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纳米颗粒掺杂对镍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红梅 孟建兵 +4 位作者 于浩洋 董小娟 周海安 战胜杰 唐友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5-191,共7页
针对镍钛合金在体内复杂生理环境的作用下受到腐蚀而释放大量镍离子的问题,向以NaAlO_(2)、C_(10)H_(14)N_(2)Na_(2)O_(8)、Na_(2)HPO_(4)·12H_(2)O为主要成分的电解液中添加ZnO纳米颗粒,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在镍钛合金表面制备耐腐... 针对镍钛合金在体内复杂生理环境的作用下受到腐蚀而释放大量镍离子的问题,向以NaAlO_(2)、C_(10)H_(14)N_(2)Na_(2)O_(8)、Na_(2)HPO_(4)·12H_(2)O为主要成分的电解液中添加ZnO纳米颗粒,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在镍钛合金表面制备耐腐蚀陶瓷氧化膜层。采用帕累托法则和正态分布曲线分析ZnO纳米颗粒对氧化膜层孔隙率和孔隙尺寸的作用,通过SEM、EDS、电化学工作站以及水滴接触角来研究颗粒掺杂对氧化膜层微观形貌、化学组分、耐腐蚀性及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掺杂后的氧化膜层更加平整致密,孔隙率下降65.3%,孔径平均值从0.518μm降至0.321μm;随着ZnO纳米颗粒的加入,复合膜层的O、Al、Zn含量增加,Ni含量下降,阻抗模值上升,动电位极化曲线明显地向右上方偏移,自腐蚀电位上升32.4%,而电流密度下降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微弧氧化 ZnO颗粒掺杂 膜层形貌 耐蚀性能
下载PDF
铜锌合金表面CeO_(2)颗粒掺杂微弧氧化复合膜层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帅柯 孟建兵 +4 位作者 关庆义 董小娟 于浩洋 李红梅 李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目的提高铜锌合金的耐蚀性,对黄铜表面进行颗粒掺杂微弧氧化(MAO),研究纳米颗粒CeO_(2)对复合膜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Na_(2)SiO_(3)·9H_(2)O、NaOH的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对铜锌合金进行微弧氧化,以膜层厚度和自腐蚀电流密度为评价... 目的提高铜锌合金的耐蚀性,对黄铜表面进行颗粒掺杂微弧氧化(MAO),研究纳米颗粒CeO_(2)对复合膜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Na_(2)SiO_(3)·9H_(2)O、NaOH的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对铜锌合金进行微弧氧化,以膜层厚度和自腐蚀电流密度为评价指标,对氧化时间、正向电压、反向电压、占空比进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到最佳微弧氧化电参数。将CeO_(2)添加到混合电解液中,以制备颗粒掺杂微弧氧化复合膜层。通过SEM、EDS、XRD、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等手段,研究CeO_(2)纳米颗粒对膜层表面、横截面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组成及膜层表面的物相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以自腐蚀电流密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兼顾膜层厚度,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到了铜锌合金微弧氧化最佳电参数组合,氧化时间为80 min,占空比为20%,正向电压为550 V,反向电压为5 V。未添加CeO_(2)的黄铜试件,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存在粗糙多孔的结构;掺杂纳米颗粒CeO_(2)后,复合膜层表面变得更为平整,表面粗糙度Ra值从3.883μm降至3.331μm,孔隙率也由颗粒掺杂前的35.11%降至32.98%。随着CeO_(2)颗粒的掺杂,膜层表面的C、O、Si、Ce元素增加,Cu、Zn元素下降,膜层表面的物相主要由CuO、ZnO、CeO_(2)和SiO_(2)组成。纳米颗粒CeO_(2)掺杂前后,膜层均与黄铜基体结合紧密,无明显裂缝。沿着膜层表面向基体方向,Cu和Zn元素含量短暂上升后保持平稳,而O和Si元素含量变化情况为先增加、后减小至消失。颗粒掺杂前,MAO膜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J_(corr)为8.095×10^(-4)A/cm^(2),掺杂纳米颗粒CeO_(2)后,J_(corr)为7.402×10^(-5)A/cm^(2)。两者与黄铜基体的J_(corr)(1.236×10^(-2)A/cm^(2))相比,分别下降了2、3个数量级。结论对铜锌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可以在合金表面制得多孔且有良好耐蚀性的陶瓷膜层。纳米颗粒CeO_(2)的掺杂,能够有效改善铜锌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多孔结构,降低孔隙率,阻碍外界腐蚀离子的侵入,增强膜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合金 微弧氧化 二氧化铈 颗粒掺杂 耐蚀性能 膜层厚度
下载PDF
不同粒径软磁颗粒掺杂磁敏弹性体的磁致电导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居本祥 庄秋慧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4,共5页
以磁化硅橡胶为基体,在有磁场和无磁场条件下制备了多种组分微米级(粒径5~8μm)和亚微米级(粒径200 nm)软磁颗粒掺杂的磁敏弹性体(MSE)试样,通过电导试验装置和磁致电导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MSE试样的磁致电导特性,探究磁致电导机理。结... 以磁化硅橡胶为基体,在有磁场和无磁场条件下制备了多种组分微米级(粒径5~8μm)和亚微米级(粒径200 nm)软磁颗粒掺杂的磁敏弹性体(MSE)试样,通过电导试验装置和磁致电导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MSE试样的磁致电导特性,探究磁致电导机理。结果表明:在有磁场条件下制备微米级颗粒填充的MSE的磁致电导特性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随着亚微米级颗粒掺杂量的增加,在有磁场条件下制备微米级和亚微米级颗粒掺杂的MSE中微米与亚微米颗粒间产生吸附效应,零场电导与磁致电导增加值均大幅度衰减,磁致电导特性较弱;在无磁场条件下制备不同粒径颗粒掺杂的MSE中无法形成有效导电通道,磁致电导特性明显低于在有磁场条件下制备相同含量颗粒掺杂M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弹性体 颗粒掺杂 磁致电导 导电通道
下载PDF
单质铜颗粒掺杂的氧化亚铜复合薄膜制备及物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刘勇 《应用物理》 2015年第11期131-136,共6页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成功制备出,Cu2O:Cu复合薄膜,Cu2O薄膜。结果表明在600℃时易获得纯Cu2O薄膜,当温度升高到700℃时,会有铜单质的出现,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了薄膜的生长取向和表面形...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成功制备出,Cu2O:Cu复合薄膜,Cu2O薄膜。结果表明在600℃时易获得纯Cu2O薄膜,当温度升高到700℃时,会有铜单质的出现,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了薄膜的生长取向和表面形貌,在STO (001)基底上,Cu2O生长取向为(002),Cu为(022)。同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了薄膜的微结构,但由于Cu颗粒或团簇尺寸太小,并不能直接被观察到。薄膜的光吸收测试表明,这种颗粒掺杂的复合薄膜较纯Cu2O薄膜,在部分波段具有更高的吸收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Cu 脉冲激光沉积 颗粒掺杂
下载PDF
氮掺杂炭颗粒的制备及其异丁烷脱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康 刘大永 +1 位作者 王希涛 石春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2-67,共6页
为了研究炭材料作为低链烷烃脱氢催化剂,文中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为炭源,三聚氰胺为氮源,采用海藻酸铵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活性炭颗粒。采用氮吸附脱附(BET)、红外光谱(IR)、X射线电子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热重(TG)... 为了研究炭材料作为低链烷烃脱氢催化剂,文中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为炭源,三聚氰胺为氮源,采用海藻酸铵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活性炭颗粒。采用氮吸附脱附(BET)、红外光谱(IR)、X射线电子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热重(TG)等方法对氮掺杂活性炭颗粒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作为催化剂进行了异丁烷脱氢性能研究,分析了失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掺杂量的提高颗粒强度降低,RAC-N(1%)的平均孔径与孔容相对较高;RAC-N(1%)的异丁烷转化率与异丁烯选择性相对较高,反应490 min后分别为20%与94%;相比未掺杂活性炭颗粒,氮掺杂活性炭颗粒的异丁烷脱氢性能提高主要是由于催化剂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活性碳颗粒 异丁烷脱氢 异丁烯 含氧官能团
下载PDF
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颗粒在乙二醇中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晓蕾 邵玮 李春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27-1431,共5页
开发了二次球磨湿法制备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ATO)/乙二醇(EG)稳定体系的新方法;选用硅烷偶联剂KH 570,实现了ATO颗粒在EG溶液中的均匀分散和稳定性控制;研究了分散工艺参数对体系的影响,探讨了ATO颗粒的表面包覆改性机理。研究表明:分散... 开发了二次球磨湿法制备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ATO)/乙二醇(EG)稳定体系的新方法;选用硅烷偶联剂KH 570,实现了ATO颗粒在EG溶液中的均匀分散和稳定性控制;研究了分散工艺参数对体系的影响,探讨了ATO颗粒的表面包覆改性机理。研究表明:分散剂KH 570的含量和体系的pH显著影响ATO在EG中的分散稳定性,在KH 570含量为1.5%,体系pH为8.5时,ATO/EG浆料的分散性能最佳。KH 570与ATO颗粒表面羟基发生的化学键结合,提高了颗粒表面的疏水性,改善了ATO颗粒与有机极性溶剂及高聚物之间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纳米二氧化锡颗粒 乙二醇 分散稳定性 表面改性
下载PDF
锌锰掺杂Fe3O4纳米颗粒的尺寸可控合成(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田盛 潘炯 +3 位作者 徐鹰鹰 鲍群群 胡萍 施剑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9-903,共5页
锌锰掺杂的Fe3O4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其磁学性质以及生物磁性应用密切相关。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生物应用对尺寸的需求,研究其尺寸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 锌锰掺杂的Fe3O4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其磁学性质以及生物磁性应用密切相关。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生物应用对尺寸的需求,研究其尺寸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高温热分解法,通过加入还原剂1,2-十六烷二醇,改变金属前躯体和回流时间成功制备了尺寸在5~20nm的锌锰掺杂Fe3O4纳米颗粒。研究发现:强还原剂1,2-十六烷二醇的加入有利于合成小尺寸的纳米颗粒,而以金属氯化物作为金属前躯体和延长回流时间可以进一步合成更大尺寸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锰掺杂Fe3O4纳米颗粒 尺寸调控 磁学性质
下载PDF
MOD法制备Zr^(4+)掺杂的YBCO薄膜及其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叶帅 索红莉 +7 位作者 刘敏 赵跃 何东 汤潇 高忙忙 程艳玲 曹玲柱 周美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4期323-326,共4页
通过在前驱溶液中掺杂乙酰丙酮锆(Zr(C5H7O2)4),成功地制备了掺杂YSZ的YBCO薄膜。该YBCO薄膜具有很好的面内和面外织构,通过SEM和TEM发现,在薄膜的表面均匀地分布着大小为10nm左右的YSZ颗粒。通过对掺杂的和未掺杂的YBCO薄膜超导性能的... 通过在前驱溶液中掺杂乙酰丙酮锆(Zr(C5H7O2)4),成功地制备了掺杂YSZ的YBCO薄膜。该YBCO薄膜具有很好的面内和面外织构,通过SEM和TEM发现,在薄膜的表面均匀地分布着大小为10nm左右的YSZ颗粒。通过对掺杂的和未掺杂的YBCO薄膜超导性能的比较发现,经过掺杂的YBCO薄膜的临界转变温度(Tc)为90.5K,比未掺杂的YBCO薄膜(Tc=91.7K)下降了1.2K;掺杂的YBCO薄膜在自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Jc)为3.31MA/cm2,比未掺杂YBCO薄膜的Jc(3.69MA/cm2)稍微有所降低,但是在外加磁场下,掺杂的YBCO薄膜的场性能远高于未掺杂的样品,在77K,1T磁场下的掺杂样品中,其Jc值是未掺杂的YBCO薄膜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法 YBCO薄膜 纳米颗粒掺杂 场性能
下载PDF
电沉积掺杂二氧化铅表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步明 郭忠诚 +2 位作者 杨显万 张杰磊 龙晋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11-1720,共10页
二氧化铅作为阳极由于具有高的催化活性、高的析氧过电位和化学惰性而受到关注。电沉积二氧化铅时,添加某些外来离子或颗粒能改善其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些离子和颗粒主要包括Bi3+、F-、Fe3+、Co2+、Ce3+、Ru3+、As3+、Co3O4、RuO2、P... 二氧化铅作为阳极由于具有高的催化活性、高的析氧过电位和化学惰性而受到关注。电沉积二氧化铅时,添加某些外来离子或颗粒能改善其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些离子和颗粒主要包括Bi3+、F-、Fe3+、Co2+、Ce3+、Ru3+、As3+、Co3O4、RuO2、PbO2、A12O3和TiO2等。阐述了二氧化铅的应用领域,讨论了电沉积掺杂二氧化铅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二氧化铅固有的催化活性和脆性的缺陷,评述了掺杂离子和固体颗粒的二氧化铅镀层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掺杂Bi3+、F-、Ce3+、Ru3+和Ag+离子能提高二氧化铅的催化活性;掺杂In3+、PO43-和As3+能抑制二氧化铅的晶核形成;提出外来离子掺杂在二氧化铅晶格缺陷中的几种模式:可变价的金属离子取代Pb4+,并且自身被氧化成高价的金属离子掺杂在二氧化铅镀层中,这些金属离子是Bi3+、Ce3+、Ru3+、Ag+、Co2+和As3+;在F修饰的二氧化铅中,F-离子替代两个OH-离子;Fe3+分别在低温和高温下取代Pb2+和Pb4+;F-离子分别与Fe3+或Co2+形成协同效应。复合镀层的电催化作用与掺杂的催化粒子类型及其应用领域有关,例如:PbO2+RuO2复合镀层在硫酸溶液中显示最好的催化活性;PbO2+Co3O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具有最好的电催化活性;当然,复合镀层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能完全忽视。掺杂PTFE和TiO2颗粒能显著的降低二氧化铅镀层的脆性。展望了掺杂二氧化铅镀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铅 电沉积 掺杂离子 掺杂颗粒 催化活性 脆性
下载PDF
二氧化铅电极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曼曼 姚颖悟 周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2,共6页
概述了二氧化铅电极掺杂改性的研究进展。电沉积二氧化铅时,添加某些离子或颗粒能改善其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些离子和颗粒主要包括Bi3+、F+、Fe3+、Co2+、Ni2+、Ce3+、RuO2、PAN、WC、TiO2和稀土元素等。展望了未来二氧化铅电极材料... 概述了二氧化铅电极掺杂改性的研究进展。电沉积二氧化铅时,添加某些离子或颗粒能改善其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些离子和颗粒主要包括Bi3+、F+、Fe3+、Co2+、Ni2+、Ce3+、RuO2、PAN、WC、TiO2和稀土元素等。展望了未来二氧化铅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铅电极 掺杂离子 掺杂颗粒
下载PDF
Bi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桑换新 田野 +1 位作者 王希涛 陶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3-1288,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Bi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用N2吸附-脱附、SEM、XRD、FT-Raman、UV-VisDRS对光催化材料的孔结构、表面构造、能带结构、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并考查了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Bi掺杂后的TiO...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Bi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用N2吸附-脱附、SEM、XRD、FT-Raman、UV-VisDRS对光催化材料的孔结构、表面构造、能带结构、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并考查了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Bi掺杂后的TiO2为介孔结构的锐钛矿晶型纳米颗粒,其分散度明显增加,晶粒变小,比表面积增大;Bi掺杂使得TiO2禁带内形成杂质能级,降低了禁带能量,增加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有利于将TiO2的吸光带边界扩展至可见光区;Bi掺杂的TiO2样品表现出了远高于纯TiO2的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2mol%Bi掺杂的样品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辐射下表现出了最高产氢活性,其速率分别为3534.8μmol/(h.gcat)和455.7μmol/(h.g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掺杂TiO2纳米颗粒 光催化 甘油水溶液 制氢
下载PDF
Nb掺杂YBCO薄膜钉扎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雅 索红莉 +5 位作者 毛磊 刘敏 马麟 王毅 KAUSAR Shaheen 周宇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通过低氟MOD法制备了Nb掺杂的YBa2Cu3O7–x(YBCO)薄膜,掺入的Nb以Ba2YNbO6(BYNO)相存在,其尺寸大小在20~30 nm之间,薄膜中BYNO纳米颗粒以外延和随机两种取向共存,且以随机取向为主。BYNO纳米颗粒的周围出现堆垛层错,并且BYNO周围的YBCO... 通过低氟MOD法制备了Nb掺杂的YBa2Cu3O7–x(YBCO)薄膜,掺入的Nb以Ba2YNbO6(BYNO)相存在,其尺寸大小在20~30 nm之间,薄膜中BYNO纳米颗粒以外延和随机两种取向共存,且以随机取向为主。BYNO纳米颗粒的周围出现堆垛层错,并且BYNO周围的YBCO出现严重的晶格畸变,这增加了YBCO薄膜内部的微观应变,且随机BYNO颗粒含量越高, YBCO薄膜内部的微观应变就越大。微观应变增加了薄膜的磁通钉扎能力,进而提高了薄膜在高磁场下的超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CO薄膜 BYNO掺杂颗粒 随机取向 微观应变 钉扎能力
下载PDF
MOD方法制备Y0.5Yb0.5BCO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13
作者 吴紫平 索红莉 +2 位作者 刘敏 叶帅 徐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80,共4页
采用低氟金属有机物沉积工艺,通过将浓度相同的YBCO、YbBCO前驱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使元素Yb部分取代Y,成功制备了Y0.5Yb0.5BCO薄膜.该薄膜成份单一,具有很好的双轴织构;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没有裂纹和孔洞,元素分布均匀.虽然Yb部分取... 采用低氟金属有机物沉积工艺,通过将浓度相同的YBCO、YbBCO前驱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使元素Yb部分取代Y,成功制备了Y0.5Yb0.5BCO薄膜.该薄膜成份单一,具有很好的双轴织构;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没有裂纹和孔洞,元素分布均匀.虽然Yb部分取代Y降低了薄膜的临界转变温度(Tc),但有效提高了薄膜在高场下的场性能,如在77K,3T磁场下,Y0.5Yb0.5BCO薄膜的Jc值提高了1.26倍.为了进一步改善薄膜在低场下的性能,通过在Y0.5Yb0.5BCO前驱溶液中再加入6 mol%的TaCl5,成功地制备了Ta5+掺杂的Y0.5Yb0.5BCO薄膜,提高了薄膜在整个磁场范围内的载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0.5Yb0.5BCO薄膜 元素替代 纳米颗粒掺杂 低氟MOD 场性能
下载PDF
低重稀土耐高温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作者 岳明 刘卫强 +1 位作者 张东涛 张久兴 《功能材料信息》 2010年第5期45-48,共4页
近年来,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绿色产业的迅猛发展对耐高温烧结Nd-Fe-B磁体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传统磁体因含有较多重稀土Tb或Dy而面临原料紧缺、成本升高的巨大挑战。对此,综述了磁体表面离子溅射/蒸镀稀土层、磁体表面包覆重稀土化... 近年来,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绿色产业的迅猛发展对耐高温烧结Nd-Fe-B磁体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传统磁体因含有较多重稀土Tb或Dy而面临原料紧缺、成本升高的巨大挑战。对此,综述了磁体表面离子溅射/蒸镀稀土层、磁体表面包覆重稀土化合物颗粒和稀土单质/化合物颗粒掺杂烧结等有效降低耐高温烧结Nd-Fe-B磁体中重稀土含量的新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稀土 烧结Nd—Fe—B磁体 离子溅射 表面包覆 颗粒掺杂
下载PDF
改性YBCO超导薄膜专利技术现状分析
15
作者 吴紫平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58-59,共2页
文章对高温超导YBCO薄膜改性领域的国内外专利申请布局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内外YBCO薄膜的发展过程和前景,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该领域专利技术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YBCO薄膜 纳米颗粒掺杂 稀土元素取代 专利 分析
下载PDF
Fe-6.5wt%Si/纳米Fe_(3)O_(4)复合磁粉芯的组织结构及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天生 卢克超 +2 位作者 王健 郑志刚 刘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23-10028,共6页
采用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掺杂法制备Fe-6.5wt%Si/Fe_(3)O_(4)微纳复合磁粉芯,研究了纳米Fe_(3)O_(4)添加量对Fe-6.5wt%Si/Fe_(3)O_(4)复合磁粉芯的相结构、微观形貌等组织结构特征,以及致密度、电阻率、有效磁导率、功率损耗等物理... 采用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掺杂法制备Fe-6.5wt%Si/Fe_(3)O_(4)微纳复合磁粉芯,研究了纳米Fe_(3)O_(4)添加量对Fe-6.5wt%Si/Fe_(3)O_(4)复合磁粉芯的相结构、微观形貌等组织结构特征,以及致密度、电阻率、有效磁导率、功率损耗等物理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磁性纳米Fe_(3)O_(4)填充Fe-6.5wt%Si微米颗粒间的孔隙,增加单位体积内磁性物质的量,能够明显削弱由非磁性树脂绝缘包覆所造成的磁稀释效应,且磁性纳米Fe_(3)O_(4)与Fe-6.5wt%Si颗粒相互作用实现相邻磁性颗粒间磁通的连续性,大幅度提高磁导率。特别是,当纳米Fe_(3)O_(4)添加量达3wt%时,复合磁粉芯的综合性能最优,其中密度从6.48 g/cm^(3)提高至6.66 g/cm^(3),有效磁导率从72.8提升至81.7,且具有良好的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6.5wt%Si磁粉芯 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掺杂 组织结构 有效磁导率 损耗
下载PDF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gas-sensing properties of Pd-doped SnO_2 nano particles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瑞琴 郭艳群 +3 位作者 赵俊华 李月 徐铁峰 宋伟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568-1573,共6页
SnO2 nano particles with various Pd-doping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a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method.The effects of Pd doping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morphology,microstructure,thermal stability and surfa... SnO2 nano particles with various Pd-doping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a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method.The effects of Pd doping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morphology,microstructure,thermal stability and surface chemistry of these nano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X-ray diffractomete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 respectively.It was observed that Pd-doping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grain sizes of the obtained SnO2 nano particles during the hydrothermal route.During thermal annealing,Pd-doping could restrain the growth of grain sizes below 500℃ while the grain growth was promoted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to above 700℃.XPS results revealed that Pd existed in three chemical states in the as-synthesized sample as Pd^0,Pd^2+ and Pd^4+,respectively.Pd^4+ was the main state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improving the gas-sensing property.The optimal Pd-doping concentration for better gas-sensing proper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was 2.0%-2.5% (mole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nano particles Pd-doping hydrothermal synthesis gas sensing propert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Anticorrosion Property of AT13 Coatings Made by Combination of Nanoparticles Doping and Plasma Spraying Technique 被引量:1
18
作者 LIChun-fu DAIJia-lin +3 位作者 WANGBin ZHANGYing HETao-e LUOPing-ya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5B期964-969,共6页
Al2O3+13wt%TiO2 (AT13) particles were doped with 5%~30% nanoparticles and prefabricating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renewed granulation. AT13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steel 45# by air plasma spraying te... Al2O3+13wt%TiO2 (AT13) particles were doped with 5%~30% nanoparticles and prefabricating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renewed granulation. AT13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steel 45# by air plasma spraying technique with the prefabricating powders.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T13 prefabricating powders and the resulting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 and EDS and XRD. The samples were undergone corrosion in the medium of 10% H2SO4 aqueous solution at temperature 80℃.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listering time of coatings in the corrosive medium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oped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 while the time from blistering to spalling is independent of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prefabricating powders was a twisted micrometer grade particle with dimension of 40-60μm, encapsulated by nanoparticles. The homogeneity of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coatings was improved and porosity was reduced. The phases of (Al2O3) 5.333 and orthorhombic Al2TiO5 were identified . The fractur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vermiculate whiskers with diameter of 10nm and length of 100~200 nm in coatings and the fracture type of coatings was the ductile trans-granular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结构 等离子喷涂 纳米颗粒掺杂 防腐性能 AT13涂层
下载PDF
Fe掺杂Ni纳米颗粒的化学合成与表征
19
作者 刘洋 冯博 +2 位作者 张永军 宫杰 杨景海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5-87,共3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分别在400℃和900℃进行热处理,合成了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Fe掺杂Ni纳米颗粒,晶粒尺寸范围分别为42.7 nm和73.6 nm.分别用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分别在400℃和900℃进行热处理,合成了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Fe掺杂Ni纳米颗粒,晶粒尺寸范围分别为42.7 nm和73.6 nm.分别用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反应过程、形貌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Fe掺杂Ni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样品具有铁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小,而矫顽力(Hc)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心立方结构 Fe掺杂Ni纳米颗粒 合成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u-doped TiO_2 nanoparticles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希佳 王姝 +2 位作者 孙海明 王晓兵 连建设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04-509,共6页
Cu-doped TiO2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doping contents from 0 to 2.0% (mole fraction)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sol-gel method. X-ray diffraction (XR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field emissi... Cu-doped TiO2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doping contents from 0 to 2.0% (mole fraction)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sol-gel method. X-ray diffraction (XR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chemical valence states and morphology of TiO2 nanoparticles.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optical absorption property of the samples.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samples was characterized by degrading 20 mg/L methyl orange under UV-Vis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doped TiO2 nanoparticles exhibi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ver the pure TiO2 nanoparticles, and the TiO2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1.0% Cu show the bes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improvement in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light adsorption in UV-Vis range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recombination rate of photoinduced electron-hole oair of the Cu-doped TiO2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Cu NANOPARTICLES PHOTOCATALYSIS DOPING sol-gel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