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骨鼓部发育不良所致外耳道畸形的CT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中林 王振常 +6 位作者 于文玲 戴海江 郑雅丽 燕飞 杨本涛 陶建华 王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分析 84耳外耳道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探讨颞骨鼓部发育畸形与外耳道畸形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 84耳外、中耳畸形患者均行HRCT检查 ,重点观察骨性外耳道鼓部发育的形态。结果 鼓部完全未发育、骨性外耳道未形成 ... 目的 分析 84耳外耳道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探讨颞骨鼓部发育畸形与外耳道畸形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 84耳外、中耳畸形患者均行HRCT检查 ,重点观察骨性外耳道鼓部发育的形态。结果 鼓部完全未发育、骨性外耳道未形成 4 3耳 (4 3/ 84 ) ;鼓部重度发育不良、鼓部为不规则形态、未形成骨性外耳道 2 7耳(2 7/ 84 ) ;鼓部中度发育不良、鼓部形成不典型的“U”结构、外耳道形态不良 14耳 (14 / 8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鼓部发育不良 外耳道畸形 CT 高分辨率CT 诊断
下载PDF
沿颞骨鼓骨面进路显露面神经主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刚 冯靓婧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研究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显露面神经主干这一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我们在2011-05-2017-05期间,共收治了41例单侧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均采用顺行面神经解剖方法行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其中25例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的方法... 目的:研究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显露面神经主干这一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我们在2011-05-2017-05期间,共收治了41例单侧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均采用顺行面神经解剖方法行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其中25例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的方法显露面神经主干(颞骨鼓部组),16例利用二腹肌后腹标志显露面神经主干(二腹肌后腹组)。比较2组显露面神经主干的成功率和所用的时间、术后面瘫的发生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的所有病例均顺利显露面神经主干。在显露面神经主干所需时间方面,颞骨鼓部组的平均时间是(16.05±3.28)min,二腹肌后腹组的平均时间是(19.81±3.72)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在术后面瘫的发生率上,颞骨鼓部组25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面瘫(36.0%),二腹肌后腹组16例中有7例发生面瘫(43.8%),两组患者均为暂时性面瘫,且面瘫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20)。结论:利用颞骨鼓部骨面引导显露面神经主干,是一种安全、可靠和快捷的临床解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鼓部 面神经主干 二腹肌后腹
下载PDF
左侧颞下窝软骨肉瘤1例
3
作者 陈锴 王红玉 +1 位作者 熊文激 曹殿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6期1026-1027,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4岁。因左耳听力下降6年余,流水半个月而于2010年5月16日入院。该患缘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听力下降,未予任何诊治。4年前发现左外耳道口狭窄,有芝麻大小肿物就诊于当地医院并行手术治疗,术后一个月外耳道再...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4岁。因左耳听力下降6年余,流水半个月而于2010年5月16日入院。该患缘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听力下降,未予任何诊治。4年前发现左外耳道口狭窄,有芝麻大小肿物就诊于当地医院并行手术治疗,术后一个月外耳道再次狭窄,但未给予继续治疗。近半个月左耳流血性稀薄液体,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改善,但为求进一步治疗而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口 下窝 肉瘤 乳突腔 临床资料 侧乳突 颞骨鼓部 听小 长管状
下载PDF
茎突体层摄影32例临床应用体会
4
作者 慕朝清 刘松彬 +1 位作者 马艳芬 王铁 《黑龙江医药》 CAS 1992年第9期43-44,共2页
茎突起自颞骨鼓部下面,乳突根部的内侧面偏前,外耳道内下约1.0cm处。向前下内方突出,与冠状面的角度约11—25度。长度个体差异较大,最短0.2cm,最长者5.2cm,一般正常为2.5—3.0cm。茎突过长症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常表现空咽时堵塞感,细棒... 茎突起自颞骨鼓部下面,乳突根部的内侧面偏前,外耳道内下约1.0cm处。向前下内方突出,与冠状面的角度约11—25度。长度个体差异较大,最短0.2cm,最长者5.2cm,一般正常为2.5—3.0cm。茎突过长症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常表现空咽时堵塞感,细棒棍滞留感,甚至有固定位置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过长 异物感 颞骨鼓部 堵塞感 疼痛感 临床应用体会 体层摄影 个体差异 临床触诊 外耳孔
下载PDF
茎突体层的研究
5
作者 于凤珍 于红 韩广秀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0年第1期18-,79,共2页
茎突位于颞骨鼓部的后下部,走行方向为向前、内、下延伸,其茎突长轴与头颅冠状面约成10°—15°,与头颅矢状面约成15°~20°角,茎突的长轴距人体正中矢状面约成4~6cm,呈细长形锥状突起,平均长度约2.6cm,宽度为0.2~0.... 茎突位于颞骨鼓部的后下部,走行方向为向前、内、下延伸,其茎突长轴与头颅冠状面约成10°—15°,与头颅矢状面约成15°~20°角,茎突的长轴距人体正中矢状面约成4~6cm,呈细长形锥状突起,平均长度约2.6cm,宽度为0.2~0.4cm。茎突的前外侧壁与髁状突头的内侧壁相邻,后内侧为紧邻颈静脉孔的前外侧壁、侧面观:茎突的根部与外耳孔中点约在一水平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过长 颞骨鼓部 颈静脉孔 外侧壁 正中矢状面 髁状突 外耳孔 内侧壁 走行方向 后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