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风寒邪气与外感发热病关系探讨
被引量:
6
1
作者
曹迎
范圣凯
+3 位作者
石筝筝
徐向东
吴颖
姚卫海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10期800-802,共3页
受温病学说的影响,现代中医在外感发热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应治则中热衷于从风热及清热解毒论治,这可能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病毒作用有关,但通过比较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在外感发热病病因上的观点,检索现代相关文献,结合临...
受温病学说的影响,现代中医在外感发热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应治则中热衷于从风热及清热解毒论治,这可能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病毒作用有关,但通过比较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在外感发热病病因上的观点,检索现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可以认为,人体正气有抗邪外出的作用,伤于寒则恶寒,伤于热则恶热,外感发热病的发病存在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早期基本都会出现恶寒表现,只是存在有时间和程度的差别。对于外感发热病的发病,特别是在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辨识中,应将具有寒性之收引郁闭属性的外邪即外感风寒邪气作为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邪气
外感发热病
伤寒学说
温病学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食疗祛风寒
2
作者
谭兴贵
《药物与人》
2010年第1期32-32,共1页
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前期是"四九天"。这时接近农历的"腊八",而民间素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由于大寒前后天气寒冷,人们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在饮食方面更要多加注意,特别是大寒期间为感冒等呼吸道...
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前期是"四九天"。这时接近农历的"腊八",而民间素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由于大寒前后天气寒冷,人们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在饮食方面更要多加注意,特别是大寒期间为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通过食疗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邪气
食疗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身体锻炼
饮食方面
节气
高发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天如何避风寒
3
作者
董洪涛
《家庭中医药》
2018年第3期5-5,共1页
风寒外袭,最伤正气。所以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立春之后,天气乍暖还寒,稍有不慎即易感伤风寒邪气。养生之法:一则勿快速减衣,尤其天气骤暖更应谨慎;二则多休息,早睡觉,睡觉时阳气归根,阳气归根越彻底,其升发越有力;三则忌食生冷、油腻...
风寒外袭,最伤正气。所以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立春之后,天气乍暖还寒,稍有不慎即易感伤风寒邪气。养生之法:一则勿快速减衣,尤其天气骤暖更应谨慎;二则多休息,早睡觉,睡觉时阳气归根,阳气归根越彻底,其升发越有力;三则忌食生冷、油腻等食物,以免伤损中阳,影响肝气升发;四则适当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邪气
天气
睡觉
阳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甩掉咳嗽别发愁
4
作者
张家玮
《家庭中医药》
2012年第4期42-43,共2页
1.受风着凉 受风着凉是引起咳嗽的最常见原因。“肺为娇脏”,不耐邪侵。空气中的各种刺激都会使人发生咳嗽,而风寒邪气首当其冲。
关键词
咳嗽
肺为娇脏
风寒邪气
冷空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风寒湿邪气对胃肠道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
9
5
作者
邸莎
赵林华
+2 位作者
逄冰
王新苗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7-1950,共4页
中医"正气"理论类似于西医学"免疫"理论,正邪观念与西医微生物和免疫屏障观念相似。其中,风寒湿邪气(包括外感风寒湿邪气、生冷饮食)与微生物关系密切,容易损伤机体免疫屏障,尤其是胃肠道黏膜屏障。仝小林教授进一...
中医"正气"理论类似于西医学"免疫"理论,正邪观念与西医微生物和免疫屏障观念相似。其中,风寒湿邪气(包括外感风寒湿邪气、生冷饮食)与微生物关系密切,容易损伤机体免疫屏障,尤其是胃肠道黏膜屏障。仝小林教授进一步提出胃喜温恶凉以及胃肠道黏膜是突出的表;风寒湿邪气侵袭胃肠黏膜,引起胃肠道表证如胃肠型感冒,导致黏膜受损、功能失调,甚或器质性病变。风寒湿邪气侵袭胃肠道黏膜,邪气伏留体内,过时发病,或遇外邪反复发作,可归属中焦风湿病的范畴。临床上多以表论治,治疗应以解表散寒、温胃化湿、活血化瘀,并以散邪、透邪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
湿
邪气
微生物
胃肠道黏膜
中焦风湿
原文传递
天气寒凉气易入侵,深秋养生要留意6大部位(一)
6
作者
田晓彦
《中老年保健》
2016年第10期50-50,共1页
随着气温越变越凉,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易受寒邪侵袭。寒气入侵会导致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因此,深秋时节老年人更要关注以下部位的保暖。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因此,感受风寒邪气,...
随着气温越变越凉,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易受寒邪侵袭。寒气入侵会导致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因此,深秋时节老年人更要关注以下部位的保暖。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
寒凉
天气
养生
风寒邪气
免疫力下降
老年人
体质虚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季养生术
7
《健康生活》
1995年第Z1期33-33,共1页
1、不宜过多食煎炸燥热的食物,宜食用湿润养阴这食物,如米饭、蔬菜、柑桔等。 2、可按阴阳气血偏虚的具体情况,酌进滋补药酒或丸煎膏丹。 3、日夜温差较在,早晚气温较低,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外出宜多备衣物。
关键词
养生术
滋补药酒
风寒邪气
阴阳气血
食物
药食同源
柑桔
百合
龙眼肉
党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心腹痛候”“心腹胀候”导引法
8
作者
谢青云
《家庭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64-65,共2页
心腹痛候导引法原文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邪气发作,与正气相击,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绞痛,气不得息。简析心腹痛,是因为脏腑之气虚弱,风寒邪气在其间留滞所致。邪气发动时,与正气在体内相...
心腹痛候导引法原文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邪气发作,与正气相击,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绞痛,气不得息。简析心腹痛,是因为脏腑之气虚弱,风寒邪气在其间留滞所致。邪气发动时,与正气在体内相互搏击,向上冲撞心脏则心痛,向下流窜至腹部则腹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心腹痛
导引法
腹胀
风寒邪气
脏腑之气
腹绞痛
虚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瘫认识四误区
9
作者
江太发
《解放军健康》
2010年第2期27-27,共1页
误区1:面瘫是因为“吹风”引起的。面瘫通常发生在季节变换或温度变化明显的时候,开车、坐车的人多了,对着窗户吹风或睡觉,都会导致面瘫的发生。此外,疲劳、睡眠不佳、情绪低落或激动,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经期等,也都是易发病因...
误区1:面瘫是因为“吹风”引起的。面瘫通常发生在季节变换或温度变化明显的时候,开车、坐车的人多了,对着窗户吹风或睡觉,都会导致面瘫的发生。此外,疲劳、睡眠不佳、情绪低落或激动,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经期等,也都是易发病因素。因此,要预防面瘫,不仅要避免风寒邪气对面部的直接袭击,还要注意劳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温度变化
季节变换
睡眠不佳
情绪低落
发病因素
风寒邪气
劳逸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些部位不能“秋冻”
10
作者
@选择中医_董洪涛
《家庭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5-5,共1页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天气变凉了,不要急于添衣。但有些部位决不能冻着。一则腹部,腹部有脾胃和丹田,皆不可受凉,否则易腹痛、腹泻,甚至导致慢性大病;二则双脚,俗话说“脚冷则冷全身”。脚部有肝脾肾三经,受寒则邪易深入三阴...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天气变凉了,不要急于添衣。但有些部位决不能冻着。一则腹部,腹部有脾胃和丹田,皆不可受凉,否则易腹痛、腹泻,甚至导致慢性大病;二则双脚,俗话说“脚冷则冷全身”。脚部有肝脾肾三经,受寒则邪易深入三阴;三则颈部,此处有风池、风府、大椎诸穴,风寒邪气易循此侵犯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冻”
春捂秋冻
风寒邪气
肝脾肾
腹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乔保均慢性瘾疹治验举隅
11
作者
乔艳贞
《光明中医》
2004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乔保均
慢性瘾疹
中医药疗法
风寒邪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血压病人如何迈过秋冬这道坎
12
作者
关伟
《医食参考》
2016年第11期56-57,共2页
秋风骤冷,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发现自己血压出现了异常,时有患者被“冻倒”。秋冬季节昼夜温差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尤其对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差的人来说,“秋冻”十分危险,极易引发各种疾病。而高血压患者更忌受凉,过低的室温会使...
秋风骤冷,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发现自己血压出现了异常,时有患者被“冻倒”。秋冬季节昼夜温差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尤其对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差的人来说,“秋冻”十分危险,极易引发各种疾病。而高血压患者更忌受凉,过低的室温会使患者血管急剧收缩引发血压急剧升高,容易发生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患者
昼夜温差
秋冬季节
风寒邪气
“秋冻”
心肌梗死
抵抗力
原文传递
肺好坏 看印堂
13
作者
王鸿谟
《保健与生活》
2014年第4期57-57,共1页
一个人有了肺病,可从印堂l看出气色变化。印堂的正常气色比周围的气色略微偏白,就像用透明的白色丝绸包裹着红色一样,白里透红最好。印堂和印堂两侧属于太阳经脉所在部位。按照中医学观点,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当风寒邪气侵犯人体...
一个人有了肺病,可从印堂l看出气色变化。印堂的正常气色比周围的气色略微偏白,就像用透明的白色丝绸包裹着红色一样,白里透红最好。印堂和印堂两侧属于太阳经脉所在部位。按照中医学观点,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当风寒邪气侵犯人体时,首先侵犯的是太阳经脉,所以外感风邪的时候,此处首先出现变化,印堂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才会出现病色:风寒发青,风热发红,伤暑有黄有红,风燥发白,风湿黄而浑浊,最后向两侧眉毛上方乃至整个颜面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堂
肺病
风寒邪气
医学观点
外感风邪
经脉
太阳
气色
原文传递
消寒滞,我有简易版“早春通阳汤”
14
作者
花小要
《医食参考》
2017年第2期51-51,共1页
早春,木气苏醒,宜吃一些味辛的食物,像葱、韭之类,通阳舒肝。春天多阴雨,温度虽不是很低,但湿冷入骨,容易受寒,以致感冒、咳嗽,可以给自己熬一碗“早春通阳汤”喝。受了风寒邪气,外寒束表,将阳气郁遏在体内,体内阳气不通,...
早春,木气苏醒,宜吃一些味辛的食物,像葱、韭之类,通阳舒肝。春天多阴雨,温度虽不是很低,但湿冷入骨,容易受寒,以致感冒、咳嗽,可以给自己熬一碗“早春通阳汤”喝。受了风寒邪气,外寒束表,将阳气郁遏在体内,体内阳气不通,不能正常运行,或者寒湿瘀阻、痰凝瘀阻,使体内阳气不通时,中医会用通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
早春
寒湿瘀阻
风寒邪气
正常运行
体内
不通
阳气
原文传递
夏天防寒 比防暑更重要
15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4年第8期57-57,共1页
夏日炎炎,人人都想着法儿地防暑降温,却容易忽略寒邪的侵袭。殊不知,这夏日的寒邪比冬天更伤人。外界的寒凉之气,都属于风寒邪气。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夏日炎炎,人人都想着法儿地防暑降温,却容易忽略寒邪的侵袭。殊不知,这夏日的寒邪比冬天更伤人。外界的寒凉之气,都属于风寒邪气。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阳。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气温低,万物凋敝,阳气活动迟缓,内收封藏。此时,天气虽冷,但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不爱贪凉,阳气反而不易为寒邪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暑降温
防寒保暖
风寒邪气
夏天
明代医家
气温低
张景岳
阳气
原文传递
春季养肝 鸭血鸡肝
16
作者
张荣泉
《养生月刊》
2015年第2期135-135,共1页
2月4日立春。春为四时之首,阳气开始升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皮肤腠理由冬令的紧密转为疏松状态。这一时期宜早睡早起,清晨散步缓行,或远足踏青旅游,使情志舒畅,肝气条达。注意保暖,避免风寒邪气侵入而诱发肝病。春季...
2月4日立春。春为四时之首,阳气开始升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皮肤腠理由冬令的紧密转为疏松状态。这一时期宜早睡早起,清晨散步缓行,或远足踏青旅游,使情志舒畅,肝气条达。注意保暖,避免风寒邪气侵入而诱发肝病。春季肝气旺,肝木克脾土,容易损伤脾胃,因此要顾护脾胃,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制,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春季养肝以食为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养肝
鸡肝
鸭血
顾护脾胃
顺应自然
早睡早起
风寒邪气
原文传递
小儿推拿治腹泻
17
作者
郝强收
王学民(摄影)
松懿(设计)
《自我药疗》
2012年第8期30-31,共2页
夏季是小儿腹泻发病的高峰,特别是婴幼儿更容易发生。中医认为小儿之所以夏季容易发生腹泻的问题,是因为夏季炎热、潮湿,中医认为主管人体消化的脾,喜欢干燥而讨厌湿热。湿热侵袭小儿后,就容易造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
夏季是小儿腹泻发病的高峰,特别是婴幼儿更容易发生。中医认为小儿之所以夏季容易发生腹泻的问题,是因为夏季炎热、潮湿,中医认为主管人体消化的脾,喜欢干燥而讨厌湿热。湿热侵袭小儿后,就容易造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另一方面,中医认为小儿的体质是属于“三不足两有余”,也就是心肝火旺,而肺脾肾虚弱。脾虚,就容易在饮食稍有不适,或者因为夏季纳凉不当,造成风寒邪气从肚脐而入的时候,就出现腹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泻
小儿推拿
脾肾虚弱
功能失常
心肝火旺
风寒邪气
夏季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今春感冒“寒包火”
18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3年第4期56-56,共1页
今年春天用“乍暖还寒”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本应温暖的阳春,却被反复的冷空气扰乱。气温的异常导致了呼吸道感染高发,不过今年的感冒同往年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症候特点。这种外感是属于外寒内热的“寒包火”证型,既有恶寒、恶风、...
今年春天用“乍暖还寒”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本应温暖的阳春,却被反复的冷空气扰乱。气温的异常导致了呼吸道感染高发,不过今年的感冒同往年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症候特点。这种外感是属于外寒内热的“寒包火”证型,既有恶寒、恶风、身体发紧、颈背发冷的外寒症状,也有咽喉肿痛、鼻塞、流黄鼻涕、舌红、尿黄的内热表现。《类证治裁》也有过类似记载,“症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柬,初失表散,邪留肺络,宿根积久,随感辄发。”春季阳气生发,毛孔张开,容易感受外邪。如果气候反常,风寒邪气偏重,内有痰热的人就容易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
《类证治裁》
外寒内热
风寒邪气
呼吸道感染
咽喉肿痛
冷空气
易发病
原文传递
题名
风寒邪气与外感发热病关系探讨
被引量:
6
1
作者
曹迎
范圣凯
石筝筝
徐向东
吴颖
姚卫海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教研室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二科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10期800-802,共3页
文摘
受温病学说的影响,现代中医在外感发热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应治则中热衷于从风热及清热解毒论治,这可能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病毒作用有关,但通过比较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在外感发热病病因上的观点,检索现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可以认为,人体正气有抗邪外出的作用,伤于寒则恶寒,伤于热则恶热,外感发热病的发病存在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早期基本都会出现恶寒表现,只是存在有时间和程度的差别。对于外感发热病的发病,特别是在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辨识中,应将具有寒性之收引郁闭属性的外邪即外感风寒邪气作为主因。
关键词
风寒邪气
外感发热病
伤寒学说
温病学说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食疗祛风寒
2
作者
谭兴贵
机构
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
出处
《药物与人》
2010年第1期32-32,共1页
文摘
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前期是"四九天"。这时接近农历的"腊八",而民间素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由于大寒前后天气寒冷,人们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在饮食方面更要多加注意,特别是大寒期间为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通过食疗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关键词
风寒邪气
食疗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身体锻炼
饮食方面
节气
高发期
分类号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47.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天如何避风寒
3
作者
董洪涛
出处
《家庭中医药》
2018年第3期5-5,共1页
文摘
风寒外袭,最伤正气。所以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立春之后,天气乍暖还寒,稍有不慎即易感伤风寒邪气。养生之法:一则勿快速减衣,尤其天气骤暖更应谨慎;二则多休息,早睡觉,睡觉时阳气归根,阳气归根越彻底,其升发越有力;三则忌食生冷、油腻等食物,以免伤损中阳,影响肝气升发;四则适当运动,
关键词
风寒邪气
天气
睡觉
阳气
分类号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甩掉咳嗽别发愁
4
作者
张家玮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家庭中医药》
2012年第4期42-43,共2页
文摘
1.受风着凉 受风着凉是引起咳嗽的最常见原因。“肺为娇脏”,不耐邪侵。空气中的各种刺激都会使人发生咳嗽,而风寒邪气首当其冲。
关键词
咳嗽
肺为娇脏
风寒邪气
冷空气
分类号
R256.11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风寒湿邪气对胃肠道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
9
5
作者
邸莎
赵林华
逄冰
王新苗
仝小林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7-195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81430097)~~
文摘
中医"正气"理论类似于西医学"免疫"理论,正邪观念与西医微生物和免疫屏障观念相似。其中,风寒湿邪气(包括外感风寒湿邪气、生冷饮食)与微生物关系密切,容易损伤机体免疫屏障,尤其是胃肠道黏膜屏障。仝小林教授进一步提出胃喜温恶凉以及胃肠道黏膜是突出的表;风寒湿邪气侵袭胃肠黏膜,引起胃肠道表证如胃肠型感冒,导致黏膜受损、功能失调,甚或器质性病变。风寒湿邪气侵袭胃肠道黏膜,邪气伏留体内,过时发病,或遇外邪反复发作,可归属中焦风湿病的范畴。临床上多以表论治,治疗应以解表散寒、温胃化湿、活血化瘀,并以散邪、透邪为要。
关键词
风寒
湿
邪气
微生物
胃肠道黏膜
中焦风湿
Keywords
Wind-cold-damp pathogen
Microbes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Wind-dampness in middle jiao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题名
天气寒凉气易入侵,深秋养生要留意6大部位(一)
6
作者
田晓彦
出处
《中老年保健》
2016年第10期50-50,共1页
文摘
随着气温越变越凉,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易受寒邪侵袭。寒气入侵会导致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因此,深秋时节老年人更要关注以下部位的保暖。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
关键词
入侵
寒凉
天气
养生
风寒邪气
免疫力下降
老年人
体质虚弱
分类号
R378.25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季养生术
7
出处
《健康生活》
1995年第Z1期33-33,共1页
文摘
1、不宜过多食煎炸燥热的食物,宜食用湿润养阴这食物,如米饭、蔬菜、柑桔等。 2、可按阴阳气血偏虚的具体情况,酌进滋补药酒或丸煎膏丹。 3、日夜温差较在,早晚气温较低,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外出宜多备衣物。
关键词
养生术
滋补药酒
风寒邪气
阴阳气血
食物
药食同源
柑桔
百合
龙眼肉
党参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心腹痛候”“心腹胀候”导引法
8
作者
谢青云
出处
《家庭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64-65,共2页
文摘
心腹痛候导引法原文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邪气发作,与正气相击,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绞痛,气不得息。简析心腹痛,是因为脏腑之气虚弱,风寒邪气在其间留滞所致。邪气发动时,与正气在体内相互搏击,向上冲撞心脏则心痛,向下流窜至腹部则腹痛。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心腹痛
导引法
腹胀
风寒邪气
脏腑之气
腹绞痛
虚弱
分类号
R25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瘫认识四误区
9
作者
江太发
出处
《解放军健康》
2010年第2期27-27,共1页
文摘
误区1:面瘫是因为“吹风”引起的。面瘫通常发生在季节变换或温度变化明显的时候,开车、坐车的人多了,对着窗户吹风或睡觉,都会导致面瘫的发生。此外,疲劳、睡眠不佳、情绪低落或激动,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经期等,也都是易发病因素。因此,要预防面瘫,不仅要避免风寒邪气对面部的直接袭击,还要注意劳逸结合。
关键词
面瘫
温度变化
季节变换
睡眠不佳
情绪低落
发病因素
风寒邪气
劳逸结合
分类号
R277.75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些部位不能“秋冻”
10
作者
@选择中医_董洪涛
出处
《家庭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5-5,共1页
文摘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天气变凉了,不要急于添衣。但有些部位决不能冻着。一则腹部,腹部有脾胃和丹田,皆不可受凉,否则易腹痛、腹泻,甚至导致慢性大病;二则双脚,俗话说“脚冷则冷全身”。脚部有肝脾肾三经,受寒则邪易深入三阴;三则颈部,此处有风池、风府、大椎诸穴,风寒邪气易循此侵犯人体。
关键词
“秋冻”
春捂秋冻
风寒邪气
肝脾肾
腹部
分类号
R161.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乔保均慢性瘾疹治验举隅
11
作者
乔艳贞
机构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
出处
《光明中医》
2004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乔保均
慢性瘾疹
中医药疗法
风寒邪气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血压病人如何迈过秋冬这道坎
12
作者
关伟
机构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
出处
《医食参考》
2016年第11期56-57,共2页
文摘
秋风骤冷,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发现自己血压出现了异常,时有患者被“冻倒”。秋冬季节昼夜温差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尤其对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差的人来说,“秋冻”十分危险,极易引发各种疾病。而高血压患者更忌受凉,过低的室温会使患者血管急剧收缩引发血压急剧升高,容易发生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
关键词
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患者
昼夜温差
秋冬季节
风寒邪气
“秋冻”
心肌梗死
抵抗力
分类号
R54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肺好坏 看印堂
13
作者
王鸿谟
出处
《保健与生活》
2014年第4期57-57,共1页
文摘
一个人有了肺病,可从印堂l看出气色变化。印堂的正常气色比周围的气色略微偏白,就像用透明的白色丝绸包裹着红色一样,白里透红最好。印堂和印堂两侧属于太阳经脉所在部位。按照中医学观点,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当风寒邪气侵犯人体时,首先侵犯的是太阳经脉,所以外感风邪的时候,此处首先出现变化,印堂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才会出现病色:风寒发青,风热发红,伤暑有黄有红,风燥发白,风湿黄而浑浊,最后向两侧眉毛上方乃至整个颜面扩散。
关键词
印堂
肺病
风寒邪气
医学观点
外感风邪
经脉
太阳
气色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消寒滞,我有简易版“早春通阳汤”
14
作者
花小要
出处
《医食参考》
2017年第2期51-51,共1页
文摘
早春,木气苏醒,宜吃一些味辛的食物,像葱、韭之类,通阳舒肝。春天多阴雨,温度虽不是很低,但湿冷入骨,容易受寒,以致感冒、咳嗽,可以给自己熬一碗“早春通阳汤”喝。受了风寒邪气,外寒束表,将阳气郁遏在体内,体内阳气不通,不能正常运行,或者寒湿瘀阻、痰凝瘀阻,使体内阳气不通时,中医会用通阳的方法。
关键词
通阳
早春
寒湿瘀阻
风寒邪气
正常运行
体内
不通
阳气
分类号
R256.22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夏天防寒 比防暑更重要
15
出处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4年第8期57-57,共1页
文摘
夏日炎炎,人人都想着法儿地防暑降温,却容易忽略寒邪的侵袭。殊不知,这夏日的寒邪比冬天更伤人。外界的寒凉之气,都属于风寒邪气。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阳。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气温低,万物凋敝,阳气活动迟缓,内收封藏。此时,天气虽冷,但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不爱贪凉,阳气反而不易为寒邪所伤。
关键词
防暑降温
防寒保暖
风寒邪气
夏天
明代医家
气温低
张景岳
阳气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春季养肝 鸭血鸡肝
16
作者
张荣泉
出处
《养生月刊》
2015年第2期135-135,共1页
文摘
2月4日立春。春为四时之首,阳气开始升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皮肤腠理由冬令的紧密转为疏松状态。这一时期宜早睡早起,清晨散步缓行,或远足踏青旅游,使情志舒畅,肝气条达。注意保暖,避免风寒邪气侵入而诱发肝病。春季肝气旺,肝木克脾土,容易损伤脾胃,因此要顾护脾胃,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制,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春季养肝以食为先。
关键词
春季
养肝
鸡肝
鸭血
顾护脾胃
顺应自然
早睡早起
风寒邪气
分类号
R247.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小儿推拿治腹泻
17
作者
郝强收
王学民(摄影)
松懿(设计)
出处
《自我药疗》
2012年第8期30-31,共2页
文摘
夏季是小儿腹泻发病的高峰,特别是婴幼儿更容易发生。中医认为小儿之所以夏季容易发生腹泻的问题,是因为夏季炎热、潮湿,中医认为主管人体消化的脾,喜欢干燥而讨厌湿热。湿热侵袭小儿后,就容易造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另一方面,中医认为小儿的体质是属于“三不足两有余”,也就是心肝火旺,而肺脾肾虚弱。脾虚,就容易在饮食稍有不适,或者因为夏季纳凉不当,造成风寒邪气从肚脐而入的时候,就出现腹泻的情况。
关键词
小儿腹泻
小儿推拿
脾肾虚弱
功能失常
心肝火旺
风寒邪气
夏季
婴幼儿
分类号
R722.132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今春感冒“寒包火”
18
出处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3年第4期56-56,共1页
文摘
今年春天用“乍暖还寒”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本应温暖的阳春,却被反复的冷空气扰乱。气温的异常导致了呼吸道感染高发,不过今年的感冒同往年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症候特点。这种外感是属于外寒内热的“寒包火”证型,既有恶寒、恶风、身体发紧、颈背发冷的外寒症状,也有咽喉肿痛、鼻塞、流黄鼻涕、舌红、尿黄的内热表现。《类证治裁》也有过类似记载,“症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柬,初失表散,邪留肺络,宿根积久,随感辄发。”春季阳气生发,毛孔张开,容易感受外邪。如果气候反常,风寒邪气偏重,内有痰热的人就容易发病。
关键词
感冒
《类证治裁》
外寒内热
风寒邪气
呼吸道感染
咽喉肿痛
冷空气
易发病
分类号
R511.6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风寒邪气与外感发热病关系探讨
曹迎
范圣凯
石筝筝
徐向东
吴颖
姚卫海
《北京中医药》
201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食疗祛风寒
谭兴贵
《药物与人》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春天如何避风寒
董洪涛
《家庭中医药》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甩掉咳嗽别发愁
张家玮
《家庭中医药》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浅谈风寒湿邪气对胃肠道黏膜的影响
邸莎
赵林华
逄冰
王新苗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原文传递
6
天气寒凉气易入侵,深秋养生要留意6大部位(一)
田晓彦
《中老年保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秋季养生术
《健康生活》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心腹痛候”“心腹胀候”导引法
谢青云
《家庭中医药》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面瘫认识四误区
江太发
《解放军健康》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有些部位不能“秋冻”
@选择中医_董洪涛
《家庭中医药》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乔保均慢性瘾疹治验举隅
乔艳贞
《光明中医》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高血压病人如何迈过秋冬这道坎
关伟
《医食参考》
2016
0
原文传递
13
肺好坏 看印堂
王鸿谟
《保健与生活》
2014
0
原文传递
14
消寒滞,我有简易版“早春通阳汤”
花小要
《医食参考》
2017
0
原文传递
15
夏天防寒 比防暑更重要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4
0
原文传递
16
春季养肝 鸭血鸡肝
张荣泉
《养生月刊》
2015
0
原文传递
17
小儿推拿治腹泻
郝强收
王学民(摄影)
松懿(设计)
《自我药疗》
2012
0
原文传递
18
今春感冒“寒包火”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