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任靖 汪受传 +3 位作者 张秋月 翟文生 赖子娟 单进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分析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患儿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探讨中医证候的组学代谢物研究方法。方法 30例风寒郁肺证患儿、30例健康儿童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通过在线分析平台XCMS Online预处理、NIST数据库和已有标准品进行验证、Me... 目的分析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患儿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探讨中医证候的组学代谢物研究方法。方法 30例风寒郁肺证患儿、30例健康儿童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通过在线分析平台XCMS Online预处理、NIST数据库和已有标准品进行验证、MetaboAnalyst确定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有机酸、氨基酸、脂类等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确定,能够良好区分风寒郁肺证与健康儿童组。与健康儿童相比,风寒郁肺证患儿血清中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牛磺酸、赖氨酸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上调;氨基丁酸、乙醇酸、甘油、1-棕榈酸单甘油酯、胆固醇、葡萄糖等下调,主要涉及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代谢、氨酰tRNA合成和赖氨酸降解等5条代谢通路异常。结论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存在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的机体的多个能量代谢通路相关;代谢组学可为类似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儿童病毒性 风寒郁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苓桂五味姜辛汤合正柴胡饮治疗大学生风寒郁肺型感冒后咳嗽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莫少锋 沈一帆 +1 位作者 周永喜 汪天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98-201,共4页
分析苓桂五味姜辛汤合正柴胡饮治疗大学生风寒郁肺型感冒后咳嗽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开展课题后收取的 60 例感冒后咳嗽且为风寒郁肺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据诊断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前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 分析苓桂五味姜辛汤合正柴胡饮治疗大学生风寒郁肺型感冒后咳嗽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开展课题后收取的 60 例感冒后咳嗽且为风寒郁肺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据诊断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前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后者给予的是苓桂五味姜辛汤合正柴胡饮加减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 分析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治愈率,好转率,失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愈时间。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治愈人数为23例,治愈率为76.7%,好转3例,好转率10%,无效4例,无效率13.3%,不良反应7人,不良反应发生率23.3%,治愈患者中,服药最短2个疗程,最长5个疗程痊愈。观察组的治愈人数为26例,治愈率为86.7%。好转2例,好转率为6.7%,无效2例,无效率6.7%,不良反应0人,治愈患者中,最短2个疗程,最长5个疗程痊愈。经对比分析发现,经苓桂五味姜辛汤合正柴胡饮治疗的观察组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均比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高,同时无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比对照组底,疗程时间两组大致相同。结论 针对大学生感冒后风寒郁肺型咳嗽的疗效观察,采用苓桂五味姜辛汤合正柴胡饮,其效果显著,治疗较安全,疗程适中,值得采用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五味姜辛汤 正柴胡饮 感冒后咳嗽 风寒郁肺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宣肺利咽法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28例
3
作者 李丹 毛宏亮 《广西中医药》 2001年第5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 利咽法 风寒郁肺 中医药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宣肺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友强 李新平 聂形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9期5-6,43,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老中医孙谨臣的"宣肺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参照中医分型分为肺卫风热·清气郁蒸证和肺卫... 目的:观察采用老中医孙谨臣的"宣肺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参照中医分型分为肺卫风热·清气郁蒸证和肺卫风寒·清阳郁遏证两个中医证型,并分别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是96.0%、8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是95.8%、79.2%。结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病有它的特殊规律,本研究结果充分展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卫风热·清气蒸证 风寒·清阳遏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