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3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与颞肌贴覆治疗缺血性烟雾病术后颞肌血运及并发症的比较
1
作者 韩莹 吴磊 +7 位作者 陈兴河 冯三平 王永恒 韩志光 赵锦程 李起超 赵建华 冯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589-594,共6页
目的 比较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与颞肌贴覆术对成年缺血性烟雾病(MMD)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的改善作用,以及对颞肌血运、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20-09—2022-12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9例MM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实施... 目的 比较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与颞肌贴覆术对成年缺血性烟雾病(MMD)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的改善作用,以及对颞肌血运、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20-09—2022-12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9例MM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实施颞肌贴覆术20例为对照组,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9例为研究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的平均流速(Vm)和脉动指数(PI),CT影像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颞肌厚度,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m R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3个时间点的m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P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3个时间点的P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Vm均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3个时间点的Vm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颞肌萎缩及咀嚼无力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30.0%比5.3%,45.0%比15.8%),颞肌厚度明显小于研究组(4.16±0.14比5.04±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烟雾病相比颞肌贴覆术,能够有效促进脑血流的恢复,改善缺血性烟雾病的脑血流状况,缓解缺血症状。而颞肌贴覆术,由于没有影响颞浅动脉对于颞肌的血运,因此术后出现颞肌萎缩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减低,临床上需要重视开颅过程中对颞浅动脉的保护,必要时予以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动脉 萎缩 浅动脉吻合 翼点入路
下载PDF
肌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封闭治疗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郑显杰 郭丽娟 杨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观察封闭治疗对不同部位、不同亚类肌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肌痛型TMD患者53例,给予利多卡因、维生素B12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肌肉封闭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第1... 目的:观察封闭治疗对不同部位、不同亚类肌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肌痛型TMD患者53例,给予利多卡因、维生素B12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肌肉封闭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第1、3个月的临床疗效评价,最大开口度,下颌运动距离,肌肉压痛指数(palpation index,P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最大开口度、下颌运动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1),PI及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临床疗效较好。结论:对于不同部位、不同亚类的肌痛型TMD,封闭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减轻功能障碍程度,该诊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病 痛型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 筋膜痛 封闭治疗
下载PDF
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期面部肌张力障碍临床研究
3
作者 黎思娴 王圆庆 +3 位作者 姚晨 张敏华 张蔓 蔡晓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0-585,共6页
目的研究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期面部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进行癫痫术前评估证实起源于单侧颞叶结构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 目的研究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期面部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进行癫痫术前评估证实起源于单侧颞叶结构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1年且无发作,分析每例患者发作期的临床症状,筛选出发作期有面部肌张力障碍成分的患者并总结该症状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结果47例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中有19例在发作期出现面部肌张力障碍,其中11例脑电图为右侧起始,8例为左侧起始;15例在发作期前1/3时段出现面部肌张力障碍;15例为双侧面部肌肉对称性收缩;13例伴随负性表情,5例为中性表情,1例在不同次发作中可表现为负性或正性表情;19例患者均无口角下拉成分。19例患者中5例行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其中3例为双侧植入,2例为单侧植入,监测结果显示颞叶内侧结构、岛叶及眶部均参与发作期面部肌张力障碍。结论颞叶内侧型癫痫多在发作期前1/3时段出现面部肌张力障碍,多表现为双侧面部肌肉对称性收缩,定侧价值有限,多伴随负性表情,无口角下拉成分,该症状涉及较广泛的脑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发作期面部张力障碍 定侧价值 面部表情 立体定向脑电图 叶内侧型癫痫
下载PDF
A型肉毒素治疗肌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奕帆 汤良晨 +3 位作者 陈敏儿 张萧 唐贶昀 李志勇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6期470-477,共8页
肌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yogenous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M⁃TMD)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主要亚型之一,肌痛为最典型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是... 肌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yogenous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M⁃TMD)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主要亚型之一,肌痛为最典型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是一种由肉毒杆菌产生的强效神经毒素,可抑制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从而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导,使得注射区肌肉麻痹,BTX⁃A在口腔颌面部非美容性的应用是未来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聚焦于BTX⁃A用于M⁃TMD的治疗,文献回顾结果显示,在疼痛部位单次注射适宜剂量(单侧10~50 U)的BTX⁃A可在3~6个月内持续改善肌痛症状,必要时需重复注射。注射后常见不良反应如咀嚼无力、面瘫等均为暂时性,并可通过规范操作规避其发生,但目前临床仍缺少标准化的注射技术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素 源性下颌关节病 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 乙酰胆碱 副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脑-硬膜-动脉-颞肌血管融通术治疗前循环急性脑缺血效果观察
5
作者 吴卫江 徐杰 +7 位作者 马思原 房文峰 支宏 王泳 朴炫羽 赵卫祥 戈纯 黄丽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4-8,共5页
目的 对现有颅内外血管间接吻合术进行改进,与传统方法比较其疗效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8例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将... 目的 对现有颅内外血管间接吻合术进行改进,与传统方法比较其疗效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8例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将充分剥离外膜后的颞浅动脉顶支游离端植入分离后的侧裂岛环沟上沟,将颞筋膜分离后的颞肌植入岛环沟下沟,颞筋膜贴敷于剥离蛛网膜后的脑表面,对照组为单纯颞肌贴敷。随访比较两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面积及CT脑灌注成像(CTP)数据。结果 观察组NHISS评分、梗死面积和CT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进后血管融通术式有利于颅内外侧支吻合的建立,扩大了供受体接触面积,提升缺血脑组织血流储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旁路术 脑缺血 间接吻合术 贴敷
下载PDF
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构筑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静 张跃蓉 +1 位作者 张永 李名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查明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构筑特征 ,分析两肌各部的生物力学属性 ,探讨其生理功能。方法 :对人10侧咬肌和颞肌的构筑指数作测算和量化分析。结果 :咬肌和颞肌均属多羽肌范畴 ,尤其是咬肌浅部内存在有多层腱板 ,肌纤维以浅─深两面附... 目的 :查明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构筑特征 ,分析两肌各部的生物力学属性 ,探讨其生理功能。方法 :对人10侧咬肌和颞肌的构筑指数作测算和量化分析。结果 :咬肌和颞肌均属多羽肌范畴 ,尤其是咬肌浅部内存在有多层腱板 ,肌纤维以浅─深两面附着于腱板上。对咬肌浅、深两部 ,颞肌前、后两部的肌构筑指数分别作两两比较 ,其构筑指数在各部间均有明显不同。其中 ,颞肌后部肌质量值最大 ,咬肌浅部次之 ,咬肌深部最轻。而生理横切面积则是咬肌浅部最大 ,依次为颞肌后部、颞肌前部、咬肌深部。值得注意的是 ,以上各部肌的生理横切面积 /肌质量比率的排序为 :咬肌深部比值最高 ,咬肌浅部和颞肌前部相近 ,最低者为颞肌后部。颞肌后部肌纤维最长 ,咬肌深部肌纤维最短。以上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咬肌深部属力量型肌 ,咬肌浅部和颞肌前部兼备力量和速度 ,而颞肌后部相对倾向于速度型肌。咬肌深部和颞肌前部在维持下颌位置和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咬 构筑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无牙颌位嚼肌及颞肌的肌电图峰值电压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洪臣 周继林 +2 位作者 刘宁 苏凤霞 沈定国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作者通过对12例无牙颌患者分别进行戴总义齿保持在正中位紧咬与不戴总义齿保持在无牙颌位紧咬以及戴与不戴总义齿嚼肌与颞肌的肌电图测定,发现嚼肌及颞肌在两位紧咬时峰值电压均值间无统计学差异,息止颌位时戴与不戴总义齿肌电活动... 作者通过对12例无牙颌患者分别进行戴总义齿保持在正中位紧咬与不戴总义齿保持在无牙颌位紧咬以及戴与不戴总义齿嚼肌与颞肌的肌电图测定,发现嚼肌及颞肌在两位紧咬时峰值电压均值间无统计学差异,息止颌位时戴与不戴总义齿肌电活动测定结果均值间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在失去全部牙齿后,肌肉的进一步收缩活动是导致无牙颌位这一病理性颌位的动力,认为提颌肌群进一步收缩的能力既有利于咀嚼功能的发挥,又可成为TMJDS的因素,由于提颌肌群功能的发挥,并不依赖于牙齿的有无,在总义齿修复时不能仅仅依赖最大肌力及力确定垂直距离与最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 牙槽 义齿学 无牙颌 电图
下载PDF
颞肌下和颞肌外两种颅骨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辉 刘万荣 +4 位作者 魏忠 方有利 郭中国 焦健 彭燕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颞肌下与颞肌外两种钛网修补术式行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共30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颞肌外修补组15例和颞肌下修补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颞肌外修补组... 目的探讨采用颞肌下与颞肌外两种钛网修补术式行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共30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颞肌外修补组15例和颞肌下修补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颞肌外修补组手术时间(1.5±0.5)h,术中出血量(80.3±30.4)mL及脑膜破损率13.3%均较颞肌下修补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肌下修补组并发症、外观满意度、2周后局部疼痛及嘴嚼受限情况均较颞肌外修补组增多,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颅骨缺损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其效果明显优于颞肌下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 钛网
下载PDF
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中颞肌重建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唐雄伟 吴军 +1 位作者 贾孝军 龙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3609-3611,共3页
目的探讨颞肌重建在颅骨缺颅骨损修补术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颅骨缺损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术式组71例,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15~67岁;颞肌重建组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13~68岁,修补时间... 目的探讨颞肌重建在颅骨缺颅骨损修补术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颅骨缺损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术式组71例,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15~67岁;颞肌重建组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13~68岁,修补时间为颅骨缺损后2个月至10年。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咀嚼、疼痛、颞部肌肉萎缩、局部皮肤凹陷进行比较,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1个月至3年,颞肌重建组患者在咀嚼无力、疼痛、颞部肌肉萎缩、外观皮肤凹陷方面的恢复明显好于普通术式组,在术后并发症钛网松动、癫痫的发生率也较普通术式组少。结论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中,颞肌的重建尤为重要,可使患者咀嚼无力、颞肌萎缩、局部疼痛、局部皮肤凹陷等症状得到良好的恢复,可减少患者术后钛网松动、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重建
下载PDF
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学雷 彭田红 +4 位作者 刘晓军 李严斌 石小田 王兴海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测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方法:9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8侧,在腮腺内解剖出面神经主干,追踪解剖颞支从腮腺至进入眼轮匝肌处。分别测量进入眼轮匝肌的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点到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 目的:观测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方法:9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8侧,在腮腺内解剖出面神经主干,追踪解剖颞支从腮腺至进入眼轮匝肌处。分别测量进入眼轮匝肌的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点到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坐标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结果:颞支的分支在进入眼轮匝肌外缘(以外眦为坐标点)的最上分支为(+2.58±0.32cm,+2.89±0.32cm),最下分支为(0 cm,+2.81±0.32 cm)。Y轴上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距X轴的距离分别为在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坐标点的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距X轴的距离分别为(3.53±0.39)cm和(1.14±0.15)cm,(3.87±0.38)cm和(1.26±0.10)cm,(3.22±0.39)cm和(1.02±0.14)cm。面神经颞支的分支沿眼轮匝肌纤维水平向内走行并相互分支吻合。在Y LC轴、Y MP轴、Y MC轴上分别距X轴(1.14±0.15)cm、(1.26±0.10)cm、(1.02±0.14)cm三点弧形连线以下的区域,无面神经分支分布。结论:在无面神经分布的区域,切开眼轮匝肌纤维不会损伤面神经;在眼轮匝肌深面的筋膜脂肪层进行分离可以避免面神经分支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眼轮匝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术抢救急性大块型脑梗塞3例报告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平 吴庆沿 于尚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54-355,共2页
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术抢救急性大块型脑梗塞3例报告李平,吴庆沿,于尚进急性大块型脑梗塞造成颅内压上升而发生脑疝,内科治疗难以奏效,果断地开颅减压,往往是抢救生命的唯一手段.我们自1992年7月以来,以此法成功抢救3例... 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术抢救急性大块型脑梗塞3例报告李平,吴庆沿,于尚进急性大块型脑梗塞造成颅内压上升而发生脑疝,内科治疗难以奏效,果断地开颅减压,往往是抢救生命的唯一手段.我们自1992年7月以来,以此法成功抢救3例此类病人,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急救 减压术 贴附术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冯怡墨 石滴坚 +3 位作者 程泽沛 孙晓川 张晓冬 夏海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873-2874,2878,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组(B组)。跟踪随访两...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组(B组)。跟踪随访两组患者死亡数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以及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中线回复、病死率、痊愈率3个方面,B组优于A组。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 切除术 大面积脑梗死
下载PDF
人颞肌和咬肌肌梭分布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跃蓉 刘静 黄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研究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梭形态和分布特征,探讨其在咀嚼活动和下颌位置的维持和调节中所起的神经生物学作用。方法对5具尸体的双侧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梭作形态学观察,再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肌梭的长度和直径,并计算肌梭数、肌梭密度和梭内... 目的研究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梭形态和分布特征,探讨其在咀嚼活动和下颌位置的维持和调节中所起的神经生物学作用。方法对5具尸体的双侧人咬肌和颞肌的肌梭作形态学观察,再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肌梭的长度和直径,并计算肌梭数、肌梭密度和梭内肌纤维数。结果咬肌和颞肌肌梭分布呈不均质性,多成簇分布于特定的区域,且形态多样,以单个体和联合体形式存在。咬肌肌梭大多位于深层,而浅层仅在靠近肌腹中央附近发现有较少量的肌梭;颞肌肌梭密集分布于前份纤维靠近喙突处,而在颞肌的后缘以及远端缺乏肌梭的分布。对咬肌浅、深两层和颞肌前、后两部的肌梭密度进行比较,显示咬肌深层肌梭密度最高,颞肌前部次之,颞肌后部肌梭密度最低。结论咬肌和颞肌的肌梭分布呈不均质性,咬肌深层和颞肌前部肌梭密度高。咬肌深层和颞肌前部在下颌位置的维持和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下载PDF
颞肌解剖及翼点手术入路中的保护措施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军 孙基栋 +2 位作者 曲元明 王克强 徐广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2,177,共4页
目的:研究颞肌的解剖特点,为翼点入路中颞肌的保护提供方法。方法暴露颞肌的肌纤维和血管、神经,观察和测量颞肌的肌纤维和血管、神经的解剖数据。结果:颞肌起自颞窝,向下逐渐集中,在颧弓深面移行为强大的肌腱,止于喙突的内侧面、尖部... 目的:研究颞肌的解剖特点,为翼点入路中颞肌的保护提供方法。方法暴露颞肌的肌纤维和血管、神经,观察和测量颞肌的肌纤维和血管、神经的解剖数据。结果:颞肌起自颞窝,向下逐渐集中,在颧弓深面移行为强大的肌腱,止于喙突的内侧面、尖部、前后缘和下颌支的前缘,颞肌长(10.5±1.6)cm,宽(8.4±1.5)cm,前下区最厚可达9.3mm,后区最薄只有2.2mm。营养颞肌的动脉是颞深前、后动脉和颞中动脉。颞肌的神经有来自下颌神经的颞深前神经、颞深后神经和颞中神经。结论:在翼点入路中,保护颞肌的措施:①保护颞浅动脉;②筋膜下解剖,保护面神经;③暴露中颅底时断开颧弓可减少颞肌的牵拉;④在骨膜下逆行解剖颞肌,可保护颞肌深部的神经和血管;⑤在上颞线剥离颞肌,术末把颞肌直接固定于颅骨上,保持适当的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翼点入路
下载PDF
不同类型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婷 廖天安 +1 位作者 詹若军 吴丽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研究松弛型咬合板和稳定型咬合板对急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患者颞肌前束(TA)、咬肌(MM)肌电的影响。方法:68例TMD疼痛患者分为急慢性2组,比较分析戴咬合板前和戴咬合板1个月后双侧TA和MM肌电电位。结果:戴板后静息状态下... 目的:研究松弛型咬合板和稳定型咬合板对急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患者颞肌前束(TA)、咬肌(MM)肌电的影响。方法:68例TMD疼痛患者分为急慢性2组,比较分析戴咬合板前和戴咬合板1个月后双侧TA和MM肌电电位。结果:戴板后静息状态下急慢性组患者双侧TA及MM肌电电位均较戴板前明显下降(P<0.05);紧咬状态下急性组戴松弛型咬合板患者双侧TA、MM肌电电位较戴板前明显上升,戴稳定型咬合板患者仅MM肌电电位较戴板前明显上升;慢性组戴松弛型和稳定型咬合板患者MM肌电电位均较戴板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松弛型和稳定型咬合板均对咀嚼肌有松弛作用,松弛型咬合板更能明显缓解TMD急性患者肌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下载PDF
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养群 李森恺 +4 位作者 杨明勇 黄渭清 翟弘峰 霍然 李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讨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鼻部及下睑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4年~ 1999年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 ,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 ,皮瓣最大范围 3cm× 5 cm。皮瓣带蒂岛状移位至颜面部创面 ,共... 目的 探讨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鼻部及下睑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4年~ 1999年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 ,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 ,皮瓣最大范围 3cm× 5 cm。皮瓣带蒂岛状移位至颜面部创面 ,共修复下睑外翻、鼻部、面部瘢痕及色素痣切除后的组织缺损 12例。结果 术后 12例皮瓣完全成活 ,随访 2年 ,疗效良好。皮瓣宽在 3cm以下时供区均可直接缝合 ,术后较少遗留瘢痕及继发畸形。结论 眼轮匝肌是一个多元血管供血的肌肉 ,以其眶部肌肉为蒂的同侧颞部无毛区岛状小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个可行方法。但颜面部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时 ,供区缝合困难 ,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手术方法 眼轮匝部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带蒂颞深筋膜肌瓣修补前颅窝底缺损的应用解剖及临床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贵孝 彭玉平 +2 位作者 原林 钟世镇 任文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为前颅窝底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膜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颞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前颅窝底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 目的:为前颅窝底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膜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颞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前颅窝底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的要点。结论:这种新型的筋膜肌瓣血供好、操作易、抗感染力强、防脑脊液漏性能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颅底缺损 颅脑损伤 解剖学
下载PDF
早期颞肌下带颞肌皮瓣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希汉 黄陈铭 +3 位作者 肖连福 李文生 黄瑞宏 陈昌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566-56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颞肌下带颞肌皮瓣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到2017年9月进行颅骨成形术治疗的92例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在60d内进行颅骨成形术(早期组),46例在90~180d进行颅骨成形术(晚期组)。结果与晚...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颞肌下带颞肌皮瓣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到2017年9月进行颅骨成形术治疗的92例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在60d内进行颅骨成形术(早期组),46例在90~180d进行颅骨成形术(晚期组)。结果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分离皮肌瓣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74%)明显少于晚期组(45.65%;P<0.05)。早期组术前恢复良率(58.70%)与晚期组(45.65%)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80.43%)明显高于晚期组(60.87%;P<0.05)。结论早期颞肌下带颞肌皮瓣钛网颅骨成形术,操作相对简单,耗时短,并发症少,而且脑神经功能得到尽快恢复,远期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早期 皮瓣
下载PDF
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治疗眶颧骨折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雅楠 黄艳丽 +4 位作者 迪力努尔.迪力夏提 刘伟龙 李蕙 王怡 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治疗眶颧骨折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方法对206例眶颧骨折病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6例患者的骨折断端均复位... 目的分析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治疗眶颧骨折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方法对206例眶颧骨折病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6例患者的骨折断端均复位良好,面形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发生面神经损伤;1例发生颞区凹陷;11例术后切口区域疼痛或感觉异常,随时间推移逐渐恢复正常;1例术后发生感染,1例发生皮下血肿,经治疗后痊愈;5例切口瘢痕较宽,3例切口附近区域内出现少量脱发,但均未影响面容。结论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可有效避免损伤面神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颧骨折 头皮冠状切口 上入路 面神经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开颅手术后颞肌萎缩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乐剑 莫万彬 杜贻庆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5-134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后颞肌萎缩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对65例经翼点入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保护颞深动脉及面神经颞支、骨膜下逆行分离颞肌、保持颞肌适当张力等方法保护颞肌。结果患者无颞肌萎缩、颞前区瘪陷症状,双侧颞肌颞肌对称,...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后颞肌萎缩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对65例经翼点入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保护颞深动脉及面神经颞支、骨膜下逆行分离颞肌、保持颞肌适当张力等方法保护颞肌。结果患者无颞肌萎缩、颞前区瘪陷症状,双侧颞肌颞肌对称,咬合功能正常。结论颞肌萎缩原因与颞肌肌纤维损伤、颞肌血供障碍、支配颞肌运动的神经损伤以及颞肌复位时没有维持适度的肌张力有关,针对以上原因在术中进行适当操作,可完全避免术后颞肌萎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萎缩 翼点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