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栖寡毛类的研究 Ⅳ.仙女虫科和颤蚓科的新记录和稀有种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彦龄 王洪铸 谢志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61,共8页
本文共记载仙女虫科和颤蚓科的9个种,其中6个种是国内新记录,即森珀头鳃虫(Branchiodrilussemperi)、三齿尾盘虫(Derotrifida)、平叉吻盲虫(Pristinasynclites)、坦氏泥蚓(Ilyodrilustempletoni)、美洲管水蚓(Aulodrilusamer... 本文共记载仙女虫科和颤蚓科的9个种,其中6个种是国内新记录,即森珀头鳃虫(Branchiodrilussemperi)、三齿尾盘虫(Derotrifida)、平叉吻盲虫(Pristinasynclites)、坦氏泥蚓(Ilyodrilustempletoni)、美洲管水蚓(Aulodrilusamericanus)、维氏沼丝蚓(Telmetodrilusvejdovskyi);同时将一亚种[昌都两栖吻盲虫(Pristinaamphibiorticachangtuensis)]提升为种[昌都小吻盲虫(Pristinellachangtuenssisstat.etcomb.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栖寡毛类 仙女虫 颤蚓科 新记录 环节动物门
下载PDF
水蚯蚓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肯牧 《湖南农业》 2014年第1期33-33,共1页
水蚯蚓又名水蚤、正颤蚓,俗称红虫。与蚯蚓同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颤蚓科,有28属70余种。
关键词 水蚯 环节动物门 颤蚓科 寡毛纲 红虫 俗称
下载PDF
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旭 朱琳 +5 位作者 王启山 杨瑶 赵巍 何文杰 韩宏大 张旭东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0,共3页
在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的水源地以及给水厂蓄水池中,甚至在用户端的水龙头中都曾经发现红虫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饮用水的水质。在天津市市区收集到3处用户水龙头放出的红虫,经鉴定为颤蚓科的淡水单孔蚓。初步研究了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红虫在... 在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的水源地以及给水厂蓄水池中,甚至在用户端的水龙头中都曾经发现红虫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饮用水的水质。在天津市市区收集到3处用户水龙头放出的红虫,经鉴定为颤蚓科的淡水单孔蚓。初步研究了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红虫在20±1℃和27±1℃水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并研究了红虫卵在蚓茧内的详细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红虫从其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孵出生长到产卵在水温20±1℃时需要73-98d,在水温27±1℃时需要51-7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生物学研究 红虫 饲养条件 繁殖过程 发育过程 水龙头 蓄水池 给水厂 水源地 用户端 饮用水 天津市 颤蚓科 实验室 水温 受精卵 虫卵 产卵
下载PDF
水丝蚓 被引量:8
4
作者 韩志泉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2-13,33,共3页
水丝蚓韩志泉(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1分类地位与常见种类水丝蚓是淡水中最常见的底栖动物,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Tubi.ficidae)、水丝蚓属(Limnodrilus)。本属虫体长... 水丝蚓韩志泉(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1分类地位与常见种类水丝蚓是淡水中最常见的底栖动物,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Tubi.ficidae)、水丝蚓属(Limnodrilus)。本属虫体长35~65mm,体色红褐,成熟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丝 寡毛纲 颤蚓科 分类学 生态学
下载PDF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100
5
作者 蔡永久 龚志军 秦伯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揭示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太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为期两周年的季度调查。30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7纲19科40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较大,平均密度高值... 为揭示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太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为期两周年的季度调查。30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7纲19科40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较大,平均密度高值出现在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主要为寡毛纲颤蚓类;平均生物量高值出现在贡湖湾、西湖区、东太湖和东部湖湾,主要为软体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河蚓(Rhyacodrilus si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是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将30个采样点分成3组,相似性分析检验表明各聚类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太湖和东部湖湾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优势种为腹足纲螺类;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多样性最低、密度最高,霍甫水丝蚓和中华河蚓在该区占据绝对优势;贡湖湾、湖心和西湖区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其优势种为河蚬。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底质类型以及水生植被的分布是决定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蚓科 软体动物 功能摄食类群 空间分布格局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