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许氏位片中髁突位置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峰 谷志远 +1 位作者 张雄 陈建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许氏位片来分析患者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选取76例TMD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0例,女性46例,年龄为17~53岁。采用Cohlmia法对76例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TMJ)的牙尖交错位标准许氏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许氏位片来分析患者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选取76例TMD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0例,女性46例,年龄为17~53岁。采用Cohlmia法对76例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TMJ)的牙尖交错位标准许氏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76例TMD患者左侧颞下颌关节的PO1(反映髁突矢状向位置)平均值为1.220±0.422,PO2(反映髁突垂直向位置)平均值为0.386±0.085,右侧颞下颌关节的PO1平均值为1.119±0.386,PO2平均值为0.397±0.098,左、右侧髁突位置及关节窝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许氏位片中,髁突位置变化不明显,诊断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位片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 髁突位置
下载PDF
下颌骨折后不同手术固定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余立江 张茹慧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研究下颌骨折后不同手术固定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建立下颌角、下颌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3种单一线形骨折体外模型,用MNS104型钛小夹板及M2B单皮质螺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对固定后的下颌骨骨折模型进行体外模... 目的:研究下颌骨折后不同手术固定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建立下颌角、下颌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3种单一线形骨折体外模型,用MNS104型钛小夹板及M2B单皮质螺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对固定后的下颌骨骨折模型进行体外模拟功能负载。测定下颌功能活动时骨折侧髁状突的前后及左右的水平位移。用Origin6. 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处理。结果:单一钛小夹板沿中线固定下颌角区,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骨折侧髁状突均产生较大的向后的水平位移。应用单夹板外斜线固定下颌角骨折和双钛夹板固定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骨折,可明显降低骨折侧髁状突的向后水平位移。结论:任何骨折固定法必须有效对抗髁状突非生理性的位移,杜绝颞下颌关节微小创伤来源,降低病人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折 下颌关节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TMD调治疗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侯潇 宣静 +2 位作者 黄艺 曹伟芬 张志荣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475-476,共2页
目的:观察调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TMD患者,在T-scanⅡ咬合力计的指导下进行调,根据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及面部疼痛指数(VAS值)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调治疗后,10例TMD患者的临床... 目的:观察调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TMD患者,在T-scanⅡ咬合力计的指导下进行调,根据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及面部疼痛指数(VAS值)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调治疗后,10例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颌面部疼痛指数(VAS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scanⅡ咬合力计指导下的调治疗可以实现精准调,是治疗TM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牙合]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