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面积横向推进皮瓣修复颜面侧较大皮肤缺损的研究
1
作者 康春雨 李博强 +1 位作者 税文祥 杨跃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大面积横向推进皮瓣修复颜面侧较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例单侧颜面侧较大体表良性肿瘤和瘢痕切除术后患者,颜面侧皮肤缺损平均宽度为5.2 cm。通过创面两侧广泛皮下分离,横向推... 目的:探讨应用大面积横向推进皮瓣修复颜面侧较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例单侧颜面侧较大体表良性肿瘤和瘢痕切除术后患者,颜面侧皮肤缺损平均宽度为5.2 cm。通过创面两侧广泛皮下分离,横向推进,未做皮肤扩张,即完成创面覆盖,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5年随访,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远期无眼睑外翻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边缘良性肿物复发,通过再次手术切除后痊愈。结论:应用广泛皮下游离的大面积横向推进皮瓣修复颜面侧较大皮肤缺损,无需皮肤扩张,临床疗效较好,是相对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侧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 修复 体表肿瘤
下载PDF
遵义市正常人群颜面侧貌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帅小欣 杨中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82-383,共2页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人口、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群的颜面侧貌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贵州省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将近3000多万人口,各地临床正畸医生通过纠正各类错畸形来改变患者面貌是他们的唯一手段,而追求容貌美...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人口、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群的颜面侧貌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贵州省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将近3000多万人口,各地临床正畸医生通过纠正各类错畸形来改变患者面貌是他们的唯一手段,而追求容貌美也是患者就诊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侧 人群 遵义市 地级市 贵州省 容貌美 人口 患者
下载PDF
中国人颜面侧貌审美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吕婴 张学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4-226,I019,共4页
目的 了解中国人对颜面侧貌的审美要求 ,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 40 0名 18岁以上的成人 ,对 5种较典型的黄种人面部侧貌照片 ,依照满意度由高至低进行排序。按不同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对排序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目的 了解中国人对颜面侧貌的审美要求 ,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 40 0名 18岁以上的成人 ,对 5种较典型的黄种人面部侧貌照片 ,依照满意度由高至低进行排序。按不同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对排序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公众对颜面侧貌型的选择顺序为 :B、A、E、D、C ,各项得分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①与直颌型比较 ,中国公众更认可后缩颌型 ;②个体对颜面侧貌的审美要求不受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侧 审美 正畸外科
原文传递
成年女性上颌前突术后颜面部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毕春英 东耀峻 +2 位作者 杨学文 余世斌 李祖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治上颌前突畸形软组织侧貌改变,说明其稳定性。方法:对26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女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及术后1年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 目的:探讨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治上颌前突畸形软组织侧貌改变,说明其稳定性。方法:对26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女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及术后1年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均后移(6.1±2.7)mm(P<0.01),上唇突点Ls平均后移(4.6±1.6)mm(P<0.01),鼻唇角Cm-Sn-Ls平均增加(6.8±5.6)°(P<0.01),上下唇间隙Stm s-Stm i平均缩小(4.5±3.5)mm(P<0.01),露齿程度Is-Stm s平均减小(2.1±2.2)mm(P<0.05),上唇突度减小,上唇厚度、长度及软组织面型角G-Sn-Pgss无显著改变(P<0.05)。2)术后1年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稳定性;与手术后早期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所有指标复发率均超过10%。在垂直方向上,各项指标复发率均在10%以内。结论: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矫正上颌前突,患者颜面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明显,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 颜面部软组织 稳定性
下载PDF
Begg矫治技术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斌 卢新华 吴莉萍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研究Begg技术矫治过程对患者颜面测貌的影响。方法借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32例采用Begg技术矫治的AngleⅡ类I分类错患者的颜面侧貌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矫治的第一、二阶段是面部软组织侧貌发生根本性改善的关键,而第三治疗阶... 目的研究Begg技术矫治过程对患者颜面测貌的影响。方法借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32例采用Begg技术矫治的AngleⅡ类I分类错患者的颜面侧貌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矫治的第一、二阶段是面部软组织侧貌发生根本性改善的关键,而第三治疗阶段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几乎没有。结论Begg技术在改善颜面软组织侧貌更符合临床需求;在矫治第二阶段应强调取得协调的面部软组织侧貌这一目标,并以此建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GG技术 颜面软组织 口腔正畸
下载PDF
外科矫治男性上颌前突术后面部软组织侧貌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海燕 张清彬 +1 位作者 柳邦友 赵建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22-924,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治男性上颌前突畸形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9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 目的:回顾性研究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治男性上颌前突畸形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9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均后移(6.8±2.2)mm(P<0.01),上唇突点Ls平均后移(5.2±1.7)mm(P<0.01),鼻唇角Cm-Sn-Ls平均增加(7.7±5.7)°(P<0.01),上下唇间隙St ms-Stmi平均缩小(4.9±3.7)mm(P<0.01),露齿程度Is-St ms平均减小(2.5±2.3)mm(P<0.05),上唇突度减小,上唇厚度、长度及软组织面型角G-Sn-Pg无显著改变(P<0.05)。术后1年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稳定性;与术后半年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所有指标复发率均超过10%。在垂直方向上,各项指标复发率均在10%以内。结论: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是矫正上颌前突畸形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患者颜面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明显而且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 颜面部软组织 稳定性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7
作者 张克莉 白静 李亭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588-588,共1页
关键词 颜面部软组织 正畸医师 治疗前后 安氏Ⅱ 软组织形态 颜面形态
下载PDF
双侧半面痉挛1例
8
作者 冯勃 《实用医药杂志(武汉)》 1996年第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面瘫 颜面痉挛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颌前突矫治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昕 梅兴华 张清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599-600,共2页
目的:分析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矫治上颌前突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情况,探讨其稳定性。方法:对21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 目的:分析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矫治上颌前突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情况,探讨其稳定性。方法:对21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均后移6.1±2.7m(mP<0.01),上唇突点Ls平均后移4.6±1.6m(mP<0.01),鼻唇角Cm-Sn-Ls平均增加6.8°±5.6(°P<0.01),上下唇间隙Stms-Stmi平均缩小4.5±3.5m(mP<0.01),露齿程度Is-Stms平均减小2.1±2.2m(mP<0.05),上唇突度减小,上唇厚度、长度及软组织面型角G-Sn-Pgss无显著改变(P<0.05)。术后1年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稳定性与术后早期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所有指标复发率均超过10%。在垂直方向上各项指标复发率均在10%以内。结论: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正上颌前突,患者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明显,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 颜面部软组织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线状硬斑病107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海燕 唐鹤菡 +2 位作者 陈冲 吕玲 吕小岩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8-803,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线状硬斑病(L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对LM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方法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门诊经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L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07例LM...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线状硬斑病(L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对LM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方法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门诊经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L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07例LM患者,肢体LM 63例,刀劈状硬斑病22例,进行性颜面偏侧萎缩和嗜酸性筋膜炎各11例。88例患者接受改良局限性硬皮病皮肤严重指数(mLoSSI)和皮肤损伤指数(LoSDI)评分,mLoSSI评分为0~51分,LoSDI评分为0~40分。10例嗜酸性筋膜炎患者行血常规检查,4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88例LM患者行抗核抗体检查,13例(14.8%)阳性(滴度≥1∶320)。4例进行性颜面偏侧萎缩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2例出现同侧大脑半球萎缩及对侧白质区T2高信号;肢体LM 28例中26例(92.9%)MRI表现为肌筋膜增厚,嗜酸性筋膜炎患者11例MRI均可见皮下脂肪间隔和肌筋膜增厚。结论mLoSSI和LoSDI可对LM的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初步评估;对临床提示有深部受累的患者,建议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硬斑病 肢体线状硬斑病 刀劈状硬斑病 进行性颜面萎缩 嗜酸性筋膜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