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颞叶癫痫大鼠行为、电图发作和核磁共振研究——海马-内嗅皮质颞叶新皮质通路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先荣 韩丹 +2 位作者 唐岳枫 刘买利 王晓云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和方法 :强直电刺激 (6 0Hz ,0 .4~ 0 .6mA ,2s)左、右侧背侧海马或中部颞叶新皮质制作慢性大鼠癫痫模型 ,观察大鼠行为、EEG、深部电图以及各脑区T2 (质子横向驰豫时间 )加权核磁共振成象 (T2 MRl)结构改变 ,研究海马 内嗅皮质 ... 目的和方法 :强直电刺激 (6 0Hz ,0 .4~ 0 .6mA ,2s)左、右侧背侧海马或中部颞叶新皮质制作慢性大鼠癫痫模型 ,观察大鼠行为、EEG、深部电图以及各脑区T2 (质子横向驰豫时间 )加权核磁共振成象 (T2 MRl)结构改变 ,研究海马 内嗅皮质 颞叶新皮质 大脑皮层神经通路在诱发颞叶癫痫中的可能作用。结果 :右侧海马刺激组的原发性、继发性湿狗样抖动及癫痫“点燃”效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海马和左、右颞叶新皮质实验组 (P <0 .0 5 ,P <0 .0 0 1 ) ,部分脑区有不同程度T2 信号增强 ;少数颞叶新皮质刺激大鼠出现脑区T2 信号强度明显增强现象 ;各组脑区T2 MRI信号强度增强与行为发作和癫痫点燃效应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海马是颞叶癫痫发生和扩布的“发源地” ;而EC可能具有“门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内嗅皮质 颞叶新皮质 癫痫 T2-MRI
下载PDF
强直电刺激大鼠海马、中部颞叶新皮质诱发癫癎模型中电振荡与癫癎发生的关系研究(英文) 被引量:8
2
作者 韩丹 张先荣 +3 位作者 唐岳枫 刘买利 刘维泽 杨芳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在急性、慢性在体大鼠及离体脑片癫疒间 模型上观察 EEG、深部电图、神经元网络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 ,研究中枢同步化电振荡行为在癫疒间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离体脑片 ( n=40 )上强直电刺激海马 Schaeffer侧枝 ,32 .5% CA... 在急性、慢性在体大鼠及离体脑片癫疒间 模型上观察 EEG、深部电图、神经元网络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 ,研究中枢同步化电振荡行为在癫疒间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离体脑片 ( n=40 )上强直电刺激海马 Schaeffer侧枝 ,32 .5% CA1神经元全细胞记录呈现 3~ 1 0 0 Hz膜电位振荡 ,这种电振荡能促进细胞外场电位癫疒间 活动形式的转化。急性癫疒间 模型上 ( n=1 0 ,in vivo) ,反复强直电刺激海马或中部颞叶新皮质可诱发海马区 4~ 7Hz和中部颞叶新皮质 2 0 Hz( n=1 1 )深部电图电振荡。慢性强直电刺激大鼠背侧海马 ( n=1 2 )或中部颞叶新皮质 ( n=1 1 ) ,7~ 8d后出现这些脑区和 EEG电振荡活动的频率及幅度的增加。巨大 EEG节律性电振荡活动成为电图和癫疒间 行为性发作的先兆。说明过度激活海马 -内嗅皮质 -颞叶新皮质产生的同步化电振荡可能是颞叶癫疒间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振荡 海马 中部颞叶新皮质 大鼠 癫痫
下载PDF
强直电刺激右侧尾壳核对大鼠海马、中部颞叶新皮质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韩丹 范伟 +2 位作者 张先荣 邹祖玉 曾俊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 :探讨尾壳核 (caudate putamen ,CPu) 海马 (hippocampus,HPC) 中部颞叶新皮质 (Medialtemporallobeneocortex ,MTNC)通路在癫痫相关性病理神经网络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4 5只SD大鼠。用不锈钢双极同芯电极记录右侧HPC、右侧MTN... 目的 :探讨尾壳核 (caudate putamen ,CPu) 海马 (hippocampus,HPC) 中部颞叶新皮质 (Medialtemporallobeneocortex ,MTNC)通路在癫痫相关性病理神经网络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4 5只SD大鼠。用不锈钢双极同芯电极记录右侧HPC、右侧MTNC、左、右侧HPC、右侧HPC和右侧MTNC深部电图 ,重复强直电刺激 (6 0Hz ,2s,0 .4~0 .6mA)大鼠右侧CPu 10次 ,每次刺激间隔时间约 10min ,观察上述脑区深部电图的改变。结果 :强直电刺激右侧CPu可以诱发植入电极同侧或双侧HPC出现原发性后放和继发性电图癫痫样点燃效应 ,也可以表现为HPC深部电图脑电波出现压抑 反弹 癫痫样点燃发作 ;诱发同侧HPC与MTNC出现部分同步性阵发癫痫样电活动 ;腹腔注射东莨菪碱 (0 .0 5mg/kg)后 ,重复上述电刺激右侧CPu实验 ,可以诱发双侧HPC电图出现 3Hz慢波电振荡长时程增强现象 ,也可以诱发同侧HPC与MTNC出现完全同步的阵发性癫痫样电活动。结论 :过度激活CPu功能可以促进CPu HPC MTNC通路癫痫相关性病理生理性神经网络重新的建立 ,该效应累及对侧大脑半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电刺激 右侧尾壳核 大鼠 海马 中部颞叶新皮质 电图 癫痫
下载PDF
颞叶新皮质癫痫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灵团 李国成 农大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颞叶新皮质癫痫患者临床特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颞叶新皮质癫痫行神经电生理、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定位,术中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描记,联合采用不同术式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 目的分析总结颞叶新皮质癫痫患者临床特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颞叶新皮质癫痫行神经电生理、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定位,术中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描记,联合采用不同术式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的疗效观察。结果疗效按谭启富的标准分类:Ⅰ级12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5例,Ⅴ级0例。病理报告:胶质增生23例;微小血管畸形5例;灰质异位1例,无异常发现7例。无手术致残和死亡。结论联合采取不同术式,如:行海马及杏仁核部分切除,对颞叶新皮质癫痫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新皮质癫痫 外科治疗 病灶切除术
下载PDF
慢性电刺激诱发大鼠癫痫模型中核磁共振检测信号异常的非对称性与特征性行为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韩丹 张先荣 +2 位作者 唐岳枫 刘买利 尹世金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4-230,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内嗅皮质(EC)-海马环路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慢性强直电刺激大鼠右背海马(DH-PC)或右中部颞叶新皮质(MTNC),每日一次(60Hz,2s,0.4~0.6mA),连续7~10d。刺激DHPC(57... 本文旨在探讨内嗅皮质(EC)-海马环路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慢性强直电刺激大鼠右背海马(DH-PC)或右中部颞叶新皮质(MTNC),每日一次(60Hz,2s,0.4~0.6mA),连续7~10d。刺激DHPC(57.4%,8/14只)或MTNC(7.42%,10/14只)均能引起电极对侧出现非对称性脑区核磁共振(T2-WI)信号增强。组织学切片证实与扩大的侧脑室吻合,可能涉及脑实质结构的损伤。DHPC刺激组大鼠对侧脑损伤伴有高频原发性湿狗样抖(WEDS);MTNC刺激组大鼠对侧脑损伤伴有低频原发性WEDS。后者在第2个刺激日开始出现,持续到第10天以后。所有假电极组无脑区T2-WI信号和行为改变。我们推测,刺激HPC或MTNC所致癫痫性早期脑损伤具有同一种机制,涉及EC-HPC环路。刺激MTNC时,可能由于EC潜在的门控作用,削弱了进出EC-HPC环路通往新皮质的信息流,致使脑损伤明显时行为发作频度低。另外,非对称性脑损伤提示了颞叶癫痫的致痫灶的对侧易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 T2加权核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湿狗样抖 海马 中部颞叶新皮质 大鼠 电刺激 癫痫模型
下载PDF
经颞下梭状回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
6
作者 杨朋范 魏梁锋 +4 位作者 赵琳 梅珍 林巧 王守森 王如密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11年第B09期274-276,共3页
手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传统的前颞叶切除术疗效确切,但在切除局限于内侧颞叶的致痫灶的同时,过度去除了外侧颞叶新皮质,增加了失语、视野缺损和记忆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的发生几率。因此,Wieser和Yasargil等于1980年代创用了经外侧... 手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传统的前颞叶切除术疗效确切,但在切除局限于内侧颞叶的致痫灶的同时,过度去除了外侧颞叶新皮质,增加了失语、视野缺损和记忆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的发生几率。因此,Wieser和Yasargil等于1980年代创用了经外侧裂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控制癫痫疗效满意,同时完整保留了颞叶新皮质,但手术必须在解剖外侧裂后于大脑中动脉分支间的狭小空间内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癫痫 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 手术治疗 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 梭状回 YASARGIL 颞叶新皮质 入路
原文传递
突触的差异
7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5期24-24,共1页
科学家长久以来在寻找人类大脑的解剖学差异,以解释男性和女性的认知差异,特别在控制空间感觉和语言的皮质区域。此前的研究已揭示两性之间神经元密度和神经细胞其他小特征的差异,但是这些性别差异都和行为或功能没有联系。2008年9月... 科学家长久以来在寻找人类大脑的解剖学差异,以解释男性和女性的认知差异,特别在控制空间感觉和语言的皮质区域。此前的研究已揭示两性之间神经元密度和神经细胞其他小特征的差异,但是这些性别差异都和行为或功能没有联系。2008年9月8日出版的PNAS上刊载了一份新的报告,Nanclares等利用癫痫患者脑手术切除的新鲜大脑组织,解释了男性和女性神经回路的差异。他们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这些组织后发现,在涉及社会、情绪过程和其他技能的颞叶新皮质中,女性的突触密度比男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 神经元密度 人类大脑 大脑组织 电子显微镜 颞叶新皮质 神经细胞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