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衰减谱法颗粒粒径测量中遗传算法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雪 苏明旭 蔡小舒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8-153,159,共7页
在超声衰减谱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的反问题求解中,反演算法至关重要,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全局最优化算法,其参数优化对于颗粒粒径分布反演效果极其关键.从最大代数、种群尺度、交叉和变异概率等参数优化角度,对于服从3种典型分布函数的颗粒... 在超声衰减谱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的反问题求解中,反演算法至关重要,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全局最优化算法,其参数优化对于颗粒粒径分布反演效果极其关键.从最大代数、种群尺度、交叉和变异概率等参数优化角度,对于服从3种典型分布函数的颗粒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当最大代数为300、种群尺度为60、交叉概率范围为0.4~0.85、变异概率为0.045~0.08时,获得的反演结果与设定值较吻合.在此优化参数下的数值算例和对两种玻璃微珠-甘油悬浮液样品的实验超声衰减谱反演,进一步验证了此优化参数下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衰减谱 颗粒粒径测量 反演 遗传算法
下载PDF
用动态光散射时间相干度法测量纳米颗粒粒径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晖 郑刚 张仁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46-1551,共6页
针对传统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纳米颗粒粒径算法复杂、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动态散射光信号时间相干度来测量纳米颗粒粒径的方法,并对其所采用的算法和测量系统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动态光散射测量法的基本原理,并引出... 针对传统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纳米颗粒粒径算法复杂、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动态散射光信号时间相干度来测量纳米颗粒粒径的方法,并对其所采用的算法和测量系统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动态光散射测量法的基本原理,并引出系统相干度的概念(包括时间相干因子和空间相干因子)。接着,从光电探测器的统计特性出发,通过对光子计数方差的分析得到散射光强波动的方差。然后,建立光强波动的方差与时间相干度的方程,并由该方程得到动态光散射信号的衰减线宽。最后,根据Stokes-Einstein公式计算出纳米颗粒的粒径。对粒径为30,50,100 nm,溶液透光率为96%的乳胶球标准颗粒溶液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测量法其测量均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84%和1.76%,满足均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小于2%的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粒径测量 动态光散射 时间相干
下载PDF
密立根法测量热膜式气体流量传感器中污染物颗粒带电量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昌荣 李小宁 孙中圣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5-779,共5页
热膜式气体流量传感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芯片表面很容易被微小颗粒污染,使精度达不到工作要求。试验研究发现,传感器通电工作时,芯片表面电场力是造成污染物颗粒吸附堆积的主要因素。因此,污染物颗粒带电量的大小对芯片表面颗粒的堆... 热膜式气体流量传感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芯片表面很容易被微小颗粒污染,使精度达不到工作要求。试验研究发现,传感器通电工作时,芯片表面电场力是造成污染物颗粒吸附堆积的主要因素。因此,污染物颗粒带电量的大小对芯片表面颗粒的堆积有着直接影响。文中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密立根油滴仪联合测量了颗粒群的平均粒径和平均带电量。激光粒度分析仪所测污染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311μm,根据此平均粒径值,密立根油滴仪所测3.2~3.4μm范围内的颗粒所带平均带电量为6.4×10^(-17) C,此带电量即为整个颗粒群的平均带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膜式气体流量传感器 芯片污染 颗粒粒径测量 颗粒带电量测量 密立根法
下载PDF
纳米颗粒的粒径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新民 范茂松 潘兮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4年第z1期69-77,共9页
介绍了纳米颗粒粒径大小的常见测量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包括电镜法、X-射线衍射法、激光粒度分析法、沉降法、X-射线小角散射等,指出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粒径大小 测量方法 测量技术
下载PDF
利用3nm~20μm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对南宁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慧琳 陈志明 +7 位作者 黄炯丽 蒋靖坤 张强 李宏姣 梁桂云 杨俊超 张达标 莫招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67-4475,共9页
利用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ystem,PSD)对南宁市2016年11月15日—12月4日大气颗粒物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3 nm^20μm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 利用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ystem,PSD)对南宁市2016年11月15日—12月4日大气颗粒物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3 nm^20μm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3269个·cm-3,粒径呈双峰分布,主峰值出现在28 nm左右,次峰值出现在100 nm左右.颗粒物数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即早上8:00—10:00和晚上18:00—20:00左右出现浓度高值,这与早晚高峰有关.新粒子一般在16:00~18:00左右开始生成,18:00—20:00左右逐渐长大,并在夜间至凌晨保持较高的浓度.南宁市监测期间新粒子生成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关.颗粒物质量浓度越大对应的数浓度也相应较高,较大粒径颗粒物对质量浓度贡献较大.降雨和风速加大过程对颗粒物数浓度下降有影响;温度和湿度对颗粒物数浓度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数浓度 粒径分布 南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