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风韵译”与“硬译”之争
1
作者 陈洁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风韵译”和“硬译”这两种翻译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具代表性。二者的论争折射出郭沫若与鲁迅对五四新文学的不同理解。文章主要辨析郭沫若和鲁迅不同的翻译观,一直追溯到二人文学观的差异,对翻译的目的、作用、地位,翻译和创作的关... “风韵译”和“硬译”这两种翻译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具代表性。二者的论争折射出郭沫若与鲁迅对五四新文学的不同理解。文章主要辨析郭沫若和鲁迅不同的翻译观,一直追溯到二人文学观的差异,对翻译的目的、作用、地位,翻译和创作的关系,以及翻译对青年的影响等问题的不同观点。鲁迅对翻译的功能和作用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译 鲁迅 郭沫若
下载PDF
追其形 探其韵——丝弦五重奏《锦绣》音乐分析
2
作者 钱磊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锦绣》是作曲家苏潇于2020年创作的一部丝弦五重奏,作曲家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秉承胡登跳先生这一体裁的创作思维,融合了中国传统弹拨乐、弦乐与西方室内乐的创作手法,运用各个乐器的特色音响与音色,使音乐既突显出江南水乡的柔美之意... 《锦绣》是作曲家苏潇于2020年创作的一部丝弦五重奏,作曲家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秉承胡登跳先生这一体裁的创作思维,融合了中国传统弹拨乐、弦乐与西方室内乐的创作手法,运用各个乐器的特色音响与音色,使音乐既突显出江南水乡的柔美之意,又赋予了当下的时代气息。整部作品以江苏民歌《绣荷包》为素材,描绘出一幅锦绣江南、锦绣中华的美好画面。本文将对这部作品的作曲技术进行理论分析,追其形,探其韵,以期能描绘出作品中蕴含的江南风韵,探索出作曲家这一时期对当代民乐创作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 主题发展 江南风
下载PDF
论6—9世纪西域木雕晋唐风韵的形成
3
作者 木合牙提·加海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69-177,274,共10页
大约从6世纪开始,西域木雕逐渐从中西融合走向中国晋唐风格的本土化进程。以地方工艺生产力的发展、中西艺术的频繁交流,尤其是在晋唐王朝西域经营的促动下,华夏艺术的西向沉积为条件,这一趋势在7—8世纪变得逐渐明显。唐代风格的佛像... 大约从6世纪开始,西域木雕逐渐从中西融合走向中国晋唐风格的本土化进程。以地方工艺生产力的发展、中西艺术的频繁交流,尤其是在晋唐王朝西域经营的促动下,华夏艺术的西向沉积为条件,这一趋势在7—8世纪变得逐渐明显。唐代风格的佛像木雕在西域出现,在人物形象、雕塑风格和手法方面也步入与中原佛像木雕同步发展的道路;同时,受中原墓葬风气的浸染,几个重要的西域文化中心都出土了与中原风气有关但体现西域本土色彩的木雕明器,以此成为中国晋唐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木雕 晋唐风 成因 特征
下载PDF
白蕉绘画中“魏晋风韵”的思想研究
4
作者 李姝珮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清代至民国时期,中国书坛碑学强盛,但帖学逐渐式微。当时,书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画坛,在书画界出现了诸多既擅长书法又专攻绘画的艺术大家,以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赵之谦、齐白石等人为主要代表。在时风的冲击下,帖学的处境... 清代至民国时期,中国书坛碑学强盛,但帖学逐渐式微。当时,书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画坛,在书画界出现了诸多既擅长书法又专攻绘画的艺术大家,以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赵之谦、齐白石等人为主要代表。在时风的冲击下,帖学的处境十分窘迫。白蕉作为中国非常杰出的书画大师,在中国近现代的书画界中作出贡献,成为碑学独大的局面中逆袭发展的成功者。在书法上,他以“二王”的法帖为宗,继承了“二王”书法的法与韵,力纠碑学的丑拙弊病。同时,他又将书法中轻松潇洒的笔法运用在其绘画上,使得其笔下的兰花气质高雅,自然灵动,充满了脱俗不羁、文采风流、超逸潇洒的艺术品格。这些特点正如书法所表现出来的“魏晋风韵”,令人叹为观止,一笔一画,一气呵成。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白蕉的书格、画格与品性的关系以及其绘画中所体现出的潇洒与素雅、远韵与流香、意先与无法的艺术韵味,进而指出“魏晋风韵”在白蕉绘画中的具体体现,并以此来说明书画技法与精神上的互通互融如何影响到白蕉的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蕉 绘画 魏晋风 思想
下载PDF
春绘江水碧 书画藏风韵
5
作者 邓夏秋 张悦澄 李想 《书法教育》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唐诗画谱》中选入的是《江畔独步寻花》组诗的第六首,书法由俞士仁所写,画作由蔡元勋所绘。画面展现了江南春景的精妙细腻,构图讲究,从近至远层次分明。近景中,江畔柳树随风轻摆,水波粼粼,画面动静结合,呈现出一种动中有静的美感。远... 《唐诗画谱》中选入的是《江畔独步寻花》组诗的第六首,书法由俞士仁所写,画作由蔡元勋所绘。画面展现了江南春景的精妙细腻,构图讲究,从近至远层次分明。近景中,江畔柳树随风轻摆,水波粼粼,画面动静结合,呈现出一种动中有静的美感。远处,画家以淡墨勾勒远山,营造出空灵深远的背景,反衬出近景的丰富细节,增强了作品的深度感。今天,我们一起来给杜甫的两首诗《绝句》《江畔独步寻花》配上图画,感受诗、书、画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结合 深度感 近景 杜甫 空灵 动中有静
下载PDF
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熊辉 《郭沫若学刊》 2008年第1期58-62,共5页
郭沫若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对郭沫若的翻译尤其是其提倡的"风韵译"翻译思想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在梳理20世纪以来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郭沫若"风韵译"观念的真实内涵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翻译标准 翻译思想 翻译风格
下载PDF
翻译主体与新文学的身份想象——郭沫若的“风韵译”及其论争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22-28,共7页
"风韵译"是郭沫若在自己的诗歌翻译中创立的一种不同于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它并不尊重原文的权威,允许译者在翻译中根据自我表达的需要自由地增删剪裁,因而引起了许多的争论。这种翻译观念一方面是由郭沫若以自我表现为中... "风韵译"是郭沫若在自己的诗歌翻译中创立的一种不同于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它并不尊重原文的权威,允许译者在翻译中根据自我表达的需要自由地增删剪裁,因而引起了许多的争论。这种翻译观念一方面是由郭沫若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他对新文学的身份想象有关。而这种想象则显示了郭沫若不同于当时的文学研究会成员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新文学 身份
下载PDF
淮吴风韵:南通文化特色之二 被引量:5
8
作者 丰坤武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南通文化的生成发展,一方面得益于长江与黄海的涵养,另一方面得益于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哺育。前者赋予了南通文化鲜明的江海风情,后者则赋予了南通文化浓郁的淮吴风韵。文章分析了淮吴风韵特色在南通方言文化、民俗文化及民间艺术文... 南通文化的生成发展,一方面得益于长江与黄海的涵养,另一方面得益于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哺育。前者赋予了南通文化鲜明的江海风情,后者则赋予了南通文化浓郁的淮吴风韵。文章分析了淮吴风韵特色在南通方言文化、民俗文化及民间艺术文化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 文化 淮吴风
下载PDF
从两元对立角度看郭沫若的“风韵译”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梅 王庆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21-124,共4页
两元论是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用三组两元对立关系,即诗人与译者、语言与意义、翻译与创作,分析郭沫若的诗歌翻译思想"风韵译",探讨其深刻内涵,并借助《英诗译稿》中的译诗,看"风韵译"在翻译实践中注重原诗人与译者... 两元论是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用三组两元对立关系,即诗人与译者、语言与意义、翻译与创作,分析郭沫若的诗歌翻译思想"风韵译",探讨其深刻内涵,并借助《英诗译稿》中的译诗,看"风韵译"在翻译实践中注重原诗人与译者的统一、注重诗歌内在的语势神韵、注重翻译与创造并举等在诗歌翻译中所表现出来的整合艺术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元对立 《英诗译稿》
下载PDF
从郭沫若翻译《茵梦湖》看其“风韵译”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俊 《郭沫若学刊》 2014年第1期48-53,共6页
作为一名卓越的翻译理论家和践行者,郭沫若倡导的"风韵译"主张凸显原文的内在气韵,首次提出了翻译文本审美价值的追求。郭沫若在小说《茵梦湖》中将原作的诗歌和民谣同样以诗体形式翻译出来,生动地体现了其"风韵译"... 作为一名卓越的翻译理论家和践行者,郭沫若倡导的"风韵译"主张凸显原文的内在气韵,首次提出了翻译文本审美价值的追求。郭沫若在小说《茵梦湖》中将原作的诗歌和民谣同样以诗体形式翻译出来,生动地体现了其"风韵译"的理念;相比之下,德语专家杨丙辰的译本更注重翻译字面上的等值性,而在传达内在气韵和美学价值上却略逊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译诗 《茵梦湖》
下载PDF
在魏晋风韵里寻求自在人生——何勇书法艺术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彦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I0042-I0052,共11页
初春,微雨,苏茗茶行,我坐在古旧的木椅上一边喝茶,一边听何勇讲述他的学书历程。江南宜兴本身就是一个动人的背景,她养气、养性、养人、养文,浮生一闲,便是一乐。在这垦倾听,他从最初学书到获全国奖,从学书之技巧到学养再到性... 初春,微雨,苏茗茶行,我坐在古旧的木椅上一边喝茶,一边听何勇讲述他的学书历程。江南宜兴本身就是一个动人的背景,她养气、养性、养人、养文,浮生一闲,便是一乐。在这垦倾听,他从最初学书到获全国奖,从学书之技巧到学养再到性情,外表朴实敦厚的他却是一位内心世界丰富,艺术思维极其活跃的书法家,他的经历令我稍感触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何勇 解读 人生 自在 魏晋 内心世界
下载PDF
邯郸学步与赵国社会风韵考译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广 郭秀芬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4期24-26,32,共4页
邯邦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在这里流传若许多美丽的故事。尽管历史的云烟已经湮没了夏风商韵,人们再也看不到赵国的辉煌强盛,然而,邯郸的成语典故又往往能勾起人们的思古情怀,深厚而悠远。
关键词 邯郸 赵国 社会 成语典故
下载PDF
统一新罗时期汉诗的晚唐风韵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会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1-88,共8页
统一新罗前、中期留存的汉诗作品寥寥无几,直到统一新罗后期汉诗创作的主体——新罗宾贡诗人的汉诗才大量出现。在题材内容上,宾贡诗人的汉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晚唐诗人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儒释道化的感伤底蕴,这种感伤底蕴以壮志未... 统一新罗前、中期留存的汉诗作品寥寥无几,直到统一新罗后期汉诗创作的主体——新罗宾贡诗人的汉诗才大量出现。在题材内容上,宾贡诗人的汉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晚唐诗人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儒释道化的感伤底蕴,这种感伤底蕴以壮志未酬而忧郁难伸的儒家济世情怀为主要基调,又兼有离宦退隐而无奈伤感的释道情怀;在艺术风格技巧上,宾贡诗人的汉诗以淡雅明畅为主导,也不乏清健俊丽、雄劲壮阔之作,并且借鉴了晚唐主流诗派——温李诗派的对仗、声律及用典技巧,使其汉诗在平易通畅中见精工典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新罗时期 汉诗 宾贡诗人 晚唐风
下载PDF
孙犁小说“荷花淀风韵”的审美结构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志远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孙犁小说对文学审美结构各层面的矛盾,诸如语言—结构层的风云线和人情线(结构)、写实和写意(语言),艺术形象层的合情与合理,历史内容层的生活折光和诗意表现,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并注意各层面的相互联系,一以贯之地倾心于风俗人情、写意... 孙犁小说对文学审美结构各层面的矛盾,诸如语言—结构层的风云线和人情线(结构)、写实和写意(语言),艺术形象层的合情与合理,历史内容层的生活折光和诗意表现,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并注意各层面的相互联系,一以贯之地倾心于风俗人情、写意、合情和诗意表现等主观因素,在此基础上升华出深邃的哲学意味,实现了审美结构的整体优化。这便是孙犁荷花淀风韵的审美内涵。这种审美特征奠定了孙犁举足轻重的文学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荷花淀风 审美结构 荷花淀派 乡土文学
下载PDF
郭沫若的风韵译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丙华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7,共2页
在中国翻译界有着不同的翻译标准,近代以来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再到直译、意译标准,从钱钟书的神似说到傅雷的化境说等,人们对翻译标准有着不同的见解与看法。但是从近现代翻译标准的发展过程来看,郭沫若的翻译标准起着关键性... 在中国翻译界有着不同的翻译标准,近代以来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再到直译、意译标准,从钱钟书的神似说到傅雷的化境说等,人们对翻译标准有着不同的见解与看法。但是从近现代翻译标准的发展过程来看,郭沫若的翻译标准起着关键性的承传作用,并在中国的翻译理论上有着突破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义 郭沫若 翻译标准 近代以来 翻译理论 信达雅 化境说
下载PDF
“风韵译”再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慧 《郭沫若学刊》 2015年第4期45-50,共6页
"风韵译"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体系的建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突破了翻译的文本中心论,启示了"神化说"的翻译观,是郭沫若的美学思想在其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风韵译"从美学层面介入翻译,是传译... "风韵译"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体系的建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突破了翻译的文本中心论,启示了"神化说"的翻译观,是郭沫若的美学思想在其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风韵译"从美学层面介入翻译,是传译文学作品艺术性的有效方法。本文根据现象学美学的空白理论,探讨"风韵译"的运作机制,旨在领悟郭沫若的翻译艺术和他对翻译的真知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境 内涵 运作机制
下载PDF
从明清风韵的演绎到新中式家具风格的创建——"三有家具·明清风韵"品牌案例剖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亮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年第2期14-17,共4页
通过对"三有家具·明清风韵"的产品设计、品牌创建过程的分析,指出"明清风韵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现代演绎,是新中式家具的优秀代表之一,应为中国家具品牌建设带来启示作用。
关键词 三有家具 品牌 明清风 设计
下载PDF
清风荡漾——贾岛诗歌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喻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7-19,共3页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宋初有着广泛的影响,追风贾岛的诗人不仅人数众多,诗歌风格也一脉相承,其诗风中的清之风韵及其对后学诗人的影响对确立宋代诗歌的新的美学范式有较大意义,其诗歌的审美追求从清奇僻苦演绎至...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宋初有着广泛的影响,追风贾岛的诗人不仅人数众多,诗歌风格也一脉相承,其诗风中的清之风韵及其对后学诗人的影响对确立宋代诗歌的新的美学范式有较大意义,其诗歌的审美追求从清奇僻苦演绎至宋初晚唐体的平淡幽远,为后来宋诗发展成为以平淡自然为诗美极致的审美趣味奠定了基础。所以考察贾岛诗歌的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对于我们研究唐代、宋代诗风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岛 清之风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探寻少数民族文学的源头活水——评《五指山风韵》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绍先 欧阳洁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38-140,共3页
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华子奇、陈立浩主编的<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是近期海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这部著作有三大特色:探寻民族文学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学的血缘关系;探寻民族民间文学与民族作家文学的渊源关系... 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华子奇、陈立浩主编的<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是近期海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这部著作有三大特色:探寻民族文学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学的血缘关系;探寻民族民间文学与民族作家文学的渊源关系;探寻少数民族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的交流关系.海南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这不仅是指其人口数量(海南黎族人口约120万,是中国19个人口超百万的民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风 华子奇 陈立浩 少数民族文学 时代精神
下载PDF
电视剧《青衣》音乐的风韵格调论析
20
作者 方倩 郭玲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8-139,共2页
影视剧不仅是叙事性和影像性的艺术,也是声音性的艺术。电视剧《青衣》中的所有音乐相互渗透、缠绕,在电视剧中进进出出、离离合合,与作品整合成一种富有意义的风韵、格调,细腻地渗透于观众的心扉,成为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 《青衣》 音乐 格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