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地与农地转换过程中红壤有机碳、氮和磷库的演变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履勤 章明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比较自然林地、农地和造林地红壤表土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探讨林地开垦为农地和农地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为农地后,有机碳(特别是颗粒状有机碳)和全氮明显下降,有机碳... 通过比较自然林地、农地和造林地红壤表土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探讨林地开垦为农地和农地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为农地后,有机碳(特别是颗粒状有机碳)和全氮明显下降,有机碳的下降程度高于全氮,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化。自然林地土壤有机碳平均比农地土壤高出219%,土壤总氮平均比农地高出15%。而当农地退耕还林后,有机碳、氮和磷呈相反的变化。自然林地、农地和造林地土壤的平均颗粒状有机碳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碳的65%,11%和47%,差异很大,大团聚体中颗粒状有机碳和有机磷的稳定性较低,最易受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 颗粒状有机碳 养分库 团聚体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和黄壤颗粒有机碳和碳黑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履勤 章明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2-665,共4页
颗粒有机碳和碳黑是土壤中两类性质不同的碳库,它们的数量可反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浙江省红壤和黄壤中这两类碳库有很大的变化,并与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联系。颗粒有机碳的数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林地>茶园>旱地;而... 颗粒有机碳和碳黑是土壤中两类性质不同的碳库,它们的数量可反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浙江省红壤和黄壤中这两类碳库有很大的变化,并与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联系。颗粒有机碳的数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林地>茶园>旱地;而碳黑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一般是:旱地、茶园>次生林地>原生林地。颗粒有机碳是土壤碳库的易变组分,易受利用方式改变而变化,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增加。相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碳黑数量与粘粒呈正比。土壤中>1 mm水稳定性团聚体与颗粒有机碳含量相关,而土壤<0.25 mm团聚体与碳黑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状有机碳 红壤 黄壤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杭州市城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特性 被引量:63
3
作者 章明奎 周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杭州市城市土壤有机碳具明显的积累并具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城区土壤表土(0~10cm和0~100cm深度土壤平均有机碳贮量约为远郊区土壤的4.3和5.7倍。城市土壤有机碳中含较高比例的碳黑、颗粒态碳和较低比例的易氧化态碳,表明城市土壤... 杭州市城市土壤有机碳具明显的积累并具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城区土壤表土(0~10cm和0~100cm深度土壤平均有机碳贮量约为远郊区土壤的4.3和5.7倍。城市土壤有机碳中含较高比例的碳黑、颗粒态碳和较低比例的易氧化态碳,表明城市土壤有机碳较为稳定。随着人为影响程度的增加,土壤碳黑、颗粒状碳量增加,易氧化态碳的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有机积累 颗粒状有机碳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