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张建平 吴日乐 包金岗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病人92例,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部入路治...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病人92例,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部入路治疗,内镜治疗组46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60天短期预后以及并发症。结果 内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63.16±13.59)ml、手术时间为(84.59±13.22)分钟、血肿清除率为(96.87±1.60)%,对照组分别为(89.26±13.65)ml、(113.26±23.60)分钟、(94.7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镜治疗组NIHSS为(18.71±2.31)分、CSS(10.19±2.46)分、ADL(63.58±6.66)分,对照组分别为(23.16±2.15)分、(15.21±2.31)分和(59.97±6.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预后优良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内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额锁孔入路 中等量 基底节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下载PDF
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姗姗 刘冰 张盼盼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24期122-123,共2页
目的:比较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以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以经额锁孔... 目的:比较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与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以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以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颅内感染率、脑积水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留置引流管、意识恢复及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OS评分等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相比,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式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更突出,预后理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额锁孔血肿清除术 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
下载PDF
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方水桥 徐力 +2 位作者 郑一科 戚进聪 陈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5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患者均行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术,观察患者术后的脑血肿清除量以及近期、远期疗效。... 目的观察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患者均行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术,观察患者术后的脑血肿清除量以及近期、远期疗效。结果 67例患者术后24 h行头CT检查,51例患者血肿完全清除,12例患者血肿残留量<10 ml,4例患者血肿残留量≥10 ml。总有效率为92.54%。随访患者1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分级为Ⅰ级患者20例(30.30%),良好率为80.30%。结论使用经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及自制透明鞘管辅助下微创治疗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锁孔入路 神经内镜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杜战锋 高亚东 张冰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66-867,共2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和试验组(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各53例,对干预效...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和试验组(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各53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失血量、手术时长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血肿清除、脑脊液恢复、置管引流、住院时长上均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术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在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时,疗效确切,可清除血肿,缩短住院天数,促进炎性反应消失,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预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经颞锁孔入路 额锁孔入路
下载PDF
经额锁孔内镜下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欣民 张庆华 +4 位作者 张清平 秦国强 张强 章莉 洪全球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8期103-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额部锁孔开颅神经内镜下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 目的探讨经额部锁孔开颅神经内镜下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残余量均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1/20)vs.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0,P<0.05)。两组术后6个月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85.0%(17/20)vs.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5)。结论经额部锁孔开颅神经内镜下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有效且术式微创,血肿清除率高,并能改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额锁孔 神经内镜 基底节区
下载PDF
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脑积水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汤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对脑室出血患者施行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78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钻颅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39例,施行经额锁孔血肿... 目的:探究对脑室出血患者施行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78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钻颅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39例,施行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评分及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发现,观察组预后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1周CRP、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95%)及术后脑积水发生率(10.26%)均较对照组(38.46%、33.3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室出血患者施行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更有助于缩短引流时间,且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额锁孔血肿清除术 钻颅脑室外引流术 脑积水 并发症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家清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第5期410-412,42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20年3月诊治的68例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分为2组,A组给予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B组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对2组手术...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20年3月诊治的68例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分为2组,A组给予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B组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对2组手术效果、炎症指标、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A组术后残余血量低于B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B组,出院当日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dCRP、TNF-α较B组明显降低;A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分别为5.88%、2.94%,较B组23.53%、17.6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较脑室外引流术效果更显著,能明显降低炎症反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额锁孔 脑室血肿清除术 脑室出血 脑室铸型
下载PDF
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李庆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4期152-155,共4页
目的: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进行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 目的: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进行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血肿清除率、脑血流动力学、炎性介质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Vm及PI值高(P<0.05),RI值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TNF-α及CRP水平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NSE水平低,BDNF水平高(P<0.05)。结论:与传统引流手术相比而言,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效果更显著,可以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炎性介质因子水平,减轻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室出血 额锁孔入路手术 临床疗效 脑血流动力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对比分析
9
作者 魏涛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5期79-80,共2页
目的对比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5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研究组41例... 目的对比脑室外引流术与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5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研究组41例应用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出血时NIHS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残余血量较对照组更低(P<0.01),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1)。出院时,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相较于脑室外引流术,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脑室铸型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 脑室出血 脑室铸型
下载PDF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术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李永康 蓝鹏 何培武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翼点入路开颅治疗,观察组行额外侧锁孔入路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及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0.16±75.27)mL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06.78±28.07)min及住院时间(7.34±1.8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8、7.405、7.404,P均<0.05);观察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脑直回切除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新增颅内出血、短暂性缺血、感染、神经症状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别接受额外侧锁孔入路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额外侧锁孔入路术的效果更理想,在改善神经及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且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外侧锁孔入路 翼点入路夹闭术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巨型垂体腺瘤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运生 刘景平 +6 位作者 王君宇 陈立华 侯永宏 袁贤瑞 刘志雄 方加胜 曹美鸿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报告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 (最大直径 2 0~ 39mm)、巨型 (≥ 4 0mm)垂体腺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4 1例患者 ,均采用一侧眶上额下锁孔入路 ,进行显微手术。结果  114例 (80 .... 目的 报告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 (最大直径 2 0~ 39mm)、巨型 (≥ 4 0mm)垂体腺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4 1例患者 ,均采用一侧眶上额下锁孔入路 ,进行显微手术。结果  114例 (80 .9% )同时达到全切肿瘤实质、切除鞍上肿瘤壁及电灼鞍内肿瘤壁的三项目的 ;2 7例为次全切。 12 9例 (91.5 % )患者术后 3日内可以下床活动 ,所有患者恢复良好 ,无死亡。结论 本组病例表明 ,对大型、巨型垂体腺瘤 ,采用额叶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 ,全切率高 ,手术损伤少 ,并发症少 ,患者恢复良好。作者认为 ,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而言 ,这是一种损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锁孔入路 切除术 大型垂体腺瘤 巨型垂体腺瘤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低位额部锁孔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远征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低位额部锁孔经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沿发际前缘自然走行横行切开5cm,或取额部一较深的额纹,横行切开皮肤。在眉间上2.5cm处,铣一中线偏右侧的3cm×3.5cm游离小骨瓣。牵开右侧额叶和A2段,沿胼... 目的探讨采用“低位额部锁孔经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沿发际前缘自然走行横行切开5cm,或取额部一较深的额纹,横行切开皮肤。在眉间上2.5cm处,铣一中线偏右侧的3cm×3.5cm游离小骨瓣。牵开右侧额叶和A2段,沿胼胝体膝部前缘到达前交通动脉。分离动脉瘤颈后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结果18例病人中,术前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2例。术后恢复良好15例,迁延性昏迷1例,偏瘫1例,死亡1例。5例术后行DSA复查,无残留瘤颈。结论微创锁孔小骨窗行动脉瘤夹闭术是安全可行的,术者应对鞍上胼胝体区的显微解剖十分熟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锁孔纵裂入路 前交通动脉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骏 尹浩 +5 位作者 刘窗溪 谌鸿斌 韩国强 高方友 熊云彪 林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与常规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患者66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额外侧锁孔入路组(n=30)和翼点入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与常规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患者66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额外侧锁孔入路组(n=30)和翼点入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术中破裂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GO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中破裂情况及GO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额外侧锁孔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优于翼点入路组(P<0.05)。结论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更加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外侧锁孔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郭放 杨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鞍区颅咽管瘤患者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例尿崩症患者经利尿剂后好转;...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鞍区颅咽管瘤患者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患者次全切除。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例尿崩症患者经利尿剂后好转;2例皮下积液患者经加压包扎后愈合。结论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可有效切除鞍区颅咽管瘤,充分暴露鞍区病变部位,利于全切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锁孔入路 鞍区颅咽管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翼点入路与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附60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向毅 孙梅 +2 位作者 李冰 王红光 黄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翼点入路切除,32例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结果 28例经翼点入路,全切除24例(85.7%),次全切除4例。术后多尿者26例,电解质...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翼点入路切除,32例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结果 28例经翼点入路,全切除24例(85.7%),次全切除4例。术后多尿者26例,电解质紊乱者27例,垂体功能低下者2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5例,皮下积液者1例。32例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全切除27例(84.4%),次全切除5例。术后多尿者27例,电解质紊乱者25例,垂体功能低下者17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3例,皮下积液者4例。翼点入路切口约为16 cm,开颅时间约需50 min,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约为8 cm,开颅时间约25 min。无1例感染和死亡。结论比较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在开颅的创伤和时间方面,前者明显优于翼点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巨大型 翼点入路 外侧锁孔入路
下载PDF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鞍区颅咽管瘤(附17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斌 李冰 +1 位作者 孙梅 黄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直径2.5-4.8 cm的鞍上颅咽管瘤(囊变8例,伴有钙化2例,完全实性8例)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5例、次...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直径2.5-4.8 cm的鞍上颅咽管瘤(囊变8例,伴有钙化2例,完全实性8例)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5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9例视力改善。结论额外侧锁孔入路能提供足够的鞍上区手术空间,可充分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减少脑牵拉,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手术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鞍区 手术路径 外侧锁孔入路
下载PDF
经额外侧锁孔与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海 曾令勇 +5 位作者 徐剑峰 刘阳 江涌 钟婷婷 黎新慎 张波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比较额外侧锁孔开颅与翼点开颅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夹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变化,并对比以上两种AcoA开颅夹闭术后的神经损伤及恢复情况。方法按照标准纳入住院治疗的51例破裂AcoA(瘤体指向... 目的比较额外侧锁孔开颅与翼点开颅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夹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变化,并对比以上两种AcoA开颅夹闭术后的神经损伤及恢复情况。方法按照标准纳入住院治疗的51例破裂AcoA(瘤体指向均为下或前下),随机分为经翼点入路组24例(A组)和经额外侧锁孔入路组27例(B组),另有健康自愿者24例作对照组(C组)。3组分别于入组后14 d及1、3、6个月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定和血清S100B蛋白检测。结果A组和B组间入组后14 d及1、3、6个月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组和B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A组、B组和C组在入组后14 d及1、3、6个月MMSE评分的变化趋势,B组相对于A组能够更早接近C组的正常水平。各个观测时间点上3组患者血清S100B测值结果显示:在14 d和1个月时,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S100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个月时,A组与C组比较S100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比较,S100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时,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S100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4个时间点S100B值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AcoA患者相比健康人,发病后存在明显的脑神经损伤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脑神经损伤在发病后逐渐趋于正常水平,但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存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相比经翼点入路夹闭AcoA,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速度较快。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美观、便捷经济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翼点入路手术夹闭AcoA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外侧锁孔入路 翼点入路 认知功能障碍 脑神经损伤
下载PDF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雨春 崔红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8期2033-2038,共6页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鞍区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手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肿瘤全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前26例视力衰退,术后24例视力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1... 目的分析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鞍区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手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肿瘤全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前26例视力衰退,术后24例视力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1例轻微加重。7例出现多尿症状,2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4例出现皮下积液,所有症状经治疗或自行好转,随访无复发和死亡。结论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利于鞍区结构的充分显露,肿瘤切除效果好,且切口小,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鞍区 颅内肿瘤 外侧锁孔入路 脑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学友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3期3211-32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鞍区颅咽管瘤患者34例,行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肿瘤全部切除患者30例,次全切除患者4例。术后11例患者...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鞍区颅咽管瘤患者34例,行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肿瘤全部切除患者30例,次全切除患者4例。术后11例患者产生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症状,予以药物治疗后均得到好转。结论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鞍区 外侧锁孔入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额鼻锁孔入路的设计与临床实践
20
作者 张小鹏 公方和 +1 位作者 杨帅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361-364,共4页
目的设计适用于颅底鞍上中线区域、突入第三脑室前部甚至达室间孔以上水平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3例实体颅骨解剖测量明确额鼻缝宽度、两侧眶上切迹间距离、额鼻缝中点至两侧眶上切迹连线中点的距离。MRI测量额窦底部水平线与额窦底部... 目的设计适用于颅底鞍上中线区域、突入第三脑室前部甚至达室间孔以上水平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3例实体颅骨解剖测量明确额鼻缝宽度、两侧眶上切迹间距离、额鼻缝中点至两侧眶上切迹连线中点的距离。MRI测量额窦底部水平线与额窦底部至室间孔连线的夹角,同时测量额窦底部至室间孔距离。3例第三脑室前部肿瘤切除临床验证该入路可行性。结果 (1)额鼻部骨性结构测量:额鼻缝平均宽度2.8 cm,两侧眶上切迹平均间距5.2 cm,额鼻缝中点至两侧眶上切迹连线中点平均距离1.4 cm。(2)MRI显示额窦底部水平线与额窦底部至室间孔连线夹角平均24°,深度平均距离6.5 cm。(3)手术设计为"U"形切口,经该入路锁孔显微手术可全切肿瘤。结论额鼻锁孔手术入路以额鼻缝为骨性标志点,相关局部解剖满足锁孔手术的骨窗要求,经该入路利用自然间隙可直达第三脑室与室间孔区域,实现以最小损伤取得最大疗效的手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入路 颅底肿瘤 第三脑室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