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颠覆和消解:大众文化中的审丑愉悦
1
作者 刘芬 《神州》 2014年第12期42-42,44,共2页
当代大众在娱乐时对传统审美观念进行反叛,打破了几千年来欣赏美表现美的心理定式,出现了强烈的审丑倾向。为何大众容易“审美疲劳”,而不容易“审丑疲劳”?笔者认为,消费社会下,艺术家、媒介和受众出现了异化现象。只有针对不同主体采... 当代大众在娱乐时对传统审美观念进行反叛,打破了几千年来欣赏美表现美的心理定式,出现了强烈的审丑倾向。为何大众容易“审美疲劳”,而不容易“审丑疲劳”?笔者认为,消费社会下,艺术家、媒介和受众出现了异化现象。只有针对不同主体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使现代性语境下审美理想建构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消解:大众文化中的审丑愉悦
下载PDF
虚妄:我们生存的深度真实——《在细雨中呼喊》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玉宝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5-39,共5页
余华的小说是一个意义缺席的世界,余华无意通过自己的小说建构一个意义的世界,恰恰相反,余华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虚妄的世界,正是这种虚妄,揭示了我们生存的深度真实性。《在细雨中呼喊》就是一个典型的颠覆和消解意义的文本。余华... 余华的小说是一个意义缺席的世界,余华无意通过自己的小说建构一个意义的世界,恰恰相反,余华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虚妄的世界,正是这种虚妄,揭示了我们生存的深度真实性。《在细雨中呼喊》就是一个典型的颠覆和消解意义的文本。余华在一个意义缺席的话语资源中,不可能找到并赋予这种本能生存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颠覆消解 本能生存 深度真实 意义缺席
下载PDF
经典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命运——“恶搞”版《西游记》之我见 被引量:4
3
作者 竺洪波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5期14-17,共4页
当下流行之各种“恶搞”版《西游记》是大众传媒时代的产物,其对经典的消解和颠覆作用只发生在大众消费的娱乐性层面上,从本质上并未涉及到作品文化蕴涵和艺术精神的硬核,但我们对于古代经典在当代的现状和命运这一宏大主题也应予重视... 当下流行之各种“恶搞”版《西游记》是大众传媒时代的产物,其对经典的消解和颠覆作用只发生在大众消费的娱乐性层面上,从本质上并未涉及到作品文化蕴涵和艺术精神的硬核,但我们对于古代经典在当代的现状和命运这一宏大主题也应予重视并作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版《西游记》 大众传媒时代 消解颠覆 命运
下载PDF
二十年代革命文学中的“戏仿”现象
4
作者 王烨 《长江学术》 2007年第1期78-84,共7页
20年代末革命文学走向繁荣。随之而来的是,对革命文学的“戏仿”成了一种潮流,“戏仿”推动了革命文学走向繁荣,也给革命文学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关键词 革命文学 戏仿 消解颠覆
下载PDF
电影《嘻游记》的后现代解读
5
作者 马军权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8期113-114,共2页
在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后现代主义电影是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与消费社会的商品化逻辑、高度发达的科技以及媒介紧密联系在一起。后现代文化的平面化、无深度感、商品化和复制化的特点在后现代电影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后现代主义电影是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与消费社会的商品化逻辑、高度发达的科技以及媒介紧密联系在一起。后现代文化的平面化、无深度感、商品化和复制化的特点在后现代电影中得到充分的展示。钟少雄导演的《嘻游记》是后现代电影的又一力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后现代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嘻游记》 后现代 拼贴 消解颠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