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密他乡的“石头记”:《译者的风月宝鉴——曹雪芹之“梦”与霍克思之“石”》述评
1
作者 季淑凤 《外国语言文学》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0引言近年来,《红楼梦》翻译手稿研究逐渐引发学者的关注。基于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对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手稿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囿于资料等方面的限制,翻译手稿研究还未能与其他相关的原始资料充分结合,在研究视角... 0引言近年来,《红楼梦》翻译手稿研究逐渐引发学者的关注。基于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对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手稿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囿于资料等方面的限制,翻译手稿研究还未能与其他相关的原始资料充分结合,在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 霍克思 宝鉴 《红楼梦》翻译 翻译手稿 石头记 手稿研究 曹雪芹
下载PDF
从紫砂艺术作品《临江》中捕捉中国文化的无边风月
2
作者 滕月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6期183-183,共1页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临江壶》,能够看到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在其中,也会从心中油然地生起许多的情愫,正如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总是能够感受到作者有着许多的思想情感寄托其中,也让更多的紫砂爱好者们欣赏到一件...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临江壶》,能够看到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在其中,也会从心中油然地生起许多的情愫,正如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总是能够感受到作者有着许多的思想情感寄托其中,也让更多的紫砂爱好者们欣赏到一件有内涵、有温度、有人文气息的作品是如何深深地打动我们的,这才是紫砂艺术的真谛之所在,也是紫砂技艺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艺术 临江 中国文化 无边风
下载PDF
俞蛟《潮嘉风月》六篷船空间叙事研究
3
作者 余慕原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6,108,共8页
作为潮州嘉应地区水域繁盛一时的记忆,载妓六篷船存在于清代乾隆朝到光绪朝间,前后约一百五十年,如今已不复可见。清代俞蛟的文言小说《潮嘉风月》记录潮州嘉应地区韩江、梅江水域的风物特色,描绘六篷船上诸妓与士子商贾间的各类轶事,... 作为潮州嘉应地区水域繁盛一时的记忆,载妓六篷船存在于清代乾隆朝到光绪朝间,前后约一百五十年,如今已不复可见。清代俞蛟的文言小说《潮嘉风月》记录潮州嘉应地区韩江、梅江水域的风物特色,描绘六篷船上诸妓与士子商贾间的各类轶事,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俞蛟笔下的载妓六篷船,既是叙事过程中的空间元素,在承载潮州工夫茶等民俗文化、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塑造群体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叙事空间整体,本身又被赋予了多层次的象征意味,在折射清中期士人心态的同时,也反映了岭南疍民群体悲欢离合的人生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嘉风 韩江 六篷船 空间叙事学 “花娘花艇” 疍民
下载PDF
《风月锦囊》刊印考 被引量:5
4
作者 黄仕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7-119,共3页
《风月锦囊》刊印考黄仕忠《风月锦囊》是一部戏曲和散曲选集,国内向无传本,今仅存于西班牙爱斯高亚圣劳伦佐(ReadBibliotecadeSanLorenzodelEscorial)图书馆。本世纪20年代,戴望舒旅... 《风月锦囊》刊印考黄仕忠《风月锦囊》是一部戏曲和散曲选集,国内向无传本,今仅存于西班牙爱斯高亚圣劳伦佐(ReadBibliotecadeSanLorenzodelEscorial)图书馆。本世纪20年代,戴望舒旅欧时曾见,并作《西班牙爱斯高里亚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锦囊》 戏曲 散曲 考辩 版式 编刻 著录 初刻
下载PDF
《风月梦》与青楼小说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1-85,共5页
 青楼小说《风月梦》,堪称中国第一部城市小说。它植根于特定地域,以描写城市生活为内容,通过人物的活动和视角,展现了扬州的城市风貌,对之后的《海上花列传》等小说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 《风梦》 青楼小说 中国 城市小说 扬州市 文本模式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城市品性与文化格调——论中国第一部城市小说《风月梦》 被引量:6
6
作者 葛永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0-34,共5页
尽管中国古代的城市文学一直未能摆脱乡村化的底色,延至晚清,还是在扬州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小说《风月梦》,它符合城市小说的三个基本特征:小说场景的城市性,故事人物的城市属性,而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当时的城市心态,表达出对城市生活... 尽管中国古代的城市文学一直未能摆脱乡村化的底色,延至晚清,还是在扬州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小说《风月梦》,它符合城市小说的三个基本特征:小说场景的城市性,故事人物的城市属性,而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当时的城市心态,表达出对城市生活的独特反思。本文从题材内容、叙述方式、文化格调三方面加以论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梦》 城市小说 文化格调
下载PDF
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论邵雍的“邵康节体”诗及其诗史地位 被引量:2
7
作者 阮堂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邵雍既是北宋理学先驱,也是一位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重要诗人。其"邵康节体"诗融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为一体,将道家超乎万物、委运任化的思想与儒家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深契于自然的审美意识... 邵雍既是北宋理学先驱,也是一位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重要诗人。其"邵康节体"诗融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为一体,将道家超乎万物、委运任化的思想与儒家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深契于自然的审美意识与诗意化的生活态度、作风,在主题取向上具有逍遥快乐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文人诗的旨趣。"邵康节体"诗虽为诗家别调,但并非与宋诗主流无涉,无论是"吟咏情性"的创作旨趣,还是日常化的题材取向,以及议论化、散文化、口语化的表现方式等,都与宋代主流诗风相应。一定意义上,"邵康节体"对于宋诗特质的形成有着先导意义,不仅在当时,更在以后都产生了积极甚至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邵康节体 理学趣味 情怀
下载PDF
镜子的隐喻——论“风月宝鉴”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归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8-61,共4页
《红楼梦》在成书过程中有一个书名叫《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是全书的一个大隐喻,书中通过各种与镜子有关的情节巧妙地暗示出“盛衰荣辱”的大主题。
关键词 '风宝鉴' 镜子 盛衰 隐喻 《红楼梦》
下载PDF
《风月锦囊》图题与戏曲出目的形成:意义与局限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浩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5期65-72,共8页
出目是中国古代戏曲剧本体制的重要形式特征。从与出目生成的关系来看,现存最早的戏曲选本《风月锦囊》的图题颇为学界重视,但无论是将其图题直接界定为出目,还是认为图题是后来出目之先导,都有可商榷和补充之处,图题之于出目的意义与... 出目是中国古代戏曲剧本体制的重要形式特征。从与出目生成的关系来看,现存最早的戏曲选本《风月锦囊》的图题颇为学界重视,但无论是将其图题直接界定为出目,还是认为图题是后来出目之先导,都有可商榷和补充之处,图题之于出目的意义与局限都未得到应有的认识。《风月锦囊》图题的最大意义,是将叙事性图题限定在以四字为主的体制中,从而为后来四字出目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形式来源。但图题因附属于插图而具有的天然局限,决定了它只能是出目从无到有的过渡,而不是完成。准确定位《风月锦囊》图题之于出目形成的意义与局限,既可深化我们对出目生成的动因、过程、机理以及早期出目语法特征等问题的研究,也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图题与出目在中国古代戏曲叙事世界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目 《风锦囊》 插图 图题
下载PDF
《红楼梦》前二十八回风月笔墨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平仁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一、前二十八回风月笔墨的删改 众所周知,《红楼梦》非一次成书,而是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果,有一个不断删改、润色的过程,并且最后也没有完全修订好。在这一增删过程中,由《风月宝鉴》到《红楼梦》无疑是成书过程中最重要的... 一、前二十八回风月笔墨的删改 众所周知,《红楼梦》非一次成书,而是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果,有一个不断删改、润色的过程,并且最后也没有完全修订好。在这一增删过程中,由《风月宝鉴》到《红楼梦》无疑是成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删改,把一部主旨为“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作品改写成了一部主旨为“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的艺术瑰宝。《红楼梦》到底从《风月宝鉴》承继了多少东西,或者更具体地说,《红楼梦》哪些部分较多地搬用了《风月宝鉴》的内容呢?种种证据表明,二十八回是《红楼梦》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秦可卿 贾宝玉 《风宝鉴》 笔墨 成书过程 “意淫” 曹雪芹 人物形象 情感意识
下载PDF
《扬州风月记》词语例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自胜 李建 《滁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5-16,共2页
办人、倒头、难为、难顽、撩、应派。
关键词 扬州方言 词汇 《扬州风记》 例句
下载PDF
日据末期《风月报》新旧文学论争述评——关于“台湾诗人七大毛病”的论战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4年第2期89-98,共10页
1941年前后台湾《风月报》上爆发的“台湾诗人七大毛病”的论争,是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的延续。“新文学”一方强调文学要有社会性、时代性以及表现真情实感,反对摹仿、做作;“旧文学”一方则更注重于艺术形式的完美和文学的消遣娱... 1941年前后台湾《风月报》上爆发的“台湾诗人七大毛病”的论争,是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的延续。“新文学”一方强调文学要有社会性、时代性以及表现真情实感,反对摹仿、做作;“旧文学”一方则更注重于艺术形式的完美和文学的消遣娱乐功能,反对承担社会使命。论争中鲁迅、胡适等的一再被提起以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文学理念的契合,再次证明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五四新文学的密切渊源关系。而旧文学历经20年仍未被新文学所打垮,原因之一在于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固守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报》 中国 台湾省 新文学运动 诗人 文艺思想 文学争论 日本 殖民统治时期
下载PDF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弃用手稿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桂新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2,共6页
鲁迅在写作《准风月谈·后记》过程中的两页弃稿,1970年代中期被学界"发现"后,先后被收入几种鲁迅佚文集及《集外集拾遗补编》注释本等,其被收入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态势非常明显。但其最终被《鲁迅全集》弃收,这一处... 鲁迅在写作《准风月谈·后记》过程中的两页弃稿,1970年代中期被学界"发现"后,先后被收入几种鲁迅佚文集及《集外集拾遗补编》注释本等,其被收入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态势非常明显。但其最终被《鲁迅全集》弃收,这一处理是否合理,需要重新考量。这两页弃稿兼具初稿、未完成稿、残稿、佚文和异文等多重属性,其文字内容理应被收入《鲁迅全集》第8卷即《集外集拾遗补编》,其图像文件则应被编入《鲁迅手稿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风谈·后记》 弃稿 残稿 异文 《鲁迅全集》
下载PDF
《风月梦》词语札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祖霞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8-81,共4页
结合其他文献材料,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来试着考释《风月梦》中出现的"放差"、"落交"、"捆"等十条俗语词,这些词语有的未经前人解释,有的前人解释但有不妥,考释这些词语将对有关作品的解... 结合其他文献材料,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来试着考释《风月梦》中出现的"放差"、"落交"、"捆"等十条俗语词,这些词语有的未经前人解释,有的前人解释但有不妥,考释这些词语将对有关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及辞书的修订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梦》 词语 考释
下载PDF
“风月宝鉴”探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艺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4,共7页
《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出现看似偶然,但却是应运而生,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时代思想的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我们无论是从纵向的角度进行历时性考察,还是从横向的角度进行共时性观照,都可以看出它是我国古代宝镜中的... 《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出现看似偶然,但却是应运而生,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时代思想的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我们无论是从纵向的角度进行历时性考察,还是从横向的角度进行共时性观照,都可以看出它是我国古代宝镜中的集大成者,是这一坐标体系中的最亮点。透过对"风月宝鉴"这冰山一角的参悟,我们了解到的决不仅仅是一个风月故事。难怪"风月宝鉴"会成为《红楼梦》一书的别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风宝鉴” 渊源
下载PDF
从电影《风月俏佳人》析英语禁忌语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白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7-58,共2页
禁忌语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电影作品中,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原声电影《风月俏佳人》为例,分析了英语禁忌语的种类及作用,并将一些典型的禁忌语翻译成中文,旨在帮助读者较好地理解英文电影作品。
关键词 电影《风俏佳人》 禁忌语 委婉语
下载PDF
从富贵长生到风月繁华:古代扬州小说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永海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1,共18页
扬州在古代小说描写中是一座声名显赫的城市,本文将那些以扬州为故事主要背景,描写扬州人事和特色风物的古代小说,称为"扬州小说"。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繁荣期,如果说前期的唐代以"富贵长生"为主题,那么后期的明清... 扬州在古代小说描写中是一座声名显赫的城市,本文将那些以扬州为故事主要背景,描写扬州人事和特色风物的古代小说,称为"扬州小说"。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繁荣期,如果说前期的唐代以"富贵长生"为主题,那么后期的明清时代则以"风月繁华"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扬州小说” “富贵长生” “风繁华” 主题思想 心理特征 景物描写 历史流变
下载PDF
《风月梦》:第一部城市狭邪小说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汇群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9-53,共5页
《风月梦》是第一部城市狭邪小说。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考察了它的内容和特点,即对扬州城市风貌的展现、三次画舫冶游的意义以及《风月梦》和当时狭邪笔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风梦》 城市 狭邪小说
下载PDF
略论《风月宝鉴》的旨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海宏 《凯里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自有它的寓意,从对《风月宝鉴》的释名中探求其深层意蕴。对《风月宝鉴》的释读,要从反面去看,它体现了作者的色空观,是对纯真爱情的歌颂,是作者对"真情"在现实社会中的悲惨遭遇的控诉。
关键词 《风宝鉴》 释名 旨义
下载PDF
“上海梦魇”的道德寓言与错位书写——对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的重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包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26-331,共6页
本文从叙事和接受的双重视角,重读张艺谋和陈凯歌在90年代的旧上海影像写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主要探析两部电影的"上海梦魇"形象建构和道德化寓言写作,考察这种刻板叙事如何与大众的平面寓言抗拒和文化怀旧潜... 本文从叙事和接受的双重视角,重读张艺谋和陈凯歌在90年代的旧上海影像写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主要探析两部电影的"上海梦魇"形象建构和道德化寓言写作,考察这种刻板叙事如何与大众的平面寓言抗拒和文化怀旧潜流发生错位,从而阻止文本的流畅接受。同时指出,两位导演在旧上海影像中对本质主义和激进主义姿态的继续实践及所接收的尴尬回应,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他们向文化保守主义的逐步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风 上海梦魇 道德寓言 错位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