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矫正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4~35岁,平均(24.5±7.1)岁。T_(11)2例,T_(12)4例,...[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矫正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4~35岁,平均(24.5±7.1)岁。T_(11)2例,T_(12)4例,L_13例,L_25例,L_31例。其中1例为初次手术失败,余为初次手术,均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采用Ponte截骨后刮除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得以松解椎间隙,完整保留前纵韧带及尽量保留骨性终板,在充分松解半椎体上下椎间隙的基础上行椎间隙内颗粒骨打压植骨实现初步矫形,再利用矫形棒进行二次矫形矫正后凸畸形。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凸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并发症。[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18~34个月的随访,平均(21.2±11.3)个月。随访18个月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脊柱局部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44.3°±13.5°(28°~57°)改善为术后平均7.5°±8.3°(-6°~12°),平均矫正率为82.3%。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IA神经功能分级:术后1例患者由C级转为D级、1例由D级转为E级。[结论]应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具有矫正角度满意、融合率高、手术创伤小、神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与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矫正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4~35岁,平均(24.5±7.1)岁。T_(11)2例,T_(12)4例,L_13例,L_25例,L_31例。其中1例为初次手术失败,余为初次手术,均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采用Ponte截骨后刮除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得以松解椎间隙,完整保留前纵韧带及尽量保留骨性终板,在充分松解半椎体上下椎间隙的基础上行椎间隙内颗粒骨打压植骨实现初步矫形,再利用矫形棒进行二次矫形矫正后凸畸形。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凸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并发症。[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18~34个月的随访,平均(21.2±11.3)个月。随访18个月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脊柱局部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44.3°±13.5°(28°~57°)改善为术后平均7.5°±8.3°(-6°~12°),平均矫正率为82.3%。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IA神经功能分级:术后1例患者由C级转为D级、1例由D级转为E级。[结论]应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具有矫正角度满意、融合率高、手术创伤小、神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与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