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颤笔、臂病与回腕高悬——何绍基书写状态考论
1
作者 林春衍 《大学书法》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何绍基的书法有多种极富个性的形式,与之相对,他亦有多处不同寻常的书写习惯。“回腕高悬”的执笔法、颤抖的用笔以及晚年的臂病,都参与造就了何氏的独特书风,考察以上三者的关系,是何绍基个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何绍基 颤笔 执笔法 书写状态
下载PDF
何绍基书法颤笔考 被引量:2
2
作者 钱松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5期166-170,共5页
颤笔本非碑派书法所独有,且先于碑法书法而存在,这本属书法史之常识,然而对于身处碑学大潮且为其中巨擘的何绍基颤笔书法,后人的认识却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何氏书迹的研究指出,颤笔现象并非何氏晚年碑派书法所特有,其早年帖学实践已开... 颤笔本非碑派书法所独有,且先于碑法书法而存在,这本属书法史之常识,然而对于身处碑学大潮且为其中巨擘的何绍基颤笔书法,后人的认识却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何氏书迹的研究指出,颤笔现象并非何氏晚年碑派书法所特有,其早年帖学实践已开这样的先河。何绍基的颤笔,滥觞并固化于帖学书风期,至碑派书风期而臻其极,后人忽略了何氏颤笔这种先帖后碑、由渐入顿之势,把他的颤笔与其碑派书法划等号,是对何氏颤笔发展历程的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绍基 颤笔 溯源
原文传递
何绍基书法“颤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再新 王希俊 向彬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6X期103-106,共4页
"颤笔"是何绍基在其书法中运用较多的笔法之一,是何绍基在碑学书风大背景下,对于线质审美的主动追求。为了表达"生拙""迟涩"的"金石味",何绍基选择通过"颤笔"来表现,以不同于其他碑... "颤笔"是何绍基在其书法中运用较多的笔法之一,是何绍基在碑学书风大背景下,对于线质审美的主动追求。为了表达"生拙""迟涩"的"金石味",何绍基选择通过"颤笔"来表现,以不同于其他碑派书家,体现其"不俗"的艺术追求。何绍基的"颤笔"笔法对于今人的书法创作有重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绍基 颤笔 笔法
原文传递
颤笔写做万点梅——山水画家丁士青晚年开拓的新创作路径
4
作者 刘筱 《艺术品》 2017年第2期34-41,共8页
丁士青(1900—1976),名竹如,别名老渔,别号焦石山农、蜀江渔父、蜀江老渔等,人称丁七(排行第七),江苏镇江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新金陵画派”九老之一。早年自学中国画,擅山水、指画,也善画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镇江市国画室... 丁士青(1900—1976),名竹如,别名老渔,别号焦石山农、蜀江渔父、蜀江老渔等,人称丁七(排行第七),江苏镇江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新金陵画派”九老之一。早年自学中国画,擅山水、指画,也善画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镇江市国画室主任、镇江市政协委员,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红岩》《东山新绿》《蜀江图》《巫峡高秋》等。作品《东山新绿》《蜀江图》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镇江谏壁闸》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文革”期间他退休回镇江,仍勤奋创作,但因患手颤,常画墨梅、白梅、红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江 颤笔 江苏省国画院 金陵画派 中国美术家协会 谏壁闸 绘画语言 创作年代 竹如 《红岩》
原文传递
清代海派书家装饰化书法研究
5
作者 赵凝 代晴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当汉字视觉传播功能占据上风时,大众对汉字文本的表意性就会自动进行弱化,使得汉字的装饰性特征得到更多关注。以清代海派书家的书迹作品为重点考察对象,通过对一些史料及书法图像的分析与判断,以清代海派书家装饰化书法为切入点,发现... 当汉字视觉传播功能占据上风时,大众对汉字文本的表意性就会自动进行弱化,使得汉字的装饰性特征得到更多关注。以清代海派书家的书迹作品为重点考察对象,通过对一些史料及书法图像的分析与判断,以清代海派书家装饰化书法为切入点,发现民众对海派书迹作品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形"的把控和对"规范美"的追求上,由此间接对书家流入市场的作品划定了门槛限制,从而说明在碑学视域下民众审美观念对书法风格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书家 装饰化 颤笔 字体设计 金石气
下载PDF
罗继祖漫谈书法
6
作者 罗继祖 《中国书画》 2005年第4期188-189,共2页
谈起书法,我是半外行,不过从事年久,也多少有些见解,提出来和大家商讨。一、应先楷后草。时下风气偏重草书,大概因为草书可以无拘束地随意挥洒,有人甚至说这样才能突出个性,不受古人束缚。其实这是一种谬论。要知道,草书自有草书的规范... 谈起书法,我是半外行,不过从事年久,也多少有些见解,提出来和大家商讨。一、应先楷后草。时下风气偏重草书,大概因为草书可以无拘束地随意挥洒,有人甚至说这样才能突出个性,不受古人束缚。其实这是一种谬论。要知道,草书自有草书的规范,怎能乱来?楷书没写好就写草书,如同小孩子还不会走就先学跑,这是不对的。我想,如果王羲之今天还在世,他对先写草书的办法也会否定。二、师笔不师刀。前人对学帖或学碑有过争论,甚至完全否定学帖(详见包世臣《艺舟双楫》和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舟双楫 罗继祖 二王 北碑 沈尹默 书学 书道 颤笔 临写 庙堂碑
下载PDF
传承东洲书法意在创新--解读孙国农其人、其书法
7
作者 骆建宏 《黄河之声》 2016年第12期128-128,共1页
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犹如座座高山,在翰墨缤纷的传统文化中成就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他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含辛茹苦的奋斗精神鼓舞着后学不断心追手摹... 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犹如座座高山,在翰墨缤纷的传统文化中成就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他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含辛茹苦的奋斗精神鼓舞着后学不断心追手摹,顶礼膜拜。被誉为清代书法第一的何子贞就是一位以其独特风格标榜时代的大书法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艺术 开宗立派 何子贞 中国传统文化 手摹 结体 艺术语言 东洲 艺术形式 颤笔
下载PDF
华世奎与近代京津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8
作者 王建涛 《艺术品》 2015年第5期42-47,共6页
华世奎(1864—1941)是近代天津著名的书法大家,与吴昌硕早年同拜在杨香吟门下,所以有"南吴北华"之称。其书法源自庭训,真、草、隶、篆诸体,无一不精,尤善楷书。他初学颜真卿,取法篆隶和颜真卿的厚重、钱南园的骨架和力感,后... 华世奎(1864—1941)是近代天津著名的书法大家,与吴昌硕早年同拜在杨香吟门下,所以有"南吴北华"之称。其书法源自庭训,真、草、隶、篆诸体,无一不精,尤善楷书。他初学颜真卿,取法篆隶和颜真卿的厚重、钱南园的骨架和力感,后从苏东坡的结构和草书中的颤笔汲取营养,最终创造出一种结体扁方、中宫收紧、用笔内敛、深遒而富有内涵的"华体"风格。华世奎的大字气魄雄浑,骨力开张,结构凝重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世奎 书法大家 钱南园 吴昌硕 结体 南开学校 篆隶 颤笔 南开中学 力感
原文传递
怎样学草书(三)
9
作者 李守信 《金秋》 2013年第22期33-34,共2页
草书技法简介草书并不是草草而为,任笔为体。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草书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其它书体的完整而严格的技法体系。我们以今草为例,将其笔法、结字、章法简介如下。草书用笔要求简洁流利,畅达和谐,通篇完整,无一败笔。其起笔是顺... 草书技法简介草书并不是草草而为,任笔为体。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草书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其它书体的完整而严格的技法体系。我们以今草为例,将其笔法、结字、章法简介如下。草书用笔要求简洁流利,畅达和谐,通篇完整,无一败笔。其起笔是顺势而起,收笔则顺势而收,转折婉转而过,皆不作逆锋起笔、回锋收笔、折锋顿笔的动作。草书起笔的形态有方、有圆、有尖、有藏、有露,用笔皆顺势而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锋 结字 任笔 孙过庭 提按 书法作品 入藏 笔断意连 颤笔 妍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