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20年南宁机场大雾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润佳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S02期46-49,共4页
利用2005-2020年南宁机场自动观测数据、观测记录等资料,对大雾出现次数、时段、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机场各年出现的大雾次数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但是,有4~5a的变化周期,大雾类型多为辐射雾;大雾主要出现在1—3月,... 利用2005-2020年南宁机场自动观测数据、观测记录等资料,对大雾出现次数、时段、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机场各年出现的大雾次数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但是,有4~5a的变化周期,大雾类型多为辐射雾;大雾主要出现在1—3月,而7—9月出现次数较少;7—9月起雾时间主要在6—7时,持续时间较短,1—3月起雾时间主要在7—8时,持续时间长;当天空处于少云或无云状态时,地面辐射冷却有利于大雾生成;能见度与水汽饱和状态呈负相关,大雾期间温度露点差稳定在0.5℃以下;持久的微风有利于大雾的产生,大雾期间风向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冷却条件 水汽条件 风场条件
下载PDF
2020年11月南宁机场一次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2
作者 肖称根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S02期50-53,共4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南宁机场自动观测数据和“葵花8”卫星云图资料,从环流背景、冷却条件、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风场条件等方面对2020年11月19-22日南宁机场连续四天清晨出现的大雾天气进行分析。结果...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南宁机场自动观测数据和“葵花8”卫星云图资料,从环流背景、冷却条件、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风场条件等方面对2020年11月19-22日南宁机场连续四天清晨出现的大雾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性质为辐射雾,在晴夜微风、近地面水汽充足的条件下产生;四天的大雾持续时间、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有显著差异;受地面冷却能力减弱、逆温层被破坏以及水汽输送减弱等因素影响,22日大雾消散最早;大雾在形成时,南宁机场温度露点差均在0.5℃以下;四天大雾发生前能见度均有波动性变化,在临近大雾发生时,能见度呈断崖式下降;大雾持续时间与逆温层的厚度呈正相关,大雾的持续时间越长,能见度的波动程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冷却条件:不稳定层结 水汽条件 风场条件
下载PDF
渤海海峡至黄海北部低压顶部型海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寒 聂安祺 +3 位作者 吴曼丽 乔小湜 贺慧 肖光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8-163,182,共7页
选取2001年2月21-22日和2011年8月15-16日2次海雾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的高低空环流配置及物理量分布特征。利用地面观测实况和探空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物理量场,对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的形成、持续和消散... 选取2001年2月21-22日和2011年8月15-16日2次海雾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的高低空环流配置及物理量分布特征。利用地面观测实况和探空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物理量场,对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的形成、持续和消散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低压气旋的顶部或右前方盛行偏南风或西南风,偏南风或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1)为海雾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2)容易在对流层低层形成逆温或等温的稳定层结;(3)在低层形成暖平流。稳定的大气层结,较好的水汽条件,配合较弱的垂直运动,有利于海雾的形成和持续。当低压气旋顶部的偏南风不断增大到一定程度(风速>10 m/s),容易破坏海雾发生区上空的稳定层结,温度平流增大,加速湿空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输送和扩散,不利于海雾的维持。当低压气旋过境后,低压气旋后部的偏北风带来的冷空气容易形成冷平流,有利于海雾的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空环流配置 大气稳定度 风场条件 水汽条件 温度平流 垂直运动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区线性土遗址阴阳坡掏蚀区差异效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崔凯 崇显灿 +2 位作者 谌文武 关喜鹏 陈蒙蒙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7-555,共9页
底部掏蚀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干旱区受环境因素控制最为典型和危害最为普遍的土遗址病害之一,通过对河西走廊沿线12市县明长城遗址掏蚀区形态、盐分、干湿条件及风场特征的调查、监测与分析,发现了遗址阴阳坡掏蚀区的形态、含盐状态、风场... 底部掏蚀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干旱区受环境因素控制最为典型和危害最为普遍的土遗址病害之一,通过对河西走廊沿线12市县明长城遗址掏蚀区形态、盐分、干湿条件及风场特征的调查、监测与分析,发现了遗址阴阳坡掏蚀区的形态、含盐状态、风场条件和降雨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并结合室内实验条件下脱盐后分别掺入不同含量NaCl和Na_2SO_4并经历3、6、9、12次干湿循环养护的遗址土重塑试样的风洞模拟实验,提出干旱地区土遗址阴阳坡掏蚀区差异效应,揭示了盐分类型与含量、干湿循环次数、挟沙风风速和吹蚀时间对土遗址阴阳坡掏蚀区差异效应的影响,最后结合调查分析和实验结果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阴阳坡 掏蚀区 循环期次 风场条件
下载PDF
太湖水环境功能区调整方案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开明 逄勇 +2 位作者 余辉 李堃 王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3-508,共6页
基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成果,根据太湖湖体水质可达标性要求,对太湖西岸重点污染水域的功能区进行细化。通过建立太湖水环境数学模型,以太湖不利风场及污染物最大入湖通量作为最不利条件,模拟概化河流的入湖污染带,... 基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成果,根据太湖湖体水质可达标性要求,对太湖西岸重点污染水域的功能区进行细化。通过建立太湖水环境数学模型,以太湖不利风场及污染物最大入湖通量作为最不利条件,模拟概化河流的入湖污染带,计算污染物纵向扩散距离。在此基础上,划定太湖湖体增设功能区的范围,提出基于湖体水质达标的功能区划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环境功能区划 最不利风场条件 污染物最大入湖通量 纵向扩散距离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