的关键步骤,传统合成方法在小尺寸大批量合成时,反应条件波动较大,不能精确控制影响反应的相关因素,导致合成结果不理想。采用微流控技术的方法,在微流控芯片中进行纳米粒子合成,可以实现小尺寸大批... 纳米颗粒合成技术是实现纳米颗粒应用的关键步骤,传统合成方法在小尺寸大批量合成时,反应条件波动较大,不能精确控制影响反应的相关因素,导致合成结果不理想。采用微流控技术的方法,在微流控芯片中进行纳米粒子合成,可以实现小尺寸大批量合成,为了能很好地控制反应条件,我们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纳米粒子合成装置,该装置集成了微流控芯片的流量控制模块、反应温度调节模块、收集模块等,可以实现纳米粒子合成自动化。不但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纳米颗粒,而且操作方便,效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合成 微流控技术 微流控芯片 纳米粒子合成装置 自动化
下载PDF
单层磁性纳米颗粒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景花 李霄 +4 位作者 郑强 刘进军 刘喆 边宝茹 杜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7,共4页
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Fe3O4纳米三角片和纳米颗粒,Co掺杂的Fe3O4纳米颗粒;利用基质辅助脉冲激光沉积系统制备出系列单层颗粒膜。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形貌对颗粒膜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颗粒状纳米颗粒更易形成均匀的单层颗粒膜;具有表面活性剂... 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Fe3O4纳米三角片和纳米颗粒,Co掺杂的Fe3O4纳米颗粒;利用基质辅助脉冲激光沉积系统制备出系列单层颗粒膜。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形貌对颗粒膜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颗粒状纳米颗粒更易形成均匀的单层颗粒膜;具有表面活性剂的颗粒较无表面活性剂的更易形成大面积均匀单层颗粒膜。沉积过程中加磁场有利于磁性颗粒膜各向异性增强。本研究对制备有序结构超晶体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合成 基质辅助脉冲激光沉积 单层颗粒 磁性研究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强化相的结晶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敏 黄坚 +2 位作者 朱彦彦 李铸国 吴毅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59-1966,共8页
在Ti-3Al-2V表面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B/TiN复合强化钛基复合涂层。采用XRD、SEM、EPMA和TEM等方法分析原位合成强化颗粒的显微形貌和生长方式。结果表明:熔覆层中存在两种原位合成强化相TiB和TiN;面心立方结构的TiN具有较高的各向同性,... 在Ti-3Al-2V表面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B/TiN复合强化钛基复合涂层。采用XRD、SEM、EPMA和TEM等方法分析原位合成强化颗粒的显微形貌和生长方式。结果表明:熔覆层中存在两种原位合成强化相TiB和TiN;面心立方结构的TiN具有较高的各向同性,在快速凝固条件下呈现树枝晶和等轴晶形貌;TiB具有两种形态,初生TiB具有空心结构针棒状TiB,空心结构内部孔洞不规则,各处壁厚不均匀;共晶的TiB呈现细小、实心的针棒状组织形貌。TiB为B27结构,点阵常数为α=0.628 nm,b=0.312 nm和c=0.461 nm;TiB沿[0 1 0]方向的生长速度最快,堆垛层错的方向平行于(1 0 0)面,并且伴随位错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原位合成强化颗粒 TIB TIN 结晶
下载PDF
中国春小麦GBSS与淀粉颗粒结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华 王宪泽 +2 位作者 李海雷 高艾英 田纪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2-326,共5页
以小麦品种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析了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与淀粉颗粒结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力。通过SDS-PAGE及测定GBSS溶液浓度,证实小麦GBSS与淀粉粒结合的紧密程度受温度影响,在50-80℃范围内,GBSS从淀粉... 以小麦品种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析了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与淀粉颗粒结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力。通过SDS-PAGE及测定GBSS溶液浓度,证实小麦GBSS与淀粉粒结合的紧密程度受温度影响,在50-80℃范围内,GBSS从淀粉颗粒上的解离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而在85-95℃之间,解离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沸水浴处理15min的GBSS解离量较大,但超过35min时GBSS的量反而有所减少。Mg^2+浓度也影响GBSS的解离,低于1.75mmol L^-1时,随Mg^2+浓度降低解离量逐渐升高;高于2.5mmol L^-1时,随Mg^2+浓度的升高解离量逐渐降低。表明GBSS与淀粉粒的结合力是非共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 结合特性 温度 Mg^2+浓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宁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刚 陈新 崔健 《吉林中医药》 2007年第9期54-55,共2页
目的:建立肾宁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30:70:1),检测波长为202nm。结果:黄芪甲苷在15-3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7.95%,RSD为0.... 目的:建立肾宁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30:70:1),检测波长为202nm。结果:黄芪甲苷在15-3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7.95%,RSD为0.40%。结论:此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宁颗粒/化学合成 黄芪甲苷/标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调控木薯淀粉合成的干涉载体构建及转化木薯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丽丽 韦祖生 +7 位作者 谢宝书 黄强 田益农 黎萍 李慧敏 黄惠芳 彭靖茹 侯学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96-2001,共6页
为了调控木薯块根淀粉含量与组成,以甘薯块根特异表达Sporamin A启动子驱动构建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小亚基(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small subunit 1,AGPase SU1)、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 1,S... 为了调控木薯块根淀粉含量与组成,以甘薯块根特异表达Sporamin A启动子驱动构建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小亚基(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small subunit 1,AGPase SU1)、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 1,SSS1)、颗粒性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 1,GBSS1)的干涉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木薯SC205的胚性愈伤,获得了转化再生株系。酶切鉴定及测序表明,构建的上述3个调控木薯块根淀粉合成的干涉载体构建正确,对获得的转化再生株系用潮霉素筛选及潮霉素抗性基因HPT的引物进行扩增,部分株系有阳性扩增条带,初步说明本研究获得了以调控木薯块根淀粉含量与组成的转基因木薯SC205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RNA干涉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可溶性淀粉合成 颗粒性淀粉合成
下载PDF
淀粉颗粒结合蛋白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明昌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本文综述了淀粉颗粒结合蛋白质的分布、分离方法及对淀粉性质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几种较为典型的淀粉颗粒结合蛋白质。
关键词 淀粉颗粒 蛋白质 FRIABILIN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
下载PDF
钛基复合材料用TiC颗粒
14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495-496,共2页
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由Ti粉,C粉,Al粉制备了TiC颗粒,对其尺寸、均匀性、表面形貌等基本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C颗粒尺寸均匀,形状为圆形或等轴多边形,无尖棱角,粒间无粘连,分布均匀.
关键词 TiC颗粒 自蔓延高温合成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期间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居鲁都孜·沙山 昝梅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79-493,共15页
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了2020年乌鲁木齐市两次疫情严格防控期间(2020年1月26日至3月21日和7月20至8月29日)及疫情前后,以及2019年相同时期地面观测站的逐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 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了2020年乌鲁木齐市两次疫情严格防控期间(2020年1月26日至3月21日和7月20至8月29日)及疫情前后,以及2019年相同时期地面观测站的逐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颗粒污染物(PM_(2.5)、PM_(10))和气态污染物(SO_(2)、NO_(2)、CO、O_(3))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气态污染物对颗粒污染物二次合成的贡献,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空气质量的因子进行了定量探测。结果表明: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乌鲁木齐市两次疫情防控期间,除O_(3)外,PM_(2.5)、PM_(10)、SO_(2)、NO_(2)和CO浓度都呈现下降趋势,分别减少了36%、55%、10%、18%和49%;而同疫情严格防控期相比,2020年疫情前后期的AQI、颗粒污染物浓度及气态污染物浓度都要高。说明疫情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乌鲁木齐市颗粒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的浓度,改善了空气质量。单因子探测结果显示空气污染指标中CO和PM_(2.5)是主导因子,气象因子中气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大;交互因子探测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PM_(2.5)和PM_(10)在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下对AQI的影响最明显,而气象因子中相对湿度结合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AQI影响较明显。说明乌鲁木齐市的空气质量是多种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为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物 颗粒污染物二次合成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纵横联结中催生的创造性(二)——利用电子手段追寻声音变化的新可能
16
作者 周倩 沈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8-80,共13页
本文是《当代电子音乐创作思维与观念》研究中的系列文章之二。该文探讨了早期电子音乐背后代表性的声音观念,着重论述了基于自然声音本质的数据发掘、物理模式合成、颗粒合成以及声音分析与声音合成的综合等技术在21世纪的新发展以及... 本文是《当代电子音乐创作思维与观念》研究中的系列文章之二。该文探讨了早期电子音乐背后代表性的声音观念,着重论述了基于自然声音本质的数据发掘、物理模式合成、颗粒合成以及声音分析与声音合成的综合等技术在21世纪的新发展以及催生这些技术的观念和思维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音乐 频谱分析 声音合成 物理模式合成 颗粒合成 泽纳基斯 斯托克豪森 利盖蒂 格里塞 阿帕基斯
下载PDF
铌对激光熔覆铁基原位合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明星 刘文今 +4 位作者 钟敏霖 朱有慧 王海龙 张伟明 张红军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5-147,186,共4页
研究了单独添加不同含量的铌与复合添加铌、钛时激光熔覆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研究表明,往FeCSiB系合金粉末中无论单独添加铌还是复合添加铌、钛均能得到成形良好、组织均匀细化、大量颗粒均匀弥散分布的熔覆层。... 研究了单独添加不同含量的铌与复合添加铌、钛时激光熔覆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研究表明,往FeCSiB系合金粉末中无论单独添加铌还是复合添加铌、钛均能得到成形良好、组织均匀细化、大量颗粒均匀弥散分布的熔覆层。在相同的激光熔覆条件下,复合添加铌、钛得到的熔覆层组织中颗粒的面积比例和单独添加Nb大体相当,但是复合添加得到的颗粒更为细小,数目更多。单独添加Nb时,整个熔覆层内显微硬度分布比较均匀;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显微硬度先下降后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SiB粉末 原位合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 组织 硬度
原文传递
马铃薯块茎GBSS Ⅰ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沈宝云 刘玉汇 +1 位作者 张俊莲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共8页
以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2号"块茎为材料,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马铃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 I)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824bp,包括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 以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2号"块茎为材料,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马铃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 I)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824bp,包括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列,且与原序列(accession number X58453)同源性为99.78%,但与其他科植物GBSS基因的同源性较低,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中,注册号为EU403426。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BSS I基因c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结果发现,该蛋白与其他15种植物GBSS蛋白一样,具有3个完全保守区域,并具许多重要功能位点,且与农杆菌淀粉合成酶具有相似三级结构模型,表明该蛋白具淀粉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基因 RT-PCR技术 DNA序列分析 蛋白质功能预测
下载PDF
Discrete element and finite element coupling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of hot granule medium pressure forming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国疆 赵长财 +1 位作者 押媛媛 赵建培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089-4101,共13页
The granule medium of discreteness is supposed to be continuous(Drucker-Prager model) in the exist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hot granule medium pressure forming(HGMF) process, so the granule med... The granule medium of discreteness is supposed to be continuous(Drucker-Prager model) in the exist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hot granule medium pressure forming(HGMF) process, so the granule medium may produce tensile stress in the process of pressure-transferring and flowing, which does not coincide with the reality. The analysis method, discrete element and finite element(DE-FE) coupling simulation,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of simulation model are obtained by the pressure-transfer performance test of granule medium and the hot uniaxial tensile test of sheet metal. The DE-FE coupling simulation platform is established by adopting Visual Basic language. The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that AA7075-T6 conical parts are formed by the HGMF process are analyzed and verified by the process test.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DE-FE coupling simulation coincide well with the test results, which provides a new analysis method to solve the mechanics problem in the coupling of discrete and continu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e medium aluminum alloy sheet hot forming finite element discrete element
下载PDF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gas-sensing properties of Pd-doped SnO_2 nano particles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瑞琴 郭艳群 +3 位作者 赵俊华 李月 徐铁峰 宋伟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568-1573,共6页
SnO2 nano particles with various Pd-doping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a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method.The effects of Pd doping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morphology,microstructure,thermal stability and surfa... SnO2 nano particles with various Pd-doping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a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method.The effects of Pd doping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morphology,microstructure,thermal stability and surface chemistry of these nano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X-ray diffractomete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 respectively.It was observed that Pd-doping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grain sizes of the obtained SnO2 nano particles during the hydrothermal route.During thermal annealing,Pd-doping could restrain the growth of grain sizes below 500℃ while the grain growth was promoted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to above 700℃.XPS results revealed that Pd existed in three chemical states in the as-synthesized sample as Pd^0,Pd^2+ and Pd^4+,respectively.Pd^4+ was the main state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improving the gas-sensing property.The optimal Pd-doping concentration for better gas-sensing proper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was 2.0%-2.5% (mole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nano particles Pd-dop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gas sensing propert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