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密气固分选流化床介质颗粒团聚特性研究
1
作者 阳磊 刘尘旻 +3 位作者 吕冠男 董雅妮 席童 董良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为掌握介质颗粒的团聚特性,给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化床层提供指导,分析了不同水分含量下0~300μm介质颗粒流化后的表观黏度,并研究了煤炭外水含量、介质粒度对颗粒团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越高、颗粒粒度越细,颗粒表观黏度越大;... 为掌握介质颗粒的团聚特性,给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化床层提供指导,分析了不同水分含量下0~300μm介质颗粒流化后的表观黏度,并研究了煤炭外水含量、介质粒度对颗粒团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越高、颗粒粒度越细,颗粒表观黏度越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颗粒表观黏度逐渐下降。随着水分含量升高,各粒级颗粒团聚过程相似,粒级0~74μm、74~150μm、150~300μm颗粒形成稳定聚团所需水分含量分别为0.75%、1.0%、1.25%,即粒度越细所需水分含量越低。水分含量越高,聚团尺寸越大;粒度越小,聚团的尺寸分布跨度越宽。随着水分含量升高,煤粉混合后的二元加重质颗粒聚团尺寸在水分含量1.75%时明显增大,聚团尺寸分布跨度窄,表明二元加重质颗粒聚团对水分变化敏感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密气固分选流化床 磁铁矿粉 颗粒 特性 表观黏度
下载PDF
聚苯颗粒复合保温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范晔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64-9171,共8页
以聚苯乙烯颗粒(EPS)为砂浆的增强相,先通过三乙醇胺对聚苯颗粒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制备出聚苯颗粒复合保温砂浆,研究了三乙醇胺用量对聚苯颗粒水接触角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对复合保温砂浆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干缩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 以聚苯乙烯颗粒(EPS)为砂浆的增强相,先通过三乙醇胺对聚苯颗粒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制备出聚苯颗粒复合保温砂浆,研究了三乙醇胺用量对聚苯颗粒水接触角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对复合保温砂浆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干缩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醇胺改性处理降低了聚苯颗粒的水接触角,聚苯颗粒由疏水性转变为亲水性。三乙醇胺用量的增加降低了复合保温砂浆的稠度,增大了干密度,EPS-5%试样的稠度最低为8.8 cm,干密度最高为237 kg/m 3。随着三乙醇胺用量的增加,复合保温砂浆的吸水率先降低后逐渐趋于平稳,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压剪粘接强度和软化系数均先增大后降低,干燥收缩率和导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EPS-5%试样的吸水率最低为0.62%,软化系数最大为0.63,该试样在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压剪粘接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5,0.64和0.26 MPa。在7 d时,EPS-5%试样的干燥收缩率最低为0.0385%,导热系数最低为0.045 W/(m·K),保温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三乙醇胺 保温砂浆 亲水改性 干缩性能 导热系数
下载PDF
装配式钢混结构聚苯颗粒水泥条板隔墙安装防裂研究
3
作者 胡彬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7期16-18,共3页
为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某公共实训基地的内隔墙采用聚苯颗粒水泥条板进行施工。针对条板隔墙易开裂的质量通病,收集整理了开裂部位、数量,并对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施工流程及工艺,为高质量安装聚苯颗粒水泥条板隔墙提供了实用... 为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某公共实训基地的内隔墙采用聚苯颗粒水泥条板进行施工。针对条板隔墙易开裂的质量通病,收集整理了开裂部位、数量,并对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施工流程及工艺,为高质量安装聚苯颗粒水泥条板隔墙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水泥条板 隔墙 裂缝
下载PDF
胶粉聚苯颗粒材料制作外墙保温层的节能效益分析
4
作者 李汉煜 《四川水泥》 2024年第5期77-79,共3页
以连云港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为例,详细分析了利用胶粉聚苯颗粒材料制作外墙保温层的节能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胶粉聚苯颗粒所增加的投资费用并不高,投资的回收年限较短,保温性能也较好且节能效益明显,还可以获得长期经济效益... 以连云港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为例,详细分析了利用胶粉聚苯颗粒材料制作外墙保温层的节能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胶粉聚苯颗粒所增加的投资费用并不高,投资的回收年限较短,保温性能也较好且节能效益明显,还可以获得长期经济效益。将胶粉聚苯颗粒材料用来制作外墙保温层,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效益 胶粉颗粒 保温层 经济效益 导热性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掺聚苯颗粒空心砌块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阚倩倩 《砖瓦》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为探究掺聚苯颗粒空心砌块在各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情况,根据不同配合比分别制作标准空心砌块并测定密度、材料强度,探究空心砌块保温隔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和聚苯颗粒取代率的提升会导致空心砌块抗压强度降低,但抗压强... 为探究掺聚苯颗粒空心砌块在各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情况,根据不同配合比分别制作标准空心砌块并测定密度、材料强度,探究空心砌块保温隔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和聚苯颗粒取代率的提升会导致空心砌块抗压强度降低,但抗压强度水平仍满足非承重墙体要求;掺聚苯颗粒后的再生混凝土密度下降,自重减轻,保温隔热性能提升。综合考虑认为,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粗骨料取代率和聚苯颗粒取代率分别取50%、100%和15%时,材料能够在满足保温隔热性能的基础上保障结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空心砌块 再生混凝土 建筑工程
下载PDF
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试验及工程应用
6
作者 卢金国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12期15-18,共4页
院以炉底渣、天然砂作为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的细骨料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掺入炉底渣会降低混凝土的扩展度,当其掺量为150 kg/m^(3)时,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为1.32 MPa;随着天然砂掺量的增加,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容重逐渐增大,扩... 院以炉底渣、天然砂作为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的细骨料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掺入炉底渣会降低混凝土的扩展度,当其掺量为150 kg/m^(3)时,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为1.32 MPa;随着天然砂掺量的增加,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容重逐渐增大,扩展度逐渐增大,最大掺量为200 kg/m^(3)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为2.78MPa;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7 d龄期以后抗压强度基本不变,其容重较新拌混凝土降低10%。此外,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施工中容重受运输和泵送设备影响会变大,故应控制其黏聚性、流动性,且延长凝结时间,以增加施工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改性颗粒混凝土 炉底渣 天然砂
下载PDF
提升管与下行床颗粒团聚行为的离散颗粒模拟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永志 程易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53,共10页
从微观机理出发,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方法(CFD-DEM)结合的模型对二维提升管和下行床气固流动体系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选用了粒径为520μm、密度为2620 kg.m-3的球形颗粒和周期性边界条件,展示了气固并流逆重力场和顺重力场运动... 从微观机理出发,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方法(CFD-DEM)结合的模型对二维提升管和下行床气固流动体系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选用了粒径为520μm、密度为2620 kg.m-3的球形颗粒和周期性边界条件,展示了气固并流逆重力场和顺重力场运动的颗粒聚团瞬态图像,定性或半定量地揭示了两个不同体系的颗粒微观聚集行为。提升管中颗粒聚团较为严重,且表现明显的颗粒返混现象;下行床中的颗粒聚团比较松散,且具有与宏观流动相同的流速方向,几乎无颗粒返混。通过统计分析获得宏观时均流体力学行为,包括两相的相分布和速度分布,并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现象进行定性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下行床 离散单元法 计算流体力学 颗粒
下载PDF
超细颗粒聚团模型及湍流聚并器聚团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建祥 许帅 王京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89-4395,4524,共7页
研究颗粒不同聚团机理模型对湍流聚并器颗粒聚团过程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UDF功能自定义聚团核,考虑颗粒间排斥势能Umax对聚并率的影响,引入捕集效率f(α)对聚团核进行修正,得到修正湍流聚并模型并将该模型与传统湍流聚并模型进行比... 研究颗粒不同聚团机理模型对湍流聚并器颗粒聚团过程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UDF功能自定义聚团核,考虑颗粒间排斥势能Umax对聚并率的影响,引入捕集效率f(α)对聚团核进行修正,得到修正湍流聚并模型并将该模型与传统湍流聚并模型进行比较。通过群体平衡模型耦合CFD对颗粒聚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对理想湍流聚并模型和修正湍流聚并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对比,理想湍流聚并模型的误差在8%左右,而修正湍流聚并模型误差仅有3%,修正湍流聚并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布朗聚并对粒径小于2μm颗粒有明显减少作用,布朗聚并在湍流聚并中不可以忽略,修正湍流聚并耦合布朗聚并模型基本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 湍流聚并 群体平衡模型 颗粒 聚并 排斥势能
下载PDF
基于微分代数积分矩量法的聚并器超细颗粒聚团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郑建祥 许帅 +2 位作者 王京阳 史梦燚 汪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研究聚并器内布朗聚团和湍流聚团引起超细颗粒聚团,特别考虑颗粒之间近程力(范德华引力、静电斥力)和颗粒与气体之间的流体力学作用力对颗粒聚团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UDF功能自定义聚团核,考虑颗粒之间近程力和流体力学作用力对聚并... 研究聚并器内布朗聚团和湍流聚团引起超细颗粒聚团,特别考虑颗粒之间近程力(范德华引力、静电斥力)和颗粒与气体之间的流体力学作用力对颗粒聚团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UDF功能自定义聚团核,考虑颗粒之间近程力和流体力学作用力对聚并率的影响,引入碰撞效率α对聚团核进行修正,得到修正湍流聚并模型并将该模型与理想湍流聚并模型进行比较。应用群体平衡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耦合CFD对颗粒聚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微分代数积分矩量法(DAE-QMOM)求解群体平衡方程。结果表明:理想湍流聚并模型与实验结果误差为8.92%,而修正改进的湍流聚团模型与实验结果误差仅为3.35%,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微分代数积分矩量法具有较高的效率,而且误差较小,相比PD积分矩量法有明显的优势,稳定性也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 湍流聚并 群体平衡模型 颗粒 聚并 微分代数积分矩量法
下载PDF
聚苯颗粒轻质混凝土砌块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健苗 户相洛 +5 位作者 曾繁毅 历瑞峰 毕洁夫 王凯 徐祥波 潘波宁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聚苯颗粒轻质混凝土砌块以聚苯乙烯颗粒为粗骨料,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同时掺加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粉及减水剂、激发剂、改性剂等外加剂;为了提高聚苯颗粒与胶凝材料的界面结合力,对聚苯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造壳方法形成聚苯颗... 聚苯颗粒轻质混凝土砌块以聚苯乙烯颗粒为粗骨料,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同时掺加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粉及减水剂、激发剂、改性剂等外加剂;为了提高聚苯颗粒与胶凝材料的界面结合力,对聚苯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造壳方法形成聚苯颗粒复合母料。试验表明:聚苯颗粒轻质混凝土砌块具有较低的表观密度,其抗压强度也能满足国家标准自承重轻质混凝土砌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表面改性 表观密度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基于CFD-PBM积分矩量法旋风分离器中颗粒聚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建祥 许帅 王京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35,14,共7页
为了得到颗粒聚团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入口颗粒浓度与入口气速下研究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计算湍流流场,通过群体平衡模型(PBM)耦合CFD对颗粒相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为2 s时,旋风分离器... 为了得到颗粒聚团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入口颗粒浓度与入口气速下研究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计算湍流流场,通过群体平衡模型(PBM)耦合CFD对颗粒相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为2 s时,旋风分离器内的聚团作用已经趋于稳定,颗粒粒径在1.5μm到3μm范围的颗粒在旋风分离器内基本无法被捕集,而粒径大于5μm的颗粒其分离效率接近于100%;随着入口颗粒浓度的增加,总体分离效率增加,而增加入口气体速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群体平衡模型(PBM) 积分矩量法(QMOM) 颗粒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 QUADRATURE method of moments(QMOM)
下载PDF
聚并苯纳米颗粒与聚丙烯复合制备新型抗静电阻燃材料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琳 王存国 +5 位作者 张萍 杨蕾 肖红杰 李炳海 李大鹏 赵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76-1281,共6页
用聚并苯纳米颗粒作为新型导电填料代替导电炭黑和石墨等,制备出具有抗静电阻燃性能的纳米聚并苯/聚丙烯复合材料.测定了复合材料的渗流转变区,讨论了纳米聚并苯含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 用聚并苯纳米颗粒作为新型导电填料代替导电炭黑和石墨等,制备出具有抗静电阻燃性能的纳米聚并苯/聚丙烯复合材料.测定了复合材料的渗流转变区,讨论了纳米聚并苯含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渗流转变发生在纳米聚并苯质量分数为16.7%~28.6%范围内,当纳米聚并苯含量为28.6%时,体积电阻率下降至2.09×107Ω·cm.另外,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聚并苯质量分数为23.1%时,复合材料在空气中可以自熄,因而可应用于矿井中抗静电阻燃塑料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并苯纳米颗粒 丙烯 电阻率 抗静电性能 阻燃性能
下载PDF
基于CFD-PBM耦合方法的栅条絮凝池内颗粒聚并行为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柴彤山 伏雨 +1 位作者 程怀玉 龙新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8,共9页
为探究絮凝池内部颗粒聚并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群体平衡模型(PBM)模拟颗粒聚并行为,通过CFD-PBM耦合方法,研究了絮凝颗粒初始平均粒径和絮凝颗粒体积分数对栅条絮凝池内部颗粒聚并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颗粒平均粒径增长率指标来表征CFD-PB... 为探究絮凝池内部颗粒聚并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群体平衡模型(PBM)模拟颗粒聚并行为,通过CFD-PBM耦合方法,研究了絮凝颗粒初始平均粒径和絮凝颗粒体积分数对栅条絮凝池内部颗粒聚并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颗粒平均粒径增长率指标来表征CFD-PBM耦合方法下絮凝池内部絮凝效果。结果表明:1)当进口颗粒体积分数为0.1时,随着絮凝颗粒初始平均粒径由10μm增长到76μm,出口处粒径由117.54μm增长到154.82μm,但颗粒平均粒径增长率由1075.4%迅速降低至103.7%;2)在进口颗粒初始粒径为40μm时,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由0.05增长至0.2,出口位置颗粒粒径由127.16μm增加至155.74μm,而平均粒径增长率也随之由208.7%增加至289.4%;3)从整体上来看,当颗粒体积分数从0.05增加到0.1时,平均粒径增长率的变化最快,絮凝效果的提升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对于栅条絮凝池的结构设计指导和絮凝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絮凝 颗粒聚并 群体平衡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金属纳米颗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的X射线反射率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秀宏 谭智敏 +3 位作者 黄兰 李晓龙 麦振洪 李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14-1317,MJ04,共5页
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不同层数的 Au纳米颗粒 -聚电解质多层膜 ,用 X射线反射及原子力显微镜对膜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发现 ,当 Au纳米颗粒下面的聚电解质层较薄时 ,膜中无清晰的界面结构 ;随着 Au纳米颗粒下面的聚电解质层的增... 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不同层数的 Au纳米颗粒 -聚电解质多层膜 ,用 X射线反射及原子力显微镜对膜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发现 ,当 Au纳米颗粒下面的聚电解质层较薄时 ,膜中无清晰的界面结构 ;随着 Au纳米颗粒下面的聚电解质层的增厚 ,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电解质多层膜 X射线反射率 静电自组装技术 层间结构
下载PDF
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惠明 陈晓龙 +1 位作者 陈集阳 赵波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0,共4页
通过分析胶粉料的组成对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性能的影响,确定胶粉料的合理组成;并分别采用再生聚苯颗粒和原发性聚苯颗粒,对保温浆料性能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中胶粉料材料组成不同、采用的聚苯颗粒不同,对聚... 通过分析胶粉料的组成对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性能的影响,确定胶粉料的合理组成;并分别采用再生聚苯颗粒和原发性聚苯颗粒,对保温浆料性能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中胶粉料材料组成不同、采用的聚苯颗粒不同,对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粉料 颗粒保温浆料 再生颗粒 原发性颗粒
下载PDF
多孔性水泥-聚苯颗粒材料的吸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洪波 张浩立 +1 位作者 柳献 李晨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7,共5页
水泥-聚苯颗粒材料被广泛用作外墙外保温材料,通过特殊制备工艺可形成多孔性结构,从而同时具备吸声功能,改善建筑环境.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聚苯颗粒为骨料,以聚丙烯纤维和可再分散乳胶粉为增韧材料,采用半干料压缩工艺成型制备吸声材料... 水泥-聚苯颗粒材料被广泛用作外墙外保温材料,通过特殊制备工艺可形成多孔性结构,从而同时具备吸声功能,改善建筑环境.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聚苯颗粒为骨料,以聚丙烯纤维和可再分散乳胶粉为增韧材料,采用半干料压缩工艺成型制备吸声材料,分析了水泥用量和蒸汽养护对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掺量越高,在高频段的吸声系数越低,但水泥掺量过低对低频声的吸收不利;蒸汽养护使材料表面形成了空腔共振吸声结构,对提高一定频率下的吸声性有利,根据理论计算了空腔共振吸声结构提高吸声性的频率范围,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分析认为通过调整聚苯颗粒粒径可实现在相对较宽频率范围的高效吸声;纤维提高了抗折强度,可在保障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以提高吸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颗粒 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半干料压缩成型 蒸汽养护
下载PDF
益气化聚颗粒联合西药治疗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天湛 霍清萍 +2 位作者 傅晓东 何燕铭 王文健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化聚颗粒联合西药治疗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聚颗粒,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 目的观察益气化聚颗粒联合西药治疗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聚颗粒,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微量白蛋白尿的转阴率,比较尿液相关指标(MA、UACR、24 h TP、尿转铁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形体体征指标(BMI、WHR、SBP、DBP及MAP)、血糖(FPG、2 h PPG、Hb A1c及HOMA-IR)及血脂(TC、TG、LDL、HDL)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期间无脱落病例,100例受试者均完成试验研究。2治疗组、对照组转阴率分别为28.00%和10.00%;组间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MA、UACR、24 h TP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BMI、WHR、SBP及M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治疗后比较,FPG、2 h PPG、Hb A1c及HOMAI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间治疗后比较,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聚颗粒联合西药治疗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可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中心性肥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微量白蛋白尿 益气化颗粒 胰岛素抵抗 中心性肥胖
下载PDF
胶粉聚苯颗粒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吸声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洪波 李晨 +1 位作者 王文轩 王方英凯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0-82,共3页
采用半干料压缩成型工艺制备多孔性胶粉聚苯颗粒材料,采用高温蒸汽养护获得空腔共振吸声微结构;在压缩比为0.75条件下研究了水泥、纤维与乳胶粉掺量对胶粉聚苯颗粒材料干密度和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然养护和高温养护对材... 采用半干料压缩成型工艺制备多孔性胶粉聚苯颗粒材料,采用高温蒸汽养护获得空腔共振吸声微结构;在压缩比为0.75条件下研究了水泥、纤维与乳胶粉掺量对胶粉聚苯颗粒材料干密度和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然养护和高温养护对材料吸声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聚苯颗粒用量1528 cm3,水泥掺量为300~600 g时,胶粉聚苯颗粒材料的干密度为0.33~0.65 g/cm3,纤维和乳胶粉可明显提高材料的抗折强度;适当的水泥用量对吸声性有利,吸声性较好的多孔性材料经高温蒸汽养护能够更明显地提高多数频率下的吸声系数,而对吸声性不高的多孔性材料的吸声系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粉颗粒 吸声系数 压缩成型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收集器内颗粒团聚流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建祥 刘文铁 +2 位作者 陆慧林 何玉荣 沈志恒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21-124,共4页
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气溶胶动力学原理,建立流化床收集器(CFBA)内气体细颗粒聚团气固两相双流体模型。对不同入口气体速度、初始颗粒尺寸分布和不同颗粒团聚形成机理下收集器内颗粒聚团流动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气溶胶动力学原理,建立流化床收集器(CFBA)内气体细颗粒聚团气固两相双流体模型。对不同入口气体速度、初始颗粒尺寸分布和不同颗粒团聚形成机理下收集器内颗粒聚团流动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湍流运动和剪切作用对颗粒聚团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布朗运动对颗粒团聚形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吸收颗粒可有效提高捕获细颗粒和颗粒聚团形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吸收器 气溶胶动力学 颗粒
下载PDF
水介质中纳米碳酸钙颗粒的解聚和分散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思佳 丁浩 +1 位作者 刘坤 陈颖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2-17,共6页
为使纳米碳酸钙(NCC)呈现分散型颗粒特征以提高其功能作用,对NCC颗粒的聚集行为和水介质中NCC聚团体的解聚、分散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CC颗粒粒径约为50~100 nm,彼此以较强作用结合成中位径d(0.5)=1.799μm、表面积平均径D[3,2]... 为使纳米碳酸钙(NCC)呈现分散型颗粒特征以提高其功能作用,对NCC颗粒的聚集行为和水介质中NCC聚团体的解聚、分散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CC颗粒粒径约为50~100 nm,彼此以较强作用结合成中位径d(0.5)=1.799μm、表面积平均径D[3,2]=1.412μm的聚团体,对添加聚丙烯酸钠CD458的NCC悬浮体进行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振荡可使聚团体得到有效解聚并良好分散,其解聚产物的D[3,2]分别减小至160、146 nm,d(0.5)分别减小至263、15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颗粒 分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