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贾振远 蔡忠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104,共11页
根据多年来对鄂尔多斯地区和塔里木盆地有关油气田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资料,用"古风化壳储集层(体)"的观点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的形成、岩相、岩溶、地球化学、储集性能、演化等特点。古... 根据多年来对鄂尔多斯地区和塔里木盆地有关油气田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资料,用"古风化壳储集层(体)"的观点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的形成、岩相、岩溶、地球化学、储集性能、演化等特点。古风化壳具有岩溶分带性特点,是一个由表生成岩作用形成的特有的地质体,因而,不等同于不整合面和侵蚀面。典型的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可划分为4个带:破碎带、渗流带、混合带、潜流带,其演化与沉积旋回、海平面的振荡运动和局部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测井曲线和地震勘探的响应来识别溶洞和裂缝;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区、分带的评价,运用多学科和多种技术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 表生成岩作用 岩溶 溶洞 分带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储集层类型与形成条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春生 许化政 +1 位作者 郑浚茂 宫长红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2期42-46,共5页
早奥陶世,庆阳—黄陵古隆起北侧形成蒸发台地斜坡白云岩坪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沉积。加里东期,该古隆起随同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其北坡不同层位的石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差异溶蚀形成了膏溶角砾白云岩、蜂窝状膏溶细晶白云岩、... 早奥陶世,庆阳—黄陵古隆起北侧形成蒸发台地斜坡白云岩坪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沉积。加里东期,该古隆起随同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其北坡不同层位的石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差异溶蚀形成了膏溶角砾白云岩、蜂窝状膏溶细晶白云岩、针孔状膏溶白云岩、粒间溶孔细晶白云岩和溶蚀孔洞泥粉晶碳酸盐岩等不同类型的岩溶储集层。斜坡宽缓、地下水流梯度小、晶粒或结核状易溶膏盐颗粒分散是斜坡上岩溶储集层发育且类型多样的主因。斜坡北侧陕北坳陷以膏盐岩地层为主的致密岩性为斜坡上风化淋滤储集层的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区域圈闭条件,从而使富县斜坡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庆阳—黄陵古隆起 富县斜坡 风化壳储集层 储集层类型 储集层成因
下载PDF
轮南油田深埋风化壳储集层地质条件对地层水混合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大永 陈键 +4 位作者 彭平安 李恒超 肖中尧 张宝收 卢玉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0-896,共7页
碳酸盐岩深层风化壳油气藏普遍出水,严重影响油气的开采,因此地层水赋存规律及其与储集层的关系对于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轮南风化壳油气藏为例,选取构造位置具有明显差异的轮古7和轮古2井区进行地层水的对比研究,并对... 碳酸盐岩深层风化壳油气藏普遍出水,严重影响油气的开采,因此地层水赋存规律及其与储集层的关系对于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轮南风化壳油气藏为例,选取构造位置具有明显差异的轮古7和轮古2井区进行地层水的对比研究,并对地质条件与地层水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14个月的跨度内,对研究区各开采井地层水进行了6次采样及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同轮古2井区相比,构造高部位的轮古7井区各钻井同一时间出水特征相对集中,且不同时间各钻井出水特征的变化不大;同时具有明显偏高的氯溴比及脱硫系数。表明构造高部位的轮古7井区储集层连通性更好,同时开放性更强,与上部地层盐岩溶解水的混合作用更为明显。不同构造位置的地层水特征明显受地质条件的控制,并反映出地层水所在储集层埋藏越深,石炭系砂泥层厚度越大,储集层的开放性及连通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碳酸盐岩 轮南 风化壳储集层 连通性
下载PDF
济阳坳陷富林洼陷中生界复杂岩性风化壳储集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世发 贾业 +4 位作者 万超凡 马立驰 崔殿 孙超 景安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5-569,共15页
风化壳储集层成因及其差异性特征分析是当今储层地质学研究热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中生界油气勘探遇到瓶颈,目前探井仅钻揭白垩系顶部风化壳,且风化壳储集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极强,明确风化壳储集层成岩改造、储集... 风化壳储集层成因及其差异性特征分析是当今储层地质学研究热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中生界油气勘探遇到瓶颈,目前探井仅钻揭白垩系顶部风化壳,且风化壳储集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极强,明确风化壳储集层成岩改造、储集空间类型和组合关系,对本区乃至济阳坳陷中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至关重要。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对富林洼陷白垩系西洼组复杂岩性风化壳储集层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壳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和凝灰岩,其次为脉岩、隐爆角砾岩和砂砾岩。由于不同构造单元在复杂埋藏过程中经历了"洼-隆-隆"或"洼-隆-洼"的演化过程,不同岩性储集层的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差异明显。火成岩和碎屑岩原生孔隙类型和成因明显不同,但现今储集空间均以次生孔隙特别是溶蚀孔为主,被溶蚀物质包括斑晶、基质以及火山岩屑等。溶蚀作用的主导流体多变,继抬升暴露过程中富含CO2的大气淡水之后,有机质成熟时排出的有机酸对储集层改善有积极作用。有利风化壳储集层的形成受到岩性、埋藏演化过程和成岩流体的共同控制。整体上,富林洼陷白垩系西洼组储集层质量由好到次的顺序为:凝灰质砂砾岩,火山角砾岩,含残余气孔安山岩,凝灰岩,次火山岩;不同岩性风化壳储集层在复杂埋藏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储集层 安山岩 凝灰岩 成岩作用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 白垩系
下载PDF
古地貌与不整合动态结合预测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分布——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汤济广 胡望水 +1 位作者 李伟 张光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81,共8页
基于对不整合类型、分布的研究,结合震旦系灯影组沉积末期古隆起构造形态恢复,揭示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纪与震旦纪沉积间断期岩溶古地貌和岩溶水动力场的演变,以动态、有效地预测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古构造恢复显示,寒... 基于对不整合类型、分布的研究,结合震旦系灯影组沉积末期古隆起构造形态恢复,揭示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纪与震旦纪沉积间断期岩溶古地貌和岩溶水动力场的演变,以动态、有效地预测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古构造恢复显示,寒武系与震旦系沉积间断期,威远—仁寿一线以西凸起构造持续发育,形成同向削蚀-超覆型不整合;而以东古构造高部位则由资中—营山一线以东向其西发生迁移,形成反向削蚀-超覆不整合。在此基础上,分析古地貌变化导致的古岩溶水动力场变化,明确不同岩溶地貌的溶蚀方式和岩溶强度,认为合川—大足、蓬安—广安—安岳—内江和仁寿以北一带溶蚀强度较大,发育多套溶蚀层,岩溶储集层最为发育;大足—潼南—合川一带具较强的溶蚀强度,岩溶储集层较发育;威远—乐至—西充—仪陇以西南北两端具一定的溶蚀作用,岩溶储集层较发育,而中部溶蚀强度相对较弱,岩溶储集层发育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岩溶储集层 岩溶古地貌 不整合 岩溶水动力场 灯影组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古风化壳岩溶储层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司马立强 黄丹 +3 位作者 韩世峰 冯春珍 焦雨佳 宁治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5,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1-2)亚段白云岩储层由于风化岩溶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孔隙系统,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也增加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难度。通过钻井取心和录井资料标定常规测井曲线,...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1-2)亚段白云岩储层由于风化岩溶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孔隙系统,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也增加了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难度。通过钻井取心和录井资料标定常规测井曲线,结合压汞、铸体薄片、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及试气资料,分别从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岩性、缝洞、物性、平面分布等方面对该层段进行了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地区储层的测井有效性评价标准,并建立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储层的测井识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岩性较纯的细粉晶云岩孔隙结构较好、缝洞配置良好、基质物性好,因而储层有效性好,产能相对较高;向东和东北倾斜的古地貌对储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西向东及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的储层,其有效性逐渐变差,产能逐渐降低。所得到的储层有效性评价指标在相同岩溶机理形成的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只需根据具体储层特征和试气结果进行标定,适当调整标准即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南部 碳酸盐岩 风化壳储集层 白云岩 孔隙结构 有效性评价 测井评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底界面识别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邱宇 李安琪 +2 位作者 周杰 宋爱学 胡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96,共10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古潜山风化壳储层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展示其具有较好勘探前景。针对花岗岩风化壳储集层地震勘探中储集层底界面确定难的问题,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前古近系花岗岩风化壳为研究对象,应用钻井、测井及地...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古潜山风化壳储层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展示其具有较好勘探前景。针对花岗岩风化壳储集层地震勘探中储集层底界面确定难的问题,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前古近系花岗岩风化壳为研究对象,应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总结了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底界面标定的模式。该模式以井资料为依据构建岩石物理模型,采用地震正演模拟方法研究确定不同厚度花岗岩风化壳储层与地震响应之间的联系;从古潜山暴露时间与风化程度关系分析入手,通过印模法研究确定花岗岩潜山古地貌,并在古地貌图上选取古潜山不同位置的暴露点,统计其在地震剖面上对应的风化壳储集层顶底界面双程走时时差,以正演模拟为基准进行多样点拟合分析,获得相应的定量关系式。最后以研究区风化壳储层顶界面作为输入信息,通过关系式计算即可获得全区风化壳储层底界面标定结果,以及风化壳储层时间厚度图。采用上述技术方法对古潜山储层底界面进行标定,提高了花岗岩古潜山风化壳油气储层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储集层 正演模拟 印模法 古地貌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春燕 宗敏 +3 位作者 许化政 李松 胡宗全 尹伟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36-546,共11页
对鄂南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的烃源条件、储集层形成机理和圈闭特征的研究认为,早奥陶世,黄陵古隆起分割秦岭坳拉槽与华北海,并在古隆起北侧形成蒸发台地斜坡云坪相膏云岩沉积。加里东运动期,黄陵古隆起随同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其... 对鄂南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的烃源条件、储集层形成机理和圈闭特征的研究认为,早奥陶世,黄陵古隆起分割秦岭坳拉槽与华北海,并在古隆起北侧形成蒸发台地斜坡云坪相膏云岩沉积。加里东运动期,黄陵古隆起随同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其北坡不同层位膏云岩、含膏白云岩差异溶蚀形成各类孔隙型储集层,并以探井钻遇的蜂窝状膏溶细晶白云岩、针孔状膏溶白云岩和膏溶角砾白云岩为代表广泛分布。海西—印支期,黄陵古隆起处于有利于接受秦岭坳拉槽运移流体的部位,目前已在其南北两翼发现较多的含沥青古油藏显示。古油藏中的石油在晚侏罗—早白垩世高古地温热演化阶段转化成天然气,可为富县斜坡提供充足的天然气源。米脂坳陷致密岩性带为风化壳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区域圈闭条件,从而使富县—甘泉地区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黄陵古隆起 秦岭坳拉槽 风化壳储集层 膏溶白云岩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成熟探区油气勘探新领域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震 朱茂林 +3 位作者 李晋 刘惠民 王晓文 刘俊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1-893,共23页
经过50多年勘探开发,中国东部陆相油气田均已进入勘探中后期阶段,受石油地质认识局限性和勘探技术的限制,待发现目标日趋隐蔽,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大。针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深层低孔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深部砂砾岩... 经过50多年勘探开发,中国东部陆相油气田均已进入勘探中后期阶段,受石油地质认识局限性和勘探技术的限制,待发现目标日趋隐蔽,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大。针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深层低孔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深部砂砾岩储集体成因模式问题以及基岩风化壳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问题,作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取得以下主要研究进展:(1)基于砂岩储集层物性演化动力学原理,提出了致密砂岩储集层动态评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指出过去评价较低的深部凹陷带低孔渗—致密砂岩体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2)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通过建立断陷盆地陡坡带斜向大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出斜向大型扇三角洲砂砾岩是断陷盆地深层有利的储集体,可以作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3)根据基岩风化壳双层结构新模式,结合风化壳储集层改造—破坏—保存机理的动力学新模型,指出断陷盆地中低部位是最有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带,断陷盆地缓坡内带(洼槽区)风化壳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文中提出的上述3大勘探新领域不仅是对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深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巨大潜力,为深化东部成熟盆地油气勘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致密砂岩 储集层动态评价 扇三角洲 风化壳储集层 勘探新领域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谷志东 李宗银 +5 位作者 袁苗 黄平辉 梁东星 张黎 乔琳 李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45,共9页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形成上、下亚段2套区域性展布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对其形成控制因素有待于深化研究。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与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3期区域抬...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形成上、下亚段2套区域性展布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对其形成控制因素有待于深化研究。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与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3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建设作用。结果表明:1区域抬升运动分别发生于灯影组沉积早期末、震旦—寒武纪以及早寒武世早期;23期抬升运动均不同程度波及整个上扬子地台,致使抬升期上、下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受地壳不均衡隆升作用的影响,各期抬升运动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均有所差异,但总体表现为第一期北缘强于南缘,第二期西缘强于东缘,第三期东南缘强于西北缘的特征;43期抬升运动使灯影组上、下亚段各自形成一套为"碎屑岩层"所分隔的大面积展布的风化壳岩溶优质储层,为四川盆地灯影组大气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 区域抬升运动 平行不整合 碎屑岩层 风化壳岩溶储集层 响应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