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极端强降雨风暴传播类型及流场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万明波 孟宪贵 刁秀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41-1750,共10页
根据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产品演变特征,结合天气实况,对山东短时极端强降水反射率因子和流场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极端对流性强降水单体演变特征有4种类型:后向传播型、前向传播型、准静止型和再生型。后向传播型的... 根据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产品演变特征,结合天气实况,对山东短时极端强降水反射率因子和流场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极端对流性强降水单体演变特征有4种类型:后向传播型、前向传播型、准静止型和再生型。后向传播型的主体降水回波产生的下沉气流与一侧的低层环境气流产生辐合上升运动,激发新的对流单体;前向传播型的主体回波后部下沉气流在地面附近辐散形成低层前沿的阵风锋,而低层暖湿人流经过阵风锋抬升进入到回波前沿的对流塔成为上升气流;准静止型回波常与中低层长时间维持的γ尺度气旋性涡旋有关;再生型回波的再生区内总是有新的单体不断生成,常与稳定少动的局地辐合区相对应。在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中,包含两种或以上演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风暴传播 流场结构
下载PDF
甘肃东南部暖季对流活动的雷达气候学特征
2
作者 肖玮 刘维成 +4 位作者 傅朝 李文学 付杰 苟尚 张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6-1547,共12页
基于天水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通过“最大值法”筛选出对流回波样本,利用TITAN(雷暴识别跟踪分析和临近预报)算法对对流风暴属性特征追踪统计,分析了甘肃东南部暖季(6-8月)对流活动的雷达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1)对流活动频次多集中在... 基于天水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通过“最大值法”筛选出对流回波样本,利用TITAN(雷暴识别跟踪分析和临近预报)算法对对流风暴属性特征追踪统计,分析了甘肃东南部暖季(6-8月)对流活动的雷达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1)对流活动频次多集中在高海拔山区附近,大值中心位于六盘山西侧山脉的迎风坡或西秦岭山脉起伏较大的区域,其中8月为对流活动高峰期。(2)对流风暴以西北向东南方向传播为主,不同月份传播特征存在一定差异;6月传播速度最快、8月最慢。(3)对流活动发生频率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分布,主峰区位于16:00-17:00(北京时);不同地形对流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日变化特征,午后高海拔区域是热力对流发生的高频区,夜间对流活动在山区、河谷、盆地、平原等地形均有发生。(4)不同月份对流风暴的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6月午后太阳加热、地形强迫对对流风暴的影响最为显著,而7、8月夜发对流对高原边坡复杂地形响应更高。午后组织性较好的风暴传播方向与山脉走向及坡向关系密切,夜间时段与500 hPa盛行风关系密切。(5)超过90%的对流风暴持续时间在36 min以内,仅有1%的风暴持续时间大于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对流活动 风暴追踪 风暴传播 气候学特征
下载PDF
广西“4·20”暖区飑线的形成及结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翟丽萍 农孟松 +2 位作者 赖珍权 祁丽燕 刘日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8-576,共9页
为深入了解暖区飑线的形成机理,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2016年4月20日暖区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形成及飑线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前滞留的冷温槽利于产生强的对流不稳定,飑线发生前期低层强烈暖湿平流对建立静力不稳定起... 为深入了解暖区飑线的形成机理,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2016年4月20日暖区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形成及飑线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前滞留的冷温槽利于产生强的对流不稳定,飑线发生前期低层强烈暖湿平流对建立静力不稳定起主导作用;(2)探空显示广西南部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对流的强盛发展和组织化加强;(3)近地面冷池出流与低层环境风场相互作用是飑线发展和维持的主要机制,飑线朝着其前方1 h负变压中心发展。此次飑线是具有前导对流线和尾随层状云区的飑线系统,以离散性传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暖平流 变压变温 飑线结构 传播风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