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定义角度纤维追踪技术重建人脑颞顶枕区短纤维束连接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玉鹏 王义宝 王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05-609,共5页
目的观察人脑颞顶枕区短纤维束连接的空间走行、皮质连接及三维空间关系。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扫描。下载90名健康志愿者的弥散谱成像(DSI)综合数据模板(NTU-90)。应用高定义角度纤维束追踪技术(HDFT)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人脑颞顶枕... 目的观察人脑颞顶枕区短纤维束连接的空间走行、皮质连接及三维空间关系。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扫描。下载90名健康志愿者的弥散谱成像(DSI)综合数据模板(NTU-90)。应用高定义角度纤维束追踪技术(HDFT)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人脑颞顶枕区3条短纤维束连接[上纵束的垂直部(SLF-V)、枕纵束(VOF)和颞顶束(TP)]重建,并分析其纤维走行、皮质连接、空间三维关系及左右侧别差异。结果 3条纤维束在10名志愿者和NTU-90中均重建成功。SLF-V纤维束起源于颞中回和颞下回后部,终止于角回和缘上回;VOF纤维束起源于下枕叶和梭状回,少量纤维来源于颞下回的后部和枕极前部,终止点位于角回和上枕叶外侧部;TP纤维束主要起源于颞中回、颞下回、梭状回和下颞-下枕结合部,连接于顶上小叶;左右侧SLF-V、VOF和TP的纤维束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HDFT纤维束成像技术成功重建了SLF-V、VOF和TP,可为脑功能研究和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定义角度纤维追踪 颞顶枕区 短纤维束连接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颞顶枕区的纤维连接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焦鹏飞 张新定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8期3577-3582,共6页
颞顶枕区的白质纤维解剖结构复杂,可分为长纤维束和短纤维束,长纤维束一般涉及多个脑叶,且穿行路径较长,如上纵束、下纵束、中纵束、额枕下束。短纤维束穿行路径相对较短,也是长纤维束的组成部分。短纤维束有枕纵束、上纵束垂直部、颞... 颞顶枕区的白质纤维解剖结构复杂,可分为长纤维束和短纤维束,长纤维束一般涉及多个脑叶,且穿行路径较长,如上纵束、下纵束、中纵束、额枕下束。短纤维束穿行路径相对较短,也是长纤维束的组成部分。短纤维束有枕纵束、上纵束垂直部、颞顶束等。各神经纤维束的走行不同,颞顶枕区复杂的结构决定了白质纤维功能的复杂性。这些纤维不仅负责各脑叶或脑区信息的介导,还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近年来,随着神经检测手段的提高,临床上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显示神经纤维的起止与走行,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对疑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顶枕区 神经纤维束 长纤维束 短纤维束 脑功能
下载PDF
头皮颞顶枕区外伤性巨大蔓状血管瘤一例
3
作者 张继庆 钟念新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4-154,共1页
病例女,55岁。于7岁时不慎仰面摔倒枕部着地,局部肿痛消退后即遗留一“蚕豆大小”的包块,无不适。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呈多个结节状,触之有搏动,并自感枕部有吹风样声响。在当地医院曾局部注射硬化剂(5%鱼肝油酸钠,剂量不详)无效。尔后... 病例女,55岁。于7岁时不慎仰面摔倒枕部着地,局部肿痛消退后即遗留一“蚕豆大小”的包块,无不适。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呈多个结节状,触之有搏动,并自感枕部有吹风样声响。在当地医院曾局部注射硬化剂(5%鱼肝油酸钠,剂量不详)无效。尔后间有局部肿痛及血性渗出,入院前3个月增大较为显著以致不能仰卧。查体:颞顶枕区不规则半球状肿物,稍偏右侧,瘤体大小为25cm×12cm×7cm,局部头皮为暗紫红色,无扩张纡曲的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状血管瘤 外伤性 头皮颞顶枕区 血管瘤
原文传递
颞-顶-枕结合区癫痫的临床特征和致痫灶定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彦明 沈云娟 +10 位作者 史哲 兰正波 刘亚丽 何文斌 王小强 杨文桢 史雪峰 杨宝慧 王天成 门晓旭 张新定 《癫痫杂志》 2020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颞-顶-枕结合区(Tempor-parietal-occipital junction,TPOJ)癫痫的临床电生理、发作症状学、多模态影像特征和致痫灶定位。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8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例经分析已被证实为TPOJ癫痫患者的发作症状... 目的初步探讨颞-顶-枕结合区(Tempor-parietal-occipital junction,TPOJ)癫痫的临床电生理、发作症状学、多模态影像特征和致痫灶定位。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8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6例经分析已被证实为TPOJ癫痫患者的发作症状学、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两者融合的表现、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果,分析其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并探讨基于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多模态评估在定位致痫灶中的作用。结果发作首发症状:6例患者中2例为复杂视幻觉先兆症;3例为头眼偏转(2例为致痫灶对侧,1例为同侧);1例为过度运动。头皮EEG示:间歇期癫痫样放电位均为多脑区性,但能定侧;发作期脑电4例为弥漫性放电,无侧向性,2例能定侧(1例为一侧半球起始,1例为一侧后头部起始)。影像学表现:2例MRI为阴性,2例外伤后软化灶,2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MRI和PET-CT融合后均能发现包括TPOJ的较大范围低代谢区。6例患者均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植入后脑电监测均能明确致痫灶。结论对于TPOJ区癫痫,发作起始期先兆、多模态影像表现可为定位致痫灶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头皮EEG和除先兆外的首发症状仅能提供参考线索;基于SEEG的多模态评估能精准定位发作起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痫灶 立体定向脑电图 --结合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伴有双眼同向凝视麻痹患者定位诊断的临床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凌云 石军锋 王小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双眼同向水平凝视麻痹在急性脑梗死中定位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7年6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伴有凝视障碍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而将多个脑叶梗死的大面积梗死排除在收集的病例中。结果:21例患者... 目的:探讨双眼同向水平凝视麻痹在急性脑梗死中定位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7年6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伴有凝视障碍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而将多个脑叶梗死的大面积梗死排除在收集的病例中。结果:21例患者中,引起侧凝视的梗死病灶在脑干区10例,额叶8例,颞顶枕交界区3例。结论:本文发现除了经典的侧视中枢桥脑、额中回后部外,颞顶枕交界区病变出现侧凝视的病例也不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麻痹 交界 侧视中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