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味”两球碰撞型的弹性碰撞
1
作者 徐东琴 钱呈祥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11年第3期35-37,共3页
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多年来高考的热点.弹性碰撞问题能与很多知识点综合,题目背景易推陈出新,掌握这一模型,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弹性碰撞问题 “品味”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 题目背景 推理能力 知识点 变形
下载PDF
2010中考必考题强训
2
作者 李弗不 《文理导航》 2010年第3期18-23,共6页
每到考前,同学们总会做大量习题,希望预先得知自己的考试水平,或是遇到几道原题、相近的题。有的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练习,但是不善于总结,面对同一个知识点、同样的题型,一旦题目背景发生变化,或者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便不知所措... 每到考前,同学们总会做大量习题,希望预先得知自己的考试水平,或是遇到几道原题、相近的题。有的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练习,但是不善于总结,面对同一个知识点、同样的题型,一旦题目背景发生变化,或者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便不知所措。这样的练习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点 考题 中考 题目背景 知识点 同学 练习 考前
下载PDF
举一反三到底怎么反(续)
3
作者 董裕华 《新高考(高二数学)》 2016年第6期30-31,共2页
那么,在平时学习中,我们如何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呢?建议大家从四个方面着手:1.将题目比较到底做题目时要注意前后比较,通过“咬文嚼字”地仔细品味,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细微差别,挖掘出诸多结论,从而在方法上做到举... 那么,在平时学习中,我们如何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呢?建议大家从四个方面着手:1.将题目比较到底做题目时要注意前后比较,通过“咬文嚼字”地仔细品味,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细微差别,挖掘出诸多结论,从而在方法上做到举一反三,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提高了数学的解题能力.如果平时为做题而做题,一旦到了高考,由于没有题目背景和相应的知识框架,往往会在相近的知识点和方法之间混淆,一点小小的缺陷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一反三 数学本质 知识框架 咬文嚼字 解题能力 题目背景 知识点 学习
下载PDF
弹性碰撞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盛红姣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08年第1期44-46,共3页
纵观近几年高考考题,笔者认为题目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常见问题,弹性碰撞模型能与很多知识点综合,联系广泛,题目背景易推陈出新。... 纵观近几年高考考题,笔者认为题目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常见问题,弹性碰撞模型能与很多知识点综合,联系广泛,题目背景易推陈出新。掌握这一模型,可切实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碰撞问题 碰撞模型 应用 解决问题能力 中学物理 推陈出新 题目背景 推理能力
下载PDF
计数方法荟萃
5
作者 杨雪梅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18年第6期59-60,共2页
计数问题是高考中的必考题,虽然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重,且基本为填空题,但它常常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题目背景往往生动有趣,解题思路非常灵活,不大容易掌握,极易出错.在实际解答时,可以考虑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 计数问题是高考中的必考题,虽然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重,且基本为填空题,但它常常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题目背景往往生动有趣,解题思路非常灵活,不大容易掌握,极易出错.在实际解答时,可以考虑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对于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取迥然不同的解答方法.下面结合一些比较常见的题型,就计数问题的几种常见解题技巧方法加以实例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数方法 计数问题 高考试题 解答方法 题目背景 解题思路 实例剖析 解题技巧
下载PDF
一个有用的“弹性碰撞模型及应用”
6
作者 盛红姣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07年第5期12-13,共2页
动量守恒定律在高考中是很重要的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考考题,笔者认为题目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而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常见问题,弹性碰撞模型能与很多知识... 动量守恒定律在高考中是很重要的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考考题,笔者认为题目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而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常见问题,弹性碰撞模型能与很多知识点综合,联系广泛,题目背景易推陈出新,掌握这一模型,举一反三,可轻松解决这一类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碰撞问题 碰撞模型 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 解决问题能力 中学物理 推陈出新 题目背景
下载PDF
2010中考必考题强训
7
《中考金刊》 2009年第11期18-23,共6页
每到考前,同学们总会做大量习题,希望预先得知自己的考试水平,或是遇到几道原题、相近的题。有的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练习,但是不善于总结,面对同一个知识点、同样的题型,一旦题目背景发生变化,或者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便不知所措... 每到考前,同学们总会做大量习题,希望预先得知自己的考试水平,或是遇到几道原题、相近的题。有的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练习,但是不善于总结,面对同一个知识点、同样的题型,一旦题目背景发生变化,或者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便不知所措。这样的练习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题 中考 题目背景 知识点 同学 练习 考前 考试
下载PDF
中考物理新题型赏析——关于n的通式题
8
作者 杨志芹 《物理教学探讨(初三年级学研期)》 2008年第4期22-22,共1页
中考中的压轴题,它的功能是为选拔服务的,所以题目背景、角度、过程、综合性程度与其它题目有着根本的区别。同学一般习惯于解答有唯一答案的题目,对于多解情形往往感到不适应,对此类题型在平时学习中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题型 中考 式题 赏析 物理 题目背景 压轴题 同学
下载PDF
常考出新的“学具”问题
9
作者 耿华东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2年第12期70-72,共3页
综观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可发现有关学生使用的“学具”问题走进了中考试题,突出了中考命题“重情境、重探究、重应用、重理智”以及“关注人文”的命题原则,即注重情境铺设、丰富题目背景、注重数学建模、感受工具价值.本文以2... 综观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可发现有关学生使用的“学具”问题走进了中考试题,突出了中考命题“重情境、重探究、重应用、重理智”以及“关注人文”的命题原则,即注重情境铺设、丰富题目背景、注重数学建模、感受工具价值.本文以2012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为例进行例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具 中考试题 中考命题 命题原则 题目背景 数学建模 情境 学生
下载PDF
看中考作图题的创新设计
10
作者 方卫 《数学教学》 2003年第8期35-37,40,共4页
近几年的中考作图题正在由考查动手技能向考查实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转变,试题力求从知识的应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经验出发,来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而拓展学习与创新的空间. 一、背景生活化 例1(2001年青海省中考题)某市... 近几年的中考作图题正在由考查动手技能向考查实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转变,试题力求从知识的应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经验出发,来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而拓展学习与创新的空间. 一、背景生活化 例1(2001年青海省中考题)某市有一块三条马路围成的三角形绿地(如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 作图题 创新设计 题目背景 题目内容 求作方法 求作过程 解答题
下载PDF
设计物质检验方案的要点
11
作者 徐建军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2年第12期66-67,共2页
纵观近六年来广东省的高考化学试题,每年都有一道物质检验的实验探究题,题型基本上都是通过表格填空来补充和完成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多数同学都觉得这类题比较难做,不容易得高分。下面就这类题的解答谈谈要点和方法。物质检验方案... 纵观近六年来广东省的高考化学试题,每年都有一道物质检验的实验探究题,题型基本上都是通过表格填空来补充和完成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多数同学都觉得这类题比较难做,不容易得高分。下面就这类题的解答谈谈要点和方法。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一般是按照“根据题目背景提出合理假设——根据被检物眭质确定检验原理——根据检验原理确定操作步骤—眼据预期现象得出结论”四个环节来进行,每个环节的注意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检验 检验方案 设计 高考化学试题 检验原理 实验探究题 操作步骤 题目背景
下载PDF
高中数学创新试题的探索
12
作者 李楠楠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2018年第17期12-13,共2页
高中数学创新题是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依托一定的数学命题原理和技术,旨在培养或诊断同学们的数学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题目背景、题目形式、题目内容、解题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的数学题.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试题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创新意识 数学命题 创新能力 题目背景 题目形式
下载PDF
圆锥曲线中与参数有关的结论
13
作者 董强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18年第2期5-9,共5页
圆锥曲线中有很多的结论,其中一些结论只与参数a,b,c,p,e有关,近年的圆锥曲线部分高考试题大都隐含着一些重要结论,对这些试题的深入挖掘得到了比较重要的几条结论.
关键词 圆锥曲线 参数 背景题目
下载PDF
汉唐乐府诗中歌辞性题目的诗体意义——以“歌”体诗为中心
14
作者 王立增 《乐府学》 2009年第1期116-137,共22页
汉唐乐府诗中的歌辞性题目具一定的诗体意义。对此,唐宋时期已有人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别起自汉代,缘于音乐的影响,并体现为某些不同的文体特征。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歌"体诗的音乐背景及发展流变过程进行了论... 汉唐乐府诗中的歌辞性题目具一定的诗体意义。对此,唐宋时期已有人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别起自汉代,缘于音乐的影响,并体现为某些不同的文体特征。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歌"体诗的音乐背景及发展流变过程进行了论述。认为"歌"诗生成的音乐表演背景是"随口吟诵"、"即兴演出",由此而造就了其早期的诗体特征:重应酬,善抒情,多以眼前事物为描写对象,形制短小,且骚体、七言倾向明显。到了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歌"诗在题材上仍以应酬为主,其形式有些依然保持着传统,有些则七言化或长篇化,有些吸收了吴歌中四句为一层的特点,形成了七言四句一转韵的体式。但与"行"体诗相比,"歌"诗仍较为灵活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歌辞性 题目音乐背景 诗体特征 “歌”体诗
原文传递
精研习题背景 成就深度课堂
15
作者 王桢宇 《数学通讯》 2021年第23期47-48,共2页
本文对一道课本习题进行研究,将特殊条件下的最值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挖掘题目背景.提升课堂深度.
关键词 到三个定点距离的平方和 最值 题目背景 莱布尼兹公式
原文传递
转动“木棒”在“变”中促思--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发的思考
16
作者 李艳杰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23年第1期37-39,共3页
1.习题呈现.1.1题目背景分析如图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1所示,按规定∠A应该等于90°,∠B,∠D应分别等于20°和30°,李师傅量得∠BCD=142°后便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关键词 李师傅 促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 题目背景
原文传递
高考题中隐含条件的设置
17
作者 龙艳文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3,共3页
高考命题者通过精心编造,往往在高考题目中将一些直接明显的条件设置为隐含条件.因为,设置隐含条件的问题,既能深刻地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认知结构的完善程度,对知识运用的深度与广度,观察力的敏捷性等,又能融入多种数学... 高考命题者通过精心编造,往往在高考题目中将一些直接明显的条件设置为隐含条件.因为,设置隐含条件的问题,既能深刻地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认知结构的完善程度,对知识运用的深度与广度,观察力的敏捷性等,又能融入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问题的灵活性和思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数学题 隐含条件 已知条件 问题分析 解题过程 题目背景
原文传递
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现的比较研究——青浦实验的新世纪行动之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玉东 宋伟倩 忻映霞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2-46,共5页
在中国内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尤其置于突出的地位,学生的解题能力极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大量的标准应用题:条件不多不少、过程相对封闭、结果标准单一,其“人造”痕迹明显,题目背景往往可以剥离。如今大力倡... 在中国内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尤其置于突出的地位,学生的解题能力极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大量的标准应用题:条件不多不少、过程相对封闭、结果标准单一,其“人造”痕迹明显,题目背景往往可以剥离。如今大力倡导的问题解决:条件、过程和答案相对开放,来源于生活实际,其真实的问题背景往往不可剥离。例如,前苏联的B.H.兹科娃曾描述了一个问题的实际背景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干扰”现象①。例如下述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题能力 中学生 实验 青浦 课堂教学 中国内地 基本技能 题目背景
原文传递
如何判定积的小数位数
19
作者 陈军涛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年第12期39-39,共1页
题目背景: 1.学生作业中有这道题:2.45×0.02乘积是一位小数。学生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四位,因为根据积的定位法则,应该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另一种是三位,因为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零要去掉,化简后的小数... 题目背景: 1.学生作业中有这道题:2.45×0.02乘积是一位小数。学生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四位,因为根据积的定位法则,应该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另一种是三位,因为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零要去掉,化简后的小数位数是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数 位数 学生作业 题目背景 化简
原文传递
诗中有数学
20
作者 李静静 《初中生之友(学习号)(下)》 2016年第12期46-47,共2页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仅如此,许多诗歌本身还是著名的数学问题,且题目背景丰富、雅致,叙述生动、活泼,它们大都是关于方程组的应用题。由于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因而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从而使我...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仅如此,许多诗歌本身还是著名的数学问题,且题目背景丰富、雅致,叙述生动、活泼,它们大都是关于方程组的应用题。由于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因而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从而使我们既阅读古诗,又学习方程,求解问题。现选取几例与大家共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问题 诗篇 题目背景 雅俗共赏 求解问题 方程组 应用题 诗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