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淳安地区二次颗粒物污染形成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丹丹 周敏 +7 位作者 余传冠 朱书慧 王裕成 乔利平 楼晟荣 陶士康 杨强 李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08-5314,共7页
二次组分是长三角区域PM_(2.5)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二次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对污染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揭示了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的有机与无机组分的构成,实现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总量的核算;并进一步结合气溶胶热... 二次组分是长三角区域PM_(2.5)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二次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对污染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揭示了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的有机与无机组分的构成,实现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总量的核算;并进一步结合气溶胶热力学模型,模拟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深入探讨颗粒相的水含量与酸碱度对二次污染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背景区域细颗粒的年平均浓度为33μg·m^(-3),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有机物,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9%、15%、12%和19%.颗粒相中的硝酸盐主要为局地生成,其质量浓度主要受到温度与颗粒相铵盐浓度的影响;硫酸盐的生成受到区域传输与局地生成的耦合作用的影响.气溶胶热力学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总体呈现强酸性,其酸度受季节影响不大,但显著受到了颗粒相水含量的影响;颗粒相水含量对春季SOA生成的促进作用较夏季更为显著;夏季SOA在PM_(2.5)中质量浓度占比高达40%,其形成主要受到大气氧化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PM2.5) 颗粒相水含量 颗粒酸碱度 二次无机气溶胶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